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榆梅

    莫言是大家,自有他撰此聯的道理。

    上聯:二月河開凌解放,這是朝二月河的名字而來的。二月河原名凌解放,是他的生辰意思!他1945生,當時內地已經或面臨解放。他的行武父親,就意喻解放,給他起解放為名。凌是他的姓。意有冰凌之意。現今正值冬季,大地冰封。那麼和二月河連起來就有了某種禪意。冰凌是凝固的。人講求形散神聚。而今二月河冰凌開散冬逝水,生命一去不復還,也為生死之定數。這上聯起得好。

    下聯為:一剪梅落玉簟秋。

    一剪梅為詞牌名。最有名的當屬詞豪李清照的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以裂帛之聲寫盡生死離別之愁苦。一剪梅對句二月河,既有量對之妙又有刀離梅落之意,將二月河飾為傲骨雪寒梅也為恰切。玉簟秋則有著輾轉懷念之情。用了李清照悲辭之句,也為意傷之極。

    再者,一剪梅和玉簟秋為同一詞牌名。那麼用一剪梅牌名對二月河人名,開字對落字,凌解放名對玉簟秋牌名。

    不失為好聯!佳朕!

  • 2 # 海南老馬

    莫言老師的現代小說寫得不錯,但古文造詣還需加強。此為一輓聯。輓聯要求對仗工整、上下呼應、含義深遠。但莫言對的下聯只是兩個詞牌名,與二月河並沒有什麼聯絡。況且“二月河”為名詞片語,而“一翦梅”為量詞加名詞片語,“凌解放”“玉覃秋”雖然都是主謂結構,但主“凌”謂“解放”和主“玉覃”謂“秋”根本對不上!

  • 3 # 我就善意的謊言

    莫言老師的現代小說寫得不錯,但古文造詣還需加強。此為一輓聯。輓聯要求對仗工整、緊貼故人、含義深遠。但莫言對的下聯只是兩個詞牌名,與二月河並沒有什麼聯絡。況且“二月河”為名詞片語,而“一翦梅”為量詞加名詞片語,“凌解放”“玉覃秋”雖然都是主謂結構,但主“凌”謂“解放”和主“玉覃”謂“秋”根本對不上!

  • 4 # 螢火蟲A薰衣草

    此是大家深思熟慮而作,自有其深意!若有出其右者,大可發來看看,如無,我覺得欣賞就好了!有何資格去評頭論足呢?

  • 5 # 清風朗月zgh

    驚聞二月河先生仙逝,不勝惋悼!網上早有以先生筆名和原名所撰上聯,工整巧妙,寓意深遠。今愚勉對並書之,雖遠不如上聯工整,但哀思真誠。供方家兩哂,並以此送先生遠行。

    二月河開凌解放;一剪梅落玉簟秋。

    在解析莫言先生之對之前需要普及幾個常識:一者,二月河先生的真名叫凌解放;二者,一剪梅是詞牌名,又名玉簟秋;三者,上聯“二月河開凌解放”不是莫言先生所寫,他此番只是對了下聯“一剪梅落玉簟秋”。至於上聯為誰寫,尚不得而知。

    現將莫言先生所對下聯按詞(字)性詞(字)意(暫不考慮平仄音律)解析如下:

    “二月河開凌解放;一剪梅落玉簟秋”,首字“一“對“二”,量詞對量詞,沒問題;第二字”剪”對“月”,剪,名詞動詞兩用,聯絡到後面的“落”,應作動詞用,動詞對名詞,有問題;第三字”梅”對“河”,名詞對名詞,沒問題;第四字“落”對“開”,動詞對動詞,沒問題;第五字“玉”對“凌”,凌即冰之意,動詞名詞兩用,名詞對名詞,沒問題;第六字“簟”對“解”,簟即竹蓆、涼蓆之意,系名詞對動詞,有問題;尾字“秋”對“放”,名詞對動詞,有問題。

