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付堂文

    心地上無風濤,隨在皆青山綠水:性天中有化育,觸處見魚躍鳶飛。

    只要心湖中沒有任何風波浪濤,到處所見都是一片青山綠水的美景:只要本性保持一顆善良的愛心,隨時都好像魚游水中鳥飛空中那樣自在。

    人生在世不只是為了活著,僅僅為了生存而來到人 世就大可悲了。也正因為有知有識,有理想,有追求,才會經常陷於苦惱。 有人認為,要想控制慾望消滅苦惱,唯一的辦法就是要能知足,能知足就可 使精神愉快。知足是相對的,無止境的貪圖是可憐的,但無條件的知足就變 成虛妄。好比心靜,靜至只看到自己的內心,而看不到外部世界,自我封閉, 孤陋寡聞,就談不上真正的快樂了。

     

     

  • 2 # 莊宇長春子

    青山綠水,是美感的體驗和享受,與心情的平靜是聯絡的。這種體驗和享受必須建主:在心無傍騖的安全感的基礎上。如在深:山,夜來,松月夜涼,風泉清響,未嘗不是美和容易產生的美感,但倏然聞到虎嘯震撼葉落,這些美感立即變為不安全的恐怖感,所以,安全感雖然本身不能產生美感,但它是人在接觸外境產生美感的唯一條件和基礎。

  • 3 # 九思堂筆記

    就是說,如果一個人能夠內心深處沉穩、平靜下來,心如止水,寬厚仁和,那他所看到的都會是青山綠水,都是美麗的景色。

    一個人在社會上生活、工作、學習,為了滿足自己的七情六慾,都會遇到不滿意、很困惑、很鬱悶、很憤慨的事情,都會看到、聽到不願意眼見耳聞的現象,都會滋生一些不良情緒。如果此時,你看啥都不順眼,看啥都是灰色的,牢騷滿腹,都是負能量,你就體會不到生活的美好,影響身心健康,生活也就缺乏幸福感。

    所以,我們要提高修養,端正態度,修復意識,淨化心靈,用平和之心、寬仁之心、博愛之心對待生活,我就會看到處處美景、事事美妙,生活陽光燦爛,生活幸福美滿!

  • 4 # 墨影松雪

    心地平穩,就是懷著一顆平靜的心,“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閒庭信步”這是一個偉人說的。帶著一顆平靜的心,思考一切,看待一切,不急不燥,遇到困難,靜思其解決方法,自然就滿目青山了。我這淺見,不知成否?

  • 5 # 夢中的心理

    人生如行路,知足的人“心地能平穩安靜,觸處皆綠水青山,放眼即天高雲淡”。他們一般都能堅守“遠處從近處做起,大事從小事做起”,平時“老老實實做人,踏踏實實工作”,不慕虛榮、不追名逐利,“處世流水落花,身心皆得自在;勘破乾坤妙趣,識見天地文章”,落得“兩袖清風,一身輕鬆,悠然自得,無怨無悔”。

  • 6 # 落葉清秋

    心地能平穩安靜 觸處皆青山綠水

      心地上無風濤,隨在皆青山綠水;性天中有化育,觸處見魚躍鳶飛。

    一一《菜根譚》

      只要心湖中沒有任何風波浪濤,到處所見都是一片青山綠水的美景;只要本性儲存一顆善良的愛心,隨時都像魚游水中、鳥飛空中那樣自在。

    心是一切善惡發生的根源,如同大地生長草木百穀一般,所以把心叫做“心地”。

    “遠處從近處做起,大事從小事做起”起,心懷感恩之心!

    人之以為會經常苦惱,都是由於無窮無盡的慾望引起的。還要消滅苦惱,控制慾望,就一定要知足。

    因為知足,所以快樂;因為快樂,所以幸福。

  • 7 # 一個李老頭

    什麼是心地呢?

    古人把人心比喻作像土地一樣的物狀,也可為心胸。

    其實人的心地是指人的思維意識,思維境界,思維過程等。

    人心不僅可喻為大地,還可喻為海洋,崇山峻嶺,蒼天等,只不過不這樣說罷了。

    什麼是平穩呢?

    平穩即是風平浪靜,止若靜水等。只要我們的心地如此,你所得到的就是一一一觸處皆青山,即山清水秀,鳥語花香,萬物溫馨,一切欣榮一一一錦秀美如畫,事事如願。

    可惜我們往往做不到心地如平穩!

    怎樣才能做到心地平穩呢?

