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1
回覆列表
  • 1 # 木易篤行

    餐桌禮儀常識

    入席就坐

    應等長者坐定後,方可入坐。

    席上如有女士,應等女士坐定後,方可入座。如女士座位在隔鄰,應招呼女士。

    用餐後,須等男、女主人離席後,其他賓客方可離席。

    坐姿要端正,與餐桌的距離保持得宜。

    離席時,應幫助隔座長者或女士拖拉座椅

    就餐

    1.入座後姿式端正,腳踏在本人座位下,不可任意伸直,手肘不得靠桌緣或將手放在鄰座椅背上。

    2.用餐時須溫文而雅,從容安靜,不能急躁。

    3.在餐桌上不能只顧自己,也要關心別人,尤其要招呼兩側的女賓。

    4.口內有食物,應避免說話。5

    .自用餐具不可伸入公用餐盤夾取菜餚。

    6.必須小口進食,不要大口地塞,食物未嚥下,不能再塞入口。

    7.取菜舀湯,應使用公筷公匙。

    8.吃進口的東西,不能吐出來,如系滾燙的食物,可喝水或果汁沖涼。

    9.送食物入口時,兩肘應向內靠,不直向兩旁張開,碰及鄰座。

    10.切忌用手指掏牙,應用牙籤,並以手或手帕遮掩。

    11.避免在餐桌上咳嗽、打噴嚏、嘔氣。萬一不禁,應說聲“對不起”。

    12.在餐廳進餐,不能搶著付賬,推拉爭付,甚為不雅。未徵得朋友同意,亦不宜代友付賬。

  • 2 # 王利軍

    長孫有序。賓客有禮。一般是:自家吃飯,讓老人座上首。有客人時,客人座上首,招待領導時領導座上首。這裡的講究很多,特別是我們禮義之邦,更是一言難表,建議去看看有關的書籍。

  • 3 # 樹德漢碩

    我國是禮義之邦,更講孝道廉恥,故凡事有禮講孝敬,連正規的請宴坐席,怎麼吃都是有禮義有規矩可講的。過春節,一家吃團圓飯,坐席是有講究的,首先要年長的,其次禮讓女士。先由最老長者入席坐主位,次長坐次主坐,其餘依大小,左大右小分次而坐。外出參加宴席,自己請宴,也要注意賓主坐次,也要講究禮儀孝讓,別無禮失教而露醜無修養。主要尊賓客,賓客要敬主,孝老優先,賓客優先,禮讓女士優先,坐席時也如出。舊時多為四之桌,堂中,坐北向南,裡北面為主上席,次分左右,先左後右而坐。坐對的一看坐席,便知長幼有序有敬不亂倫了。

    入席有先後次序,離席也有講究,有禮有敬懂規矩的,會讓長者主席離開後再依次離開,晚輩要協助長者離席而後再自己離席。入坐後要端正,與桌保有一定距離,言談舉止要溫文爾雅,熱情大方,謙讓有敬。長為尊,客為大,女士優先。先由長者主坐動筷後再行動碗筷,不急不躁不爭先不貪食,做到從容大度文雅,有禮讓有孝敬,不是隻顧自己,而是多照別人,不要亂翻菜,捨近求遠,口內有物不說話,更不可任性而見狼吞虎嚥。

    從飲食文化,從坐席中,事雖小,卻可見人之品性修養,所以,不要認為小而不論不注意,特別是在一些特殊場合,如過年吃團圓飯,有喜請客,或參加宴會等重要場合,都要小心注意,知禮有敬,不要任性而無禮無敬。

  • 4 # 閒雲野鶴伴祥雲

    春節是中國人的傳統節日,是千家萬戶團聚的日子,也是走親訪友噓寒問暖共同祝福的日子,其間避免不了要有親朋好友的聚會 ,觥籌交錯,把酒言歡,那麼在酒桌宴席上,座位怎麼坐呢?這裡我們來分享一下。

    根據各地的風俗習慣,可能有所不同。我是河南人,不是有句話說“河南啥樣中國就啥樣”嗎?我們這邊的情況大致是這樣的,如果是一群年輕人在一起聚會,大家又互相認識的話,那就沒有太多的講究了,大家隨便坐就行。如果有不熟悉的人,比方說十個人中有九個相互認識,另一個是九個人中的其中一個帶來的,那麼大家都會讓這個人坐上座,其他人隨便坐,以表示對這個人的尊重。如果宴席上的人年齡大小不一,彼此又不太熟悉,需要有人介紹認識,這種情況下一般是按長幼安排座位,長者為上座。現在的新習慣,如果參加宴席的有政府部門的領導,一般會安排領導坐上座。這是一般的聚餐座位安排習慣。