    當然,上面是從嚴格意義上的字性字意解析的。下面,再按詞性詞意用四種斷句方式作一解析。

    解析一: “二月河,開,凌解放;一剪梅,落,玉簟秋”,從詞性詞意尤其從聯句之意上看,工整,甚好。

    解析二: “二月,河開,凌解放;一剪,梅落,玉簟秋”,從中可以看出,“一剪”對”二月”不知所云,“梅落”對“河開“甚好,“玉簟秋”對“凌解放”比較勉強。

    解析三: “二月河,開凌,解放;一剪梅,落玉,簟秋”,這樣看來,首詞、次詞都挺工整,沒問題,但尾詞就有問題了,“簟秋”,不知是何物。

    解析四:“ 二月,河開凌,解放 :一剪,梅落玉,簟秋”, 這樣一看,除了中間的“梅落玉”對“河開凌”甚為工整外,首尾兩詞都存在問題。

    綜上,莫言先生所對的下聯,從字性字意上衡量,可得80分;從詞性詞意上看,按解析一可得100分,按解析二可得70分,按解析三可得80分,按解四隻能得60分。

    總之,對莫言先生所對的下聯,如果以“寬對”標準評價,可得90分;如果以“嚴對”標準評價,可給70分;若考慮平仄音律問題,那就更要減分了。

    不過,莫言先生此對是悼念二月河先生的。如果我們不看詞性詞意和其中原由,只從上下聯意義上聯絡理解,此聯倒是表達了莫言先生自己對人生、生命、生活的一種理解和對二月河先生的悼亡之情。

  • 6 # 高朗有融

    莫言作為諾獎獲得者,我非常敬重。不過這幅對聯卻有商榷之處,首先上下聯文意沒什麼關聯,下聯本應重點寫寫二月河的人品、文學成就,卻扯上兩個詞牌,有強扯硬拉之嫌,失去了悼念逝者的作用;其次文字結構、詞性也說不上工整,總之整幅對聯有些勉強!

  • 7 # 盧公1

    我從來瞧不起莫言,他就是為西方曝光中國發展中不足的一條狗。他從來沒寫過一篇正能量的作品!也從來沒寫過一篇中國人喜歡的作品!二月河宣揚的是中國文化,莫言不配為二月河寫詩!

  • 8 # 翟永立

    我覺得這是應景之作,說不上水平高不高,純粹是出於禮節和公務上的一種行為 !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後,他的一個重要社會身份是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由他代表中國作家協會弔唁並題輓聯,是分內之事,並非說是他與二月河的關係如何。從輓聯來看,第一句還說得過去,用“開 ”字把凌解放與他的筆名二月河串了起來,寓意他的作品像二月的黃河,冰凌初開,被束縛的黃河水奔騰而下,氣勢恢宏壯觀 ;李清照詞 《一剪梅 》裡有 “紅藕香殘玉覃秋 ”的句子,第二句似是從此變化而來,只是不知表達的是對二月河的思念之情呢,還是說惋惜他香消玉殞呢 (可惜他是男的 )?反正我認為是不知所云,更看不出來是褒是貶 !

  • 9 # 泉水出山兮

    換換位置看看:

    二月河開凌解放,

    一剪梅落玉檀秋。

    >

    二月河開玉檀秋,

    一剪梅落凌解放。

    如何?

    為紀念二月河先生!

  • 10 # 雙潤堂主

    很扯淡。才具平庸,字寫得拙劣就不必說了,作為輓聯,上聯還有點意思,下聯“一剪梅”與“玉簟秋”沒有任何實際意義,純粹是湊詞兒。總體來說暴露出莫言的古典文化功底很一般。扯淡復扯淡。

  • 11 # 夢131610511

    二月河開一古稀,

    三部著鑑千史冊。

    上句言其年齡,活了73歲;下句言其“清朝三帝”鉅著的意義。

    二月河40歲時開始文學創作,其筆下五百萬字的“帝王系列”:《康熙大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三部作品

  • 12 # 塞外失馬翁

    二月河開凌解放。一剪梅落玉簟秋。以字義,上聯是說二月的河水化凍開解,下聯是說"梅花"剪落在玉蓆一般的"秋色"中?

    品味後認為,文詞雖美(李清照詞《一剪梅》,首句"紅藕香殘玉簟秋"),但把"梅"與"秋"連做一句似乎不搭邊,有牽強硬配之嫌。玉簟秋與凌解放也對得有毛病,不理想。

    不才試對:"二月河開凌解放。三朝冰凍駕鶴歸"。上聯二月河與凌解放都是作者的名號,下聯是指康、雍、乾三部作品作者之歸宿。這樣,以下聯去悼念上聯,以三朝冰凍對二月河開,以駕對凌,以鶴歸對解放,是不是在莫老前班門弄斧了?

