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 # 一閱而啟
-
22 # 摩典2
佛經裡的空,是難以名說的,古文的詞彙不太豐富,所以有“佛雲:不可說”。有的人引用佛經用語,其實可能他並沒有真正理解。人類有兩種思維能力,一種是藉助語言文字的常規思維能力,另一種是體悟直覺思維能力。從字面上理解空,我叫這為解悟,在禪定狀態下透過體悟直覺能力感受到空的存在,這就是證悟。證悟了也就開悟了,即得道了。證悟是比較難的,大多數人只不過是人云亦云而矣。
空有兩層含義,作名詞即虛空,即虛空的含義,作形容詞大概是淨或無之意,如相空,色空和性空、法空。
虛空並不是沒有,而是一種實在,空只是其不可見的形式,即看似一無所有卻無處不有,無處不在的存在,其大無外,其小無內,無窮大與無窮小合一,這就是空的矛盾之處,矛盾的消解需要高維的智慧。想象黑洞吞噬星體時瞬間,巨大的恆星進入一個只有質量,沒有體積的黑洞,有門嗎?沒門嗎,有開始嗎?有結尾嗎?這就是無窮大等於無窮的矛盾。黑洞是空的,還是實的?黑洞是不是“既空又實”,具有無窮大的能量。所謂“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看似矛盾的,實則是二者相容,因而合在一起,這好比我看到的天,它是一種空的存在,也就可以把”天空“理解為天即是空,空即是天。《金剛經》並沒有對空給出明確的定義,而給出了大量排除性或否定性的比喻,這些比喻又看似矛盾,讓人難以理解。用今天的話來說,空就像物理學裡說的場,它看不見,摸不著,去廣泛存在,而且具有永恆的能量,佛教認為,當自性清淨,也就是就是性空時,自性與虛空發生能量的共振。理解這些含義就是從字面上理解空,這叫解悟。
當自性清淨,也就是同坐禪或冥想使自己心念全部放下了,內心對外界(即相)不動念,顯意識的思維全部停止了(氣功裡叫入靜,佛教即禪定),這時潛意識的自性發揮作用,能感受到虛空的存在,並與虛空的能量發生共振,獲得快樂的感覺與智慧,這種狀態道家叫它為”天人合一”,就像莊周曉夢迷蝴蝶那樣,沒有氣功體驗的人,是不能深切理解莊周迷蝶的。這種狀態就叫證悟。佛雲不可說的,就是說不清這一類含義,只能自己去證悟。
-
23 # 模糊黃金紅
這個問題很難三言兩語說清楚,不過,一定是可以用語言描述的。
佛祖的“空”和老子的“無”還有數學上的“0”是一個意思嗎?這樣直接問誰也不好說,所以要找一個參考系才能正確回答。
參考《中國古太極文明是怎樣對接一個真實的宇宙大統一論的?》進一步瞭解這個問題的答案。
回覆列表
這個問題有些玄妙,也很有趣。
首先澄清什麼是“空”?怎樣去理解空?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答案,那麼表述的方法就會不同。
一般的理解,按照辭海的解釋,空最本真的意思是虛,即中無所有。用空間的概念來理解,是空虛能容受之處。
如果界定有上下左右的範圍,這個“空”就很好描述了。在一定範圍內,肉眼所見的,一無所有,既意味著空,可以描述,也可以呈現。比如詩詞中的“夜靜春山空”,“空山新雨後”就是山中無人,“莫使金樽空對月”就是杯中無酒,是所謂空。
也可以換一個角度描述,用對比襯托的方式,因為這樣的“空”有相反與相對的詞性,比如“滿”、“實”等,可以用這樣的意境映襯出空,那麼這樣的描述更有意趣,不直說空,但能體會到空的意味。
比如李白的詩句“宮女如花滿春殿,只今惟有鷓鴣飛”,用過去宮廷上滿滿如花的宮女,襯托出現在王城舊址的空寂。還有王維的詩句“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空谷傳音,更顯得空谷之空;空山人語,更襯托空山之寂。人語響過,空山復歸於萬籟俱寂的境界。這個“空”,用心感悟會更生動。
第二種理解是佛教中的名詞。佛教認為一切事物的現象,都有它各自的因和緣,事物本身並不具有任何常住不變的個體,也不是獨立存在的實體,故稱之為“空”,佛教中宣揚的是“諸法皆空”,“觀五蘊無我無我所,是名為空”,以悟“空”為進入涅槃之門。
這裡的“空”就非常抽象,不懂佛經,沒有領悟的人,恐怕難以描述,需請佛學界人士解釋,不敢妄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