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老外看韓流
-
2 # 無我才能有境界
其實這個問題太過片面,只是那個年代出現了很多優秀的填詞作曲人。而剛好我們又深處在哪個年代,而且剛好又有很多我們喜歡的歌星健在。其實每個年代都有不少的好聽的歌曲存在,只是隨著時間的遠去,陳釀太久我們才會覺香醇。每個時代都有屬於他的東西,不能拿一個時代和另一個時代的歌曲去做相互的比較。只是個別的歌曲適合的人群很少,才會讓我們覺得那個年代好聽的歌曲很少。
-
3 # 歷史的波瀾壯闊
念舊感吧我覺得,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東西跟精品,每個人的追求跟當時的生活方式和節奏都不同,隨著時代的變遷,時光的流逝,覺得以前的東西更好 ,甚至現在什麼東西都比不上,我覺得有一方面是對的,但不包括全部的,要看現在那個角度吧。
在那個時候其實很多歌曲都是國外的,比如日本,那個時候真的是很多歌曲都是模仿那邊的,自己填詞,然後就火了,
以前的音樂人作詞作曲家已經老去,新一代的作曲家沒有繼承老一輩的精華,因為社會環境和自身文化原因導致創作水平下降,再加上一些東西的流失以及商業環境的改變很多搞房地產、 搞商務酒店、 搞小吃部起家的也開始投身娛樂行業 。使得娛樂行業魚龍混雜,質量逐年下降,由於網路 手機無比發達,受外界影響 專業的歌手為了生計無法靜下心來創作醞釀藝術,紛紛投入到快餐歌唱當中賺點快錢使他們不得不追求的。
導致8090年代的作品退出中國舞臺。如今80後也都30多歲了 過了而立之年。我相信現在的80後90後歌手能達到以前趙傳、毛寧、江濤這種水準的鳳毛麟角 ,能擁有向他們那樣的運氣接受專業老師音樂人提拔 ,遇到一個好公司幫助作詞作曲花3年4年醞釀藝術專輯機會的可謂一個都沒有。所以80年代經典不在 不是我們老了 而是風氣變了。本人80後一樣愛聽80年代歌曲 專門在酷狗上給他們找了一個位置儲存。我相信如果真有一個公司能夠返璞歸真 為了藝術滑天下之大不韙,專門培養一個悟性高的少數民族歌手花幾年時間專門打造80年代風格的作品 照樣可以火,照樣可以超越那些哈韓的,他的歌迷不會比現在當紅的歌星少 。可惜物是人非 ,很多音樂文化已經流失 能夠真正撿起很難了。
-
4 # 娛樂在燕然
90年代的香港音樂百花齊放,每一個讓人們熟知的歌星至少有一首自己的成名作,而不像現在,影視公司包裝出來的歌手非常多,歌曲作品質量也參差不齊,甚至有的就是一些口水歌,讓人聽後完全沒有印象或者共鳴,所以讓人感覺到90年代的香港音樂比現在要好聽的多。
-
5 # X王小吖
音樂的好聽與否取決於歌手的演唱能力、歌曲旋
律、以及歌詞的意義。
有的喜歡90年代香港的音樂,不得不說90年代香
港的音樂特別經典,很有節奏感。譬如《紅日》當
時可謂是傳唱度很高,幾乎很多人都聽過而且都會
唱那麼幾句。歌詞朗朗上口。
當然每個人的性格不同,審美自然也不同。有的
喜歡流行快歌,自然也有人喜歡經典老歌。
-
6 # 蔣週末進行到底
先不說音樂的音樂性和旋律,畢竟仁者見仁 智者見智。但是每一個年代的音樂都可以讓你回想起那個特殊年代的記憶。而記憶,才是真真切切最動人的
-
7 # 她的笑似暖陽
以前的音樂人作詞作曲家已經老去,新一代的作曲家沒有繼承老一輩的精華,因為社會環境和自身文化原因導致創作水平下降,再加上一些東西的流失以及商業環境的改變很多搞房地產、 搞商務酒店、 搞小吃部起家的也開始投身娛樂行業 。使得娛樂行業魚龍混雜,質量逐年下降,由於網路 手機無比發達,受外界影響 專業的歌手為了生計無法靜下心來創作醞釀藝術,紛紛投入到快餐歌唱當中賺點快錢使他們不得不追求的。
-
8 # 四少成長的煩惱
首先,九十年代物資匱乏,人們的精神生活剛剛起步,容易接受香港潮流音樂。
其次,九十年代的音樂能夠符合社會背景以及直穿人們內心深處,比如情歌,人們聽著情歌會掉眼淚,是因為那會的情感生活還比較真實單純,能夠因為音樂中包含的音律和歌詞而引起共鳴。現在的社會物慾橫流情感氾濫很難會再有這樣的共鳴。
最後就是懷舊,現在能夠聆聽九十年代歌曲的人不是三十而立就是四十不惑,已經到了開始懷舊的年齡,對於新鮮的事物接受能力下降,認可度低,還是會回頭品評曾經的音樂,因為在那裡他們才會有所感悟。
-
9 # 帥墩墩很實在
