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紅巖軒書畫展廳
-
2 # 解密不一樣的歷史
節是反映了季節,像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這些為節。氣是反映氣候變化的,小雪、大雪、雨水、小暑、大暑、小寒大寒等
-
3 # 玄易山谷
二十四節氣是我國智慧的先祖 ,長期觀測天象變化後的重大發現,是根據地球在黃道(即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上的位置來劃分的。視太陽從春分點(黃經零度,此刻太陽垂直照射赤道)出發,每前進15度為一個節氣;執行一週又回到春分點,為一回歸年,合360度,因此分為24個節氣。
二十四節氣即為;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這二十四個節氣。
氣與節交替執行,節即:立春、驚蟄、清明、立夏、芒種、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小寒。
氣即;雨水、春分、穀雨、小滿、夏至、大暑、處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大寒。
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節氣被正式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每個節氣約間隔半個月的時間,分列在十二個月裡面,每個月有兩個節氣。在二十四節氣裡,“節”指的是一年中的一個節段,是一段時間的表示;而“氣”則指的是氣候,是天氣變化的概述。是古人根據每個階段內特有的氣候或物候現象、農事活動定出的名稱。兩個字合起來就是指一年當中某個階段的天氣變化。
二十四節氣又被表示為干支曆法(或農曆),它是用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依次相配,組成六十個基本單位,形成六十迴圈的紀元法;十二月建和二十四節氣是其基本內容。干支曆法將一年劃分為十二月建,“建”代表北斗七星斗柄頂端的指向;二十四節氣是干支歷中表示季節變遷的24個特定節令。
在國際氣象界,二十四節氣被譽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
-
4 # 水煮周易
二十四節氣中,何為節,何為氣?一、二十四節氣:
古人根據季節更替和氣候變化的規律,把週歲太陽年365.25日分為立春、雨水、驚蟄等24個節氣。這些節氣先是平分的,平均每個節氣是15.22日。後代根據太陽移動的速度,有的規定為14日(如冬至前後),有的規定為16日(夏至前後)。24個節氣的名稱和順序如下;
正月:立春、雨水
二月:驚蟄、春分
三月:清明、穀雨
四月:立夏、小滿
五月:芒種、夏至
六月:小暑、大暑
七月:立秋、處暑
八月:白露、秋分
九月:寒露、霜降
十月:立冬、小雪
十一月:大雪、冬至
十二月:小寒、大寒
這套節氣名最早出現在《淮南子天文訓》。驚蟄古名“啟蟄”,漢朝避景帝名諱改為“驚蟄”。24節氣和月份搭配,但具體日子不是絕對固定年年一致的。因為節氣跟著太陽年走,和朔望月沒有關係。
二、節氣和中氣:節氣,代表地球在公轉軌道上執行的位置。每十五度設一個,共有24個,兩個節氣間平均差約15天,但因地球繞日速度隨距日運近而變化,所以節氣間距略有不同。古代天文家以24氣分配十二月,在月首的稱為“節氣”,如立春、清明,在月中的稱為“中氣”,二者又通稱“節氣”。
