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21 # 與傑克一起團購去旅行

    根據您提供的圖片的清晰度,在手機端做了一些處理,畫質有損失,但是應該可以說明我的想法。

    第一張圖片原圖主題不夠明確,主體在畫面中的比例不夠突出,佔比較小,所以我的調整思路就是利用裁切,把畫幅縮小,突出主體的同時保留一定的畫面延伸感,再把主體人物部分的高光適當的提亮,更加凸顯人物在畫面中的絕對地位,另外,這幅圖片攝影師的意圖很明顯,是屬於旅拍的範疇,所以要保留適當的天空和周圍環境的比例使得畫面更有氛圍和故事感。

    第二張圖片的主題很明確,是旅拍人物照,畫面簡潔構圖尚佳,但是整體畫面比較平,主體不突出,民國年代的主題感也不強,所以調整的著重點在於突出主體人物的同時壓暗周圍的場景,尤其是左側亮度和人物相同的牆面(手機現有軟體功能有限,只是調整了一個大概)

  • 22 # 影像洪辰班

    【攝影點評:這兩張照片有哪些問題?怎麼改?】

    先來看一下圖片:圖一△

    圖二△

    圖一:

    很明顯的第一感覺就是照片有點“歪”,畫面稍稍向左下角方向傾斜了一定的角度,給人的感覺不夠安全,遠處的地平線及建築也是斜的,與我們的視覺習慣不太和諧,主要是因為人們總是習慣看到橫平豎直的東西,只要有點歪斜就會有一種不安全感生成。

    其次,模特的坐姿與旗袍的搭配很不協調,旗袍本身就是顯得“高貴大氣”的,但是穿旗袍的模特卻是一屁股坐在了臺階上,導致了旗袍的下半部分是垂直的掛在了腿上的,使得彎曲的大腿暴露了太多的面板在外面,顯得很不雅觀,且高亮的面板顯然是搶了旗袍的風頭,不能很好的反映主體人物與旗袍之間的完美搭配效果。

    再有,模特身上的光線偏暗,細節還原不是很到位,不但不能突出她的特徵,還使得作為陪襯的花傘成了吸睛的目標物,因為花傘的亮度與色彩已經足以吸引觀者的視線過去了,所以就會影響觀者對主體模特的欣賞,得不償失。

    效果圖↓

    圖二:

    圖片中,前景部分的牆壁稍微多了點,導致畫面的左右比例不太合理,接近2:1,並且畫面最左邊的牆壁過暗,對整個畫面的表現反而不利,應該適當減少一點。

    主體人物被安排在畫面的右側1/3範圍內,且其周圍的空間較小,顯得過於擁擠,給人壓抑的感覺。

    拍攝時,只要鏡頭的角度再往右側來點,這樣,不但前景部分的牆壁少了一點,還能讓模特的空間得到釋放,看起來更加透氣舒服了,一舉兩得。

    效果圖↓

    每天學點人像拍攝技巧,拍照不求人!

  • 23 # 易霖大佬

    坦率地講,這樣的照片沒有任何問題。它就照片,如果它是你設想的樣子,就對,如果你覺得它不是你設想的樣子,只有你自己才知道怎樣才好

  • 24 # 天淞子

    攝影點評:這兩張照片有哪些問題?怎麼改?

    拍出這樣的照片,我的感覺攝影者已經不滿足於拍攝一般的風景照、人像照了,也不再滿足於那些世俗場景、人與景色關係,攝影者在試圖讓照片具有一種意境、試圖讓照片有所表達,那麼這就是在追求攝影藝術了,用以前經常去過的一個文學網站裡幾個評論員的說法,就是有點“創作野心”了,這首先值得點贊。

    下面針對題主貼出的兩張照片,談一談我的看法:

    先談左邊那張:

