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21 # 2968186160

    現代的各種詩人多如蟻,比古時多得多怎說少呢?幾乎每個鎮縣市省都有五花八門的詩刊詩社,詩人們踴躍操觚到處投稿出集贈友熙熙攘攘樂此不倦!但多是無病呻吟剽竊抄襲胡拼亂湊閉門造車,數量數洋洋,質量卻馬馬,魚目當珠,龍蛇混雜!換言之,詩人雖眾然有真才實學為存世之作多乎哉不多也,故給人一個假象:今代詩人少!

  • 22 # 詩為諸藝之魂

    作者與作品:古代留下來作品的多關注社會、百姓、朝廷。當今的黃河萬里泥沙俱下,尚未完全經過自然淘汰階段。

    釋出渠道:古代的立即見於市面,由民眾檢驗,決定喜好取捨,也就是決定作品命運,作者自然不敢怠慢。當然了,那時娛樂方式相對今天,那是非常的貧乏,因此也容易轟動一時。

    當今的呢,作品發在絕大多數人聽都沒聽過的、更不會關心的雜誌出版物、網站上,幾乎是一出版就夭折的那種。即使能被髮表,卻是作品粗製濫造、內容貧乏無味。極少數的有幸發表在知名媒體,但不排除裡面有商業經營行為。現在所謂的藝術家放棄原則、依傍權貴、委身巨賈、屈從行霸的,還少嗎?作者為了出名,無可厚非。但結果往往是,操作完了,自己沒有出名,並且一再如此、迴圈往復,痛苦。總之,自己不夠自信、放棄主動,加之環境惡劣。

    與民眾關係:透過上面的簡要分析,便可得知與民眾關係如何了。所以,提問的觀點是成立的。

  • 23 # 靜為身君

    古代詩詞歌賦是文人的基本能力,從蒙學便開始學習。所以差不多人人都懂。現代科學文化占主導地位,普及普通話,詩詞已不佔主要地位。

  • 24 # 使用者1160474769181

    隨著形勢的發展和隨時的變化,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文化,不同的人才,不同的需要,不同的需求,和不同的發展,古代時期,最使應詩人文化,當代社會,最使應中文,漢語和外語文化,需要的是科學,需求的是高科技和不斷創新,尤期是,當前形勢,正處在改革開放時期,對於,古老文化,詩人,風俗,習慣和制度,自然而然的

    就會放棄和慢慢的遺忘。總之,今非昔比,存在著各方面的不同,存在這種不同,都是自然規律和自然的現象。

  • 25 # 使用者107617799693

    生活是草原,

    人好比奶牛,

    詩詞就是牛奶;

    草原汙染了,

    奶牛病了,

    怎麼可能還會有鮮香甘美的牛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女生T恤配短裙好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