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21 # 江東汪郎

    我們不能因為這次抗擊新冠型肺炎的過程中,出現少許素質低下,甚至沒有素質的不愛國的留學生,就認為所有留學生的素質都很差,都不愛國,就片面的引申為歷史上的留學生崇洋媚外,不愛國!

    清政府和歐美及日本列強簽定的不平等條約、和約、契約等,據不完全統計,從道光二十二年(公元1842年)的《南京條約》開始,到宣統三年(公元1911年)的《滿洲里界約》止,半個多世紀裡,總計多達1100餘件(資料來源於王鐵崖先生的《中外舊約章彙編》)。

    清政府簽定了這麼多條約,在於統治者的無能和腐敗,和當時的留學生沒有任何關係!

    因為晚清的留學生歸國後,根本無法進入大清國的中央權力中樞,也就是說,這些學成歸國的留學生是無法掌握大清外交話語權的,他們雖然頂著留學的光環,但在大清固有的政府機構體制內和社會倫理道德體系下,並沒有什麼值得誇耀的。

    既然無法影響大清的朝政走向和外交決策,留學生又如何能夠決定大清政府和西方列強簽定不平等條約呢?

    事實上,晚清的留學生大部分都非常愛國,只是在面對晚清時期的國家屈辱、民族苦難,列強欺凌的現實狀況下,晚清的留學生出國深造並歸國後分成了兩大陣營,以各自的形式闡述著愛國的理念。

    1、建設派。

    近代化建設離不開人才,有的留學生成為中國近代司法、工業、國防、教育、交通、外交、醫學等不同行業的佼佼者,為中國近代文明程序做出了重要貢獻,比如:楊度、劉步蟾、林泰曾、林永升、方伯謙、薩鎮冰、嚴復、詹天佑、劉冠雄、唐紹儀、蔡廷幹、胡元炎、朱劍凡、姚宏業、孫鏡清、金雅妹等。

    2、革命派。

    深受國外民族、民主思想的影響,有的留學生痛感清王朝的腐敗、無能、專制,為了同胞能在國際上挺起胸膛做人,他們成為清王朝的掘墓人,為近代民主中國而奮鬥,如:廖仲愷、程家檉、徐錫麟、秋瑾、黃興、宋教仁、蔡鍔、鄒容、劉道一、閻錫山等,由此形成了清末最重要的反清革命組織“同盟會”。

    汪郎說:

    當然,不管是學成歸國的建設派,還是學成歸國的革命派,清末留學生在對中國近代化發展的道路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動作用,而且在改革傳統封建舊文化的過程中,打下了教育救國的先進理念。

    1、留學生推進了中國政治近代化的程序

    晚清的政局風雲突變,專制皇權已經不適應中國近代化需要。故而,學習外國政體的留學生開啟並努力推進中國政治近代化程序。

    ①留學生推進晚清的憲政思想程序。

    《馬關條約》及《辛丑條約》的相繼簽訂,國家、民族的危機進一步加深,清政府在社會各界的呼籲下,開始實行預備立憲,建立了一整套近代化憲政機構,如民眾議政機構諮議局、議會機構資政院等,大量留學生成為議員。

    不僅如此,清政府還出臺了大量為立憲作準備的檔案,如光緒三十四年(公元1908 年)頒佈的《欽定憲法大綱》,大部分內容由留學日本的楊度寫的。

    ②留學生成為推翻清王朝的中堅力量。

    《馬關條約》及《辛丑條約》的相繼簽訂,激發了留學生的愛國熱情,他們希望清政府能夠效仿日本,透過實行君主立憲制走上強國的道路。

    然而,光緒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的拒俄運動過程中,讓很多留學生意識到清政府事實上已經無法帶領中國實現民主富強,同時,又因為清政府預備立憲的“皇族內閣”騙局被曝光後,更是讓海外留學生意識到只有推翻清王朝的統治,才能使得中國擺脫被列強欺凌的現狀!

