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婚姻家庭諮詢師康莉
-
2 # 臭仔的娘
學前班學生要養成的習慣涉及到方方面面。課前、上課、放學、作息 ……該怎麼做,不該怎麼做,無一不需要老師的引導和教育。為此,我爭對學前班的學生剛接觸課堂紀律,很容易形成條件反射這個特點,就將對學生行為習慣的要求編成兒歌。如:上課鈴聲響後,學生會在小班長的帶動下邊拍邊唱:“上課鈴,叮叮響,我們快步進教室,書本文具擺整齊,靜等老師把課上。”在兒歌的帶動下,學生會由喧鬧變為安靜。平時排隊走路時,學生喜歡講話和東張西望,我就用這兩首兒歌激勵他們:“排隊學大雁,整齊一條線,挺胸有精神,眼睛看前面。” “眼睛看前方,挺起小胸膛,擺臂有力量,大步向前走。”排隊時一起響亮地念兒歌,快速地看齊,再輔之以小紅花獎勵,收到了不錯的效果。現在,我班學生排隊快速安靜,走路整齊有力,得到老師們的好評。收學具時,老師帶領學生邊動手邊讀兒歌“收學具,快快快,收好學具快坐好!”……這樣把對學生行為習慣養成的要求編成兒歌,朗朗上口、生動有趣,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而適時的讓學生誦讀,使其明白了什麼時候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學生在讀中學,在學中讀,在運動中鞏固,不知不覺中行為得到規範和強化。
-
3 # 魏老師閱讀與寫作
學前班孩子剛剛離開家庭,離開父母,首先面臨的是基本生活能力不足,吃飯,上廁所,洗臉,刷牙,穿衣服,以及和其他小朋友相處等等一系列的生活難題,因此,對於他們,學習基本的生活技能才是最主要的。
在他們逐漸學會各種生活技能的同時,還要培養他們快樂積極的心態。從家裡到學校,從早晨到晚上,從吃飯到活動,處處要讓他們感受到快樂。讓他們快樂地遊戲,快樂地玩耍,大膽地和其他小朋友交流。如果學習生活技能是他們獨立生活的開始,那麼快樂積極的心態則是在為他們的人生奠基。
學會了基本的生活技能,有了快樂積極的心態,接下來就該是各方面良好習慣的培養。如每天洗臉刷牙,不挑食,不亂丟垃圾,安靜傾聽別人講話……
因此,對於學前班的孩子,生活技能和快樂積極的心態,其實比習慣更重要。
-
4 # 林澤森
常言道:根正則苗紅。幼兒的教育定不可忽視,然教育實包括:性格、良知與知識!古人云,三歲定終身。這是性格與良知的早期教育使然,要從嬰兒時期開始,父母以身作則,有意引導孩子正確、健全的人格與是非的判斷;知識的傳授對年齡卻不適合過早,無論教授任何東西,那僅僅只是機械性記憶,孩子們並不能完成理解!認識這點後,我們可以多讓他們誦讀一些較為上口的傳統儒家經典,一方面可利用朗讀時的音律刺激並開發孩子們的大腦,另一方面也算為未來做點準備,因為既然是經典,必有其獨特的文化內涵,自然會成為他們未來成長路上的利器!!
-
5 # 鷹ying588
學前班就是學校的收費的一大基地!
每年從暑假開始,孩子們要上一個月的學前班!一個班差不多六十多個孩子,中午還不允許接,在學校有集體飯,飯後都趴在小桌子上休息!或者看動畫片!學習內容基本上都是小學課本!就這樣熬過一個月,上一年級了!
而所謂習慣養成教育,恰恰不是在這個年齡段,應該是在幼兒園階段,是習慣養成,智力開發的重要階段!
個人認為學前班,可以取替,根本沒有必要!我們那個年代沒有學前班,上一年級握筆都不會都是老師手把手教的!上課很專注,老師用愛和知識把大家帶到學習的殿堂裡!
現在的教育體制應該徹底的改革!有些東西該砍就砍!
