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中學數學徐老師
-
2 # 小學數學知識點
當然不是,這個跟愛好有一定關係,再就是跟你的啟蒙老師關係較大,所以要想學好數學應該從小抓起 ,從小培養數感,和空間想象力比較好
-
3 # 鄉下顧客
依據我的一些平時教學積累,學好數學特別是達到特別優秀的學生是有天賦因素。一般而言,女生的數學成績大多數沒有男生好。女生邏輯思維好的也有,但較少!從多年來教書學生數學成績大資料來看,男生語文成績不如女生,女生數學成績普遍沒有男生好,特別是有關幾何知識,這種現象更明顯。
不過歷年來各省市高考狀元男女生大致比例相當。這說明學習成績好壞,還受其他非智力因素影響,所以,對女生來說,不要怕,要相信天道酬勤,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努力鑽研,一定會有好收穫。[比心]
-
4 # 阿亭
提問者你好:
數學好是不是天生的,這個問題的答案不是那麼確定。首先,我們必須承認天才的存在,有些人天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空間想象能力就很強,學習數學知識毫不費力,好像不怎麼用功數學就很好;還有些人邏輯思維能力弱,儘管後天很努力了,但數學成績還是平平淡淡。可我們不能因為有天分就後天不努力,也不能因先天不足而放棄努力。因為人的聰明程度是隨著生活閱歷和學習過程而改變的。每天演算數學題可以提高你的邏輯思維能力,培養空間想象能力,從而提高數學成績。
總之,數學好有一定的天生成份,但後天努力也可以改變你的先天條件。
我這樣的回答,您滿意嗎?
-
5 # 一得軒書畫藝術培訓
天生邏輯、幾何能力比較好的人,小時候學起來就會感覺輕鬆,會不斷得到表揚,越來越愛學;反之,天生這方面差的,屢屢碰壁、受挫,小孩肯定就不喜歡,甚至討厭,逃避數學了,成績肯定就不好。 而且這種能力是沒辦法訓練的!
當然了,勤能補拙也是真的,不過如果套在數學上,別人10分鐘能領悟的,你可能就得花2個小時。甚至那麼長時間之後還是不能完全理解,只知道,如果這樣做,用這種公式就是對的,而不知道為什麼要用這種公式。
基本上小學數學可以不靠天賦,初中之後開始慢慢顯現,到了高中以後,真不是別人花30分鐘,你花3個小時就能解決,甚至你花30個小時也是白費功夫。
-
6 # Yaya顏如玉
個人認為有智力因素的影響,特別是數學。但凡事都不是絕對的,只要是正常的孩子,應該在學數學方面都不會有太大問題。小學、初中看不出來,高中差距可能大一些。
-
7 # l笨死的豬
天賦有一部分的作用。就像破世界記錄的奧運冠軍一樣。這樣極少數人是天賦出眾的。但是機率論告訴我們,絕大多數人,先天差距是極其微小的,起作用的主要是後天努力。
合理的鍛鍊,絕大多數人也可以擁有強健的體魄--只要他們不是去追求破記錄,其他領域和運動員的差距可以忽略。同樣,在常用領域絕大多數人是可以表現得和數學家差不多的。比如經常心算菜價的小販,算簡單的菜價不會比數學家更費力。
學習慢一拍的同學,各有不同的原因。就像身體不夠強壯的人和運動員對比一樣。也許你不能破記錄,那是天賦有限,但是不夠強壯,絕對不是天賦問題,除非是極少數先天小兒麻痺症。
一般主觀上開始強調天賦的差距時,其實是下意識裡在為自己不夠努力找安慰,讓自己可以安心地繼續保持現狀。
而那些所謂有天賦的同學呢?其實未必真的是那極少數天才,但是他們早一步找到了學習的竅門,知道怎麼努力可以起步比別人快一步。於是他們就顯得步步領先了。這加強了他們的信心,他們更加信心自己的大腦,思考問題時會更積極主動,這促進了大腦的進一步活躍,使神經系統的聯絡越來越發達,於是,他們的優勢得到鞏固了。這才是真相:大腦越用越靈活。想想看,大城市的道路都是四通八達的,這也是不停的建設造成的。小城市不建設,永遠不會自動擁有那麼多道路
-
8 # 新津為明義深如海
數學被稱為“思維的體操”,一是老師的引導非常重要,對學生數學思想的灌輸和方法的傳導將影響學生數學思維。二是多訓練,獲得經驗技能!訓練中一定要多總結,善於由此及彼的創編新題,多做變式訓練,多做有深度的訓練,多和別人一起探討,這樣的訓練才有意義!