節氣的細分和置閏產生過一些關係。由於1個節氣加上1箇中氣的時間大約是30.5天,要大於一個朔望月,所以每月的節氣加中氣要經上月推遲1至2天,以致推遲到某月就只有節氣沒有中氣,後來就以這個月份置閏。所以古人說“閏月無中氣”。陽曆每月都有節氣和中氣,上半年每月6日和21日左右是交節日期,下半年每月8日和23日是交節期。
三、什麼是氣?我們看古人是怎樣論及“氣”的。如:
《文子·守弱篇》中說:形者,生之舍也。氣者,生之元也。
《易·乾卦》中說:同氣相求。《繫辭》中說“精氣為物”。《禮·月令》“孟春之月,天氣下降,地氣上騰”。
元者,始長大也。《九家易》說其“元者、氣之始也。”
氣,被古人認為是生養萬物的本源之物。春天到來,天地交泰,萬物始生並漸壯,那是因為天氣下降,地氣上升,就是陰陽同氣相求,互相吸引相交面生。
一年24節氣,其本質是24個“氣”的不斷接續,使歲月以及其間的萬物生生不息而至於永久。本質上24個“氣”都是天地之氣的合同體,都是同一個“氣”不斷運轉中的某一點。
-
5 # 龐大頭
二十四節氣分十二節,十二氣。
十二節有
立春,開始的意思,
驚蟄,開始響雷,冬眠動物復甦。
清明,天氣清和明朗,氣候溫暖。
立夏,夏季開始的意思。
芒種,麥類等芒作物成熟。
小暑,正當初伏前後,天氣開始炎熱。
立秋,氣溫逐漸下降。
白露,夜間較涼,空氣中的水氣疑成了露水。
寒露,氣溫明顯下降
立冬,冬天開始的意思。
大雪,降雪較大。
小寒,氣候已比較寒冷。
十二氣的含義。
雨水,降雨開始。
春分春季中間晝夜平分。
穀雨,降雨量增多,對
穀類生長有利
小滿,麥類等夏熟作物子粒逐漸飽滿。
夏至,夏天到此時白天最長,夜晚最短。
大暑,為一年中最炎熱季節。
處暑,處,有躲藏,終止的意思,表示炎熱即將過去。
秋分,秋季中間晝夜平分。
霜降,開始降霜。
小雪,開始降雪。
冬至,進人,數九寒天,白天短夜間長。
大寒,為最冷時節。
-
6 # 牧心印社
節氣指二十四時節和氣候,是中國古代發明的一種用來指導農事的補充曆法。由於中國農曆是一種“陰陽合曆”,即根據太陽也根據月亮的執行制定的,因此不能完全反映太陽執行週期,但中國又是一個農業社會,農業需要嚴格瞭解太陽執行情況,農事完全根據太陽進行,所以在曆法中又加入了單獨反映太陽執行週期的“二十四節氣”,用作確定閏月的標準。中國正統二十四節氣以河南為本。
起源
中國古代利用土圭實測日晷,將每年日影最長定為“日至”(又稱日長至、長至、冬至),日影最短為“日短至”(又稱短至、夏至)。在春秋兩季各有一天的晝夜時間長短相等,便定為“春分”和“秋分”。在商朝時只有四個節氣,到了周朝時發展到了八個,到秦漢年間,二十四節氣已完全確立。公元前104年,由鄧平等制定的《太初曆》,正式把二十四節氣訂於曆法,明確了二十四節氣的天文位置。 。
二十四節氣名稱首見於《淮南子·天文訓》,《史記·太史公自序》的“論六家要旨”中也有提到陰陽、四時、八位、十二度、二十四節氣等概念。漢武帝時,落下閎將節氣編入《太初曆》之中,並規定無中氣之月,定為上月的閏月。
二十四節氣每一個分別相應於太陽在黃道上每運動15°所到達的一定位置。二十四節氣又分為12個節氣和12箇中氣,一一相間。二十四節氣反映了太陽的週年視運動,所以在公曆中它們的日期是相對固定的,上半年的節氣在6日,中氣在21日,下半年的節氣在8日,中氣在23日,二者前後不差1~2日。
二十四節氣的命名反應了季節、氣候現象、氣候變化三種。 反應季節的是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又稱八位; 反應氣候現象的是驚蟄、清明、小滿、芒種; 反應氣候變化的有雨水、穀雨、小暑、大暑、處暑、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小寒、大寒。
二十四節氣
現代人根據太陽在黃道上的位置,準確地確定了二十四節氣的具體時間:
春季
立春 太陽位於黃經315度,2月2-5日交節
雨水 太陽位於黃經330度,2月18-20日交節
