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裡茶叔叔吉他日記
-
2 # QQ被盜了2
早期的臺灣人講話不是這樣的,起碼早期的電視電影都沒有聽過這樣的腔調,近十幾年突然就多了出來,聽過志林姐姐早期採訪的都知道,講話還是正常語調的,後來也不知道為嘛變的娃娃音……
-
3 # 土壤我們叫泥巴
之前看過一章文也寫的這個內容,寫的主要是國共內戰前日本佔領灣灣有段時間,後光頭敗走大路,光頭退守灣灣,並與日本苟合,那幾代人受日本文化影響,成為現在的灣灣,日本一直都是支援灣灣獨立的!在支援灣灣的過程中也順便傳過去些日本的東西!
-
4 # 一丟丟的秋風
那是閩南話的地方方言基礎上,再學國語,造成的那種聲音。
臺灣的地方口音屬於閩南話的範疇。而在民國時期,老蔣曾舉行過一次投票,來確定中國的國語以哪個地方的方言為準。最後,北京話以2票之差,險勝粵語,成為了中國近代歷史上第一個真正意義的國家標準語音。史稱“國語”也在那個時候,確定了中國的第一套漢語拼音。所以,當老蔣敗退臺灣的時候,鍋民檔也是按照這套標準,來在臺灣推廣教育的。但是,臺灣本地人習慣說閩南話,國語裡的發音,有些個音,常用閩南話的人很難發出來。所以,說出來就是那種味道。這就像中國英語一樣。中國人說英語,老外一聽,你就是中國人。只不過,說閩南話習慣的人,再說國語,確實作為北方人而言,確實聽起來很嗲~其實,臺灣人自己是感覺不到的,即使感覺到,也改不了。
所以習慣了就好。我原來還覺得山西人說話的口音特別難聽呢~~聽多了,也就習慣了。
-
5 # 雲中漫步125332402
臺灣民眾說話很平常,閩南語並不嗲就是有些繞口,臺灣娛樂圈的男男女女說話嗲聲嗲氣的,因為臺灣藝人受日韓娛樂圈的影響很大,不嗲聲嗲氣沒人氣,不嗲聲嗲氣沒幹爹乾媽疼,久而久之就嗲成人妖了
-
6 # 阿龍31634173
早期的臺灣國語並不嗲。記得小時候看的臺灣電視劇包青天,神鵰俠侶或者瓊瑤愛情劇裡的男女演員並沒有所謂嗲味臺灣腔。
記得最早出現的娘味臺灣腔是從偶像劇流星花園開始的。然後臺灣似乎就只拍偶像劇了。口音帶偏了很多小孩子,後來臺灣綜藝節目互動都是偏年青化。娘味就持續到現在。
-
7 # 使用者2905121671
在臺灣呆了一年,確實臺灣女孩子說話都柔柔的,讓人很想摸摸頭,而男孩子說話總覺得gaygay的。不過稍微年長的人倒不會那麼明顯,我老師的口語我就覺得和我福建本身的口音是差不多的。不過因為兩岸教語文的方式不大一樣,再加上近兩年受日韓娛樂圈的影響。差異化開始大了起來
-
8 # 酒杯敲你個頭
其實並不是嗲。如果你翻查歷史,這其實是民國的風格,民國時期,當時整個社會環境受著西方文明社會的薰陶,又能保持中國傳統的道德文化,所以當時的人說話並不像現在大陸那樣高八度的音量,其實應該更應該是「綿」才對,而不是嗲。這種情景在早期的香港也能體會到,現在其實也能在香港體會到,包括澳門。他們說話比較低聲,不會像大陸那樣扯著喉嚨叫。所以他們為什麼會覺得大陸人說話像吵架,而我們覺得他們說話 嗲 了。
-
9 # 彌迪
以前的國語其實很正常,和普通話差不多。臺灣經濟騰飛後與外界接觸暴增,語言上大量夾雜英語,在腔調上也向英語靠攏,改四聲為英式二聲,雙音節發音也發生拖長第一音節,再加上所謂流行因素,覺得這樣說話有外國腔調,給人以現代、高人一等的感覺,在說話時故意突出這些特點以示與老一輩土的區別
-
10 # 鳳三儀
當大陸人覺得臺灣人說話那麼嗲,是因為他們說的是國語,當臺灣本省人說臺語(閩南語,客家話)你還覺得嗲嗎?其二,國語是什麼?就是中國人以前的普通話。換句話說,中國人以前說話就是這個樣子,曾幾何時,我們開始激昂慷慨,激情澎湃……就慢慢成今天這個樣子了。
-
11 # 李思奇Doris
因為臺灣話屬於官話,也就是和中國北方方言本為同根生,因此差異不足以使北方人聽不懂,但又有足夠的差異使人覺得不一樣,產生對方說話不清晰吐字的感覺。
而且臺灣的方言是閩南語,閩南語不同地區有差別,臺灣地區的閩南語自然有帶著臺灣的特性。閩南語的句尾語氣詞比較多,導致說國語的時候會帶入一些
-
12 # 魏minjie
應該是水土的問題,各地都有各地的腔調,比如陝西人,說話怎麼聽都是乾巴巴的沒有一點柔軟的感覺,受西北乾燥氣候的影響;而南方人受熱帶雨淋帶氣候,又稱為魚米之鄉的影響,說話的聲音就感覺柔些,我也覺得自己的聲音雖然變了,但是還是要柔和一些。特別是香港人說話更柔軟!
