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 # 幼時掛書牛角
-
22 # 快樂書法
1.唐楷名家,除了學習顏真卿的楷書,利於寫大字,後世習學的人眾多外,褚遂良楷書墨跡《大字陰符經》,李邕楷書墨跡《出師表》可學。
2.智永墨跡《真草千字文》,更是最好的範本。這是智永受皇帝詔令,為浙東寺觀和王公大臣等高層書法教育所需專門寫的範本,和唐人的碑刻完全不同,更接近當時實用兼藝術表現的真實面目。
智永的楷書是行楷,法度嚴密而鬆放自如;且同帖楷書,草書對照,而草書又法度精嚴,雍容華滋。便於兩相參照學習和將來楷書向行草書過渡,畢竟楷書寫多麼精準,題款或日常參加社會活動,參加筆會,得用行草書書寫好一些吧。
3.歐陽詢,柳公權的楷書,所見者都是碑刻,經過刻工的二次加工,原作的風貌,筆道,多多少少有變形;最重要的是凡是為皇家歌功頌德,為死人碑文書丹,沒說的,要寫的整飭,規矩,拘嚴,差一點就是死板,做作。但這個問題不是他們的水平問題,是碑文必須這麼寫,再有水平,寫碑文也不能自由發揮。就象在正式場合,人們都要裝樣子一個道理。
4.宋以後直至當前,學界一直不提倡學習唐楷,尤其是歐,柳的碑文體唐楷。前幾年有幾位書壇大佬提出“啟用唐楷”,提倡在唐楷的基礎上變成“今楷”,全都響應者寡鮮,全都無疾而終。
歷史上的著名書法家,書法理論家對唐楷,主要是碑刻唐楷持批判否定態度。“柳公權為醜怪惡札之祖,自柳公權始,世始有俗書”,“截鶴續鳧,大小一倫”等評斷,還是有道理的。自唐以後,再沒有出現一位學柳楷的名家,也是有深層歷史原因的。
4.柳公權楷書的另一個問題,學不象,就啥也不是;學象了,就終生不變,象複製一樣。除非另起爐灶,別學一家。否則無法有任何個人的性情和表現。
柳楷風格,被柳公權本人寫到高度成熟,高度完美,後來的學習者,連一絲一毫髮展變化的餘地都沒有。學成了,一輩子就寫個影印柳體。想另學一家,已形成的思維慣性和肌肉記憶慣性,極難改變。
柳公權楷書,最好不學。更不要學一輩子。喜歡楷書,唐人中李邕,褚遂良,智永,元趙孟頫,魏碑中秀美一路《張玄墓誌》,《董美人墓誌》等都是好範本,何必非要走柳公權家的獨木橋呢。
-
23 # 翰墨書道
喜歡和對自己的脾氣亦或者有實際意義,完全可以。
不過學習書法要想寫出自己的風格的話,最好採取精通一家,甚至數家,然後遍閱古今百家為好。如果我們考察一下古今的大書法家,實際上他們都是走的這樣的一條路,並不是完全給自己劃一個圈子,而一輩子在也不出,恰恰相反,他們都在不斷傳承前人精髓的同時,探尋更適合自己的書法風格之路,所以我們的書法才得以歷久彌新,不斷有所創新和變化,也因此永遠保持著旺盛的生命力。基本上柳公權楷書楷書也是在不斷變化中出新的,比如從《金剛經》到《神策軍》《玄秘塔》等,風格上都有明顯的區別,在如顏真卿的楷書也是如此。
實際上在楷書方面一輩子能夠精通一家楷則就已經非常了不得了。
柳公權的楷書個性非常鮮明,我們在臨摹學習或取法過程中,當然是越像越好,越能夠學到更豐富的書法技法和單字字形。不過也不要當做唯一的取法物件,不妨汲取其它書體字型的東西為我所用。
-
24 # 柳緣閣主
很多人學習柳體字一塌糊塗,還出來笑別人沒有“出帖”。其實柳體字兩輩子都不夠學。只是現如今急功近利,急於求成的人太多了。
回覆列表
不值得。中國書法浩如煙海。學習書法的成效跟個人悟性有直接關係。堅持臨寫柳體一輩子,你也不可能超越或成為柳公權第二。學習其他書體也一樣。每一種書體都有其精華與不足。我們學習古今書法,目的只是從中吸取精華,化為己有。說到底,就是穿著別人的鞋,走自己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