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還是說有韓信的幫助才有漢高祖?你有何看法?
13
回覆列表
  • 1 # 隨便123840952

    相比劉邦,我覺得蕭何才更有資格成為成就著名軍事家韓信的人。是因為蕭何的堅持才使得劉邦最終給了韓信施展才能的平臺。也是因為蕭何的堅持才追回了去意已決的韓信。最終韓信幫助劉邦消滅了項羽,成為一代偉大的軍事家。不過後來呂雉也是採納了蕭何的計策才輕而易舉的殺掉韓信。所以也就有了那句著名的成語-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我覺得成也蕭何就是對蕭何成就了韓信最好的詮釋。

  • 2 # 知足常樂1176957557452

    那是自然的事。就像劉伯承,在蔣介石那裡得不到信任,在共產黨毛澤東那裡,軍事才能得以發揮,而且達到了極致。得民心者得天下,得人才者得天下!

  • 3 # 無憂3673

    不是劉邦,是蕭何,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是蕭何發現項羽裡的韓信英勇善戰是個奇才,況且韓信這麼一個軍事奇才在項羽那裡得不到重用,被蕭何夜裡親自出馬被他追回來,不然歷史上少了著名軍事家韓信,漢高祖賜韓信有7種不死,見銅不殺,貝鐵不殺,貝刀不殺,見槍不殺,見火不殺,見天不殺,見地不殺,最後也是蕭何騙韓信進宮被呂稚用宮女用亂棒打死了。

  • 4 # 加油夠夠夠

    劉邦提供了一個平臺給韓信,恰好韓信在這個平臺也發揮施展了自己的才華,他們是相輔相成。沒有誰成就誰,他們是各取所需

  • 5 # 舊詞新說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兩個人相輔相成吧。

    劉邦從沛縣起兵,主要靠的呂后的家人扶持,呂后力挺他,他才能起兵。但是劉邦是農民出身,也就是農民起義。但劉邦打仗不行,所以攻滅秦國的時候,劉邦只是在幾個小縣城裡轉來轉去,並沒有多大的成就,後來趁機佔領了咸陽也並不是打下來的,是秦王子嬰主動投降的。剿滅秦國的主要是項羽集團,項羽到了咸陽的時候,劉邦集團早就逃之夭夭了,後來就爆發了楚漢戰爭。

    以漢的軍事實力是打不過楚的。這候韓信出現了,在蕭何的力薦之下。劉邦決定拜韓信為將,統領三軍。當然這個過程也很艱辛,不細說了。最後韓信也不負劉邦,幫他打敗了項羽,建立了漢王朝。

    個人覺得,成就韓信最重要的人就是蕭何。沒有蕭何極力推薦,韓信就拜不了將。劉邦只是給韓信提供了一個能施展才華平臺,當然了有才無處施展也是成不了事的。最後韓信也幫劉邦平定天下,他們兩個人可以說是互相成就吧。

  • 6 # 老驥伏櫪5003

    我認為是的,沒有劉邦搭建的這個平臺,韓信就是再有本事,也是英雄無用武之地。就像在項羽那裡一樣,不被重用,也是枉然。諸葛亮要不是劉備三顧茅廬,也不可能後世留有如此的盛名。

  • 7 # 血山飛蟲

    肯定是劉邦成就了韓信,沒有韓信,劉邦仍然可能勝利,但是沒有劉邦,韓信是一無是處,韓信不是象許多人吹噓那樣是什麼兵仙,他25吧跟隨劉邦,你說一個25歲年輕人懂什麼,也沒有任何大規模作戰經驗,儘管他才能出眾,劉邦提拔別人也是可以的,實際秦末農民戰爭水平很低,真正決定勝負的是政治力量,軍事方面的作用沒有想象的那麼大。

    到底是什麼決定了戰爭勝負,你有腦子思考一下衛青霍去病和李廣利就明白了,我要說霍去病啥也不知道,一般人肯定不高興,你看李廣利啥也不知道,也打的有聲有色,哈哈,韓信應該比衛青霍去病強不少的!

