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 # 高興媽媽聊育兒
-
22 # 寧靜致遠—家有萌寶
家長的過分溺愛是當前家庭教育中最常見的弊病。因為在家中家長將孩子當成“小皇帝”、“小公主”,這容易讓孩子一切以自我為中心,不願服從別人。這些孩子進入小學後,就不願服從同學的意願,一旦有同學與其意願相違背,心理就會受不了。家長溺愛孩子,還體現在過分保護和關心孩子上,他們不讓孩子與其他“壞孩子”來往,事事代為安排,這樣教育出來的孩子往往或是急躁、自我控制能力差,或是膽小、懦弱,不受同伴歡迎。 另一方面,家長過度賞識也會導致孩子不合群。他們看不起別的小朋友,時間久了,便很難融入同學之間,即便勉強在一起,也常常是不歡而散。要培養孩子合群,家長首先要以身作則,為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這主要表現在全家人和睦相處上,大人要關心小孩,子女要關心長輩,切忌以孩子為中心,處處圍著孩子轉,讓孩子凌駕於父母之上。同時,家長也要尊重孩子,切忌隨意訓斥、打罵,要讓孩子在互敬互愛的家庭氣氛中形成合群的性格。家長還應該讓孩子多參加集體活動,鼓勵孩子交朋友。父母閒暇常帶孩子到有小朋友的人家去串門。在孩子帶其他小朋友到家裡玩時,父母要表示歡迎,並鼓勵孩子熱情接待。對孩子在共同玩耍、遊戲中出現的爭執,父母不要過早地干預,很多情況下孩子們會自行解決,這也能使他們獲得與人相處的經驗。對於不合群的孩子,家長還可讓他多與性格外向、勇敢的小朋友接近,這是最好的互補法。 此外,家長還應注意培養孩子的獨立生活能力。缺乏生活能力或生活能力低下的孩子不受同伴歡迎。同時,父母對孩子的關心和愛護要適當,對孩子不宜過分誇獎、讚揚,否則使孩子變得高傲和任性,而不願與他人平等交往,從而陷入孤立的境地;對孩子也不宜管得過嚴,這樣會使孩子失去安全感和自信心,形成自卑、僻的性格,不敢與人交往。
-
23 # 美羊媽咪
孩子有自己的意見那是好的表現,說明孩子有主見了,懂得去跟別人闡述自己的觀點。對別人不一致的意見會據理力爭,足以看出孩子在問題上的思考程度。
但是經常性的固執己見就不是更好了,因為孩子接受不了別人的意見,總是認為自己是對的。這大部分因素跟家庭環境和教育有關,父母們平時教育孩子有自己的觀點是好事,但同時也要接受、認同別人好的觀點。
很多事情有不同方面的方法,並不是唯一一個辦法,不論過程是怎麼樣,但最終結果都是一樣的。所以讓孩子接受、採納別人思考角度,同時自己也在這個過程中受到啟發,能夠進步。
-
24 # 十畝之間心理
孩子和好友不歡而散這個場景,在我兒子7歲前經常遇到。孩子當與好朋友各執己見時,開始確立我的思想,我的想法,她需要透過爭執與辯論達到一個未知的結果,這個時候孩子會發展“換位思考”的思維模式,所以家長這個時候需要給以恰當的引導。記得去年冬天大雪地裡兒子和好朋友爭執中,氣呼呼的散場了,好朋友走了以後,我問孩子的感受是什麼,這樣讓他還有什麼新的想法。他說,還想玩,不該吵架,對方不是故意的。自己提出瞭解決辦法,給小朋友打電話,和對方說了對不起,然後邀請對方返回繼續玩。現在半年多過去了,孩子間幾乎沒有發生過不歡而散,孩子在玩耍中學習和他人相處,學會表達自己的想法,情緒,用比較合適的溝通方式進行他們的遊戲活動,這個階段我覺得是人社會化程序中必經的過程。
回覆列表
孩子和好朋友經常因為意見不同而不歡而散,說明這並沒有影響他們的友誼。
不論上次因為什麼不歡而散,還是經常在一起玩耍。還有每個小朋友都有自己的意見,說明他們是有主見的孩子。他們能夠從自己的角度來分析問題,並提出不同意見。 但是由於孩子年齡小,還不懂得謙讓,所以會引起矛盾。但是這不影響孩子的友誼,他們不會記仇,第二天看到還是照樣玩耍。所以,孩子不太在意,我們做家長的也不要太在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