    由此,大量留學生參加了反清革命組織“同盟會”,成為辛亥革命的先鋒!

    2、留學生促進了中國軍事近代化的發展

    軍事制度的發展離不開人才的迭代,從曾國藩的湘軍橫空出世後,中國近代愛國人士在探索國富民強的強軍道路上就沒有停止過!

    效法西洋,建設一支不同於八旗軍、綠營、舊式水師的近代化部隊,就成為仁人志士的努力方向。

    湘軍不行,淮軍也跟不上時代的腳步,就只能推倒重來。

    ①留學生為中國近代海軍的建立和發展作出貢獻。

    自左文襄公在福建馬尾創辦船政局後,建設新式海軍就成了清政府創練新式軍隊的開端。

    事實上,福州船政局不僅為清政府培養了大量近代化的產業工人,也培養了新式海軍人才,如李鴻章的北洋艦隊的艦長都是畢業於福州船政局,並留學英、德的優秀學生,如:劉步蟾、林泰曾等。

    不僅如此,劉步蟾、林泰曾合著的《西洋兵船炮臺操法大略》對近代海軍的建設影響很大。

    ②留學生對中國近代新式陸軍的操練影響很大,而新式陸軍成為推翻清王朝的主要力量。

    辛亥革命爆發於湖北武昌,而革命的主力就是武昌的新式陸軍,清末民初的很多近代軍事家都是留學生,如:黃興、蔡鍔等。

    清末新軍的操練摒棄了中國傳統的練軍方式,採取的都是西方的練軍之法,出洋學習軍事的留學生在新軍中都擔任中、基層軍官,而他們是對新軍的最直接指揮者!

    3、留學生促進了中國教育近代化的進步

    中國傳承千年的教育制度,在世界近代化程序的浪潮中已經嚴重的不適應,尤其是“女子無才便是德”的理念下,女子是沒有教育權的。

    但留學海外的制度開啟,為古老的中國帶來了新的教育思想。

    ①創辦新式學堂,改革舊式教育體系。

    “之乎者也”的封建倫理教育在近代科學浪潮的衝擊下對強國、富民已經起不到任何作用。

    為了實現教育救國的目的,改良國人的思想,很多留學生歸國後從事教育事業,開設新式學堂,不以考科舉為目的,只為培養經世之才,所開課程為政治、經濟、社會、外交等,培養具備近代科學思想的先進學子,這對清王朝的專制皇權有著非常大的衝擊!

    ②開辦女子學校,使女子脫離了封建倫理道德的束縛,為巾幗英雄在中國近代化程序中發揮作用打下了基礎。

    女子能頂半邊天,但自人類社會由母系社會進入父系社會後,女子的地位一落千丈。

    尤其是儒家思想成為古代中國的主流思想後,大多數女子只能被束縛在狹小的空間裡相夫教子,一生就這樣過去了。

    但清末教育改革以後,大量留學生在新式學堂裡任教,培養了大量接受新式教育的女子,彌補了新式教育的師資力量的不足。

    不僅如此,歸國的留學生們還大膽地興建純女子學校,培養女子在其他行業上的人才,如醫學、教育、文化、軍事、外交、化學、建築等,有力地推動了中國女子在近代化程序中發揮的作用,彰顯中國女性的魅力!

    總之,在晚清那個風雨飄搖的時代,留學生們因為經歷了國家、民族的苦難,承受著各國列強來自於精神上的壓迫和歧視,他們大部分人不但沒有崇洋媚外、卑躬屈膝,反而奮勇向前、一心救國,在各領域發揮著自己應有的能力。

    他們雖然無法左右清政府的國策走向,但他們的愛國之心不容詆譭,他們的愛國舉動和清政府的賣國行為形成了鮮明對比。

    當然,如果沒有清政府的同意,也不可能有中國學子大量出洋留學的事情發生。

    歷史,就是這麼詭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女兒每次回孃家都不帶東西,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