驚蟄 太陽位於黃經345度,3月5-7日交節
春分 太陽位於黃經0度,3月20-22日交節
清明 太陽位於黃經15度,4月4-6日交節
穀雨 太陽位於黃經30度,4月19-21日交節
夏季
立夏 太陽位於黃經45度,5月5-7日交節
小滿 太陽位於黃經60度,5月20-22日交節
芒種 太陽位於黃經75度,6月5-7日交節
夏至 太陽位於黃經90度,6月21-22日交節
小暑 太陽位於黃經105度,7月6-8日交節
大暑 太陽位於黃經120度,7月22-24日交節
秋季
立秋 太陽位於黃經135度,8月7-9日交節
處暑 太陽位於黃經150度,8月22-24日交節
白露 太陽位於黃經165度,9月7-9日交節
秋分 太陽位於黃經180度,9月22-24日交節
寒露 太陽位於黃經195度,10月8-9日交節
霜降 太陽位於黃經210度,10月23-24日交節
冬季
立冬 太陽位於黃經225度,11月7-8日交節
小雪 太陽位於黃經240度,11月22-23日交節
大雪 太陽位於黃經255度,12月6-8日交節
冬至 太陽位於黃經270度,12月21-23日交節
小寒 太陽位於黃經285度,1月5-7日交節
大寒 太陽位於黃經300度,1月20-21日交節
節氣與中氣
二十四節氣又分為十二節氣(節)與十二中氣(氣),每月有一「節」與一「氣」區分,「節」為月之始,「氣」的最後一日為月之終。
月份 節氣(節) 中氣(氣)
正月(寅) 立春 雨水
二月(卯) 驚蟄 春分
三月(辰) 清明 穀雨
四月(巳) 立夏 小滿
五月(午) 芒種 夏至
六月(未) 小暑 大暑
七月(申) 立秋 處暑
八月(酉) 白露 秋分
九月(戌) 寒露 霜降
十月(亥) 立冬 小雪
十一月(子) 大雪 冬至
十二月(醜) 小寒 大寒
-
7 # 鶯歌GG
言簡意賅,希望採納。
節對應的季節,氣對應的氣候,節氣就是具有標識性氣候變化的關鍵節點,如小寒,立春及清明等。
由於不同的節氣,特定的氣候,影響人們生活起居及感情變化,因此清明、冬至等特定的節氣,成了有特定意義的傳統節日。
-
8 # 心有清塵
一年有2⃣️4⃣️個節氣,這是自然的節,自然的氣,人身上也有節,關節,也有氣,骨氣,心氣,也可以指精神方面的,自然有節,有氣,人亦有節,亦有氣,從而社會也有節,有節省,節約,也有氣風氣,等等。可見人來自自然與自然相通,因為人而產生社會,社會也可取法自然,取法於人,同時人的變化與自然的24節氣也息息相關,身體的冷暖即是,地球上動植物與節氣息息相關,可見制節氣的人通曉自然,理解人文。
-
9 # 長安詩弟
這個問題老師們回答的已經非常好了!在此不再贅述。那麼如何區分二十四節氣中哪個屬於節?哪個屬於氣?我來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心得。
其實這裡面有一個簡單易記的規律。
首先,我們將二十四節氣歌熟記:
春雨驚春清谷天,
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即: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立春為節,從立春開始每間隔一位為節,中間的一位為氣,即可分出十二節和十二氣。此方法簡單易記。
至於十二節和十二氣所包涵的資訊請大家參考龐老師的回答。附龐老師回答內容如下:
十二節有
立春,開始的意思,
驚蟄,開始響雷,冬眠動物復甦。
清明,天氣清和明朗,氣候溫暖。
立夏,夏季開始的意思。
芒種,麥類等芒作物成熟。
小暑,正當初伏前後,天氣開始炎熱。
立秋,氣溫逐漸下降。
白露,夜間較涼,空氣中的水氣疑成了露水。
寒露,氣溫明顯下降
立冬,冬天開始的意思。
大雪,降雪較大。
小寒,氣候已比較寒冷。
十二氣的含義。
雨水,降雨開始。
春分春季中間晝夜平分。
穀雨,降雨量增多,對
