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21 # 為愛陪伴

    作為一名兩歲多孩子的媽媽,我自認為在孩子出生前,已儘量為他創造了我們所能夠創造的好的物質環境,並一直在努力為其不斷的創造更好的精神環境。

    看了李老師的書《懂得,是最好的愛》中第六章,第三節“什麼樣的環境適合孩子成長”後,獲益匪淺,深知我們所做的還有不足不到之處,還需改善。

    我很贊成李老師書中的觀點“父母想讓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就得為他營造什麼樣的環境”,我一直希望我們家孩子能成長為一個善良、溫暖、自律、自由的孩子。所以我和孩爸從他出生前到現在,主要從物質和精神兩方面為他創造環境:

    一是物質上為他準備了專屬於他的空間——兒童房,在他未出生前,他的房間一直空著的,沒買傢俱,因為那時候我們不知道他是個男孩還是女孩。後來出生後,我們又為他置辦了一整套的藍色卡通傢俱,除為他準備的兒童期的衣櫃書櫃書桌床外,還額外給他配了幼童期的小床、小被子、小椅子等。同時,在他成長過程中,為他添置了不少適合他把玩尺寸的縮小版,生活用具的玩具,比如菜刀,扳手,腳踏車,鍋等等,都收在他自己的房間裡。現在他偶爾表示他生氣時,就會自己跑到房間,把門關上,很可愛,知道那是屬於他的空間了。

    二是精神上,一直帶著他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養他良好的閱讀習慣;帶他參加公益活動等等,雖然才兩歲多,但出門坐過傳統的綠皮火車,也坐過動車、高鐵、輪船、飛機,去過隱水洞,九宮山、雲中湖、神農架、大梅沙、長隆動物園等等諸多地方,看到了不同的人,不同的風景,認識了不同的小夥伴;也看過《小豬佩奇》系列,《皮皮豬生活習慣養成系列》、偷偷看系列洞洞書、《最全最酷的交通工具》及英文原版《Good night》、《I am a bunny》、《三字經幼兒版》等等諸多繪本。很多時候,晚飯後我們一家三口一起出去散步或跑步,回來後就在讀書角各看各的書,覺得那是最幸福的時候。

  • 22 # 小開心151134348

    首先,我們要準備一個豐富的、可供孩子把玩的物質環境。第二,所有的物品,即要豐富又要有序。第三,為其營造適合於吸收的成人環境,使之具有安全、溫馨、高品質等特質。1生存的智慧,2學習的智力,3良好的思維形式,4對事物的感受能力和表達能力,5豐富的社會能力,6良好的審美能力,7對探索和學習的熱情,8良好的自衛能力,9堅強的意志力。這就是“早期教育”的主要宗旨。

  • 23 # 知命從容

    作為家長,我們最應該給孩子提供一個安全,安靜的成長環境,外部環境我們無法左右,可是家庭內部,應該是一個安全安靜的環境,夫妻之間,儘可能的相互理解,以家庭建設為一生的奮鬥目標,讓孩子感受到愛,感受到家是最安全的地方,而不是嘈雜的紛爭,冷漠的苛刻,即便提供不了豐富的物質,只要家是個安全,安靜的地方,孩子就會自我生長,奮發綻放。

  • 24 # 貓瞄喵

    1.愛和自由的環境。有一句話叫世界上最好的家就是爸爸愛媽媽。這句話包含的愛是很細微的,但確實很多家庭都忽略的,一個家庭,父母相愛,必然會使家裡的一切都充滿尊重、包容、信任,必然會讓一個家溫馨起來,這是一個家庭最基本的涵養。自由是建立在愛的基礎上的,孩子需要健康成長離不開自由,讓孩子充分釋放和自主選擇,對孩子非常重要。

    2.一個物質豐富可供孩子玩耍的環境。這裡所說的物質,並不侷限於孩子的玩具,大人在建立家庭為家庭添置物品時,可以根據孩子喜好、觸覺需要、視覺需要來選擇一些和孩子相符的形態大小的物品,不要過分限制孩子對大人世界的探索,例如我們家寶寶,非常喜歡廚房用品,基本上除了刀具筷子,其他的都是孩子可以觸碰的“玩具”,我會拿一個鍋鏟和一些菜給他,他會學我炒菜,他才兩歲半。

    3.乾淨整潔的居住環境,並且給孩子設立一個屬於自己的角落。保持乾淨整潔,即可以為孩子創造舒適的環境,也可以讓孩子形成這種愛乾淨的習慣。尊重孩子的私人空間,讓他們可以自由自配自己的物品。

    4.營造井然有序的環境。秩序是一個社會最重要的東西,所有的物品怎麼分類,擺放都按照一定順序進行,就餐是怎麼安排的等等,都可以讓孩子學習到。

    5.增加生活的儀式感。我認為這個是很重要的,可以培養孩子對愛的理解和對情感的凝聚力。很多人覺得生活就很繁瑣了,沒必要再搞這麼複雜的東西,其實不然。這種儀式感可以是為家裡買一束鮮花,品一下紅酒,更可以是為週年紀念慶祝等等,有愛有氛圍的家庭必然會教出有愛的孩子。

  • 25 # 椰子149175221

    首先,我們要準備一個豐富的、可供孩子把玩的物質環境。

    第二,所有的物品,既要豐富又要有序。

    第三,為其營造適合於吸收的成人環境,使之具有安全、溫馨、高品質等特質。

    第四,蒙特梭利為孩子成長所需要的環境提出的幾個主要構成因素:

    1、自由的環境——孩子只有在自由的氣氛中,才能將自己的需要完全地展現出來,成人的責任是辨認孩子自由展現出來的狀態,發現需求,給予幫助。孩子在被組織的情況下,無法顯示自己的自然狀態,成人也就無法發現孩子需要什麼,所以也就無法幫助孩子。孩子在沒有幫助的情況下,無法完成自己的內在建構工作。

    2、一個有結構和秩序的環境——孩子需要豐富的物質環境,而這些物質環境是有類別和數量的,我們必須將這些物品按照類別呈現在孩子的面前,才能為孩子提供選擇的條件。

    3、真實與自然——孩子要透過對世界中真實物體的探索,獲得自己的經驗和認識,這就需要我們提供完全自然和真實的物體供他們探索。如果提供的物品是假的,孩子獲得的概念就是不自然的,就無法用到將來的個人實踐中去。

    4、美與氛圍——孩子需要美的薰陶,在美的環境中生活的孩子會發現什麼是美的,什麼是不美的。當他生活環境中的審美不符合他要求的時候,他就會去創造美。人只有具備了審美需求,才能保護美好的環境,使人類的生活向著美好的方向發展。而美和文化不只是藝術品和文化產品,更是一種能夠被孩子吸收的美和文化的氛圍,這一切都是成人能夠為孩子提供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這些年,你敗過多少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