-
9 # 大盜賊樂呵呵
應該是的。按照俄羅斯培養數學家的方式,如果二十歲之前不解決一個世界性的難題,二十四歲之前不提出一整套自己的理論體系,之後成為偉大數學家的可能性就很小了,大部分天才數學家都是很小就表現出數學天賦。印度的拉馬努金就是在十幾歲時解答了世界上最重要的數學難題,被認為是最天才的數學家。當然這說的是世界頂級數學天才,和單純在現在教育體制下所謂的數學好,所謂的算數不錯可能也有點區別。
-
10 # 蕭竹影塵
數學好是不是天生的,我認為絕對加百分百是天生的,你別不服氣,數學到了頂端就是得靠腦子了,那個就不是你光靠勤奮就能達到的,天才的邏輯思維甩普通人幾條街。
目前在世的最牛逼的數學天才:陶哲軒,他就是從小就表現出與眾不同的天賦!7歲就自學微積分,10歲就開始參加國際奧林匹克數學競賽,13歲就獲得金獎,這個記錄至今幾十年都沒有人能破,可見他是有多高的天賦!
總結:天才是真的存在的,數學到了頂端才能真正的提現出一個人的天賦是多麼的重要!
-
11 # A16365
我覺得是的,我是一名學生,小學的時候我數學還不是特別差,然後一升入初中,數學就一直下滑,我做了很多筆記,寫了很多習題,還是沒有特別大的進步,因為數學不比文科死記硬背,數學能做的變化太多了,思維能力強的人數學一般都好,而較弱的都比較差!
-
12 # amy白菜
我覺得不是,數學好並不是天生的,只是那些人善於總結方法,還有他們不斷的努力,所有所以說想把數學學好,你必須要試著去總結和努力。
-
13 # 李順圭
首先要明確你說的好是多好?!!!!!
這很重要
普通的好可能透過勤奮和一些合理有效適合的方法就能達到,不需要所謂天賦
再好一點的好就需要方法,勤奮之外的一些天賦。
更好可能就需要極高的天賦,但是勤奮是不可少的!
總結的說:我們很難知道自己天賦多好,但在當下能做的就是可控得努力。衝一衝。送給各位學子!可能有些人在猶豫,彷徨,但是請你們用力用心之後。再去苦惱天賦夠不夠。
-
14 # 美少女cute671
天生的 ,天生邏輯、幾何能力比較好的人,小時候學起來就會感覺輕鬆,會不斷得到表揚,越來越愛學;反之,天生這方面差的,屢屢碰壁、受挫,小孩肯定就不喜歡,甚至討厭,逃避數學了,成績肯定就不好。 而且這種能力是沒辦法訓練的! 當然了,勤能補拙也是真的,不過如果套在數學上,別人10分鐘能領悟的,你可能就得花2個小時。甚至那麼長時間之後還是不能完全理解,只知道,如果這樣做,用這種公式就是對的,而不知道為什麼要用這種公式。 基本上小學數學可以不靠天賦,初中之後開始慢慢顯現,到了高中以後,真不是別人花30分鐘,你花3個小時就能解決,甚至你花30個小時也是白費功夫。
-
15 # 胖腳丫丫7
作為一名數學老師,站在我的角度上來說,對於數學的學習並不是天生的,確實有的學生一學就會,但是我認為這個是由學生經驗的積累,以及上課的專注程度來決定的。現在的學生有的學生你看著在認真的學習,其實不知道在想些什麼,有的學生看似學習的時間相對比較短,但是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抓住最關鍵的時機,單從注意力上來說,這兩類孩子成績就有明顯的差距。再說孩子經驗的積累,現在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家長的參與程度越來越高,在這個過程中,有大部分孩子迷失自己,沒有了自己的想法,一味地去依靠老師家長,這種孩子可能一段時間內成績能維持在一個比較好的水平上,但是在長期的演變中這絕對是孩子贏了起跑,失去了成果。
-
16 # 使用者7290282954671
當然不是,有一些人的思維邏輯天生沒那麼敏感,可以透過努力來彌補,慢慢的跟上去,可以多於老師交流
有的人即使數學小時候很好,到初中沒有怎麼學,就可能會慢慢的往下滑,努力就行
-
17 # 趣樂趣分享
數學好、心算好,並不是天生的,都是能後天培養的,想要數學好就要多練習、多擴充套件自己的知識量,那些心算很厲害的那是因為他們有口訣,經過長期的練習的後果。勤奮好學就能造就天才,勤奮努力就能拼搏未來。
-
18 # 果汁天使戀
人是生來熱愛數學的,但(這種熱愛)卻無往不在折損中。有些人折損得少,有些折損得多點,有些人在少年時期就已經摺損得一乾二淨了。
既是“折損”,這個過程就是不可逆的。
倒不是說“折損”就不好。其實人對一切事物的熱愛都在不斷折損中,有些事物折損得快些,有些事物折損得慢些,折損得最慢的那些就成了人的興趣和志趣。正所謂“人各有志”,只要能找到自己的興趣就是好的。如果有幸能在它折損得殘破不堪之前找到它,那便是人生最大的幸運。
-
19 # 楊建革
如果想要考一個很高的分數(比如140以上),那麼和天賦就關係比較大。如果只是一個普通的分數(120左右),要求就沒那麼高了。
-
20 # 天才優選呂呂子
有一句名言俗話大家都知道,說成功是99%的汗水,加1%的天賦!