穀類生長有利
小滿,麥類等夏熟作物子粒逐漸飽滿。
夏至,夏天到此時白天最長,夜晚最短。
大暑,為一年中最炎熱季節。
處暑,處,有躲藏,終止的意思,表示炎熱即將過去。
秋分,秋季中間晝夜平分。
霜降,開始降霜。
小雪,開始降雪。
冬至,進人,數九寒天,白天短夜間長。
大寒,為最冷時節。
-
10 # 樹德漢碩
二十四節氣中,是十二個節,十二個氣,對應於陰曆十二個月中,一月一節一氣,節在前,氣在後,節代表時間季節,氣代表氣候變化。在干支歷裡,節是代表月份時間的交接點。如立春既是干支年的交接點,又是月的交接點。具體二十四節氣是:
正月立春雨水,二月驚蟄春分,三月清明穀雨,四月立夏小滿,五月芒種夏至,六月小暑大暑,七月立秋處暑,八月白露秋分,九月寒露霜降,十月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十二月小寒大寒。每月前者為節,後者為氣。節對應時間季節,氣對應氣候變化。節氣就是具有標識性的時間季節和氣候變化的關鍵節點。節氣也反映了太陽對地球照射形成的夾角。如春分秋分,太陽在黃道上的位置用黃經度量是0度,或180度,太陽直射赤道,陰陽晝夜都平分。從0度開始,太陽在黃道上向東移動,每15度為一節或一氣。這節氣反映時間季節及寒冷暑熱變化,是以地球繞太陽執行規律特點來確定的,與月亮運動無關。一節一氣稱為節月。因地球不是按正圓而是照橢圓軌道繞太陽執行,執行的速度有快有慢,所以每個節氣的時間長度並不是一樣相等的。在冬至前後,速度快,節氣時間就短些,不足15天,而夏至前後,速度慢,節氣時間就長些,起於15天。
二十四節氣是依據太陽執行規律而創制出來的,反映的是一年春夏秋冬四季的變化和冷熱寒暑氣候的變化,以方便於農耕農事,日常生活等等。
-
11 # 張永科38
二十四節氣是:農曆正月立春雨水。二月驚蟄春分。三月清明穀雨。四月立夏小滿。五月芒種夏至。六月小暑大暑。七月立秋處暑。八月白露秋分。九月寒露霜降。十月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臘月小寒大寒。OO二十四節氣的快速分辯法是:從立春開始,逢單數為節,逢雙數為氣。比如,1立春為節,2雨水為氣。3驚蟄為節,4春分為氣。5清明為節,6穀雨為氣……。OO北斗七星的搖柄所指的地支十二方位為交節令。例如,2019年公曆2月4上午11點14分,北斗七星搖柄指向寅方,為交立春節令。但天時仍寒冷。到2月19日7點O4分交雨水後,才表明到了春天的氣侯。又如,交立秋節令後,並不代表秋天到來了,天氣仍炎熱,等交了處暑之後,才標誌真正的秋天到了!因此,交節令之後氣候並未到,等交了中氣之後,真正代表節令的氣侯才到來。以上即是說,立春後上半月仍屬冬天氣侯,等雨水後才進入春天。立夏後上半月仍屬春天,小滿後才真正進入夏天。立秋後上半月仍屬夏天,處暑後才真正進入秋天。立冬後上半月仍屬秋天,小雪後才真正進入冬天。由上可知,節代表的是時令,氣代表的是氣侯特徵!OO二十四節氣快速記憶法是: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暑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上半年來六,廿一,下半年來八,廿三。每月節氣不更變,最多相差一兩天。
-
12 # 人生幾何31674372
在二十四節氣裡,“節”指的是一年中的一個節段,是一段時間的表示;而“氣”則指的是氣候,是天氣變化的概述。 二十四節氣又分為12節氣(節)與12中氣(氣)一 一相間,每月有一「節」與一個氣」區分,「節」為月之始,「氣」的最後一日為月之終。 注:二十四節氣每一個分別對應於太陽在黃道上每運動15°所到達的一定位置。
-
13 # 公議
