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21 # 看史知天下

    武將固然重要,但是隻用於打仗的時候,而一般打仗幾十年就基本統一了,之後的幾百年治國都需要文官,武將的作用就弱化了。而且武官手握兵權容易威脅到皇權,所以頗受打壓,地位不如文官。所以個人認為文官比武官重要,

  • 22 # 十點烏托邦

    “馬上可得天下,不能馬上治天下”,這句話道出了在帝制時代的兩個集團,文官集團和武官集團。非要哪個更加重要,得看處在什麼時期,亂世自然是武官,而和平盛世則是文官。

    比如說,在朱元璋打天下之時,依靠的更多的武將、武館。特別是在劉基等人還未加盟時,朱元璋的集團幾乎都是武將,都是依靠一股熱血來打天下的。

    在建立明朝後,封官進爵的也大多數是武將,官位也很高,而文臣的地位相對要低很多。

    朱元璋並不是不知道治理國家需要與文臣合作,而是此時明朝雖建立但未統一,周邊還有很多割據勢力,還需要武將的支援,前去平定。所以,在亂世或者有戰亂之時,武將的重要性明顯高於文官。

    但是,在國家趨向於穩定之際,就會由初始的右武偃文逐步向文人政府轉化,文官的重要性就得到了加強,甚至超越了武將的地位,這種轉化一經完成也就標誌著王朝進入相對的穩定時期。

    比如建文時期,朱允炆不斷地提高文官的地位,降低武將的權力,完成了國家由武偃文逐步向文人政府的轉化!再如宣德年間,文官的地位明顯高於武將,而建文初年和宣德年間都是明朝的相對穩定和平的時期。

    所以說,在中國歷史上漢族所建立的傳統王朝大都遵照“馬上得天下,不能馬上治天下”的軌跡執行,孰重孰輕,要看處在的時期而言,不能一概而論。

    那麼為什麼很多史書上記載的都是文官孤身救一國呢?舉個例子,土木堡之變,這場戰役可以說是明朝的一個分水嶺,明朝自此由盛轉衰,皇帝更是被俘虜了。

    在國家面臨存亡之際,于謙等文官站了出來,力挽狂瀾,拯救大明朝於水火之中。此時,雖然是文官佔了主導地位,但我們不能忽略石亨等武將的支援。

    其實,在發生戰亂之時,站出來的自然是朝中站主導地位的集團,而不會是武將,因為文官集團在朝廷內外經營多年,更加熟悉民情政務,權力也更大,可以運籌帷幄!而武將權力就相對薄弱,無法很好地號召全國。

    【小皮】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花卉綠植租賃這個行業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出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