這肯定和有些人的年紀有關係。
他的年紀正好趕上港臺音樂湧進來的時候。而內地音樂西北風過後。就是什麼94新生代,94新生代幾乎就是按照港臺的路子培養,包裝出來的。
人們的思想有一種先入為主的概念,特別是青春期聽到的歌,看的書。電影。那是一輩子刻在腦子裡。以後的誰都不行,
-
10 # 逗比不逗了
好的音樂作品一定是能深入人心的,不一定要有多高超的演唱技巧,90年代的音樂作品充滿著濃厚的人文氣息和情感表達,唱愛情、親情、友情,很容易引起聽著的共鳴。加上當時唱片業發達,90年代的唱片公司要發展,歌手要走紅,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做好本職工作,把作品做好,專輯大賣才有錢賺,歌曲本身能夠盈利是激勵歌手和音樂人做好音樂的源動力。同理,現在的音樂不好聽,主要是現在單純做音樂的人是不好賺錢的,導致了優秀的歌手,詞曲作者越來越少,或者說越來越難以出人頭地,現在的音樂的傳唱度並不是因為作品本身足夠優秀,而是靠炒作包裝,靠流量明星帶“貨”,所以你會覺得不好聽!現在的流行的歌曲就像是快餐一樣,吃飽就好,但營養不足,很容易聽膩!現在很多歌手演唱喜歡炫技,而忘記了音樂本身的情感表達,現在的歌手給我感覺很多人的唱法都是差不多的,唱的歌都喜歡把舌頭打結,都喜歡含著一口老痰唱,初聽起來很新鮮,過後就覺得都差不多,很快忘記。
-
11 # 北堂茶論
不客氣的說,現在的樂壇真的是跌入了低谷,不僅比不過90年代,甚至更早的年代都比不過。
以前的樂壇都有天王天后級的人物,尤其是2000年代,那真是樂壇的黃金年代,群星閃耀。
那時候周杰倫,蔡依林,林俊杰,王力宏等人專輯裡面隨便挑出一首歌都能秒殺現在的歌曲。
就連排在十幾位後面的歌手,都比現在當紅的歌手強。
現在樂壇為什麼會淪落到這種局面呢?
以前的調音技術沒有現在好,歌手要成名都得靠真材實料,那時候的歌手唱功非常紮實,而且很多歌手都會寫歌,音樂素養非常高。
而現在的歌手,靠著調音糊弄聽眾,愛擺花架子,投機取巧,偷奸耍滑,不肯老老實實付出汗水去提升唱功,老是想著走捷徑,玩炒作,上綜藝。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現在的年輕人整體的音樂欣賞水平是很低的,而且好糊弄,典型的人傻錢多。歌手隨便弄一首歌,然後再玩點營銷手段,這些聽眾就趨之若鶩。如果這些年輕人有追求的話,就會鞭策現在的歌手去提升音樂水平。(電影市場也是一樣,爛片都很多人會去看,主要是年輕人)
其實現在練歌的條件比以前好非常多,唯獨缺的就是肯吃苦,跟國足一樣。
-
12 # 虎嘯天16
個人觀點:
1.社會大環境影響。那個年代,網路還剛剛起步,接收資訊量少,生活單純,人心不似現在這麼浮躁,傳統文化生命力還很旺盛。不像現在,一切都是快節奏,人人都在趕路,都來不及靜下來感受內心的聲音。
2.詞曲藝人的素養。90年代那是一段黃金時代。大師級別詞曲藝人層出不窮。寫出來的東西都是感同身受,經得起時間的沉澱。不像現在,貓狗都能唱幾句,泥沙俱下。
3.受眾的素質。以前叫歌迷,現在叫粉絲。歌迷由歌喜歡歌星。粉絲只看人,歌怎麼樣無所謂。說粉絲是造成現在歌曲乏善可陳的罪魁禍首,我覺得一點也不為過。
-
13 # 湖南永州三哥
現在聽的歌曲一天到晚聽不懂,不知道年紀大了,和社會脫節了,還是現在要歌曲變了風味,80年代90年代的歌不管是唱的歌詞也好,還是,純音樂也好,都有它特有的韻律兩者一相加都可以把它們喝起來,音樂好聽歌詞也好聽,唱的也好聽,而現在的歌曲唱的好聽音樂真的不好聽,不咋地,分開一下也不知道這是誰的音樂?感覺就是各種樂器的亂揍,我不懂音樂,但我會聽,我會覺得哪個舒服哪個不舒服。相對於以前的音樂來說,現在一些所謂的音樂人的創作,感覺就是譁眾取寵,九十年代相當於一個分界線,這個時代包括這個時代之前的音樂,無論是編曲、製作、歌詞、唱法,都是幾近於完美,當然也不排除有一些糟粕,以前的音樂你可以把配樂過濾掉只聽歌手清唱歌詞,也可以把歌詞過濾掉只聽配樂,但九十年代之後的也包括部分九十年代的,那些歌曲,沒有歌詞或許還可以,一旦沒了配樂,那就像是在譁眾取寵一樣,說了這麼多,我的看法就是,現如今的音樂已經幾乎不再注重質量,只在乎傳唱度、下載量、流通量、現聽眾體驗什麼的,幾乎已經不在乎了,都是為了撈錢,這種情況已經不能算是玩兒音樂,應該是被音樂和金錢給玩兒了