  • 8 # 休驛站

    可以這麼說。韓信最初在項羽那得不到重用灰心喪志,是劉邦給了他施展拳腳的平臺,不然遇不到明主只能鬱悶了此一生了。當然韓信也幫劉邦成就了帝業。

  • 9 # 追歷史的公子

    準確的說,是相互成就!沒有劉邦,韓信無法施展自己的才能;而沒有韓信,劉邦擊敗項羽幾乎無法完成。

    因此,劉邦給了韓信平臺和機遇,韓信則給了劉邦勝利和天下!

  • 10 # 褚伯林11布衣

    是金子總會發光,一個好漢三人幫。項羽之亞父範曾和張良及韓信同為當時的神奇人物黃石公的門徒。張良深知韓信的才能超群,便寫信舉薦給劉邦。但韓信未把張良的推薦給劉邦看,當時在漢營中只在蕭何的手下當了個連牢官(主管倉庫的小官)。其表現出色,深得蕭何賞識。在蕭何月下追韓信後,才得到了漢王劉邦的器重,被拜為統軍元帥。在之後的歲月裡,韓信多次戰敗項羽,為劉氏一統天下,建立西漢王朝立下了汗馬功勞。

  • 11 # 在下古麒

    相比劉邦,我更認為是蕭何成全了韓信。

    韓信在棄楚投漢之後,一直在做一個管理倉庫的小官,可是對於韓信而言,英雄無用武之地,那和之前在楚營有什麼區別,此時的他,心灰意冷,不過還是耐下性子來等待機會。因為在那個時候,他還是對劉邦抱有一絲希望的。

    後來,韓信坐法就要被斬首了。而這個時候,他仰天大呼:“上不欲就天下乎?何為斬壯士!”。當時夏侯嬰在場,覺得韓信異於常人,於是就放過他不予治罪。並且,夏侯嬰意識到韓信有大勇大才,於是便在劉邦的面前推舉他,可惜此時劉邦對韓信並沒有太多的重視,只是讓他當了一個管理糧餉的官員。

    此時,韓信意識到,自己再待在漢營,仍然不會有什麼出頭之日,甚至在將來可能還會新帳舊賬一起算。於是就打算離開漢營,另謀出路。而當時的蕭何與韓信多次詳談,蕭何明白韓信亦非籠中之鳥,具有帥才。當他得知韓信出逃的事情,連忙撇下一切事務去追韓信,這就走了蕭何月下追韓信的故事。

    蕭何不顧一切去追韓信,這使得劉邦對蕭何很生氣,覺得蕭何舍下身段去追一個小人物也太有失體面了,並且說“之前有十多個將領出逃了,你不去追,怎麼單單去追韓信呢?”(諸將亡者以十數,公無所追;追信,詐也。)而這個時候蕭何說“之前的那些都不值得去挽留,可是大王如果想要東進,就必須要倚重韓信,韓信可謂是國士無雙,如果大王想用韓信,那韓信就可留,如果大王不想用,那就還是把韓信殺了吧,以絕後患。”於此,劉邦才看在蕭何的面子上任用韓信為將軍。

    不過韓信也是一個心高氣傲的主,他覺得自己的軍階太低,希望劉邦能夠加以重用自己。而此時蕭何也勸諫劉邦答應韓信的要求,並且不能隨隨便便的就拜將,要有一定的儀式感。(王素慢無禮,今拜大將如呼小兒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擇良日,齋戒,設壇場,具禮,乃可耳。)劉邦答應了他,而後韓信的軍事才能也逐漸的被髮掘,成為一代名將。

  • 12 # 雨中墨竹

    韓信被稱為兵仙,在統兵作戰領域登峰造極,年少時受胯下之辱。後來秦末天下大亂,韓信先投項羽,多次向項羽獻計,而項羽對其充耳不聞,韓信在項營不得重用。轉而投向劉邦,一開始也不得重用,只有蕭何、夏侯嬰等人賞識他,極力在劉邦面前舉他為將。

    《史記.淮陰侯列傳》中,蕭何稱韓信為“國士無雙”。

    登壇拜將後,劉邦軍隊所向披靡,迅速征服了各路諸侯,項羽也被一步步削弱,最終被困垓下,被韓信打敗!劉邦統一天下,建立了大漢王朝。

    楚漢之爭結束後,韓信被封王,劉邦評價他: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可見韓信戰功卓著。但因其功高蓋主,不知收斂,劉邦漸漸對於失去信任,解除了他的兵權,最後被蕭何、呂后斬於鍾室!

