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21 # 金生情逸
-
22 # 錫錫媽育兒加油站
首先,作為孩子的陪護人,觀念要一致,並且都認同飯前便後洗手這個觀點。
兒子游遊一直有飯前便後洗手的習慣。但是有段時間,吃飯前,不光不肯洗,還非常牴觸。奶奶過來哄了一會兒後,還是不肯,就直接讓遊遊吃飯了。劉先生一臉嚴肅地詢問有沒有洗手,奶奶說洗了,遊遊說沒洗。
如果說飯前便後要洗手是一項規定,監督人都意見不統一,試問又怎能繼續執行下去?
其次,大人以身作則,和孩子一起行動。
六歲前的孩子模仿能力超乎我們的想象,很多時候甚至可以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作為家庭的教育者,我們不光是孩子的家屬,更多的是孩子行為的榜樣。
吃飯前,和孩子一起擰開水龍頭,一邊歡快地哼著歌,一邊大手小手搓搓。勿以善小而不為,你會發現,其實洗手也不是什麼麻煩事,更多的還是和孩子的歡樂時光。
最後,孩子抗拒洗手怎麼辦?找出緣由,一起克服,並提醒孩子不洗手的危害。
我們發現遊遊不洗手後,有耐心問了原因。原來奶奶擔心孩子玩水弄溼衣服,一般都是用水勺,讓遊遊浸著洗。勺子邊沿有時候會弄到了小手,遊遊覺得不舒服,所以有所牴觸。後來我們建議用水龍頭開小點慢慢洗,這就解決了奶奶和遊遊的問題。
大人做個示範,帶著孩子一起洗手。
孩子自己上完廁所與吃飯前提醒孩子洗手,並且檢查。
告訴孩子不洗手有多少細菌。
每天監督,一個好習慣的養成要21天,相信成習慣後,孩子也就不覺得是難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