    高牆窄巷裡,坐著一個穿旗袍的女人,女人頭頂上牆壁裡插著一把撐開的傳統紙傘,女人對面地上還擱著一把撐開的紙傘,巷子靠裡面一點的地上還擱著一把紙傘。巷子兩邊高牆,右邊牆光影顯得深暗,色彩偏黑,左邊牆的光影也很深暗,但色彩在黑色中有點綴的雜亂的紅色。地面是一塊塊石頭鋪就的,暗黑中泛著光澤。

    畫面最遠處,暗沉的窄巷上空有一塊天空,雖然有烏雲,但依然有明亮的光芒。那天空下,窄巷頂部有點破敗的騎樓頂蓋似的搭建物。

    旗袍女人坐在巷子中間的和另一條橫叉的小巷子交叉口,女人很亮,裸露的胳膊、長腿很明亮。女人一手搭在頭上,一手擱在一條腿的膝蓋上,轉過頭看向這裡……

    三把紙傘真是太亮了……

    ——我點選這張照片後,第一眼的感覺就是三把紙傘和女人,實在太亮了,而環境之高牆窄巷卻是暗沉的,遠天那一塊天空也很亮,偏偏那很亮的天空裡有濃重的烏雲。所以我第一眼感覺就是整體畫面的不協調:高牆窄巷的環境暗沉的基調,和紙傘與人的明亮基調,完全不協調。攝影者挑選的這個高牆窄巷的環境真的不錯,巷子的暗沉也基本上被攝影者給拍出來了,可這一切頗有點意味的巷子場景,卻被兩把明黃紙傘、一把大紅紙傘、一個很亮的旗袍女人以及巷子遠端那天空烏雲中的光芒給破壞了,所以整體色調顯得不統一、不和諧,支離破碎的,於是導致整個畫面顯得支離破碎。

    意境也就無從談起。

    再來談一談右邊的那張照片。

    一個旗袍女人,披著一條米黃碎花真絲圍巾,稍稍斜著身體,右側背靠在牆壁上,她的右手提著一隻藤條箱,左手隨意的搭在右手臂上。燙著民國時期的捲曲頭髮,目光隨意無目的的瞥向不遠處,沒有什麼表情,只是姿態略顯得慵懶。

    旗袍提箱女人之外,畫面全部虛化。

    旗袍提箱女人佔居了右側約三分之一的畫面。

    整體色調偏暗,米黃色。

    ——由於人之外的大面積虛化,那麼假如攝影者試圖讓這張照片表達一些什麼的話,顯然“重任”完全落在了“旗袍提箱女人”身上,可為什麼我解讀不到這張照片的表達呢?攝影者究竟要表達什麼?旗袍女人的裝扮顯得沒有基調,沒有主題,暗金花紋藍底旗袍,圍巾則是米黃色,藤條箱卻是……咖啡色?女人沒有表情,作為“心靈的窗戶”之眼睛也沒有更多神色,頭髮捲曲和旗袍搭配,但和整體氛圍不夠協調。所以總體上這個“肩負重任”的旗袍提箱女人幾乎沒有表達出什麼來,於是整個畫面也就談不上有所表達。

    作為對照,我這裡貼兩張從網上搜索來的攝影比賽作品——

    瞧人家這張照片,環境也是全部顯得暗沉,可中心主題兩隻火烈鳥卻是紅色的。紅色顯得明亮,也即這張照片的主體也是明亮的,也和環境的暗沉顯出反差。可為什麼我會覺得人家這張照片整體畫面是如此的和諧、融洽、靜中顯出一點有趣?1、照片中與環境反差的明亮點不多,只有一處,且就聚集在中央;2、環境沒有破碎,一派暗沉,無論林木枝葉還是水面,或者後背的岩石,一概都被處理到了暗沉氛圍中,3、中央兩隻紅色的火烈鳥是主體,這位攝影師也抓到了兩隻火烈鳥一起低頭凝視水面的動作鏡頭,主體動作的同一、不亂,也確保了整體畫面不被破壞。

