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21 # 流光言己

    先說結論,當時東土大唐有經書。

    在《西遊記》中, 唐僧師徒四人西天取的是什麼經

    西遊記第十二回中,講述了玄奘為何取經的緣由。而從文中描述的《受生度亡經》《安邦天寶篆》《勸修功卷》來說,這裡提到的三部經文作為菩薩口中大小乘教法應該是作者在文學作品中的創造而已。

    那法師在臺上,念一會《受生度亡經》,談一會《安邦天寶篆》,又宣一會《勸修功卷》。這菩薩近前來,拍著寶臺,厲聲高叫道:“那和尚,你只會談小乘教法,可會談‘大乘’麼?”—---第十二回 玄奘秉誠建大會 觀音顯像化金蟬

    而後菩薩以“大乘佛法三藏,能超亡者昇天,能度難人脫苦,能修無量壽身,能作無來無去。”這才引得唐太宗讓玄奘遠足西方去取這大乘經卷。而應對到歷史線上,玄奘去西天取經的時間是太宗時代的貞觀三年(672年)。

    佛經早在唐時以前傳人中國

    佛陀說法49年,而其後150年後,他的弟子們才根據口口相傳整理出來第一部經書。 而佛教何時傳入中國,沒有具體的年代,比較多的說法是自東漢漢明帝時代而來。

    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漢明帝敕令在洛陽西雍門外三里御道北興建僧院“白馬寺”。 攝摩騰和竺法蘭在此譯出《四十二章經》,為現存中國第一部漢譯佛典。

    實際上,在唐玄奘之前,更有一位名高僧法師法顯在弘始二年也是從長安出發,歷時十四年到天竺國尋求經法,並著有《佛國記》,而文書中開始便講述了為何去天竺取經的原因是因為,“律藏殘缺”。

    法顯昔在長安,慨律藏殘缺,於是遂以弘始二年歲在已亥,與慧景、道整、慧應、慧嵬等同契,至天竺尋求戒律。 《佛國記》

    在他到達天竺後,一起出發的都沒有回來。唯有法顯本心欲令戒律流通漢地,於是獨還。

    可見,而這位法顯高僧取的是什麼經呢, 當然是便是 《西遊記》中所說的大乘教法。

    復於此眾中得《雜阿毗曇心》,可六千偈。又得一部《糹延經》,二千五百偈。又得一卷《方等般泥洹經》,可五千偈。又得《摩訶僧祗阿毗曇》。故法顯住此三年,學梵書、梵語,寫律。 三武一宗滅佛事件對流傳的經文是有影響的

    自此之後,南北朝時期,佛教的傳播更是達到了歷史上第一個頂峰。所謂“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但此後卻遭遇了幾次危機。這就是後被合稱為“三武一宗”的北魏太武帝滅佛、北周武帝滅佛、唐武宗滅佛,周世宗時的滅佛事件。

    而事件在唐太宗之前的北魏,北周,佛經被焚,佛像被毀,佛寺被燒,僧人被殺或令還俗,所以很多藏經變成孤本、殘經。當然後代,在這些經文的修補編纂過程中,勢必會有偽作,假作。

    所以說,《西遊記》中講述的玄奘法師西天取經,實際上是對當時佛法經傳的去偽存真,但不代表,唐太宗時並無經文。

    最後結論

    在古代的文學論文-虞集《〈西遊記〉序》中也提到,“夫取經不始於唐也,自漢迄梁鹹有之,而唐之玄奘為尤著。 其所跋涉險遠,經歷艱難,太宗《聖教》一序,言之已悉,無俟後人贅陳。”

    所以說,取經之說先並不是從唐朝開始的,而從佛教在中土的幾次興衰,直到唐朝太宗時期,還是有佛經法傳存在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電影《克隆人》是我們的未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