  • 13 # 翰墨因緣

    若作為兩句話分開來說,不僅沒有毛病,而且還很有詩意,文采很好!若是放在一起作為聯對來說的話:確實不像是名人、名作家所為,真的說不通……也許這只是誤會,是他安排助手辦理送的,屬了他的名呢?……

  • 14 # 老馬識途173246722

    無論是平仄還是意義,都不能算是好聯。

    二月河開凌解放(仄仄平平平仄仄)

    一剪梅落玉潭秋(仄仄平仄仄平平)

    二月河與凌解放都是一個人的名字,

    二月河開凍了,冰凌化開了,意思能互解。對句很難有此巧妙之作。

  • 15 # 愛讓水香

    前聯是借死者的命組成的一副意境深遠的句子,是對死者的讚揚和肯定,後聯是借用古人詞牌典故來高度表達的對死者離去的惋惜之情,能用這麼短的字句表達出來自己的真情,確實是需要一定的語言基礎的,是副文人間互相尊重的好輓聯!

  • 16 # 鄞粵強

    莫言先生的祭聯非常好。

    “二月河”原名“凌解放”,“一剪梅”原詞中第一句“紅藕香殘玉簟秋”。

    “二月河開凌解放,一剪梅落玉簟秋”,拋開人名,二月河開,冰凌開化,這就是二月河開凌解放,這句代表春,一剪梅落玉簟秋,這句代表秋,這是典型上春秋對。

    第一句代表二月河先生,第二句引用李清照經典,先是寄託對先生的思念,對先生離去的惋惜,然後用一剪梅詞中的悲涼意境寄託哀思,可見莫言先生的文采過人,感人至深。

  • 17 # 杜新1

    二月河開凌解放,

    仄仄平平平仄仄

    一剪梅落玉簟秋。

    平仄平仄仄仄平

    按照平仄的“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上下聯各七個字中共三個節點的平仄是必須相對,即相反的。但在此聯的三個節點中只有上聯的第四個字“開”和下聯的第四個字“落”是平聲對仄聲,符合格律要求;而上聯的第二個字“月”和下聯的第二個字“剪”卻是仄聲對仄聲,上聯的第六個字“解”和下聯的第六個字“簟”(讀電)也是仄聲對仄聲,在平仄上屬嚴重失律的一聯。 那麼,按照格律下聯應該是怎樣的平仄呢?應該是:

    平平仄仄仄平平,而不是:

    平仄平仄仄仄平。

    再看詞性,這副聯中,“月”是個什麼詞呢?前面已經有了一個數詞“二”字,它就只能是指年月的名詞了;“剪”又是個什麼詞呢?或是指剪刀的名詞;或是指剪下的動詞,這裡當然是動詞。那麼,名詞的的“月”對動詞的“剪”,從詞性上來看,就十分勉強了。

    至於在聯中與筆名〈二月河〉相對的詞牌名〈一剪梅〉,原為〈一支花〉、〈臘梅花〉。後有花間派詞人周邦彥按曲填詞:

    一剪梅花萬樣嬌。斜插疏枝,略點眉稍。

    輕盈微笑舞低迴,何事樽前,拍手相招。

    夜漸寒深酒漸消。袖裡時聞,玉鈿輕敲。

    城頭誰忒催曉更,銀漏何如,且慢明朝。

    於是這首詞就有了以周邦彥首句中〈一剪梅〉的曲牌了。詞中描寫的是作者在酒宴上遇到斜插著剪下來的一枝梅花,微笑盈盈,曼舞輕歌,酒樽前對他拍手相招的“萬樣嬌”的舞女。由於沉緬其中,以至埋怨城樓的打更,希望時間不要過的太快,明朝不要來的太早。

    後來又有李清照的照曲填詞: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

    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

    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又上心頭。”

    於是,後人又有從她的首句中引出〈玉簟秋〉作為〈一剪梅〉這首詞的詞牌名。就詞牌的名稱來說,〈一剪梅〉就是〈玉簟秋〉,〈玉簟秋〉就是〈一剪梅〉。

    在上聯中的“凌解放”裡,“凌”是名詞,“解”是動詞,“放”是動詞,“解放”則是動詞片語,那麼,“玉簟秋”呢?它是三個名詞的組合,中間的“簟”是名詞,它前邊的“玉”字是名詞做形容詞用,即“像玉一樣”;它後邊的“秋”字也是名詞做形容詞來用,指“寒涼”。“紅藕香殘玉簟秋”一句的意思十分清楚:夏去秋來,紅荷凋殘,玉樣光滑的竹蓆使人感到了秋天的涼意,情人乘舟離去,大雁迴歸也沒有錦書捎來,於是月照西樓,月下無眠。下半闕的“一種相思,兩處閒愁。”以及“才下眉頭,又上心頭。”的佳句,此為人所共知,無需贅述。