    再看這張照片。

    一張小椅子上蹲坐著一隻肥肥的貓,地上一隻小老鼠立起仰頭看著貓。整個畫面也只有貓和老鼠,除了一張小椅子外,環境背景也幾乎等於被虛化了,也就是說,這張照片如果攝影者試圖表達一些什麼的話,唯有“貓和老鼠”重任在肩了,可這張照片卻做到了:大貓竟然蹲在小椅子上俯瞰小老鼠不下來,而小老鼠卻仰望大貓,於是貓和老鼠的一種新的關係成立了,它們不再是貓抓老鼠或者貓吃老鼠的關係了,而是相互探究、相互瞭解、處於某種和平、平等、均衡的關係中。這個主題就表達出來了。那麼,這張照片又做到了一些什麼?

    1、還首先就是做到場景氛圍統一,即畫面色調和諧,貓和老鼠的毛色竟然差不多,都有點暗、有點深褐色偏黑,貓身上花紋也是偏黑色,老鼠的毛色也是偏黑的深褐色,尤其背景色也幾乎是深褐色偏黑,整體畫面色調可謂高度協調,於是整體氛圍的那種暗沉,就被營造的非常凝聚、均勻、統一。

    2、主體動作姿態統一,即老鼠和貓的動作都有一種靈動感,貓扭頭、俯瞰,兩顆晶亮的眼睛盯著地上小老鼠,小老鼠則仰著頭、墊著腳、端著上肢,似乎也在研究、琢磨著眼前這個大貓。這隻貓和這隻小老鼠簡直是天才表演者,但實際上可能僅僅是攝影者擅長抓拍,或者擅長擺拍。

    拍照我想,怎麼做到氛圍、色調、動作姿態的高度和諧、統一,似乎縱橫交錯、枝杈橫生,卻不失和諧與協調,我想這和色彩、色調的選擇、主體動作的擺放、以及位置關係,都很重要,攝影水準的體現,到了這種層面,這些就越來越重要了。難度更高一個層次的,可能是怎樣做到反差卻不凌亂、和諧不呆板、主體生動,這恐怕是一個攝影者要走向藝術創作的必經之路。

    我眼高手低,講的不好不要見怪。

  • 25 # 大愚影像

    看了這2張照片,問題還是比較多的,如何改圖?個人認為應從以下幾點:

    1.第一張照片的傾斜是小問題,人物被高牆大院包圍,並沒有傳達出某種和高牆相關聯的主題,從模特看鏡頭的表情上也看不出是快樂還是幽怨,加之幾個鮮豔的油紙傘無時不刻地在喧賓奪主,可以看出作者只是覺得這樣擺拍好看,並沒有想去表達出什麼意境或主題。反而因為,高牆太多,很壓抑;紙傘太多太豔,弱化了主體;模特的表情無法改變,只能裁減高牆和減少紙傘,頂部像監獄柵欄的窗戶矯正後增加點光線來進行弱化。透過改這幾處來凸顯模特主體。

    2.第二張圖的問題也比較多,前景虛化太多,到了模特那裡戛然而止,缺少漸進性。牆壁因為過分虛化沒有了紋理,視覺引導線沒有了,前景變成了一坨虛浮之物,缺少了視覺的延伸感。其次,人物正卡在凹進去的牆壁中,胳膊等部位被切掉,人物截肢不全。其三,模特的擺姿和神態無法改變,但是眼睛的視線右側留白太少,切掉了眼神的延伸。其四,模特頭部和底部都離邊緣太近,人物顯得很壓抑。根據這幾個分析,後期改圖如下:1.從第一張擷取一張牆壁,漸變模糊,讓觀者視線有延伸感;2.拉寬模特眼神觀看的方向,讓眼神線有寬鬆感。3.加寬頭部和底部距離,讓模特不至於很有壓迫感。4.去掉模特右側的磚牆線條,讓模特的頭部和胳臂解放出來,不切不壓,從容站立。如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變壓器故障主要有哪些型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