-
13 # aabbcd
因為臺灣不少是從大陸去的,而且都是有錢人家的小姐太太,不少觀念是她們帶去的,臺灣有個綜藝節目說的好,男人負責掙錢女人負打扮花錢。這是大卩分中產階層以上女生的想法,臺灣畄學生中女生,不少是為了找物件才畄學的。大陸不同,大多是勞動人民婦女,婦女能頂半邊天,這種思想深入人心,到了獨生子女,不管男女都是要頂起一個家,責任不同當然說話底氣也不一樣了。
-
14 # 過期綠豆沙
就跟我們很多廣西人說的普通話一樣,這其實都是第一母語惹得禍,比方說廣東白話,廣西白話,廣西壯話,廣西客家話,當他們出生到小學教育結束,如果都是接觸的多的自己父母說的話,那麼在小學的國語教育,二者的結合下就會出現地方特色。在廣西這種現象特別普遍,不過隨著幼兒教育全面普及和校準國語小學老師更加的規範,現在00後這一代,地方特色的普通話已經越來越少。我感覺的這是一種損失。推廣普通話不應該以損失方言為代價!午託,幼兒園,父母更應該學學廣東香港,以第一母語作為教學!在小學之後在開始普通話教育!不要讓很多孩子丟了方言!
-
15 # 默69851558
可能跟閩南語的發音有關係,我女兒一講普通話人家就會說她像是臺灣小朋友,自從學了主持課程就不存在嗲聲嗲氣。有的人嗲或許聲帶出來就那個聲音那也是沒辦法,就好比歌仔戲裡的老前輩“林美照”
-
16 # 在國境以南太陽以西
八十年代包括之前的時候臺灣電影裡的發音都還是字正腔圓,閩南語是方言,國語是官方語言,照理說普及更廣。要說問題出在哪,是不是用的漢語拼音方案帶偏的,大陸用的字母帶聲調,臺灣用的早期的那種像偏旁部首的輔助符號
-
17 # 卡布奇諾30392526
說到底真正原因是大陸造成的。因為過去很多年臺灣經濟方面確實好過大陸很多,造成了臺灣人一種高高在上的感覺!並且他們以他們的文化和更加接近西方國家為容!就像一個單位的領導說話喜歡很慢是一種身價的代表!臺灣人也一樣就是要和大陸的普通話分開!並且到現在他們不用簡體字也有這方面原因!
-
18 # 燃燒生命的牛胖子
其實民國時代的國語和現在的普通話,差別並不大。那到底是什麼造成了現在的臺灣話變成了這樣的味道呢?這其實可以說是語言進化的一次樣本了。
49年之後,國民政府敗退臺灣。這時候臺灣省的本土主體民眾使用語言是閩南語、客家話。蔣公開始在全島推行國語。這時候,標準國語老師欠缺,大部分國語老師代有省籍口音。這樣一些各地的口音開始帶入臺灣口語國語。
孩子的口音的行程,一方面來自於家庭,另一方面就來自於老師。臺灣師範學校開始大規模培訓國語老師。而師範學校學費減免的優惠條件以及“家有三鬥糧,不當孩子王”的刻板印象,造成師範學生來自於貧苦的本地女孩子居多。這群操著閩南話女生口語習慣的女老師,又把這些女性化的語音語調帶入了臺灣口語國語。這也就是為什麼現在臺灣人口語偏軟的重要原因。
知乎上曾經有人和大S一起吃飯時聊起這個話題。大S當即開口說了一嘴特別標準的近似於普通話的硬調國語。她說其實小時候家裡人說的都是這種硬硬的國語。可後來上學,大家都跟著老師說這種軟軟的口語,說硬調國語的反而被嘲笑是老土、老榮民。所以孩子們都以這種軟調國語為時尚,慢慢整個臺灣腔才變成這個樣子。其實八幾年那代人應該是兩種腔調的國語都能說的。再往後的,就變成這個軟綿綿的樣子了。
-
19 # 使用者57751719720
臺灣過去有個叫林美照的金鐘獎演員,她講的閩南語比林志玲更嗲十倍,聽了真會讓男人腿軟的站不直; 其實一般臺灣女生講話會嗲的很少,像林志玲已是不常見的,
林美照(1954年12月13日-),臺灣女演員,八歲時就錄製了兩張臺語專輯,後成為歌仔戲和臺語劇童星,2010年第45屆金鐘獎迷你劇集/電視電影《記得我們愛過》女主角獎
-
20 # 你們都瞧不起我廖化
大家有沒有發現,越是靠近赤道的國家,他們國家的人語言就越顯得“嗲”,越是靠近極地的國家,語言就越顯得威嚴。
前者,例子有,臺灣話,泰語(栗子有:啥哇的卡~),越南等其他東南亞國家的語言,這些地方都位於北迴歸線至赤道之間。
後者,例子則有,俄語(自行腦補一下普京講話),蒙古語等。
我仔細琢磨了一下,覺得原因是這樣。地處熱帶的人,因為氣候溼熱,在形成語言的那段時期,講話不自覺地張大嘴,從而散熱,因此形成的語言語氣比較誇張,語言的整體風格呈現出類似於“嗲”的情況。
而靠近極地的人,道理是一樣的。你們如果觀察俄羅斯人說話,會發現他們的嘴張開得很小,就像害羞的孩子在喃喃自語一樣,聲音幾乎是從喉嚨裡發出的一樣。
近日,有網友在微博發出9張“臺灣腔表情包”圖片,總結了經典的臺灣腔,其中包括“幹森麼啦!你很奇怪耶”、“你造麼,我沒有在怕的啦”、“對就是醬子”等等,還說每一句都能腦補出聲。那麼為什麼臺灣人講話都是這樣的腔調呢?
回覆列表
哈哈哈我是住在上海16年的臺灣人,還是常常有人看了我的影片就說叔叔你的臺灣腔實在太內個了~(太內個到底是哪個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