-
6 # SuperBee蜜蜂超人
相當重要,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大家可以靜靜的回想下自己的童年,會不會有一種感覺,自己現在的一些壞習慣是不是從下就養成的,做事拖沓,愛抖腳,等等,如果當初爹媽不那麼忙,多管管我多好,甚至現在想起來當初打我幾頓都值得。
中國有句古話叫做,三歲看老。這句話還有層更深的意思就是,小時候對孩子的培養會影響他一生,包括好品性,好習慣;大多數小孩子是有樣學樣,所以作為家長在這個時段對小傢伙的影響教育非常重要,甚至要做到“刻意做好榜樣”,等他大了些,讀小學初中,過上了集體生活,老師的教育又變得至關重要!剛才說的“刻意做好榜樣”,不要覺得很虛偽,最近這個詞很流行,有本老外的書,最近很火,有興趣大家自己搜下,就叫《刻意練習》,結果沒多久,中國一個清華大學的學霸就跟著出了本《刻意學習》。
好人做到底,標註一下,這個社會就是你幫幫我,我幫幫你,無所謂
注:
《刻意練習》是2016年11月機械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安德斯·艾利克森。首次提出“刻意練習”這個概念的是佛羅里達州立大學心理學家 K. Anders Ericsson。[1]
首次提出“刻意練習”這個概念的是佛羅里達州立大學(Florida State University)心理學家 K. Anders Ericsson。這套練習方法的核心假設是,專家級水平是逐漸地練出來的,而有效進步的關鍵在於找到一系列的小任務讓受訓者按順序完成。這些小任務必須是受訓者正好不會做,但是又正好可以學習掌握的。完成這種練習要求受訓者思想高度集中,這就與那些例行公事或者帶娛樂色彩的練習完全不同。“刻意練習”的理論目前已經被廣泛接受。[2]
《刻意學習》一書書教你借用數理學科的概念工具去思考和破解個人成長的問題,作者Scalers ,北京聯合出版有限公司出版發行。
Scalers,清華大學學霸,持續行動踐行者,ScalersTalk成長會創始人,1000天持續行動計劃發起人,遊走在口譯世界的IT從業者。作為理性的思考者和乾脆的行動者,Scalers善於借用數理學科的概念工具去思考和破解個人成長的問題,也憑藉自己強大的批判性思考能力提出了很多成長過程中的灼見,例如“輸入驅動輸出,輸出倒逼輸入”,“N階持續行動”,“學習的‘黑盒’與‘白盒’”等。在持續行動上,依靠行動和學習雙系統,實現了認知的升級,成為了領先的少數人。[1]
教育顧問: Felix.Liu
-
7 # 大小兔子都愛吃胡蘿蔔
如果學前教育真的事重視孩子的習慣培養,我覺得還是很有必要。關鍵現在的學前班都注重知識的教育,而很少關注孩子的素質教育。在上小學前幫助孩子培養一個良好的習慣確實很重要,良好的作息習慣,自理能力,持久的專注力等都是上了小學必備的能力,有了這些能力小學的學習是不用發愁的。
-
8 # MM育兒雜談
本人座標山東,我們這裡學前班最近幾年已經取消了。不過,對於學前班或者說幼兒園大班,在孩子進入小學一年級之前,最重要的不是學習,而是習慣的培養。第一,生活習慣。小學以後生活非常有規律,早上起床、吃飯、上學、放學,一系列的流程,都是按照規定時間進行的,所以孩子必須有規律的作息習慣。第二,學習習慣。到小學以後,孩子要學會每次40分鐘,一上午四節課都要坐得住,集中精力上課,這是一個很重要的一個方面。第三個,閱讀習慣。小學的學習主要是語文和數學,學習壓力並不大,但是閱讀實際上是貫穿孩子整個的學習生涯的,所以在小學階段,必須把閱讀習慣培養起來。第四,進行適當的數學啟蒙。避免孩子入學後,跟不上產生壓力。總體來說,在學前班階段,不要把學習視為一個主要任務,而是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為入學做好準備,讓孩子對學校的生活充滿嚮往。
