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 # 經典音樂頻道
-
22 # 一半是火焰
做為從經歷過八九十年代的人,對當時的音樂印象特別深刻,當時的大陸流行音樂處於萌芽狀態剛剛起步,代表人物:杭天琪、程琳、張行、那英、林依輪等,搖滾樂隊有崔健主唱的U F O樂隊、竇唯主唱的黑豹樂隊、丁武主唱的唐朝樂隊、伊人制造等,而港臺這邊就不一樣了,樂壇歌手一撥又一撥如雨後春筍拔地而出,又如長江後浪推前浪——一浪高過一浪,簡直勢不可擋,能說上名字的有五十多位,從八十年代就火遍兩岸的有劉文正、羅大佑、鄧麗君、羅文、許冠傑、譚詠麟、陳百強、梅豔芳、林子祥、張國榮、汪明荃、徐小鳳、葉麗儀、千百合、風飛飛、龍飄飄、陳亮吟、巫啟賢、姜育恆、張雨生、陳百強等。到了九十年代港臺歌壇更是如日中天,蒸蒸日上更是不得了,歌壇四大天王橫空出世張學友,黎明,劉德華,郭富城。還有黃家駒、李翊君、王馨平、陳明真、許茹芸、周慧敏、高明駿、梅豔芳、譚詠麟、陳慧嫻、王菲、周華健、梁靜茹、甄妮、高勝美、張鎬哲、張信哲、鄭智化、高凌風、文章、王傑、童安格、關正傑、陳美齡、鍾鎮濤、彭健新、伍思凱、梁豔玲、林憶蓮、李宗盛、孟庭偉、潘美辰、鄭少秋、葉振棠、張德蘭、李克勤、溫兆倫、鄺美雲、黃凱芹、葉倩文、林子祥、高凌風、鄭秀文、劉錫明、張衛健、許志安、梁朝偉、鄭伊健、謝霆鋒、張柏芝、陳淑樺、辛小琪、邰正宵、伍佰、伊能靜、趙詠華、張宇、任賢齊、許美靜、蘇芮、張艾嘉、趙傳等等,樂隊有達明一派、草蜢樂隊、小虎隊、許冠傑、憂歡組合、黃家駒beyond樂隊、動力火車、迪克牛仔等。說這麼多歌星名字是有原由的,他們都有自己的演唱風格受到不同人們的喜歡,他們的歌詞有悲傷型、快樂型、傾訴型、敘事性。一代歌后鄧麗君的歌曲就是深情、飽滿、真摯、舒情。一首《甜蜜蜜》不知道擄掠了多少少男少女的芳心。羅大佑的聲音厚重低沉、帶著倉桑感,一曲《童年》紅遍海峽兩岸,這首歌的詞曲被大陸很多雜誌放在背頁,直到現在仍是經典曲目。九十年代的大陸、臺灣三地相比無輪是歌曲原創還是歌手數量臺灣獨領風騷,一枝獨秀,如臺灣的羅大佑、孟庭偉、趙傳、張鎬哲、潘美辰、齊秦等大部分都是自己創作的詞曲,也有別人譜曲的。大陸的許多歌手都是在模仿或翻唱臺灣歌曲,因為大陸剛剛處於改革開放階段,各種各樣的新鮮事舞不斷湧入內地,內地也需要一個消化吸收的過程,在八十年代初期學校還禁止港臺音樂,學生們想聽鄧麗君的歌曲大部分還事從收音機裡聽到的。稱其為“靡靡 之音,有辱 教化“。直到後來市場經濟的興起,年輕人的喜愛取捨大陸方面才從預設到不禁止,這才是港臺音樂大量進入內地,被廣大年輕人所喜愛。
為什麼現在那麼多人喜歡八九十年代的音樂呢?2017-1018年有人做過調查,KTV歌廳裡68%的年輕人喜歡唱八九十年代歌曲,他們認為那個時代的詞曲優美、朗朗上口、能代表自己的某一種心境,能夠發洩內心的情緒,有的歌詞切入心腹如同自己的經歷一樣,這樣引起共鳴,而不會因為這些歌是幾十年前的就過時了,而是經典永流傳,八九十年代可以說是是整個華語電影跟樂壇的黃金時代,不管電影還是樂壇都湧現出一大批全能型人才,也是近四十年的音樂顛峰期,是一個值得稱頌和驕傲的音樂年代!