    從詞性上來說, “凌解放”與“玉簟秋”這兩個不搭界的詞彙相對,就構成了一處更為嚴重的失律。至於輓聯作者使用“一剪梅”和“玉簟秋”這兩個詞彙的情感指向究竟為何,本人學淺,不敢妄作猜測,但就輓聯本身的格律而言,卻知其乏善可陳,於是,就不敢恭維了。總不能因為它是名人所撰就“過獎”吧?

  • 18 # 家齊國安

    大家言語不能亂評

    這麼說啊

    分解一下二月河開凌解放

    拋開平仄押韻來說二月初春,天氣轉暖,氣溫上升,黃河開凌來講環環相扣符合氣候自然發展規律,

    另,二月河是筆名,凌解放是姓名,一虛一實,虛實相對

    再,河,凌都是水性,水低極變凌,溫升凌開,存在物質形態順其自然的轉換

    最後,就是解放二字之來意,既是對當時國情的描述,又有其父對他的期望和國家解放的紀念。

    所以,拋開押韻也是難對啊

  • 19 # 劉一千五

    二月河開凌解放

    一剪梅落玉蕈秋

    似乎這樣斷句:

    二月——河開——凌解放

    一剪——梅落——玉簟秋

    二月咋暖還寒時候,河開凍,凌近萬物生機,為解脫奔放開始。又說是二月河先生姓名。

    一剪,一剪斷一束花。量詞,梅落,梅花枝斷墜落,終於塵埃落定。玉簟秋, 將傳以後人以緬懷,作品或如豐碑,與時間長久。

    好對。

  • 20 # 良知是最大的法律

    電影《紅高粱》的立意和風格非莫言原著本來面貌,電影展示粗獷美和向上正氣是因為張藝謀的獨特擷取和姜文、鞏俐等實力演員的用心演繹所致。《紅高粱》這部電影估計熟悉的人很多,但筆者要說,這部《紅高粱》電影火的原因不是因為莫言,而是因為張藝謀的獨特擷取和姜文、鞏俐等實力演員的用心演繹,才使這一電影的立意和風格打動人心,而這部電影所展現的故事只是莫言整個紅高粱系列中的一個片段,絕非其整體風格和立意,其真實面目和其他作品差不多,裡面都少不了“性描寫”,且其“性描寫”均離不開如“粗俗、暴戾、邪惡”等與“醜”相關聯的重要主題。

    莫言多數作品的立意都只是從小我的人性出發,不能站到社會變革大眾福祉的角度來刻畫人物,作品缺少應有的思想性。在莫言作品中,性、粗俗、暴戾、邪惡等人性“醜陋”因素往往形成一個密不可分的整體。莫言的“性”幾乎不具備所謂的“破”“立”教訓意義,它就是一種赤裸裸的展現,一種幾乎是純生理性的瘋狂的“性”慾望的展示,絲毫不顧及什麼道德風化和人倫意義。其大多數作品的立意都只是從小我的人性出發,不能站到社會變革大眾福祉的角度來刻畫人物,作品缺少應有的思想性。

    二月河作為歷史題材的作家,其濃厚的歷史責任感和家國情懷在作品中都有影子,和莫言的作品完全不是一個風格。

    輓聯要求對仗工整、上下呼應、含義深遠,但莫言的此副對聯都不具備。從這副對聯來看,上聯用“開 ”字把“凌解放”與“二月河”串了起來,有寓意,也有氣勢,有恢宏壯觀,但 下聯就有點不知所云,說帶有惋惜之義都有點牽強。輓聯要求對仗工整、上下呼應、含義深遠,但莫言的此副對聯都不具備。

    應景之作說明不了與二月河的關係如何。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後,他的一個重要社會身份是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由他代表中國作家協會弔唁並題輓聯,是分內之事,並非說是他與二月河的關係如何,只能稱得上是應景之作,或者是出於禮節和公務上的行為, 扯不上水平高低,更看不出是褒是貶 。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玉米青枯病和種子有關係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