    重點是參加婚禮宴席 ,這方面有好多講究,這裡面又分為主桌和次桌,主桌又叫貴賓席,正常情況下是安排女方的親屬,其中又分為男貴賓席和女貴賓席,男貴賓席一般情況下就是新娘的孃家人,也稱送客,正常是四人,其中一位必定是新娘的舅家人,這個人不管是不是舅,有的是表哥或者表弟,也有可能是表侄子 ,但是這個人必須坐在貴賓席的上座,無論年齡大小,這是根據中國的傳統文化“孃親舅大”,而且開席的時間也是他說了算,這是就是規矩。在這個席位上,除了這個人的座位 ,還有一個就是次上座,我們這邊也叫上陪座,這個位置是要男方的舅家人來坐的,除此之外其他的座位都是按照新郎新娘親屬的輩分排的,這裡不分老幼,全是按照輩分坐。至於其他席位就不太講究了,按照正常情況下坐就行。

    這裡需要說明一下,座位的安排是沿襲了古代的方桌,方桌主要是四個方向,正常情況下,坐北朝南的堂屋,一般是面對門口的方向為上座,四方桌一個方位坐倆人,東為上西為次,也就是面朝門口左為上右位下,這樣依此排位。現在大部分都是圓桌了,但位置依然是這樣,面朝門口的位置為上座其他分左右依次排位。還有一點要記住,背對門口的位置一般都是請客人坐的。按照這個規律去找自己的位置一般情況下就不會尷尬了。

  • 5 # 天之夢9

    中國是禮儀之邦,事事愛講究,尤其是待客入席更有講究。不同的待客有不同的入席就坐方式。如果是婚席大宴是讓男女雙方的舅舅先入席,而且是正席,以示尊重。如果是白事,舅舅是重要客人正席入坐,並有主要執事人員陪同。如果是老人的生日宴席,無疑問,誰的生日誰入主席,由兒子、女婿陪坐。如果是戰友、同學聚會,一般是讓職位高的丶年長的先入正席。俗語常說:三里地改規矩,也就是說走出三里以外有可能規矩禮儀就有所不同了。所以,跟著就有了"入鄉隨俗"的說法,也就是說到什麼地方按什麼地方的規矩行事,這也是對當地民俗的尊重。

  • 6 # 跨界心視野

    春節是一年一度走親訪友的高峰期,在親友家入席坐次,既體現中國傳統文化,又體現主人家的客套,安排錯或坐錯都是不禮貌的。常規入席有四大原則,各地略有差異:

    1.主次位之分:一般背靠客廳主形象牆(舊社會叫堂屋)的為主位,兩邊為次位,對稱右手大左手為次,依次遞減,與主位對視的是最次位,一般上菜位置。

    2.長幼位之分:輩分最高,年紀最長者坐主位,先按輩分再按年紀,兩邊依次排,正對主位為輩分最低,年紀最小者。

    3.貴客之分:稀客,貴客,非常重要的人到來,往往由貴客坐主位,其它陪客根據長幼情況兩邊排開。若貴客年紀明顯低於長輩時,可讓長輩坐主位,或並列坐主位。

    4.主賓位之分:一般賓客做主位,主人坐次位,然後按貴客、長幼輩分排座。

  • 7 # 立新勵志

    春節即將來臨,在我們安徽山區的正月,入席就坐很講究。農村的人都用四方桌,近幾年桌面用大圓盤,能轉,客人夾菜方便。

    但入座很講究,上席落座為先尊輩後長輩,如果小孩沒地方坐,經上席就座的人允許,可以坐在大人的腿上,那是很興奮的場面。家人晚輩小輩坐下席,左席右席根據來客的身份、年齡、輩份依次由右向左,但是別得意,倒酒的人都是能喝半斤八兩的,先倒上席,後倒右席至左,不能喝酒的,千萬別坐右席。如果遇到正月初四,初六等雙日來了新女婿(剛結婚的),或者做生日做壽,再者遇到定親的這一天,不管你是開車或騎車,定要你酒足飯飽,比喝酒,比吃飯,都是老傳統,用來烘托氣氛,假如來了不想喝酒或不能喝酒,要經過上席的人批准後,可以不喝,但還得賠著,直到宣佈吃飯時才能用飯,現在農村常說“喝酒不如吃菜,結婚不如談戀愛”。

    遇到這種場面,最好不要穿新衣服

    ,最好帶點手絹,多的酒從嘴裡裝進去,要做的快,漂亮,不要被察覺,否則,又要多罰三杯。

  • 8 # 生產隊長老楊

    問:馬上過春節了,你知道怎樣入席就座嗎?