中國的歷法是依據古人探索天地執行中的那種對地球具有各不相同特性的作用與人為假設定的時間概念相對應關係是可以明顯讀出來的東西!天與地在近地空間中既有太陽與月亮之外應該還有星辰作用及引力場的作為變化才有可能生成節令到來時有”節氣”變化才是比較闔理的猜想!究竟是與不是需要天文工作才能知道的事了。我不是就不亂猜下去了。
從在地球上的感知而論:節氣當臨之時在氣候變化方面具有明顯的感覺之外還有就是對具有生命執行特性的生物改變自己的生命執行效能姿態明顯!如:春萌發→_→夏生長→_→秋成熟→_→冬收藏→_→春萌發→_→……那種週而復始的執行是誰都可以見到的表現出來的東西也是絕非偶然的與人能作為得了的東西蘊藏於內助推生命執行具有”節律”性來指導人們在求生歷程中有一種依據節氣變化來為無為……。古人說:春至氣(侯)炁都會上升而在秋至時開始下降,到了冬天蟄伏了。故有:春升 ,夏旺 ,秋降 ,冬蟄伏之說。對人的生命執行的作用也是很明顯的!對於人養護生命是不可或缺的知識與適節令……。
中國的歷法是具有多用途的歷法!……
-
14 # 易就是簡單
二十四節氣,是太陽曆,按一年365日,等分為24段,首日為“節”,中間一日為“氣”,也叫“中氣”,月中之氣。所以節氣的日期對應的公曆的日期基本固定。
下面就是二十四節氣,前面是“節”,後面是“氣”。
月份 地支 12節 12氣正月 (寅) 立春 雨水二月 (卯) 驚蟄 春分三月 (辰) 清明 穀雨四月 (巳) 立夏 小滿五月 (午) 芒種 夏至六月 (未) 小暑 大暑七月 (申) 立秋 處暑八月 (酉) 白露 秋分九月 (戌) 寒露 霜降十月 (亥) 立冬 小雪冬月 (子) 大雪 冬至臘月 (醜) 小寒 大寒
節氣是用來指導農業的,因為太陽曆所對應的氣候、溫度、降水是比較固定的,什麼時候播種、什麼時候收穫、什麼時候會下雨,能進行預估。如果用太陰曆就不行了。所以我們中國的農曆是“陰陽曆”,月份標定是完全按月亮的朔望而定,氣候標定則按太陽曆的節氣而定。
-
15 # 味哎兒
時令是當下的現在時間的詞說,時令兩頭的兩端堵頭的界線被詞說說成節氣。
節就是竹節的結結處,也是竹節與竹節之間連線的最硬介面相接處。氣是氣候氣象。
因此時節分上旬.中旬.下旬接頭處四項。四項合稱節氣。
(長的地方稱節,節與節交接處稱結,所以節是一段較長體,結是兩長體連線線)
即,二十四節氣的每一節氣間斷的交線稱結,結過後是節,節分上.中.下三旬,旬之間隔線稱氣,節整體稱節氣,而由結與結間算稱是時節。時就是時令的當下現在時間稱詞。
簡單區辨各節氣是由冷熱的天氣氣象進行的,冬無青草僅乾草天氣寒冷凍人,春青草剛冒出地面天氣有寒轉暖,夏草充木盛天氣熱燥,秋草枯葉落天氣轉涼入冷。而為四季,四季的各季間再均分成六個時節的節氣,從而四六得二十四個節氣。
(春夏秋冬四季,歸結,結之間的歸氣,文字詞把結寫成節)
也可用天空星象區分,即將天空星星分成東西南北四方式,用北斗七星的勺柄指向算,從而指東為春天,指南為夏天,指西為秋天,指北為冬天。這就是把天分成四個九十度,每個九十度內再均分六個時節,從而四六得二十四個節氣。
二十四節氣是氣候氣象漸變移動的揭示顯示。農業時代用於啥時節種啥植物莊稼測量估計時間的把握。
養生學套用後用於啥時練啥吃啥的依據。
(四顆亮星組成口字形為鬥,口上三顆彎線星為柄,如勺子狀,是北斗七星,歐洲星圖稱為大熊星座。勺柄:指向東是春天,指向南是夏天,指向西是秋天,指向北是冬天。)
實際上文字詞的四季的季,歸竹子的結。結與結之間的部分是節,節內的各項是氣。
即,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是結,四項之間段是節,四項之間內的各小項是氣。從而構成節氣一詞。
(竹結的結,被一年四季的季字替代了)
所以,季,節,氣。三式可區分了。
-
16 # 漢字谷主
大部分人不知道節氣是怎麼來的,甚至有人認為節氣來自西方,節氣來自中國的歷法——太陽曆,那時,西方的祖先還不知在哪呢?