    真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劉邦也成就了韓信,韓信也成就了劉邦!

  • 13 # 奮鬥36558

    是雙方面成就的,韓信需要一個平臺,劉邦需要一個能打仗的,韓信沒有劉邦的知人善任,什麼都不是,沒有韓信帶兵打仗,劉邦的隊伍裡沒有會帶兵的,劉邦早就敗了,

  • 14 # 吉喆28

    韓信能夠成功在垓下包圍楚軍,逼死楚霸王項羽,肯定有劉邦知人善用的功勞。

    但打鐵還需自身硬,沒有三兩三,不敢上梁山,韓信本人的天分也是最重要的。

    當然,蕭何的成全,執著拉攏也算一大助力,各方面的元素成就了兵仙韓信。

  • 15 # 鐵面7

    也可以說是,也可以說不是.

    因為劉邦在蕭何的極力推薦下給了韓信施展抱負的機會.

    然而,最初劉邦也和項羽一樣看不起韓信的,以至於韓信失望離去,才有蕭何月下追韓信之事,成為美談,這一切的關鍵在於蕭何的力薦,即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所以,蕭何才是成就韓信一世英名的人,而非劉邦.

    恰恰相反,是韓信成就了劉邦奪取天下.

    因為,沒有韓信這個打平天下的關鍵人物,劉邦靠蕭何,張良,陳平,樊噲...等等能人,也是打不贏項羽的,正如勸韓信自立為王的蒯通所言,當今天下,韓信你助劉邦,劉邦得天下,助項羽,項羽得天下,最好是他倆你一個都不助,自立為王,三分天下,然後各個擊破一統天下.

    然而韓信感念劉邦對自己的恩情,不忍背離劉邦,沒有采納蒯通之言,歷史未能改寫...

  • 16 # H趙張劉關蘇呂陳等等

    是的,是劉邦成就了著名的軍事家韓信的。 團隊成功與否的決定因素是,首領,頭,首腦。韓信潛力的顯現,韓信是因蕭何欣賞和極力推薦,(劉邦看在蕭何的面子)劉邦才封韓信為大將軍,並且培訓了韓信的。(沒任何人敢把全軍的生死命運交給一個沒有帶兵打過仗的人,獨自帶領全軍作戰。韓信必定經過帶領,受訓了一段時間後,才能獨自領軍。) 是劉邦給韓信平臺展現的。沒人用韓信(項羽或諸侯王)。韓信自己又拉不起隊伍。( 楚漢戰爭時,難道韓信不想自己拉起一支隊伍嗎?)。——有隊伍時(重兵),也不敢(反劉邦)打。(諸侯王是,你強跟你,你弱反你,反來反去)。還是劉邦厲害!英布,很能說明劉邦的軍事能力。淮南王英布造反,最忌憚的是,漢高祖劉邦親征,其次,是韓信彭越復活:“上老矣,厭兵,必不能來。使諸將,諸將獨患淮陰、彭越,今皆已死,餘不足畏也。”《史記》結果劉邦雖然年老,但是收拾英布還是很輕鬆。可見,在當時的英布眼裡,劉邦的軍事能力是強於韓信的。 也可以說,韓信(軍事上有天賦)是劉邦帶出的。

  • 17 # 長島男爵

    自然是劉邦成就了韓信,韓信的作用遠沒有一般人認為那麼高,可替代者多了去了。

    傳統印象認為是韓信指揮了還定三秦之戰,實際上跟韓信毫無關係——《史記》並沒有記錄韓信參與此戰,所謂“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並不是出於史記,而是元朝戲曲,屬於文學創作。