    入席就座,是尊者坐主位,次者坐次位,輩份高的坐主位,輩份低的坐次位。平輩份年齡相仿是客人坐主位,主人坐次位。

    現在入席就座大都不是過去的方桌,而都變成了圓桌,方桌分主次很清楚,圓桌入座分主次就要分清了。

    主位在不同的屋子是不同的,在堂屋,主位是在北面左側,右側稍次,然後是左右左右,最次位在最南面西側。

    在內屋,則不是以北面為主位,而是以面對門口的左側為主位,背對門口為最次位。

    現在過年吃飯,或有客來訪時招待很多不是在自家,而是在飯店,在飯店吃飯入席就坐也是以面對門口為主位,背對門口為次位。

    入座要讓年長者先坐,年少者後坐,上菜也是先讓主位,然後才是次位,離席也是先讓尊者,"讓列寧同志先走″就是道理。

    這就是正確的入席就座。

  • 9 # 帥的生活日記

    1.主次位之分:一般背靠客廳主形象牆(舊社會叫堂屋)的為主位,兩邊為次位,對稱右手大左手為次,依次遞減,與主位對視的是最次位,一般上菜位置。

    2.長幼位之分:輩分最高,年紀最長者坐主位,先按輩分再按年紀,兩邊依次排,正對主位為輩分最低,年紀最小者。

    3.貴客之分:稀客,貴客,非常重要的人到來,往往由貴客坐主位,其它陪客根據長幼情況兩邊排開。若貴客年紀明顯低於長輩時,可讓長輩坐主位,或並列坐主位。

    4.主賓位之分:一般賓客做主位,主人坐次位,然後按貴客、長幼輩分排座。

  • 10 # 啊明在越南

    春節是中國人的傳統節日,中國人尊敬愛年長的長輩,從吃飯桌子上都可以顯示出來,桌上分

    入座的禮儀。先請客人入座上席,再請長者入座客人旁依次入座,入座時要從椅子左邊進入。入座後不要動筷子,更不要弄出什麼響聲來,也不要起身走動。如果有什麼事要向主人打招呼(正對門口的為上座,一般是根據對方的身份地位來安排)

    上席為長輩坐,左右為比自己高一輩分,或者年齡大了差不多的,長輩對面,可以隨意,不用分

  • 11 # 軒軒農村事

    我們鄭州這邊入席就做是分輩分的,我的家庭一般就是在做的時候就是我爺爺正中上首,昨邊大女婿爺爺的右邊二女婿一次三四女婿,我的大爺(大爺就是爸爸的哥哥)下垂首右邊我爸左邊,一到過年的時候我的家庭都是這樣做,而我負責炒菜做飯,我的姑姑和嬸嬸做另一桌大小而做,還有就是輩分比我爺爺高的但比我爺爺年輕也是座首位邊上是爺爺這樣會有主次分明,那我的家庭就是這樣。

  • 12 # 大楊愛食肉

    1.主賓坐主陪的左邊,

    2.主賓坐右手邊。副主陪坐主陪的對面。其它人根據職位或年齡依次從主賓往下坐。

  • 13 # 飛龍潭月

    很高興邀約回答這個問題,我國是禮儀之邦!尊老愛幼孝敬父母是我們的傳統美德~在我們老家河北!一進我們的正房有一個80-90釐米高正方形得桌子!我們那裡俗稱八仙桌子!每個邊可以做兩個人!正北面為長輩人做的!左大右排第二!兩邊四個人就是按輩分從北往南越來輩分越小~最南邊這個就是最小的~小輩的端茶倒水!

  • 14 # 風清楊說vlog

    一年一度的春節是親朋好友團聚的佳節,聚餐吃飯時對門為上,兩邊為偏座。待客時,年長者、主賓或地位高的人坐上座,男女主人或陪客者坐下座,其餘客人按順序坐偏座。

    在中國,左為尊,右為次;上為尊,下為次;中為尊,偏為次。在西方,右為尊,左為次。

    客人入席,先讓長輩,後讓孩子,最後讓平輩各人就座;敬酒既要熱情,又要適可而止,切忌縱容客人超量飲酒;夾菜要用公筷。

  • 15 # 肥佬一王山而

    按照舊時,那是相當的講究,因為中華民族是禮儀之邦,現在就不同了,時代變遷,在這方面不知是進步還是平等,甚至是,何時何地小孩就是大爺祖宗[捂臉][玫瑰][祈禱][祈禱][祈禱]