但是沒有這個1%那個99%也將付之東流!
絕大部分孩子智商都差不多,但是天賦所在的側重點都不同!
有的孩子天生數學邏輯思維能力就是強!很早就會算數,算加減乘除,甚至平方立方!
有的孩子天生語言功能好,表達能力強,但是數字一塌糊塗,零分!你看好幾個名人都是這樣,馬雲,胡適,季羨林等!
所以,不要一概而論,因材施教,孩子在自己擅長的領域才能成功!
找到天賦,挖掘孩子擅長的領域,這才是教育重心!
回覆列表
數學思維能力這個詞彙,一般小學生很少有接觸,畢竟小學注重數的運算,所以做題都是靠套路,套路對了就考滿分,沒講過的套路,就做不了,因為不會分析。這也是很多家長疑惑的地方,明明自己孩子小學成績非常好,次次98以上,一上初中就一直下滑,怎麼學都學不好了。
孩子的數學思維、分析方法、推理能力,是影響孩子數學成績的幾個重要方面。看起來好像是很重要的課題,其實呢,在日常生活中,家長都可以隨時隨地進行這些能力的培養。
因為在大環境下,全社會都在重視孩子的興趣培養,但是家長也很少研究自己孩子的興趣,只是按照自己的喜好,把孩子送到彈鋼琴、跳舞、跆拳道,下午、週末都是排得滿滿的。不是想說學這些沒有用,但是學得這麼雜是必定沒用的,現在這個社會,如果不是靠家庭的薰陶,想要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幾乎是不可能的,畢竟每週學習的時間只有那麼長。見過太多鋼琴十級的小學生,但是,上了初中就沒時間練了,家裡也沒買琴,等這些孩子長大了,還能不能彈一首完整的歌?
當孩子上初中後,發現孩子數學跟不上,這時候再到處找培訓機構,到處諮詢,然而初中只有三年,也許家長還沒有找到合適的機構,孩子已經畢業了。
所以,當一切還來得及,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培養一下孩子對數學的感覺,讓孩子對數字、數學不陌生,然後在生活中多進行一些對應的親子溝通。比如最簡單的1+1,很多孩子從小就知道1+1=2,但是從來沒覺得這有什麼不妥,只有極小數的孩子會產生疑問,問一些家長都覺得不可思議的問題:為什麼一群羊+一群羊不是等於二群羊呢?當孩子在提出這些問題的時候,恭喜你,你家孩子在思考問題,千萬不要覺得是在鑽牛角尖,畢竟1+1=2這個全世界最簡單的數學算式,目前還沒被證明出來呢。
那麼我們在生活中到底應該做些什麼呢?我們以小學之前的孩子來舉例。
常用的學具——小棒,當孩子會數數以後,可以給孩子出示2根,讓孩子直接看出來是2根。然後訓練3、4、5,在這個過程中,就可以慢慢地引導孩子去進行數的分解,比如一眼能看出2,那麼4分成兩個2,看一眼,再計算2+2,就可以得到4,這個過程我們說起來很慢,但實際只是一個念頭,一秒都不到。當我們把數量增加到10,孩子也能透過分解直接看出結果,說明孩子已經具有了一定的整體思維能力!整體思維能力,是整個初高中階段最重要的思維能力之一。
再比如說方位感,前後左右上下,以及參照物。和孩子面對面,讓孩子講出彼此的左手右手,再以孩子為參照物,說一下週圍物品的方位,然後以大人為參照物,說一下週圍物品的方位。然後讓孩子轉身,依然以孩子為參照物,物品的方位又變了,孩子會覺得比較神奇,然後會主動去探索,慢慢地,就能明白參照物不同,描述出來的方位也有區別。幾的前有一個六年級的學生問過:老師,為什麼地球轉到下面的時候,我們沒有掉到太空中呢?這個問題,就說明孩子沒搞懂參照系,當然,能思考還是不錯的!
比如一年級孩子的難題,“多"和"少",”不太多“”不太少“,”差一點“”差很多“等等概念,在生活中都是可以刻章進行培養的,透過吃飯,看書,做遊戲的滲透,孩子自然而然地就明白了這些看起來咬文嚼字的概念。
所以我們常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成績、思維能力的好壞,很大程度是取決於父母,父母開發度高的孩子,學習就比較輕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