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 # 賺點小錢去旅行
-
22 # 蔥油餅不帶蔥
火候是烹調技術的關鍵環節,有好的原料、輔料、刀工,若火候不夠,或過火,都會使菜餚不能入味、半生不熟、不鮮嫩爽滑,甚至會糊焦。本文將給大家講解一下火候與油溫方面的烹飪知識。
火候,是指菜餚在烹調過程中,所用的火力大小和時間長短。烹調時,一方面要從燃燒烈度鑑別火力的大小,另一方面,要根據原料性質來掌握成熟時間的長短。兩者統一,才能使菜餚達到要求。
火候(火力)的分類
掌握火候的分類,指的是恰當使用各種火力,科學合理地掌握各種火力使用時間的長短,對烹製菜餚的作用。
1、猛火:也稱武火或旺火、急火。
2、中火:也稱文武火。
3、慢火:也稱小火或文火。
4、微火:也有稱弱火。
掌握火候的重要性:
1、準確把握火力的大小與時間長短,使原料的成熟恰到好處,就可免除夾生與過火。
2、一般的菜餚原料經過加熱之後,部份營養成份就會分解,所以恰當使用火候,可減少其營養成份的損失。
3、如火候不夠,菜餚加熱達不到要求的溫度,原料中的細菌就不能殺滅,因此掌握好火候,有殺菌消毒的作用。
如何掌握炒菜火候
一般地說,火力運用的大小要根據原料性質來確定,但也不是絕對的。有些菜根據烹調要求,要使用兩種或兩種以上火力,如清燉牛肉就是先旺火,後小火;而汆魚脯則是先小火,後中火;乾燒魚則是先旺火,再中火,後小火燒製。
因此在烹調中,要運用和掌握好火候,要注意以下因素的關係。
一火候與原料的關係
菜餚原料多種多樣,有老、有嫩、有硬、有軟,烹調中的火候運用,要根據原料質地來確定。
軟、嫩、脆的原料多用旺火速成;老、硬、韌的原料多用小火長時間烹調。但如果在烹調前透過初步加工,改變了原料的質地和特點,那麼火候運用也要改變。如原料切細、走油、焯水等都能縮短烹調時間。
原料數量的多少,也和火候大小有關。數量越少,火力相對就要減弱,時間就要縮短。
原料形狀大小與火候運用也有直接關係。一般地說,整形大塊的原料在烹調中,由於受熱面積小,需長時間才能成熟,所以火力不宜過旺;而碎小形狀的原料,因其受熱面積大,急火速成即可成熟。
二火候與傳導方式的關係
在烹調中,火力傳導是使烹調原料發生質變的決定因素,傳導方式是以輻射、傳導、對流三種傳熱方式進行的。
傳熱媒介又分無媒介傳熱和有媒介傳熱,如水、油、蒸氣、鹽、砂粒傳熱等,這些不同的傳熱方式,直接影響著烹調中火候的運用。
三火候與烹調技法的關係
烹調技法與火候運用密切相關,如炒、爆、烹、炸等技法多用旺火速成;燒、燉、煮、燜等技法多用小火長時間烹調。但根據菜餚的要求,每種烹調技法在火候的運用上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只有在烹調中綜合各種因素,才能正確地運用好火候。
下面舉三種火候的應用例項加以說明。
1、小火烹調的菜餚
如清燉牛肉,是以小火燒煮的。烹製前先把牛肉切成方形塊,用旺沸水焯一下,清除血沫和雜質,這時牛肉的纖維是收縮階段,要移中火,加入輔料,燒煮片刻,再移小火上,透過小火燒煮,使牛肉收縮的纖維逐漸伸展。當牛肉快熟時,再放入調料燉煮至熟。這樣做出來的清燉牛肉,色香味形俱佳。
如果用旺火燒煮,牛肉就會出現外形不整齊現象,菜湯中還會有許多牛肉渣,造成肉湯渾濁,而且容易形成表面熟爛,裡面仍然嚼不動的情況。因此大塊原料的菜餚,多用小火。
用燉、燜、燴等方法做菜,應使用小火和微火。例如燉雞、燉鴨、燉蹄膀,都需用小火和時間加熱,才能使之肉酥湯濃。
燜、燴一類半菜半湯的菜餚,用文火才適合。如果火力過大,原料枯熟而無味,湯汁在大火中易耗幹,重新加水則滋味走失。
