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狂喜淡墨a
-
2 # 墨池煙雲
這幅《臨江仙》作品,整體來看,用筆如行雲流水,揮灑自如,通篇一氣呵成,章法佈局中規中矩,字裡行間也透漏出很深的功底,視覺上是給人一種酣暢淋漓之感。
但是本幅字也不是沒有缺點
首先,即是草書,每個字的草法應該正確,筆畫要交代清楚。比如上圖中的“樵”字以及“慣”字草法有待商榷。
其次,一篇好的草書作品,要欹側中見穩,墨色乾溼焦得當;字與字,行與行要製造矛盾。氣勢跌宕起伏。
-
3 # 智慧書法
謝提問!荊老師此作品高雅、清新,好功夫!但書法造型的排列和行進層次及節奏略顯遲鈍,作品意境消失。此作品未達到酣暢淋漓的美學標準。拙見。
-
4 # 竹韻N
荊宵鵬的《臨江仙》草書是否達到了酣暢淋漓。先不說是否達到了酣暢淋漓,就整篇字大小一致類同他的楷書這一佈局,就是有待商榷的地方。草書作品最忌字大小一樣,無變化。實際是也沒有寫出草書的韻味來,字的枯線飛白在草書中也是一大亮點,末見其跡!酣暢淋漓一詞用在此作上是不恰當的!實際上他的草書還沒有從田楷的陰影裡走出來,單字而論還不錯,整篇看無韻味可言!(個人看法)
-
5 # 老陳聊書法
還是楷書心態。
章法仍然是均勻分佈橫豎見行列,心底裡難脫楷書影響。至於結字,總覺小心翼翼,且有生疏感覺。
楷書用力過度者,轉換心態到行草本就是南轅北轍。楷法追求規範追求到位,而行草則要在規範中突破,要在整體中構建章法。
歷史上的張顛醉雖少見或不見楷書,想必也無心錘鍊。到了王鐸、傅山,雖然也是"草"的可以,但因楷書功底了得,感覺還是與前二者不同。
說句不厚道的話,楷書寫到田楷高階者,再寫行草總會難以讓人忘掉之前的印象。
-
6 # 嶺南孤客
什麼叫“酣暢淋漓”?按漢語規範詞典:形容文意(在書法上則是筆意)表達充分、飽滿。書者寫楊慎的《臨江仙》,其章法與詞意有幾根毛的關係?!本人一再強調:一幅書品的章法與所寫內容相諧,才是好作品。
-
7 # 中州耕牛堂主
可以肯定的說,荊霄鵬的書法還是有一定的功底的,從這幅草書作品來看,用筆符合法度,且比較老辣,字的結構佈局也比較優美,章法和墨汁也有微妙的變化,而且書者把“書法創作”那點事真正放在心上了。
好看耐看的書法作品,不但有極強的觀賞性,而且還有強大的生命力!
書法家創作出來的書法作品,一是讓人認得清,二是讓人看得懂,看來,荊霄鵬在這方面做的還是比較好的。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學書法,只有師法古人才能走遠。最後,希望荊霄鵬書法之路越走越遠……
↑上圖為草聖、漢代張芝的草書作品,請各位朋友欣賞
-
8 # 筆尖寫字課堂
在年輕一代的著名書法家當中,荊霄鵬老師平和,謙遜,書法功底深厚,書法風格平和端正,是很多人嚮往的書體風格,不入俗套!荊霄鵬老師是田英章老師的入室弟子,得到了田老師的親自指導,但是在眾多田門弟子當中,荊霄鵬老師的書法又自成風格。
難能可貴的是,荊霄鵬老師除了在楷書方面出類拔萃之外,還廣泛地涉獵其他書體。
其中行書,篆書,隸書荊霄鵬老師都有不俗的表現。
最近,荊霄鵬老師又釋出了最新的草書《臨江仙》作品。整幅作品可以說渾然一體,筆斷意連,酣暢淋漓。
觀其整體依然體現了中正平和的書法風格,雖然是草書,但並不以狂怪示人。
反而是在規矩中見奔放,在奔放中體現法度!觀其區域性,字字跳躍,靈動之感躍然紙上。筆畫線條粗細對比明顯,形成了敦厚古雅的面貌特徵。至於說是否是筆墨酣暢淋漓的效果,我覺得荊霄鵬老師的這幅作品不是那種風格。
觀這幅作品,是有斷有連,筆斷意連,給人一種瘦硬,飄逸的感覺,而非筆墨酣暢淋漓的體現!總體來說,這幅草書依然是荊霄鵬老師整體書法風格的具體體現!