唐朝樂隊
-
23 # 山間的野花
90年代的香港樂壇,是一個百花齊放的時代,它引領當時的華語樂壇潮流。如黃沾,林夕,等一大批著名的詞作人,他們的音樂藝術功底來原於生活積累,所以創作了大量的經典音樂作品。而不像現在的音樂人一切向錢看,創作出一個個快餐式的音樂,給人浮燥的感覺,歌曲也是口水歌,沒有靈魂,打動不了人!一
-
24 # 柒夜新視界
我們從主觀上來講:只能說時代不一樣了,人們欣賞事物的角度也不一樣了。在這個資訊快速發展的年代,一切東西來的快去的也快。人們覺得90年代的音樂比現在的音樂要好聽,可能是因為我們疲倦了當今這個社會,我們想回歸寧靜,很想自己能像從前一樣獨自一人靜靜的,慢慢的欣賞一首歌曲,不要那麼浮誇和喧囂的聲音!
當然主觀上聽的人是一方面原因,同樣客觀上歌手做音樂也是另一方面的原因。現在的歌手做音樂好多都是錄音棚裡調出來的,根本沒有什麼真材實料,不像90年代的香港歌手,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更可氣的是現在還有很多歌手都很忙,他們忙的可不是音樂,他們是忙著拍戲,忙著上綜藝,忙著去撈錢,根本沒花心思在音樂上,哪個掙錢他們就去幹哪個了!
其實音樂是講究沉澱的,它並不是隨隨便便拼湊幾個音符就能唱的,一首好聽的音樂可能是一代人記憶的美好,也有可能是部分人傷心的回憶,總之它能給我們帶來愉悅和共鳴!最後希望我們自己也能在這個喧囂的社會下,保持一顆初心,不要讓金錢迷失了自我!
-
25 # 逍遙詩影
作為一個90後,從小就是聽港樂(主要是粵語歌)長大的,那時候的音樂確實要比現在的音樂好聽啊。個人印象最深的音樂就是張國榮的《至少還有你》、“四大天王”的《今夜你會不會來》《忘情水》《對你愛不完》《吻別》等都是經典,歌手們的聲音也都是各有特色,真的是能唱到人的靈魂裡,關鍵是當年還有黃沾、林夕、黃偉文等歌曲作詞大神,編曲也緊跟歐美、日本潮流,當然好聽了。至於現在的音樂,尤其是流行音樂,個人的感覺就是炒冷飯的太多,尤其是各種音樂綜藝節目,歌手們都在飆高音,沒有多少新特色,對比一下,沒有以前好聽也是自然的吧。
回覆列表
首先好的土壤方能結出豐碩的果實。90年代正是我們國家改革開放的黃金階段,港澳臺明星大量湧現,經典歌曲如火山噴發般扎堆顯現,而現在我們已經進入了另一個高質量發展階段。90年代beyond樂隊、羅大佑、李宗盛,這些泰斗級的人物,還有四大天王、小虎隊等等歌手,都為那個時代貢獻了數不盡的經典音樂。那個年代的人精神世界較為單一,沒有太多雜念,網際網路不夠發達也是原因之一。
2.為什麼現在的音樂高質量的不多?究其原因有二:其一是現在的歌手質量參差不齊,歌手質量是決定歌曲質量的關鍵,現在沒有高質量的歌手了嗎?不全對。現在的多數歌手一旦有名氣了就會浮躁,一旦浮躁了就不會靜下心來認真做音樂,不認真做音樂自然產生不了經典曲目。第二個原因是歌迷欣賞水平在不斷提高,網際網路+時代大家可以透過各種渠道欣賞音樂,古典的流行的,高雅的通俗的不斷推陳出新,真正的好音樂才會入大家的法眼,才會被大家認可為經典。
3.我們還是要給當今的音樂多一些耐心。沒有隨隨便便就能成為經典的音樂,古往今來亙古不變。我們可以看到當今社會還是有不少音樂人在默默地做著真正的音樂,許巍、朴樹等等,他們沒有被商業化的潮流所吞噬,始終堅守著心中的一方淨土,不忘初心,他們始終堅信好音樂才是最好的話語權,相信不遠的以後我們可以看到他們更多的經典音樂!當代經典音樂的曲庫會越來越龐大,也會越來越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