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21 # 使用者2053599174173
-
22 # 願望人生993
小時候聽祖奶奶說,地主給窮人租土地種三:七開,如果天年收成欠收地主解二成。還有給地主當常工老了養老送終的!因為各地方地主都不一樣的。現在改革開放40多年民企業家用人做工人以前沒有五險保章等於是剝削麼?
-
23 # 日月星貨架
這個我還真知道,因為我們家就是地主,農民在舊社會租地主的土地,首先自已要有耕種的能力,比如牛耙農俱,勞動力,女性除外,如果自已勞力不夠用,還可以僱長工,短工,這種有能力耕種的戶叫種地戶。
種子是地主家的,收的糧食留夠種子,二一添做五。地主只拿應分的五分淨糧,其它雜碑都是佃戶的。
-
24 # 寒江釣雪19
那時沒有化肥良種,北方地區絕大多數是旱田,按二年三收的複種指數算,平均每年畝產也就是二百多斤,遇上災害產量更低,佃戶租地主的地按五五或四六交租,抗日時期解放區實行二八減租減息,有力的支援了抗戰,所以解放前貧下中農生活是很艱難的,這也是廣大農民支援土地改革的原因。
-
25 # 二板橋居士
我們這是對半,例如,小麥脫粒後,用鬥給地主挖一斗,給佃戶挖一斗,到最後不足一斗的,歸佃戶。穀子,大豆都是這樣分。紅薯是如果種十壟,地主和佃戶各五壟,其餘的各地邊遺留莊稼都是佃戶的。你問我咋知道,因為我家的佃戶還有好幾位健在。
地主是解放時對階級成份的劃分,解放前,生產資料私有制,農民有地主,富農,工人有資本家。農民大部分沒有土地,靠租別人的土地,地租一般是對半開,在生產力水平十分低下的年代,即使不交租,大部分人都不能解決吃飯問題,交了一半後,更不夠吃了,因此,為了活命,只得給地主借,借一斗雜糧。到年底要還一斗米。這種惡性迴圈,造成富的越富,窮的越窮,即使有少部分土地,遇到大的困難,只得賣土地。為什麼歷史上有很多次農民起義,有如此大的威力,就是因為吃不上飯,以其餓死,不如鬥爭。共產黨領導窮人鬧革命,就是為了人人都能有飯吃,有衣穿,有學上。就目前而言,允許一部份人透過合法經營,先富裕起來,最後達到共同富裕,收入髙的多徵稅,收入特低的給扶持照顧,一般的各盡所能,多勞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