-
9 # 永書101
荊霄鵬,再恕我孤陋寡聞,又碰到一個聽都沒聽過的書法老師。如今老師滿天飛,古人說三人行必有我師,如今是三人行,都是我師!照例,我還是百度了一下:荊霄鵬,字昊之,田英章先生入室弟子,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特聘書法教師,九年義務教育《寫字》《書法》教材範字書寫者。這樣啊,原來是田英章的一位楷書書法高徒,難怪我怎麼越看越覺得他的草書有點楷書的感覺。
平心而論,荊霄鵬的草書在如今的書法圈子裡,我看還是數得著的書家,他的用筆、結體都算講究,法度嚴謹,天地平齊,疏朗有致,基本上挑不出什麼毛病,可這正是他的毛病所在,他的草書太規矩,太內向,全無草書的凌厲氣勢,更談不上酣暢淋漓,我看八成是多年練習楷書,用力過猛所致。
草書並不是從楷書發展而來,他需要書傢俱備天然的率真氣息,無法無天而又天真爛漫,而楷書正好相反,必須循規蹈矩,按部就班,稍加放縱,不管內行外行都能一眼看出你的毛病所在。
另外荊霄鵬對這首詩好像還不是很熟,沒看到創作時候的臨場影片,不敢亂說,只是覺得他寫這幅作品的時候,起碼沒有達到背誦的程度,這樣就會走走歇歇,沒了氣勢。
就寫這麼多,年輕的荊霄鵬老師,多有得罪,還望海涵!順祝鯤鵬萬里,成就書法傳奇!我等今天才識君,也從今日關注您!
-
10 # 千千千里馬
我們根據題主的提示看了一下,荊霄鵬寫的這個草書,作品內容是明代大才子楊慎的一篇詞作《臨江仙》,這個作品因為在著名古典小說《三國演義》的卷首,所以,也是非常有名的一首詞。
當代電視劇把《三國演義》搬上熒幕以後,這首詞的知名度也大大提高了,因為電視劇《三國演義》的主題歌,就是以楊慎的《臨江仙》為歌詞的。所以,一時書法家也在全國各地沒有不寫“滾滾長江東逝水”的,而且一寫就是十幾年。
沒想到,今年又被荊霄鵬寫了一次。
題主問這件作品是不是酣暢淋漓了?我認為,酣暢淋漓是對書法作品一個很高的評價,不但在筆法達到爐火純青,還要有墨法的絢爛變化,才能驚為“酣暢淋漓”。
荊霄鵬的這個書法作品,也是很有修煉的,從一般質量來說也說得過去,不是很差。
我在區域性就看出了三個字是有嚴重的。例如“古今”二字,還有“少”字。這三個字都寫的不好,尤其是“少”字,筆法結構都不好。
一件優秀的書法作品,起碼不要在作品中出現有嚴重質量問題的字,這是起碼的標準。
當然,也有一些書法家的作品,筆法也有不好的,但是,這些書法家如果是學者天才,他們的書法作品,不是比技法完整和規矩,而是看天然妙趣個性精神。
荊霄鵬的作品,顯然不是這一路的。他的書法作品,是書法家的作品。
書法家就是幹這個活的,即:要寫好書法作品的規範性。書法家的作品更重視法度,這是沒有商量的。所以,我們看書法家的作品,首先要看法度規範如何。
草書雖然沒有嚴格的“規範”,但是,畢竟有規範。書法中的平衡、對稱、正奇都是草書的規範。符合這些美學規範,就沒有任何問題。
如果我們再細看荊霄鵬的這個草書作品,發現他的筆法和轉使交代都很“漂浮”,筆畫線條比較僵直,沒有彈性和張力。例如,“春風”的風字,左邊就要嚴重問題。筆勢嚴重有問題。所以,就很難有“酣暢淋漓”的基礎。
梁巘的學生鄧石如的篆書作品書法的“酣暢淋漓”,恰恰需要筆畫線條的彈性和張力來體現。
例如張旭、黃庭堅的草書,我們可以看看,他們的書法作品,為什麼整體給人以氣勢恢宏和酣暢淋漓的感覺呢?原因就是他們的筆法非常有彈性和張力。
其實認真研究草書和所有的書法,你都會發現一個共同的特徵,那就是書法的筆畫必須保持起筆、行筆、收筆的節奏感。如果沒有起筆、行筆、收筆的筆畫節奏感,怎麼可能會有酣暢淋漓的藝術效果?