  • 16 # 輕柔的長清湖

    入席就坐

    應等長者坐定後,方可入坐。

    席上如有女士,應等女士坐定後,方可入座。如女士座位在隔鄰,應招呼女士。

    用餐後,須等男、女主人離席後,其他賓客方可離席。

    坐姿要端正,與餐桌的距離保持得宜。

    離席時,應幫助隔座長者或女士拖拉座椅

  • 17 # 春夏秋冬我都在

    如果坐的是圓桌的話北面兩個是家裡長輩東西是比自己大的兄弟姐妹,東西旁邊是自己家的愛人,南邊的是最小的輩分,

  • 18 # 愛沒有承諾

    一般背靠客廳主形象牆(舊社會叫堂屋)的為主位,兩邊為次位,對稱右手大左手為次,依次遞減,與主位對視的是最次位,一般上菜位置。

    輩分最高,年紀最長者坐主位,先按輩分再按年紀,兩邊依次排,正對主位為輩分最低,年紀最小者。應該是這樣做的吧。

  • 19 # 鄭漂一哥

    現在宴席就座的原則是在廢除男尊女卑的封建陳規陋習基礎之上,堅持“長者(尊者)在先、賓客在先、女士優先”。 熱情待客,合理安排,既顯示了中華民族美德的傳承,又摒棄了封建禮教的束縛,形成了文明健康、科學的新時尚。

    首先是“長輩在先”。“尊重老人,敬重長者”歷來是我們的傳統美德。“群居三人,則長必異席。”所以,古往今來,在筵席或酒會上,長輩在先的規矩一直在沿襲著。它要求在入席就座時,先是長者,

  • 20 # 襄陽布衣新星

    就餐入席有講究,切勿胡亂坐。不管幹什麼事情,都有規則,有講究。這在法律上叫做“公序良俗”,不加排斥,而且予以保護。比如:大小單位開會,辦公室安排領導在主席臺座位時是大有講究的。如果你這個單位有五位領導,那怎樣排座位呢?正確的規則是:正中間是安排單位“一把手”就坐的位子;將“二把手”安排到“一把手”左邊的位子上就坐;將“三把手”安排到“一把手”右邊的位子上就坐;將“四把手”安排到“二把手”旁邊的位子上就坐;將“五把手”安排在“三把手”旁邊的位子上就坐。多者,以此類推。如果上級來的官員參加會議,職務、級別比“一把手”要高,就要安排這位領導坐在中間位子。安排單位“一把手”坐在領導左邊位子就坐,安排“二把手”坐在領導右邊位子就坐,其他人呢?以此類推。同樣的道理,就餐不管是主人家安排入席,還是客人自己選擇座位,都是有講究的。如果主人家安排不好,就容易得罪客人,甚至引起糾紛。如果客人不懂規矩,胡亂坐,就會讓別人在內心裡反感,甚至瞧不起。安排客人入座也好,客人自己選擇座位也罷,都能反映出一個人的知識和修養。

    那麼安排客人入席,有哪些講究呢?如是在城市酒店請客,首先確定哪邊為上席,通常對著進門的飯桌正上方為上席。如果宴請的是領導或長輩,應安排最重要的人坐正中間,做東請客的主人家坐在左邊,其他客人按級別或輩分朝右、左右邊兩邊坐,像開會安排主席臺入座的領導一樣入席。如果宴請的客人是職務、級別比自己低的下屬或家庭成員中輩分比自己低的晚輩,做東請客的主人家就可坐中間,挑選兩至4人左右作陪,其他客人按照先左後右順序,自由選擇,交叉排座。有時需要相互謙讓

    在農村做客,尤其講究排座。主人家排座時應注意,首先確認哪裡是上席,再按照輩分安排座位。通常情況下,飯桌正對著堂屋上方為上席,而上席的左邊(東邊)比右邊(西邊)大。如果是安排客人就餐,姑父、舅舅為大,這兩個輩分的人如同時在場,看誰的年齡大,就坐左邊,年齡小一點的就坐右邊。飯桌正對著堂屋下方為下席,相對上席而言,下席地位次之。第三、第四位客人按順序安排之。飯桌靠右邊一方為“東角”,位子次於下席,靠上的比靠下的重要。飯桌靠左邊的為最小,通常是主人家或安排斟酒人員的位子。如果是自家人就餐,若有爺爺奶奶、父母、夫妻、兩個孩子。那麼就應該安排:爺爺坐在上席的左邊,奶奶坐在上席的右邊;父親坐在下席的右邊,母親坐在下席的左邊;夫妻二人坐在坐在桌子的右邊,兩個孩子坐在桌子的左邊。如果只有父母、兄弟姐妹、子女,那就應該安排父親坐在上席的左邊,安排母親坐在上席的右邊;安排哥哥坐在下席的右邊,安排嫂子坐在下席的左邊,安排弟弟或妹妹坐在飯桌的左邊,自己夫妻二人坐在飯桌的右邊。孩子插空而坐。

    明白了吧?如果你走親戚,入席前大概看一下自己到底應該坐在那個位子,不要不分青紅棗白上去就坐在你不該坐的位子上,主人家不好意思趕你起來,飯後將成為親戚們背後議論的話題,或在心裡罵你不懂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中醫斷層是什麼原因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