    傳統印象認為是韓信指揮了消滅了趙國,實際上跟韓信的功勞至少減半——劉邦、靳歙在南方邯鄲方向攻打趙國,很難想象趙軍主力會跑到荒涼的北方跟韓信作戰,最低限度也應該是兩面夾擊,18諸侯國裡趙系可是佔了4個,要消滅也只有相當強大的陣容才行,不可以以少勝多的(單場戰鬥可以,滅國戰爭不行)。

    傳統印象認為是韓信指揮了消滅了齊國,實際上跟韓信的功勞至少減半——因為漢軍一多半的高階將領參與了此戰,還是在韓信擅自進攻齊國之後才從其他戰場增援的,漢軍是憑絕對優勢戰勝齊軍的,並不是某些人的突發奇想。

    傳統印象認為是韓信指揮了垓下之戰,實際上劉邦才是此戰總指揮,韓信只是前後左右中五部軍陣的前軍統帥而已。

  • 18 # 閱讀與思維

    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對於韓信而言,劉邦就是他的伯樂,劉邦的信任與重用,給了韓信施展才華的機會和舞臺。韓信最初投奔項梁,默默無聞,之後項梁兵敗死後,他又投奔了項羽,曾多次向項羽獻計,但都不被採納。

    韓信歸漢後,得到劉邦的重用,自此取得了非凡成就,這當中蕭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是蕭何發現了韓信的才華,蕭何月下追韓信,他向劉邦推薦道:“諸將易得耳。至如信者,國士無雙。 ”經蕭何保薦為大將。

    韓信能取得一場又一場的勝利,被後世譽為“兵仙”,這些成就離不開劉邦的信任與重用,但更為重要的是韓信有真本事,是金子總會發光的。

    韓信拜為大將後,劉邦問他有何定國安邦的良策,韓信對比楚漢雙方的優劣,提出了“還定三秦 ”的計謀,實際上是為劉邦制定了東征以奪天下的方略,劉邦大為讚賞,自此韓信深得劉邦的信任。之後,韓信擒魏、破趙、東擊齊,南滅楚,名聞海內,威震天下。劉邦能快速的平定天下,韓信厥功至偉。

    劉邦給了韓信施展才華的機會,而韓信抓住了這個機會,憑藉過人的才華,在那個動盪的時代,成就了一番偉業。

  • 19 # 歷史雲頂

    三國時期,諸侯割據,天下大亂,正所謂亂世出英雄,在這樣一個混亂的時期猛將如雲。然而古人云: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所以能碰到一個賞識自己的伯樂是十分重要的,具有識人之能的龐德公,在早前便揚言:臥龍鳳雛二人,得一人便可安天下;提拔周瑜、為孫權出謀劃策的天下謀士魯肅;識韓信軍事天才之能的“漢初三傑”蕭何。

    韓信在蕭何的推薦下,投入劉邦陣營,從此他便開始了戰無不勝、用兵如神的將軍生涯。翻開中國的史冊,每一個優秀的將領都是需要時間、經驗所累積的,那麼毫無軍事經驗的街頭混混韓信是如何大獲成功的?

    韓信小時候家中貧寒、父母雙亡,雖然心存豪言壯志但生活中依然混吃等死、毫無作為,韓信時常受到周圍人的歧視與侮辱。相傳有一次,韓信在街上碰見一個囂張跋扈的屠夫,那屠夫想戲謔侮辱韓信,便給了韓信兩個選擇,一是在他的胯下鑽過去,二是把屠夫殺了,韓信自然選擇了前者,這次的“胯下之辱”使韓信躊躇滿志、勢必要做出一番事業。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韓信選擇了跟隨項羽,為他的軍隊做一名參謀,但是他所提出的計謀都被項羽拒絕,於是韓信便在蕭何的多次推薦下投靠了劉邦,自此韓信的命運開始轉變。