2、中火適用於炸制菜
凡是外面掛糊的原料,在下油鍋炸時,多使用中火下鍋、逐漸加油的方法,效果較好。
因為炸制時,如果用旺火,原料會立即變焦,形成外焦裡生;如果用小火,原料下鍋後會出現脫糊現象。有的菜如香酥雞,則是採取旺火時將原料下鍋,炸出一層較硬的外殼,再移入中火炸至酥脆。
而用煎、煮、燒等方法烹製菜餚時,也以使用中火為好。如肉片燒豆腐,此菜主要用中火烹成,使豆腐外香裡嫩,湯汗濃鮮。
先把鍋用中火燒熱,待所放的植物油有七八成熱時,將豆腐下鍋,煎至兩面黃色時撈起;另把肉片下油鍋炒至半熟取出。
然後鍋中加油再起鍋,將肉片倒入,加放調料,用中火燒開,再用小火稍燒,加水澱粉勾芡即成。
3、旺火適用於爆、炒、涮的菜餚
一般用旺火烹調的菜餚,主料多以脆、嫩為主,如蔥爆羊肉、涮羊肉、水爆肚等。
水爆肚,焯水時必須沸入沸出,這樣涮出來的才會脆嫩。原因在於旺火烹調的菜餚,能使主料迅速受高溫,纖維急劇收縮,使肉內的水份不易浸出,吃時就脆嫩。如果不是用旺火,火力不足,鍋中水沸不了,主料不能及時收縮,就會將主料煮老。
再如蔥爆羊肉,看起來很簡單,但有的人做出來的蔥爆肉,不是出很多湯,就是肉老嚼不動。
怎樣做才能烹好呢?
首先是切肉要切好,要用頂刀法將肉切成薄片;其次一定要用旺火,油要燒熱。
炒鍋置旺火上,下油燒至冒油煙,再下入肉炒至變色,立即下蔥和調料燜炒片刻,見蔥變色立即出鍋。也是要旺火速成,否則就會造成水多和嚼不動。
一般說,用爆、炒、熘等方法烹製菜餚時,都宜用大火。因為用這種方法做菜,坐火時間短,菜餚成熟快。
如炒肉絲,原料下鍋後用大火炒至七八成熟時,即可加調料包括鮮湯,略加翻炒即可成熟裝盤,整個過程僅用三四分鐘。若火候不足,肉絲則不熟,原料所含的蛋白質也不易水解出鮮,肉絲便缺少鮮香味。
此外,一個菜在烹製過程中,並非只能用一種火,要根據要求適當掌握。例如有的魚菜,烹製時要先用大火烹煎,解其腥味;當煎至兩面呈黃色時,就加好調料與湯燒滾,然後改用小火燜燒,出鍋時又用大火收幹汁水,魚肉便更為入味。
再舉例說明火候應用的妙法:
1、炒油菜、白菜、芹菜及韭菜時,要用旺火、熱油,菜下鍋後要快速翻攪,時間要短,斷生即可出鍋。否則,菜就會出湯變黃。
2、炒豆芽時,除了旺火、熱油、時間短以外,還要邊炒邊淋些水,這是保持豆芽脆嫩的關鍵。
3、炒肉絲、肉片、腰花、豬肝時,要先醃漬上漿,滑一下油(油溫一般為四五成熱),然後用旺火、熱油,快速煸炒出鍋。
4、蔬菜與肉類同炒時,要先分別用旺火、熱油炒一下,然後一起回鍋同炒,迅速出鍋。
5、做焦溜肉片、溜肥腸等時,要先進行掛糊處理,然後在熱油中炸一下,再用中小火焐炸。之後把鍋中熱油倒出,留些底油,放在旺火上,加入調好的汁料,一見稠濃,倒入炸好的原料,一拌即成。
6、做燉肉時,要先用熱油加白糖炒糖色(用醬油上色也可),之後放入肉塊燒上色後加五香調料,一次加足水,大火燒開,再改用小火,長時間慢燉。這樣燉好的肉酥爛醇香,肥而不膩。但這裡需要注意一點——鹽要最後放,否則肉不夠爛。
7、做蛋品菜時,如煎荷包蛋,在油熱下蛋後,要用小火煎,這樣才能形態完整、外香內熟。
再如炒雞蛋,在蛋漿調勻後,下鍋炒時要旺火、熱油(油可多放點),這樣炒出的雞蛋,鬆軟味美,色澤鮮明。
如何掌握油溫
油溫,指即將投料時鍋中油的熱度。
製作菜餚怎樣掌握油溫?一般要看火力的大小、原料投放的多少、以及原料的性質而定。
如大火,下料又少,則油溫要掌握稍低一些;在小火時,油溫掌握則要稍高一些,不然烹製炒蝦仁、炒肉絲、面拖排一類的菜餚,就會造成原料脫漿、脫糊;又如烹製的菜餚原料很多,油溫掌握就要略高一些了。
此外,還要根據原料質地的老嫩和形狀的大小,來靈活掌握油溫。
那麼油鍋加熱後,怎樣估計油溫的高低呢?