    在知識的海洋裡,我們的心要有不服氣的思維意識。少壯努力拼搏,學他個知多識廣,有飯吃。活到老學到老,做到他個活的快樂。

    在為人處事方面,我們的心要有積極向上的思維境界。

    人生一世,在為人處事方面會遇到許多不順意的時候,然而不要忘記心胸寬闊,心地善良,心要寬仁,心要博愛。遇到思賜要感思,遇到貧窮要幫助,扶貧濟困,遇到朋友要友誼永存,遇到異己要心平氣和,及時勾通,排除隔閡,不記前嫌,互忍互讓,一團和氣,爭取困結友愛,平安無事,大吉大利。就像避勉了地球上的地震,海嘯,颱風,瘟疫等。

    還要心地提高自我修養。不攀比,不貶低,不嘲諷,不無理取鬧,要有知足之心,等等。

    這樣,你活著你的心就像宇宙界風平浪靜,萬物欣榮。

    這就是楹聯一一一心地能平穩,觸處皆青山的釋意吧!

  • 8 # 卿菁

    你好,為什麼說心地能平穩,觸處皆青山呢?這是因為人的心境能決定人的情緒、思維和行為。

    何為心境?心境是一種比較微弱而持久的、使人的所有情感體驗都感染上某種色彩的情緒狀態

    不同的心境會使人產生不同的意念。聽起來有點玄學,但其中蘊含著一定的道理。比如當你遇到一件你認為不吉利的事,你的心境肯定會受影響,從而使你的內心產生某種意念,這個意念指使你朝著某個方向行走。

    我曾經有一個同事,她非常信佛,只要有時間就去燒香拜佛,她走遍全國各大名寺。有一次,她在去寺廟燒香途中摔了一跤,摔的比較重,骨折了,從此她便變得精神恍惚,總認為菩薩在懲罰她,後來竟然神經都有些失常了。

    她這就是受到不好心境下不祥意念的強烈暗示,由於非常信佛,她認為她這麼赤城的拜佛燒香還會在廟前摔成這樣,因此心裡非常害怕,心態極度不安,這才造成了她精神上的不正常。

    如果她不是佛教徒,只是去旅遊時不小心摔傷,估計她不會有一點顧慮,人還會很快樂,精神也不會受任何影響。

    所以,人的心境好壞決定人的思維模式。同樣一件事,甲可能認為輕如鴻毛,乙卻認為重如泰山。有一句話叫“性格決定命運”,說的也是這個道理,其實性格也是由人的心境堆積而成,一個總是心情憂鬱的人,看什麼都很悲觀,肯定就不會快樂,他的命運自然也不會好。而一個積極向上的人,他對待問題是行動派的、樂觀積極的,給人感覺他總是那麼快樂,他的內心會更陽光,命運自然也會感覺好一些。

    命運的好與壞是相對的,它完全取決於人的內心。從這一點上就可以理解那些外人看來生活的有滋有味的人為什麼還會很不快樂,甚至會尋短見。

    人生在世,每一個人出生的家境不一樣,生活路徑各異,富與貧也不相同,但這些不是真正決定人快樂與否的關鍵要素,要想體會觸處皆青山的感覺,這個人一定具備積極陽光的個性、寬廣豁達的心胸、宰相肚裡能撐船的度量等品質,富貴榮辱都能泰然處之,這樣的人才能體會得到“觸處皆青山”。

  • 9 # 山野村夫70

    心地能平穩,觸處皆青山。像心靜自然涼,心平氣和一樣,都是在告訴我們一個道理:遇事沉穩,順其自然,戒驕戒躁,花好月圓!

  • 10 # 敏戶51035302138

    因為心地能做到平穩的人,不是以身俱來的,而是與自身的個性、學識、家庭教育的薰陶、以及在人生的道路上透過修煉而成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思想感情,只是自控和寬仁的修煉尤為重要。要自控心境中的情緒,磨滅不良的情緒衝動或過分激動,除了意志力而外,還必須不拘小節,以厚德待人,知足者常樂等的心態養成良好的習慣來修煉自身,採取樂觀主義的思想去發展改變自我,如詩句“烏蒙磅礴走泥丸”的姿態和思想去戰勝消積情緒,以積極向上的樂觀主義思想塑造自身,修煉自身,久而久之,你就具備了“心地能平穩”的思想境界。有了這一境界,你看待事物的眼光(思想)就會以大度,高姿態的個特點表現出你與眾不同,你就會以豁達和寬闊的胸襟表現出你的高尚品質,你就會以心平和氣,彬彬彬有禮,寬仁之心去待人接物,你就會真、善、美的思想境界去容納他人,你就會看什麼事物都會像青山優美的景色一樣,以點及面地欣賞美景,讓美的思想境界激發你內心仁愛的思想,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河山,從而陶冶自己美好的情操。

  • 11 # 垚海源

    寰宇無際星斑點,

    大海洶湧浪濤天。

    人心挑起兩頭轉,

    何懼天高水深闌。

  • 12 # 春秋73439

    “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麋鹿興於左而目不瞬”這是為將之道也。意思是說在突如其來的災害面前,而能當先治心,然後根據形勢的發展而制定對付的措施,就是作為大將帶兵的道理。在現實生活中,有形形色色,奇異怪狀的事情發生,當面對這些事情發生的時候,能夠做到不慌張,不莽撞,泰然自若,心靜如水,心平氣和的冷靜一下,然後去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和措施,只有這樣什麼困難都能克服,什麼問題都能解決,這就是以靜制動。如果反其道而形之,就會把事情辦懷壞,這就是所說的“心地能平穩,觸目皆青山”的道理。這同大將軍帶兵打仗的道理一樣。

