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21 # 青史回聲

    怎麼說呢?我想這應該是相互成就吧。沒有韓信,劉邦可能很難走出漢中,一輩子被西楚霸王項羽壓著打;但是若沒有劉邦,韓信也不可能有如此大的成就,從一介小兵成為了大將軍。這就是好比伯樂和馬,沒有伯樂,韓信這匹“千里馬”也很難出頭,成為後人敬仰的“兵仙”,當然了,若是沒有韓信這匹千里馬,劉邦這個伯樂也很難打敗項羽,建立漢朝。

    有人就反駁了,劉邦手下不乏文臣武將,文有蕭何和張良,武有樊噲、夏侯嬰、周勃。但是唯獨劉邦缺少統帥,換句話說,他缺少元帥一類的人才,蕭何重在治,為劉邦治理大後方,而張良重在謀,為劉邦出謀劃策,至於樊噲、夏侯嬰、周勃之類,他們比較適合衝鋒陷陣,上司叫打哪裡,就打哪兒,而且他們幾個武將一般都是各打各個,除了劉邦能夠命令以外,再無他人能夠統兵排程他們。

    正如韓信所言,劉邦帶兵十萬二十萬,都已經算是極限了,若是五十萬、六十萬,那就太難為劉邦了,從彭城之戰就可以看出,劉邦的帶兵能力,不如項羽,所以韓信在這時候有了作用。

    雖然在此之前,韓信沒有帶過一兵一卒,也沒有打過一次仗,但是天才的世界,我們是無法接觸到的,而韓信就是這樣的軍事天才。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就是他首次帶兵打仗的佳作,而且是歷史上一次經典戰例。之後的一次次戰役,可以明顯看出韓信的軍事才能。

    所以,還是那句話,劉邦和韓信是相互成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用什麼野菜做餃子餡最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