    起初劉邦是不相信韓信會有什麼大作為的,但是耐不住蕭何的多次推薦,便將韓信封為了大將軍。然而結果卻令劉邦十分驚喜,韓信在掌握兵權後就接連攻下了好幾座城池,周圍幾個諸侯國家悉數落入了劉邦的手裡,此時劉邦才意識到韓信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當時的劉邦陣營中幾位年長的大將軍便心中略有不服,認為韓信是一個毫無實戰經驗、只懂得書上的兵法之計。然而其實韓信的成功並不是偶然,他對軍事戰略有一種天生的嗅覺,其次韓信十分懂得心理戰術,準確把握敵人的思想,他運用前人的思想,將實際與經驗相結合。在章邯的鬥爭中,韓信便精準的預知到章邯的戰術,他便使出迷惑一計贏得了這場戰爭的勝利。一場戰爭中戰略與兵力是互相存在的,將軍的權威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一場戰爭的結果,在背水一戰中,士兵們及其聽從韓信的指揮,這種威望是劉邦給予的。

    曾有後人評價,是劉邦成就了韓信,還是韓信成就了劉邦?韓信的成功有著很多相輔相成的存在,聰明天生的軍事能力與理論化的實戰經驗、對作戰心理的把握與戰場上的揮斥方遒,這些因素造就了韓信用兵如有神的能力。

  • 20 #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沒錯,實事求是的說,確實是劉邦成就了韓信的“兵仙”、“國士無雙”、功高無二、略不世出之名以及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軍事家之一的頭銜。

    沒錯,韓信是一匹千年難出的千里馬,千里馬的價值體現在有伯樂的賞識、提拔和重用之上,否則沒人知道這是一匹千里馬。

    千里馬與伯樂的關係,可以比喻為孩子與母親的關係,母親孕育了孩子,先有母親後有孩子,同樣的道理,伯樂發現了千里馬,千里馬才能稱為千里馬,是有先有伯樂後有千里馬,也可以理解為伯樂孕育了千里馬。

    也許你會說:是金子總會發光的。沒錯,金子在任何地方都是會發光的,但人不是金子,人心是隔肚皮的,人不是走到任何地方都會發光,即使一個有通天之才的人想要成事,沒有領導的肯定重用,仍然是沒有表現的機會,人要想發光,首先得有人賞識、提拔和重用,否則你永遠只是一個普通平凡的人。

    韓信,一個出身貧窮但心懷大志的熱血青年,當他沒有飯吃的時候,南昌亭長與亭長夫人沒有認為韓信是個千里馬。當韓信以將來會重謝漂母的一飯之恩時,漂母也沒有認為韓信是千里馬。

    當淮陰屠戶汙辱韓信,讓韓信從胯下鑽過去的時候,也沒有人認為身材高大、隨身帶劍的韓信是千里馬,當韓信帶劍投奔項梁的反秦義軍門下里,直到項梁戰死,也沒能認出韓信這匹千里馬。

    直到韓信投靠了項羽,不斷地給項羽提供建議,不斷給項羽出謀劃策,項羽只不過給了韓信一個執戟郎中的職務,仍然沒有發現韓信這匹千里馬。

    即使是最後韓信投靠了劉邦,也仍然沒人發現韓信是千里馬,反而是韓信因為犯法,差一點就要被漢軍執法處死,有時候想想歷史,真是無數的巧合,如果那天監斬韓信的不是夏侯嬰,如果那天夏侯嬰沒有理會韓信的那句:

    漢王不打算得天下嗎?為什麼殺掉壯士?

