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君到底是美德還是奴性呢?每個人或許有自己不同的看法,但是我覺得是奴性,為什麼呢?
眾所周知忠是中國傳統的政治道德的基本原則。君臣關係在古代其實和父子關係是差不多的,在古代君就是父,臣就是子,相當於一種虛擬的血緣關係。忠君和孝父具有相輔相成的政治作用,以孝治天下是帝王治術。“忠”與“孝”在原則上並無二致,因為“事君事父,資敬之途斯一。”
那麼 “忠”是什麼呢?忠就是忠於帝王、忠於社稷、忠於天下。但是在古代是很難界定這三者之間的關係的。而且歸根到底古人忠的只是君王而已,因為古代的時候君王的政治權威經常籠罩一切。
忠君的具體表現為要求臣子必須把君主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功歸於君,錯過於臣,惟君主馬首是瞻。所以在這種理論的指導之下的臣子只不過是君主馴服的工具,本質上只是奴才思想。這種思想的存在必然會造成獨立人格的喪失。
貪官忠君我們就不說了,貪官一般只是為了自身的利益,說不上忠不忠。那我們來說說清官。
清官和所有的封建官僚一樣對君主具有那種非理性的奴才對主子的絕對馴服的“忠”,他們 的政治言行最終都要對皇帝負責。
比如唐德宗的宰相陸蟄“事有不可,常力爭之。”是一個清官,朋友告訴他不要鋒芒畢露,陸蟄說: “吾上不負天子,下不負所學,他無所恤。”表現的就是清官對君主的絕對忠誠的思想。清官們在做所有的事情都是以皇帝放在第一位,換句話說對他爹都沒這麼好。
東漢任延的事更是一個典型。任延上任前皇帝跟他說讓他要和上級搞好關係。任延說:“他只忠於皇帝,如果忠於自己的上級那就是對皇帝的不忠。”這種思想就是一個奴性思想的真實流露。
范仲淹也是如此,他說:“居廟堂之高則優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憂民和憂君是相輔相成的。
清官還總是把自己的政績歸功於皇帝,當皇帝表揚他們的功績的時候,他們總是會說這種皇帝的功勞並不是我的功勞。
康熙二十年,于成龍被康熙稱讚為“清官第一”,于成龍說:“臣惟宣佈上德威,未有他能。”他的意思他只是皇帝推行政令的一個工具而已。把自己當作皇帝推行政令工具是當時臣子的普遍心理。在這種意識的支配下,他們可以義無反顧的為皇帝去死。
忠君愛國的最高境界就是直諫,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逆龍鱗”,這常常會有殺頭之禍。比如我們熟知的魏徵就是經常直諫的,常常不給李世民面子氣的李世民好幾次想要殺了他。還好有會說話的長孫皇后為魏徵說話,她說正是因為有了您這樣的英主,才有魏徵這樣的直臣,李世民一高興就不殺魏徵了。
但是就算是這種直諫也只不過是為讓皇帝的江山社稷長治久安罷了,最終還是體現的依舊只是臣子對主子的忠心。
所以我認為忠君並不是美德而是奴性,真正的忠並不是以忠於君主,君主有賢明的君主也有昏庸無能的君主,而真正的美德應該是忠於天下,忠於民族大義,忠於自己內心的真善美。
忠君到底是美德還是奴性呢?每個人或許有自己不同的看法,但是我覺得是奴性,為什麼呢?
眾所周知忠是中國傳統的政治道德的基本原則。君臣關係在古代其實和父子關係是差不多的,在古代君就是父,臣就是子,相當於一種虛擬的血緣關係。忠君和孝父具有相輔相成的政治作用,以孝治天下是帝王治術。“忠”與“孝”在原則上並無二致,因為“事君事父,資敬之途斯一。”
那麼 “忠”是什麼呢?忠就是忠於帝王、忠於社稷、忠於天下。但是在古代是很難界定這三者之間的關係的。而且歸根到底古人忠的只是君王而已,因為古代的時候君王的政治權威經常籠罩一切。
所以當時的忠只是一種私人關係,就像黑格爾說的:“臣屬的忠誠並不是對於國家的一種義務,而是一種對私人的義務——所以事實上這種忠誠是偶然機會、反覆無常和暴行所左右。”忠君的具體表現為要求臣子必須把君主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功歸於君,錯過於臣,惟君主馬首是瞻。所以在這種理論的指導之下的臣子只不過是君主馴服的工具,本質上只是奴才思想。這種思想的存在必然會造成獨立人格的喪失。
貪官忠君我們就不說了,貪官一般只是為了自身的利益,說不上忠不忠。那我們來說說清官。
清官和所有的封建官僚一樣對君主具有那種非理性的奴才對主子的絕對馴服的“忠”,他們 的政治言行最終都要對皇帝負責。
比如唐德宗的宰相陸蟄“事有不可,常力爭之。”是一個清官,朋友告訴他不要鋒芒畢露,陸蟄說: “吾上不負天子,下不負所學,他無所恤。”表現的就是清官對君主的絕對忠誠的思想。清官們在做所有的事情都是以皇帝放在第一位,換句話說對他爹都沒這麼好。
東漢任延的事更是一個典型。任延上任前皇帝跟他說讓他要和上級搞好關係。任延說:“他只忠於皇帝,如果忠於自己的上級那就是對皇帝的不忠。”這種思想就是一個奴性思想的真實流露。
范仲淹也是如此,他說:“居廟堂之高則優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憂民和憂君是相輔相成的。
清官還總是把自己的政績歸功於皇帝,當皇帝表揚他們的功績的時候,他們總是會說這種皇帝的功勞並不是我的功勞。
康熙二十年,于成龍被康熙稱讚為“清官第一”,于成龍說:“臣惟宣佈上德威,未有他能。”他的意思他只是皇帝推行政令的一個工具而已。把自己當作皇帝推行政令工具是當時臣子的普遍心理。在這種意識的支配下,他們可以義無反顧的為皇帝去死。
忠君愛國的最高境界就是直諫,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逆龍鱗”,這常常會有殺頭之禍。比如我們熟知的魏徵就是經常直諫的,常常不給李世民面子氣的李世民好幾次想要殺了他。還好有會說話的長孫皇后為魏徵說話,她說正是因為有了您這樣的英主,才有魏徵這樣的直臣,李世民一高興就不殺魏徵了。
但是就算是這種直諫也只不過是為讓皇帝的江山社稷長治久安罷了,最終還是體現的依舊只是臣子對主子的忠心。
所以我認為忠君並不是美德而是奴性,真正的忠並不是以忠於君主,君主有賢明的君主也有昏庸無能的君主,而真正的美德應該是忠於天下,忠於民族大義,忠於自己內心的真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