回覆列表
  • 21 # 小熊巴拉克

    生活中確實有很多讓人焦慮的事情,我們要分清楚,這些事情中,那些是必然要解決的,是繞不開的,對於這些事情,就要積攢力量,有計劃有步驟地去解決它們。比如你擔心自己考不上大學,就一定要從當前做好複習計劃,一步一步踏實前行。而生活中有些事情不是必須,比如你的手機跟不上時代的最新節奏,對於這型別事情,你最好是尋找更好的能夠轉移注意力的方法,不如做點自己喜歡的事情,把思維讓給更有益的事情。

  • 22 # 侃二姐

    你痛苦的程度,取決於經歷過的最痛苦的那件事,而不是長期的不悅……

    一般我們認為,病人在手術中承受的疼痛,時間越長,最後感受到的疼痛程度更高,但事實並非如此。

    這是因為,我們人體對事件體驗的記憶採用的是“峰終定律”,即整個事件的高峰體驗和最後的結果感受,兩者的平均數,才是整個事件體驗的價值。

    比如,兒科醫生,都會在診室備些零食,當小孩在打完針承受了痛苦後,吃點甜品、糖果,等到事後孩子回想時,最後10秒的快樂,足以抹去之前很久的焦慮和疼痛。

    許多產婦在分娩時,都會經歷難以忍受的痛苦,沒有哪個女性當即決定會再生一次。但分娩後的幾天,隨著疼痛的舒緩,心情的愉悅,加之小嬰兒帶來的愛和快樂,多方面合力將分娩從創傷轉為正面的記憶。

    包括大家所總結的“痛苦的童年”、“快樂的學生時光”……都只是當時某個瞬間形成的感受……

    《未來簡史》這本書中講到:

    人體內至少有兩種自我:體驗自我和敘事自我。

    “體驗自我”是我們每時每刻的意識,它沒有記憶能力,也不會講故事。

    “敘事自我”負責將過去一點點的體驗編織成故事,併為未來制定計劃。

    重點來了:

    每次“敘事自我”對我們的“體驗自我”進行判斷時,按照的都是”峰終定律“。

    並不是根據體驗時間持續的長久,而是將事件發生的高潮和最後的結果作為參考,再將兩者平均作為整個體驗的價值。

    敘事自我只在意故事,它認為記不住的體驗就是在白費力氣。大多數人認同的都是我們的敘事自我,我們日常所談論的“我”,講的是我們腦中的“故事”,而不是身體的持續感覺的當下體驗。

    我們日常的大多數的關鍵選擇,都是由敘事自我決定的。比如,挑選另一半、選擇職業生涯、選擇住所等……

    所以,留給你思考……

    想讓你的生活更快樂,你知道怎麼選擇了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tfboys、單向樂隊、后街男孩、西城男孩、exo這幾個組合你最喜歡哪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