-
9 # 知書識飢A
這一定是一個肯定的回答:重要,重要,非常重要。
有一句老話“三歲看大,七歲看老“。為什麼這樣說呢?我想應該是從孩子特定的心理特點、獨特的個性特徵傾向上來分析的。而這些心理特點、個性特徵是與習慣養成息息相關的。而好的習慣養成,就要靠家庭教育和學前教育來配合實現。
鄰家的孩子雪兒,從幼兒園開始一回家爸爸就輔導她做作業,慢慢的就養成了習慣,作業沒做完其他的什麼都不能玩。從而養成了學習的主動性,從小學到中學以及到現在上大學,學習成績一直都非常好沒讓大人擔心。可見一個好的學習習慣的養成的重要性。
而一個好的生活習慣的養成更為重要,它會讓人受益終身。曾經有人問一位諾貝爾獎獲得者:
“您在哪一所大學、哪一個實驗室學到了您認為最為重要的東西呢?“
獲獎者答:
“幼兒園。“
“因為幼兒園讓我學會了把自己的東西分享給小夥伴;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要拿;東西要放整齊;吃飯前要洗手;做錯了事要表示歉意;午飯後要休息;要仔細觀察周圍的大自然......“
-
10 # 蛋仔嘛嘛成長館
由於我家蛋仔沒有上過學前班,所以對此並不十分了解。但在我看來,習慣的培養不能光光寄希望於學前班教育,在家同樣可以。當然,如果學前教育真的對孩子的習慣培養非常重視,我覺得還是很值得推崇的。畢竟良好的習慣受益終身。如果能在入學之前幫助孩子各方面養成良好的習慣,那麼孩子今後的成長道路就會順暢很多,自然也是彌足珍貴的。
-
11 # 育兒不迷茫
學前教育中重要的不是認識多少字,會數多少數,而是一些習慣的培養,如果好的習慣養成了那麼以後上小學了,就會找到正確的學習方法,學習成績好的大多是有好的習慣和好的學習方法的,尤其是幼兒園大班,在這一年裡著重培養的就是自理能力,因為小學生活和幼兒園有很大的區別,老師也不可能像幼兒園那樣一刻不離的跟著你,有些事情必須孩子自己解決,所以自理能力很重要。
-
12 # 凱瑟琳老師對你說
非常重要。因為從幼兒到小學, 孩子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都會有比較大的變化。
幼兒園裡,孩子最主要的學習目標是學會如何適應群體生活,學習一定的生活技能(比如自己穿衣、繫鞋帶等),到了小學階段,學習目標則是學習文化知識,並能與同齡的孩子一起共同進步成長。目標不一樣,要求自然也會不同。
學前班正是銜接幼兒園和小學階段的橋樑環節,其中包括新的生活習慣的培養和基礎文化知識的鋪墊。生活習慣方面一個最明顯的改變就是小學不再有午睡時間,如果沒有提前生物鐘的調整,孩子下午上課就會想睡覺。而在學習習慣方面,小學開始要完成一定的作業,並參與考試。這些也需要孩子有一定的心理準備。
-
13 # 親子陪伴蘭怡C
我覺得學前班的教育習慣培養很重要,因為孩子的良好習慣從小就開始形成,小的時候沒有培養好大了之後習慣一旦形成就很難改變。
習慣是從一天天中慢慢的形成的,但是小的時候形成了之後呢,長大了通常也會是這樣的,給孩子培養一個好的習慣對孩子來說是終身受益的。
好的習慣越小形成對孩子來說也越有幫助,孩子就像是一粒種子需要大人精心呵護才能夠茁壯的成長,而精心呵護包括孩子的習慣培養,這需要大人要有一定的耐心和信心去培養。
-
14 # 我和她的故事
孩子越小,習慣培養越容易,而且,好的習慣,會對孩子和家長特別受用。
如果孩子在小的時候,形成了不好的習慣,孩子長大了很難糾正過來的,比如,做事拖延,沒有頭緒,晚睡,晚起,衣冠不整...就是孩子沒有形成好的習慣,造成的。
所以,現在幼兒園的老師努力的引導孩子形成良好的習慣,為了更有利於孩子以後的成長生活!