梁巘的學生鄧石如的篆書作品例如,篆書的筆畫變化不是很多,那麼,篆書一般是很難寫出酣暢淋漓的效果的。
荊霄鵬的草書之所以會出現很多筆畫變化單調的問題,就是因為他對筆法的研究還不夠深入。
據說,他是田英章對入室弟子中的得意弟子之一。
俗話說,名師出高徒,但是,荊霄鵬的楷書就寫得跟田英章一模一樣,我就感覺這可不是名師出高徒,而是名師害高徒。
鄧石如的隸書作品同樣是名師的清代梁巘,他培養了一個比自己還出名的書法家,叫鄧石如!而且,鄧石如並沒有像梁巘那樣寫行書,而是以隸書和篆書出名的。
假如梁巘沒有在書法理論著作中提出一個“晉人尚韻,唐人尚法,宋人尚意”的這個書法美學思想,我們可能一點都不會知道他是誰。
所以,高師一定不要把自己的一套作為樣板推銷,這是害死人。高師就高在他能夠把書法的規律講清楚 。
所以,高師遇到好徒弟,絕對不會教出書法基礎很差的學生。
梁巘臨摹的書法作品《聖教序》區域性書法的基礎是筆法而不是楷書。田英章就是推銷“楷書是書法的基礎”的名師。我們從荊霄鵬的草書看,他的書法真沒有學到家。也看不出楷書對他的草書有多少基礎作用。
昨天,我剛剛寫了一個談“宋人尚意”的文章,其中就提到如何像蘇軾那樣寫出書法的自然之美。
草書尤其要有自然之美,如果筆法不精,一切都是空談了。
當然,他現在只有三十幾歲,寫成這樣也可以了,但是,距離高水平的書法作品還有很大距離,包括他的楷書。而要寫出酣暢淋漓的藝術效果,可能還需要更大的努力。
-
11 # 一笑貫長天
與其師傅田英章一樣,楷書與行書都是看上去挺不錯,其實還離門尚遠。
首先,我們談整體的感覺,雖然各個字之間筆意也有聯絡,然而氣韻不夠通達,怎麼看都是那種停留在館閣的套子裡還未能擺脫的樣子。
再看筆力,淋漓就稱不上了,提按也欠功夫,從字的筆劃及渲染的氛圍上看倒是油滑的東西居多?
筆墨酣暢淋漓是情感的宣洩,荊老師的作品遠未達到比種境界,看上去或許可以達到懸肘了,也就能達到懸肘的境界,至於恣肆磅礴,太誇張了!
-
12 # 一葉知秋17802
此幅作品不行不草,錯字亦多,從運筆上看,書寫者基本沒有臨習過像樣的法貼,整篇作品呆板凝滯,書寫隨意,輕重變化隨意混亂,真不能稱做好的書法作品
-
13 # 抱庸詩書
荊宵鵬的草書之前幾乎未見,說明荊宵鵬老師目前的書體拓展了,開始研究草書。以荊宵鵬的楷書功底,即便是“江湖寫法”,也是可以“看得過去”的,所以很多鵬友不會噴他是“江湖草書”。實質上,許多楷書基礎好的書法名人,常以“江湖寫法”去進行草書的創作,荊宵鵬這幅作品,嚴格意義上也體現出不少較為“江湖”的元素。
王佑貴 草書經典名篇手卷
五大書體草書最難,也最奧妙,多數書家一入草書就難自拔,因為草書太深太玄大奇妙了,醉人,也熬人。
個人理解,荊宵鵬的這幅草書作品,充其量也只算是入門的水平,歌詞大意有了,但還比較稚嫩,經不起過細的推敲。把懷素張旭的草書拿過來對照著看,高下立見。
荊宵鵬老師還很年輕,草書伊始,之後的路很長,我們也十分期待他能夠為我們帶來越來越多、越來越精彩的草書作品。
(孫過庭 書譜節選)
抱庸淺談。
-
14 # 人人都愛礦工
從他這副所謂的草書作品就知道為什麼所謂田楷是不能學的,就好比是整容美女,乍一看哪都精緻,就是不管是哭是笑,臉上肌肉一樣僵硬。
-
15 # 保潔員工
有天份,唯不識筆法,筆畫質量還不到位。他應該多拜幾個師父,說不定碰到個會筆法的,點撥三兩句,即可三兩天登堂入室。
-
16 # 鍾正7
多幾句嘴:請允許我直言,手上還欠功夫。提,按,是將筆提起來,按下去才能凸顯出來力道。不是將筆在紙上“抹”。或者說“畫”。筆筆之間,筆斷意連。字字之間,上一字最後一筆留扣,伏下,下一個字的伏筆。所謂的“承上起下”。
墨重.豐肥,頓挫,轉折不“活”。顯現不出來“跌宕起伏”的風姿。有“矯揉造作”的痕跡。
莫怪,是交流!
