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21 # 安寧逸人泠石

    書法家說,楷書要當行書練,行書要當楷書寫,這種說法對嗎?這種說法有一定的哲理。要使自己的書法提高的快一些,不能教條!時刻注意到運筆、字的形態要靜中有動,動中有靜。也就是說在練楷書時,筆法要靈活提現”動”的朝氣。在寫行書時,要提現出”靜”的剛毅狀態。個人拙見。請高人指教!

  • 22 # 蓋世神算

    孤陋寡聞,竟得錯邀。楷以行柔,行以楷正,應即本意。楷不可四處稜錐刺刺而呆滯,行不可處處無骨而軟行。那位書法家言之要義於是。做到這一點,並非筆法所致,而是意識盈滿。古來名筆不提按,自來天籟無音標。

  • 23 # 糖三角小曲

    這是心態描寫吧,楷書練的是結構和筆畫的結合,提現端莊大方沉穩,行書是對結構和筆畫遊刃有餘的應用和把握,二者相輔相成,楷書流暢像行書,行書書寫認真如楷書,行書中見楷書功底,楷書中見行書行雲,也體現字如其人的個性

  • 24 # 小馬哥6728

    對這句話,在下以為,是指向用筆和氣韻。

    就個人體會而言,特別是書寫小楷時,感覺豐富。

    對行書來說,練字與創作時,注意用筆不可太隨意,字法更是如此。第一行書就是典範:曠達、遂意,卻不失規範。

    當然,這必須要有長久積澱之後,方能駕馭。

  • 25 # 麟開祥趾

    楷書要當行書寫,行書要當楷書寫,這種說法很有道理,在弄明白這就話之前,先了解一下什麼是行書,所謂行書,是一種書法統稱,分為行楷和行草兩種。它在楷書的基礎上發展起源的,是介於楷書、草書之間的一種字型,是為了彌補楷書的書寫速度太慢和草書的難於辨認而產生的。"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書那樣潦草,也不像楷書那樣端正。實質上它是楷書的草化或草書的楷化。楷法多於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於楷法的叫"行草"。行書實用性和藝術性皆高,而楷書是文字元號,實用性高且見功夫;相比較而言,草書則是藝術性高,但是實用性顯得相對不足。

    據張懷瓘《書斷》說:"行書者,乃後漢潁川劉德升所造,即正書之小訛,務從簡易,故謂之行書。"由是說而知:"行書"是"正書"轉變而成的字型。清宋曹雲:"謂行者,即真書之少縱略。後簡易 相間而行,如雲行流水,穠纖間出,非真非草,離方遁圓,乃楷隸之捷也。 務須結字小疏,映帶安雅,筋力老健,風骨灑落。字雖不連氣候相通,墨縱 有餘肥瘠相稱。徐行緩步,令有規矩;左顧右盼,毋乖節目。運用不宜太遲, 遲則痴重而少神;亦不宜太速,速則窘步失勢。"

    另外,行書出現的時間大約同八分楷法差不多,而其形式也和八分楷法及以後的正書非常接近。這相當於從隸書中變出(章)草書--由"正體字"中派生出別支來。桓靈朝的"正體字"除了隸書以外,其次就是"八分楷法",所以人們又認為行書就是"八分楷法"的別支。其實它也是同其他書體一樣最初的創始還是一般的群眾書寫者,只要把八分書寫得同其他書法流走一些而去其隸體波勢,就變成行書了,在漢末一般出土的簡書中我們是可以隨處看到的。在漢末,行書沒有普遍地應用。直至晉朝王羲之的出現,才使之盛行起來。

    如此看來,行書與楷書無論是書法的流變和發展,在時間的維度上是沒有承續的,也就是說,行書與楷書是書法藝術同時誕生的孿生姊妹,是漢字的兩種表現形式,兩者是可以隨時轉換的,這種現象在流傳下來的諸多書法作品中得到印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現在小孩玩手機看著很搞笑,小孩子玩手機真的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