二十四節氣:
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
立夏、 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
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二十四節氣是根據太陽曆得來,太陽曆是根據圭表的一年的影子長短而確定,具體如下:
1、一年分春秋。最早一年只分春秋,按太陽在圭表的投影,最長與最短點,確定冬至與夏至,以前太陽曆,冬至就是一年之末。以前的過年指過冬至,現在還有許多地方保持過冬至的習俗;
2、春秋分四季,把春秋的中間點按春分、秋分把一年分為春夏秋冬四季;
3、四季分八節,將四季的中點分別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把一年分為八節;
4、一節分三氣,八節分二十四氣,每節時間均分為三氣,一年共二十四氣,稱之為節氣;
5、一年360天,每5天為一候,氣候之說,就是這麼來的。
【節】,繁體【節】
《說文》:竹約也。從竹即聲,如竹子的特點,一段一段的。
把季分段成節,四季分為八節。
【氣】,象天上的雲氣,象天上雲氣蒸騰上升的樣子。
關於太陽曆,可以參考《夏小正》,相傳為夏代遺留之物候及農事歷也,文極簡奧,古老。
二十四節氣是誰發明的,中國人不講神話,勞動人民在社會實踐中觀察自然,總結出來的。現在所有的陰曆,實際是陰陽曆,即紀年是太陽曆,紀月是太陰曆。
.
.
【專注說文解字、快速識字、K12全語文、海外漢語,漢字創新思維、漢字國學、解字古詩文】
漢字師認證課程,讓你成為一名合格的漢字老師、一名漢字啟蒙師!
-
17 # 南極冰火
古人把一年分為四時:春夏秋冬。八節,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為八節。這八節與節氣中的節不同,即有節也有氣。二十四節氣中,有十二個節十二個氣,。七十二侯,五天為一侯。
一年二十四個節氣,一年十二個月,一個月二個節氣,第一個是節,第二個是氣。從立春開始,農曆一月立春,雨水,立春為節,兩水為氣。二月驚蜇,春分,驚蟄為節,春分為氣。三月清明,穀雨,清明是節,穀雨為氣。四月立夏為節,小滿為氣。五月芒種是節,夏至為氣。六月小暑是節大暑是氣。七月立秋是節,處暑是氣。八月白露是節,秋分是氣。九月寒露是節,霜降是氣。十月立冬是節,小雪是氣。十一月大雪是節,冬至是氣,十二月小寒是節,大寒是氣。
-
18 # 創新數
古代中國人就把一年的365、6天分為二十四節氣:
立春、雨水、驚蟄、
春分、清明、穀雨、
立夏、小滿、芒種、
夏至、小暑、大暑、
立秋、處暑、白露、
秋分、寒露、霜降、
立冬、小雪、大雪、
冬至、小寒、大寒。
二十四節氣又分為十二節氣(節)與十二中氣(氣),每月有一“節”與一“氣”區分,“節”為月之始,“氣”的最後一日為月之終.
節:
立春、驚蟄、清明、立夏、芒種、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小寒;
氣:
雨水、春分、穀雨、小滿、夏至、大暑、處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大寒。
東北農村節氣歌:
打春陽氣轉,雨水鴨河邊。
驚蟄烏鴉叫,春分地皮幹。
清明芒種麥,穀雨種大田。
立夏鵝毛穩,小滿鳥來全。
芒種開了鏟,夏至少帶棉。
小暑不算熱,大暑三伏天。
立秋放秋壟,處暑嘔麻桿。
白露煙上架,秋分動刀鐮。
寒露不算冷,霜降變了天。
立冬封了地,小雪關場院。
大雪糧入囤,冬至肥送田。
小寒天更冷,大寒又過年。
節氣與農業:一月:
初一宜黑四邊天,大雪調飛是旱年。
但淂立春晴一日,農夫不用力收田。
二月:
驚蟄聞雷米似泥,春分有雨病人稀。
月中但得逢三卯,處處棉花豆麥實。
三月:
風雨相逢初一頭,沿村瘟疫萬人愁。
清風若從 南起,定是農家大收豐。
四月:
立夏東風少病魔,晴逢初八果生多。
雷鳴甲子庚長日,蟥蟲定然侵莊禾。
五月:
端陽夏至雨豐年,芒種聞雷美心間。
夏至風從西北起,瓜菜園裡受熬煎。
六月:
三伏之日逢酷熱,五穀雜糧多不結。
此日若不見災危,三冬必定多雨雪。
七月:
立秋無雨實堪憂,萬物從來只半收。
處暑若逢天下雨,縱然結實也無果。
八月:
秋分天氣白雲多,處處歡歌好晚禾。
只怕此日雷電閃,冬來米價貴得多。
九月:
初一飛雪損農民,重陽雨豐無冬晴。(沒雨冬晴)
月中火色人多病,更遇雷聲菜價增。
十月:
立冬逢壬來年旱,十五天晴冬暖身。