-
15 # 貼心媽媽
學前班教育習慣培養很重要:1.學前班老師會佈置少量的作業,可以讓孩子養成按時,完成作業的習慣;2.一節課結束後,老師會引導孩子養成及時收納文具的習慣;3.學前班裡會有許多手工課,有利於培養孩子動手動腦的習慣;4.學前班裡老師提出一個問題,會得到兩個,三個,甚至於更多不同的答案,對於拓展孩子的思維想象能力的習慣培養有好處。
-
16 # 艾美麗她媽
透過我家孩子經驗,我認為是非常重要的。 孩子在幼兒園的頭兩三年裡,基本都是以玩兒為主,配合一點常識性的生活方面的知識。到了學前班,也就是幼小銜接階段,孩子除了接觸到了課本上的東西,更多的是老師會教會他們到小學應該知道的一些規矩,比如上課的時候要端坐好,不能隨意走動;老師講話的時候有問題要舉手,老師允許了才能站起來提問,而不是隨意插話;學校是有作業的,需要按時完成,而不是像幼兒園這樣可以不寫......畢竟到小學沒有那麼多時間來教給孩子這麼多的規矩,在小學之前準備好基礎是很重要的。
-
17 # 南方俏
孩子學前班教育習慣培養十分重要,學前班是幼兒園到小學的過度,一是培養孩子的各種良好習慣,二是讓孩子學習一年級的最基礎的知識,這樣不至於讓孩子上小學不適應。 學前班兒童即將面臨的是幼兒園小朋友向小學生的身份轉換。在這個轉換過程中不單單是書包變大了、上學時間變長了、作業變多了、玩耍時間變少了,更重要的是,上學的時間、上課的過程、作業的完成,都不能像在幼兒園裡那樣隨意了。簡而言之,幼兒園小朋友向小學生的身份轉換的實質就是,鬆散轉變為嚴謹,隨意轉變為規範。
-
18 # Andy媽媽愛生活
我覺得這個不應該叫做學前班教育,應該叫做學前教育。
孩子在入學之前,凡是經過的教育都應該叫做學前教育,一個習慣的培養,並不是在上小學之前那一年,就可以完全培養出來的,而是經過一個漫長的過程,慢慢的培養出來的。
所以僅僅靠上小學之前一年,去培養習慣是完全不夠的,所以不要把學前班太過於神化了。
在我們這裡,學前教育都是在幼兒園完成的,孩子們不會上單獨的學前班,所以幼兒園的整個過程,都可以稱為學前教育,從孩子剛剛上幼兒園的時候,幼兒園就已經開始從生活學習等各個方面,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了。
當然一個良好的習慣培養,和孩子家長的正確引導也是有很大關係的,所以一個好的習慣的培養,不僅僅是在教育當中,在生活當中也是培養習慣的一個環境。
所以我們不僅要注意學前的教育,也要注意生活中的習慣培養。
-
19 # 九皮皮
孩子的好習慣是需要從小培養的,而習慣是越早開始培養越容易形成好的習慣。3至6歲是培養孩子好習慣的黃金時間,這段時間孩子剛好在幼兒園。這說明幼兒園期間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比開發智力更重要。
在這期間要特別關注孩子的生活習慣、行為習慣、學習習慣,建立一個比較規範的行為模式,為以後的生活學習打好基礎。
-
20 # 為你踮起腳尖
很重要,這一點毋庸置疑。
進入小學以後,孩子們都步入正軌,上課時間變為四十五分鐘,需要培養能夠堅持坐四十五分鐘,並且這段時間內注意力集中;也需要培養孩子放學回家後,要按時完成作業養成不拖拉磨蹭的習慣。要培養的習慣很多,所以學前班時家長要多多用心。
回覆列表
學前班重點就是培養孩子的習慣,學習的知識不是最重要的,讓孩子做好與小學生生活的銜接,懂得遵守紀律並做到上課不走動,不亂講話等等。好的習慣養成,對孩子將來進入小學有積極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