-
14 # 騰飛286207989
上世紀80一9O年代的香港,我覺得內地與香港的音樂水平造成差異的主要原因有兩點,時代背景七八十年代剛剛改革開放,經歷了十年的文化革命的動亂,人們渴望獲得更多豐富的多彩的文化生活,而港臺和新加坡受外來文化影響,湧現了大批的藝術家和才藝青年,包括電影明星歌星遍地開花,從而誕生了一批優秀的音樂作品,同時還湧現出像譚詠麟,張國榮,梅豔芳,黃家駒,童安格,張學友,劉德華等等優秀歌星,帶動了港臺整體的音樂發展,另外我覺得要把娛樂圈和樂壇分開,把音樂質量和歌手的影響力分開,有的歌手音樂素養一般,可是人氣高,有些歌手人氣一般可音樂素養高,上世紀90年代,流行音樂雖然不如本世紀初,那個時代的音樂,無論是編曲,製作,歌詞,唱法都是幾乎近於完美,港臺的流行音樂結構簡單,旋律上口,還有改編的大量的經典的日文歌,當時的銷量也是靠大量發行唱片和一些好的作品賺錢,而現在的發展趨勢的網路音樂發展是靠流量和顏值,下載量,流通量商業化,所以唱片業現在受打擊比較嚴重,明星斷層,內地明星崛起得比較快,也出現好的歌手和優秀的作品,所以說個人感覺現在的流行音樂總比不上80一90年代的流行音樂,也是要強於同時期大陸流行音樂,以上純屬是個人的觀點,只能供參考。
-
15 # 紅警樂
那時的音樂人是用心做音樂 現在的音樂人都是都是盯著錢 想著如何包裝 還有一些看流行什麼就做什麼 不看自己的優點在哪裡
-
16 # 東子歌
題主你好( ^_^)/
為什麼有人覺得90年代的香港音樂要比現在的音樂好聽?
首先,我們要知道,音樂是人類表達感情的一種方式。歌曲裡可以表達喜怒哀樂,也可以發洩恩怨情仇!
一曲好聽的音樂配上入心的歌詞,才能算的上一首經典的歌,這首歌的背後,一定是有一段令人難忘的故事,比如李宗盛的《鬼迷心竅》,比如刀郎的《西海情歌》。那一首歌不是讓人聽的肝腸寸斷,那首歌不是讓人迴圈播放好多遍!
現在的很多歌,之所以讓人覺得沒有老歌好聽,大部分都是閉門造車之作,關在錄音棚裡一時的靈感火花,經不起推敲,也註定成不了經典。
當然,現在也有很多好聽的歌,如果某一首歌讓你聽了之後,感覺頭髮豎起來,聽見之後有想哭的感覺,或是讓你忍不住的迴圈播放,那它就是一首好歌,最起碼在你心裡,它就是經典!
什麼樣的音樂都會有人喜歡……!
-
17 # 心潤
90年代的音樂可以說是音樂素養的高點了,它離不開當時人們對音樂發自內心的熱愛,還有音樂創作者們的熱情,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情感變得越來越浮躁,不能踏踏實實的走自己的路,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他們的情感變得越來越脆弱,哪像原來的人平凡而踏實,認真而無憾,那時候的音樂人從不計較金錢的多少,只要有一腔熱血,把最好的做出來人們就無憾了,那真是一步一個腳印。
-
18 # 南北遊子
90年代的香港音樂盛行,內地的大部分年輕人和愛好者都喜歡聽香港的音樂,那時內地的發展跟音樂的創作,還有人們的思想領域還沒有得到更大的開闊,音樂市場的宣傳和推廣也沒有這麼全面,所以那個時候在香港醫院大家接受的比較多,所以就會喜歡,等阿富汗幾十年以後,內地的音樂得到了廣泛的全面發展,接受外來的一些思想和創作也得到了很大一步的進展,所以說最近香港的音樂方面的發展跟大陸比就顯得比較落後了。如今的大陸音樂發展已達到了一個很高的層次。也是受廣大的愛好者的喜歡。
-
19 # 周遊電影
因人而異吧!
年齡比較小的可能沒感覺。
稍微有點年紀的可能會有這種感覺!
現在的音樂太雜了,短時間聽還行!時間長了就覺得煩躁無味!
以前的音樂相對比較純粹,配樂什麼的!再加上年代感讓聽了會有感觸也沒那麼煩躁!
感覺上會很好,所以主要是分人!
-
20 # 富元製作
當年的音樂少商業炒作,詞曲人都是根據境界感覺在潛心創作,歌手也是非常敬業的,當然離不開聽眾的痴迷,那年代娛樂活動比較少,娛樂選擇性也很單一,加上內地音樂剛起步,這樣香港很容易成就經典
回覆列表
先不說音樂的音樂性和旋律,畢竟仁者見仁 智者見智。但是每一個年代的音樂都可以讓你回想起那個特殊年代的記憶。而記憶,才是真真切切最動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