可用眼觀、耳聞的簡便方法來推知:
如果油的表面穩定,無煙,無響聲,那麼可推知為低油溫。
如果油麵四周各中間翻動,並冒出少量的煙,則屬中油溫。
如果油麵中間往外翻動,並有大量青煙,用勺攪動有聲響,則可確定為高油溫。
低油溫在85~120℃,俗稱三四成熱,俗稱小火或微火。
中油溫120~180℃,俗稱六成熱,俗稱中火。
高油溫一般在180~240℃,俗稱八成熱,俗稱大火。
低油溫適用於軟炸、滑炒等。
中油溫適用於幹炸、酥炸等。
高油溫適用於清炸(如炸雞、炸魚)等。
鑑別油溫的方法
觀察油溫並不是多麼困難的事情,我們可以透過手對溫度的感覺,和食材的實驗來感知它。
那麼,到底應該如何鑑別油溫呢?
下面就是鑑別油溫的方法:
1、涼油這點就不必多說了,涼油就是常溫油,就是未經加熱的食用油,通常應用於肉類食材的上漿以及炒制堅果(如花生米)時使用。因為大部份堅果類食材比較愛糊,所以在使用食用油炒制時,需要有一個從涼油到熱油的慢慢升溫的過程。
2、溫油(1—2成熱)
鑑別這個溫度的油的方法:將手懸停於油麵上方3寸左右時,只有微微溫暖的感覺,;將少部份肉類食材(如一根肉絲)放入油中後,食材沒有明顯的變化,只有少量的氣泡從食材邊冒出來。
這個油溫不常使用到,比較適用於對很薄、或質地很嫩的肉類食材(如魚片)進行加工,但對於上漿好的食材,比較容易產生脫糊現象。
3、溫熱油(3—4成熱)
鑑別這個溫度的油的方法:將手懸停於油麵上方3寸左右時,只有熱的感覺但還不覺得燙;將少部份肉類食材(如一根肉絲)放入油中後,食材在3秒之內變成白色,大量的氣泡會從食材邊冒出來,並伴有少量的爆破聲。
這個油溫比較適用於肉絲、雞絲等食材的初步加熱。
4、熱油(5—6成熱)
鑑別這個溫度的油的方法:將手懸停於油麵上方3寸左右時,開始有燙的感覺;將少部份肉類食材(如一根肉絲)放入油中後,食材會立即內變成白色,大量的氣泡會從食材邊冒出來,並伴有大量的爆破聲。
這是我們最常用到的油溫,比較適用於蔥薑蒜等輔助材料的爆香、肉絲、肉片的過油斷生,也是烹入料酒、醬油等調料的時機。
5、滾油(7—8成熱)
鑑別這個溫度的油的方法:油麵有青煙冒出,將手懸停於油麵上方3寸左右時,已經因為油溫很高堅持不住了;將少部份肉類食材(如一根肉絲)放入油中後,食材會立即內被定型並且變色,大量的氣泡會從食材邊冒出來,但很快就平息,並伴有大量的爆破聲。
這個油溫比較適用於幹炸、軟炸、酥炸等需要使食材迅速定型、外焦裡嫩的菜餚。如糖醋魚、幹炸肉、火爆河蝦等。
此外,掌握好油溫還要看原料的大小而定,如體積大的要用稍低的油溫、較長時間的加熱,才能使原料受熱均勻。
回覆列表
什麼叫火候?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一個簡單的詞包含了很深的技巧,一個火代表火力大小,一個侯代表時間長短。一樣的原料,調料炒相同一個菜,師傅好吃,徒弟難吃區別就是到火候和調料比例,要是這麼簡單那就沒廚師存在的必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