此日若逢壬子口,災害疾病損窮民。
十一月:
初一西風盜賊多,更兼大雷有災魔。
冬至天若無雪色,來年定唱太平歌。
十二月:
初一東風六畜災,又逢人雪旱年來。
但遇此日晴明好,農家儘管放心懷。
中國的廿四節氣已經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存入在聯合國組織(圖6)。
-
19 # 歷史people
二十四節氣的起源二十四節氣,是上古時代人們根據地球在黃道(即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上的位置變化而制定的,每一個節氣分別相應於太陽在黃道上每運動15°所到達的一定位置而制定的氣候規律。地球繞太陽執行的軌道古人命名為“黃道”,也稱“日道”,將黃道等比例分成24份,之間相隔15° ,就形成了24個節氣。24個節氣其實就是24個時令點,每月2個。二十四節氣以地球圍繞太陽公轉的一個週期作為一個輪迴,基本概括了一年中不同時節太陽在黃道上位置的不同、寒來暑往的準確時間、降雨降雪等自然現象發生的規律,以及記載了大自然中一些物候現象的時刻。二十四節氣的具體時間二十四節氣的含義
立春:立是開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開始。
雨水:降雨開始,雨量漸增。
驚蟄:蟄是藏的意思。驚蟄是指春雷乍動,驚醒了蟄伏在土中冬眠的動物。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晝夜平分。
清明:天氣晴朗,草木繁茂。
穀雨:雨生百穀。雨量充足而及時,穀類作物能茁壯成長。
立夏:夏季的開始。
小滿:麥類等夏熟作物籽粒開始飽滿。
芒種:麥類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炎熱的夏天來臨。
小暑:暑是炎熱的意思。小暑就是氣候開始炎熱。
大署:一年中最熱的時候。
立秋:秋季的開始。
處暑:處是終止、躲藏的意思。處暑是表示炎熱的暑天結束。
白露:天氣轉涼,露凝而白。
秋分:晝夜平分。
寒露:露水以寒,將要結冰。
霜降:天氣漸冷,開始有霜。
立冬:冬季的開始。
小雪:開始下雪。
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積雪。
冬至:寒冷的冬天來臨。
小寒:氣候開始寒冷。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時候。
先把24節氣的名稱按次序列下,分為四組,每組又分為前後兩半:
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
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這是24節氣歌,說的是農曆的24個節氣。
春雨驚春清谷天,即: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
夏滿芒夏暑相連,即: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
秋處露秋寒霜降,即: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即: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
20 # 蓋世神算
文字原義流失,後人靠猜。很多人意見相同,就入冊登記認為是對的。這個笑話存在已久。
四時八節。四時乃四季,八節是四季正中與後段季節特徵顯著的日子。節,是明顯節點,指的是太陽光力的影響力變化明顯處。
春以仲春二月,太陽把各地冰雪融化完,草木始青為第一節。代表為驚蟄附近始暖日子;第二節為穀雨;第三節為芒種,陽光力度強了。第四節為大暑,是入夏烈日夏季感強烈時節;第五節寒露,七月秋老虎絕盡後;第六節霜降,秋涼意明顯;第七節大雪,冬寒凜冽,已非秋之涼可馬虎防禦。第八節大寒。
四時八節,四季分明八節變化顯著之意。節者一絲不苟按部就班而至,氣者區域性自成氣候現象。
以上為文字原義反饋所發現,比現在的以過節、節日去臆斷靠譜得多!
回覆列表
在二十四節氣裡,“節”指的是一年中的一個節段,是一段時間的表示;而“氣”則指的是氣候,是天氣變化的概述。兩個字合起來就是
指一年當中某個階段的天氣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