    那麼中國歷史上會有這個號稱國士無雙的兵仙嗎?即使是夏侯嬰的推薦,劉邦仍然沒有重用韓信,也沒有發現韓信是千里馬,直到蕭何的月下追韓信,逼著劉邦封韓信為大將軍,才開啟了韓信成功的可能和保證。

    劉邦雖然在蕭何的力薦下重用了韓信,可是如果沒有劉邦的彭城之敗,中國歷史上仍然沒有韓信的威名,劉邦雖重用韓信,但是在還定三秦、東進中原、彭城之戰這三場戰役中,只是把韓信當成軍中的高階參謀,並沒有給韓信獨自領兵的機會。

    歷史是出了名的出人意外,如果劉邦在彭城之戰中擊敗了項羽,那麼劉邦根本用不著韓信,就會擊敗項羽統一天下,那樣的話,劉邦最終也只是把韓信當成一個參謀,如果是這樣,中國歷史上就不會存在兵仙韓信,而只有參謀韓信。

    可是歷史偏偏就是如此多變,正是因為劉邦在彭城之戰的慘敗,讓劉邦意識到憑藉自已的能力無法擊敗項羽,才讓劉邦真正的重用韓信,讓韓信單獨領軍,開闢北方戰績,然後韓信就創造了一系列經典的戰役,比如背水一戰、半渡而擊,最終成就一世英名。

    回過頭來看,韓信這匹千里馬成才的道路相當曲折而多變,任何一個意外的事件,都會影響韓信成才的可能,但是最重要的就是劉邦重用了韓信,給了韓信一個平臺,讓韓信這個一無所有的千里馬,瞬間擁有了大量的兵力、將領、糧食資源,可以說,韓信成功的一切基礎都是劉邦提供的。

    沒有劉邦提供的這些資源,韓信能成功嗎?不能。沒有劉邦的重用,韓信連在史書上留名都很困難,如果沒有夏侯嬰的刀下留人,韓信早死了,如果沒有蕭何的月下追韓信,韓信能投奔誰呢?連劉邦都不會用的韓信,天下更沒有人會用韓信了。

    韓信的成功固然有自身努力的結果,但是沒有劉邦提供的這一切,韓信連趙括也做不上。韓信成功就是兵仙,如果失敗了就是趙括,韓信的成功也與自身的努力是分不開的,但並不是韓信的努力是成功的唯一途徑。

    比如說項羽,韓信在項羽手下時,正是天下反秦戰爭進行得如火如荼的時候,韓信提供了大量的建議和計謀給項羽,項羽沒有采納,可是項羽在三年的反秦戰爭中,照樣順利得一塌糊塗,照樣在鉅鹿之戰大敗秦軍主力,照樣成為天下諸侯盟主,項羽沒有韓信照樣成功了。

    那麼劉邦呢?劉邦沒有韓信會成功嗎?

    答案是會成功。

    最好的證據就是劉邦三年的反秦戰爭,沒有韓信,不是照樣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諸侯,打成了天下勢力第二大的諸侯,並且第一個衝進秦都咸陽,這一切,都沒有韓信的參與,劉邦照樣成功了。

    就算是四年的楚漢戰爭,正面戰場上抵禦項羽的仍然是劉邦,能在正面戰場頂住戰神項羽的進攻,並且沒能讓項羽攻進滎陽一步,還是在沒有韓信的支援下,這也從側面說明了劉邦的戰鬥力不是一般的強。

    而韓信擊敗的那些諸侯國,比如魏國、代國、趙國、齊國、燕國等,都是牆頭草,這些牆頭草在劉邦與項羽爭天下的過程中,不會明顯偏各一方,只會倒向最終勝利的一方,換句話說,這些牆頭草在形勢沒有明朗之前,肯定是保持中立的。

    也就是說韓信即使不北伐,這些牆頭草雖然會給劉邦造成威脅,並不至於鐵了心幫項羽圍攻劉邦,只要這些諸侯國保持中立,劉邦就能憑藉自身的人才優勢、地理優勢、用人優勢和持久戰,擊敗項羽,照樣統一天下。

    換句話說,韓信成功必須依靠劉邦,而劉邦成功不一定需要韓信。

    劉邦沒有韓信,還有蕭何、張良、陳平、曹參、周勃、樊噲等等謀臣武將,為自已謀劃,可是韓信沒有劉邦,他還有什麼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用什麼野菜做餃子餡最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