  • 13 # 華生177172646

    一個人的心態平和了,他的閱人處事也就會寬宏大度,不會去斤斤計較,至少是“惹不起你躲得起你”,也就息事寧人了,不要求別人做什麼,只是自己怎麼做。

    “心地能平穩,觸處皆青山”說的就是以平穩之心態,閱盡人間皆青山。

  • 14 # 馬現合

    心態平和,內心沉穩,生活定能前程似錦。這是因為,作為一個人,沒有爾虞我詐,不用歹心算計,小事不慌,大事不亂,心有量度氣自華。要容世人難容之事,要忍世人難忍之氣。因為,只有你能忍小氣才能成大謀。才能實現你的理想,你才能無所而不成,無做而不就。所以,只要“心地能平穩”,才能“觸處可青山”。

  • 15 # 鄭四爺明舟

    人思想是複雜的,什麼都想幹,並且急,忙,慌。俗話說心急吃不了熱豆腐,所以萬事慌不得。只有心平氣和,平穩心態,才能幹出點名堂來。生活在社會中,必定有各種各樣的情況。沒有好的心態,平靜穩當的思想,怎麼能溶入社會。只有心地平穩,才能幹好每樣事,也就出現滿目青山。

  • 16 # 耕耘荷

    “心地能平穩,觸處皆青山”。有人說這是楹聯,鄙人看法不同。

    首先,我們從字面去解,該詞句只是敘述道理,解釋做人方法,不能拔高它的意境,更無從說起對仗楹聯之論。(楹聯是有平仄字對講究的。這是題外,無須去議)。

    其次,我們從字意上去理解,應該是這樣的:做人心要平穩,不能刻舟求劍,不能固步自封,更不能自以為是和孤芳自賞;要以天下為公、平易近人的姿態對待身邊每一個人,庸者諍評、尊者更尊。只有你平穩了心態、分辨和看清楚了周邊的人和事,方可所到之處,容易簡單,隨處可見青山和綠水了。

    再者,何為“心地”?在下有個比方:“心地”即為壺中滾燙的開水以及和那杯中捲縮的幹茶,當它們相融在一起之後,也就成了一杯好看的青葉和綠水了……

    宇宙是無限寬廣的。人即是宇宙天地之間最小的滄桑過客,也是那納米里最小的微粒,更是那瞬間劃過蒼穹的流星……

    “心底無私天地寬”。人,是塵世的過客,滄海里的一粟,如果你要能做到“心地能平穩”,那麼“觸處皆青山”的完美之願就會觸手可及了。

  • 17 # 練嶽的暉

    無花不取柳,棗甜何山觸。

    (概述,現看太行山上,太行山有個山莊有個習俗,有花時取枝柳或放瓶中,棗為甜些。宋美齡有個地方愛叫蝗蟲谷。所以到了臺灣,把住的地方也叫蝗蟲谷)

  • 18 # 馬當先512

    謝謝邀請回答這很好的問題,為什麼說,心地能平穩,觸處皆青山?這是個人修為和人生感悟的一種境界。也是常說的平常心處事,得者莫喜,失者莫憂,這不是人人可以做到的。這兩句詞話,平仄對仗工整,無論出自何處,懂粵語的人更易理解,心地是白話,普通話應該用心態或心境。觸處應理解為隨時隨地,觸及的事物,包括人的七情六慾。這裡的青山泛指任何地方。即是說,人的心態只要能保持平和善良,穩重不起波瀾,生活遇上任何事情或在任何地方都一樣的。有人說,只要心態好,處處都是巴厘島,就是這個道理。

  • 19 # 老爺子6643

    答,保持良好的心態,心態平衡,適合調整內心世界,積極向上樂觀,平和看待世界,使內心協調,身心健康,觸外皆青山。

  • 20 # 丅JH

    首先。做人,心地要善良。學會過自己慢節奏的生活。品讀自己內心的想法。與靈魂作對話。聽鳥的叫聲,讓自己迴歸自然。心一片空曠浩瀚,寵辱不驚,與世無爭。閒看前庭花開花落,漫隨天邊雲捲雲舒。

    其次。人生斷舍離。人到了一定的年齡,縱使是有再不捨得的東西,該放下的、放下,該斷的、斷,該離開的、離開。因為,自己的生命有限,耗不起。放過自己,讓自己的心定下來;放下一切,讓自己的心靜下來。修身養性,迴歸自然,自在自得。

    人,生來就與大自然有契合的心境。只要心湖沒有波濤,到處都是一片的青山綠水。只要有一顆善良的愛心,自己隨時都是魚游水中、鳥飛空中的自在。這就是:心地能平穩,觸處皆青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熱巴、baby、冪冪、麗穎,你喜歡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