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21 # 司馬雨弘

    辯論其實就是答疑解惑,假如參加這樣辯論會學到很多知識,必須具備反應敏銳 回答流利 解析通順 智慧如海!辯論會不在於輸贏在於過程中反映問題的機智何靈敏!

  • 22 # 820044101

    沒有認真瞭解研究過哲學家,所以我的看法是,爭論是用來闡明真理或者道理的,不是為了輸贏。當然如果輸贏有利可圖的話就“另當別論”了!

  • 23 # 手機使用者50843728796

    哲學家看待爭論的辦法,就是把爭論變成認識論。馬克思表示,認識者永遠是主體。認識有它的主體性,有個人的因素。任何把認識論簡單地用平息爭論的方式作為了斷,都是不可取的。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你用實踐“檢驗”一下,有可能變得更糟!,哈

  • 24 # 微笑著行走

    老子曰:

    聰明深察者,遇難幾至於死,在於好譏人之非也。

    善辨而通達者,招禍而屢至於身,在於好揚人之惡也。

    孔子曰:

    道,不同,不相為謀。

    愛比克泰德說:

    我們總是試圖向不能控制的領域中的某些東西實行全面的主權。我們沒有承擔起對另一個可控區域,即我們的思想和信念的責任。當我們未能如願控制本不由自己掌控的東西時,會感到無助,憤怒,焦慮,抑鬱。我們不肯承認自己可以控制信念,而是把自己的想法歸罪於外界,我們的父母,老闆,環境,許多精神疾病和情緒紊亂,都源於這倆種致命的錯誤。

    柏拉圖說:

    沒有什麼人,事值得我們過分操心。

    叔本華說:

    人一生要做的倆件事就是防患於未然和豁達大度,前者是為了避免遭受痛苦和損失,後者是為了避免紛爭和衝突。

    羅素說:

    如果一聽到一種與你相左的意見就發怒,這表明,你已經下意識地感覺到你那種看法沒有充分理由。如果某個人硬要說二加二等於五,你只會感到憐憫而不是憤怒。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不同年齡看《三國演義》的書感受一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