-
17 # 山泉水墨竹
我認為,荊霄鵬的草書新作《臨江仙》已基本上達到了筆墨酣暢淋漓的效果,但尚未達到爐火純青的境地。
可以肯定的說,荊霄鵬的書法還是有一定的功底的,從這幅草書作品來看,用筆符合法度,且比較老辣,字的結構佈局也比較優美,章法和墨汁也有微妙的變化,而且書者把“書法創作”那點事真正放在心上了。
好看耐看的書法作品,不但有極強的觀賞性,而且還有強大的生命力!
書法家創作出來的書法作品,一是讓人認得清,二是讓人看得懂,看來,荊霄鵬在這方面做的還是比較好的。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學書法,只有師法古人才能走遠。最後,希望荊霄鵬書法之路越走越遠……
↑上圖為草聖、漢代張芝的草書作品,請各位朋友欣賞
-
18 # 平沙老白
用筆功夫不用說,沒問題,對草書的認識上還有待探究。
普通人大多以為,楷書快寫便是行書,行書再快就是草書。
但書法不是這樣的。篆、隸、草、楷、行,各有各的"法”,包括筆法、結體、章法。
該荊老師好像在這方面探究還不夠深入。
②沒有草書的奇側、疏密等章法運用,基本是楷書佈局。
怒直言,不當之處望見諒!
-
19 # 麓風軒
荊霄鵬書法新作,準確來說是一幅行草書作品,有三分之一左右的字是行書,行書和草書夾雜,不能完全按草書評判。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是非成敗轉頭空。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 一壺濁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總體評價:這幅習作寫得行雲流水,筆墨酣暢淋漓,而且比較接地氣,寫得很“通俗”,是老百姓喜歡的字型,我個人認為就行草書來說,比他老師寫得好!
不足之處:一是個別字的寫法是不準確的,比如“慣看秋月春風”的“慣”字寫法是臆造的,草書也好,行書也罷,都沒有這種寫法,不合常規,單獨拎出來別人是不認識這個字的。
第二,他的行草書作品,還是受了很大的田楷影響,沒有完全脫離田楷的束縛,這是跟他長期寫田楷分不開的。
第三,作品中還有一些程式化的筆法和結構,比如上圖我用紅色標記的“慣”、“看”、“風”、“喜”四個字的最後一筆。行草書講究筆法變化,忌諱重複,在一篇作品中重複太多,藝術性是大打折扣的。好比歌手唱歌,一首歌中唱來唱去就是同一個調子,讓人聽起來就耳朵起繭的。
-
20 # 白雲知遠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特聘書法教師”?中國沒人了吧,讓這種水平的人去教學生簡直就是誤人子弟!也難怪,現在的清華北大就是垃圾學府,多一個垃圾又有何妨!
回覆列表
正如上發者所說,書寫的淋漓酣暢。我也有這種視覺效果,看著舒服,斷定其行書寫的有氣韻,流宕有態。
同時正統的晉韻唐法,中規中矩,中庸之道,君子文質彬彬,無雜之筆畫。
崇尚法度,在暢和的心境與合度的筆法中自由放飛自己筆墨,意氣中和,字字有大有小,有草有正,亦乃用筆變化 瑧熟。
從放大的筆畫看得出暢然。灑脫不失穩健。雖無筆連,而意有相呼應。
知其楷書功夫基礎有躉,少見行書,由此在行與正書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字正且穩有健。而草書的境界,雖然筆連使轉不斷,卻儼然有整體的穩健平衡的欹正書貌。
此書道,是為老子言,非常道,因而可見書墨而意會不可言傳之美。道法有著順其自然。
知其在書法頓悟中,書者有了佳境。
因為水平有限,不可高語,只有善哉,在茲有得書之韻味。十足中肯,喜歡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