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4
回覆列表
  • 1 # 耶路撒燙

    不管老子還是佛陀,都是從爬行到行走,飛翔,然後俯瞰整個大地之後才寫下了那些東西。能完全真正意義上讀懂那些的人,自身也差不多到達了那個境界。讀不讀那些已經不重要了,他們自身也能領悟到很多東西。

  • 2 # 貞天下

    很多人不懂無為,無不為,

    挺可惜的!無為是人不為私慾而為,

    無不為是為了群體價值可以以惡治惡,以良驅良,

    官如果為民,就是無為,為民謀利的方法就是無不為,

    幾千年了,多少因為自己的權利,金錢,名利,害人害己的數不勝數,還不懂道德經,真慚愧

  • 3 # 色即是空710

    天分三界,欲、色、無色界。至少是無色界天人能讀懂,順延為羅漢,辟支佛,菩薩,佛。人間能明白的,證悟已達上述聖賢境界。

  • 4 # 傳統文化小家園

    每個讀道德經的人都會有自己的理解,很難說誰讀懂了,還需要知行合一,我自己認為道德經裡的主旨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所以人要敬畏天,從而在認識自然中找到天道、人道。

    如果你不能接受壞事,看看自然界裡有白天黑夜,陰晴圓缺,春夏秋冬,每一種狀態都有它存在的價值,它們之間還會互相轉換,所以要在學習自然中學習人生。

    老子提出“無為”,無為而無不為,是說不要用自己的慾望蓋過天道,每個東西都有它的內因,所謂物有本末,不要亂作為,認識事物時,人作為外因,外因只有改變內因時,才能影響事物,比如你想成功,但是如果你不勤勞,沒有恆心,那就是沒有認識成功的內因,即道。

    老子提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所以道是一種無,看不見的,但是這種無是最重要的,它最終會產生萬物,比如使命感就是一種無、一種道,它會產生有,剛開始會讓你有一些簡單的精神和物質,但是它的動力是源源不斷的,最終會產生更多的有。

    道德經短短五千言,每一章都很經典,很難想象幾千年前,我們中國人的哲學智慧就已經非常成熟了,建議大家看看,用生活的感悟去看,不斷看,每次都會有不一樣的收穫,堅持下去,會給你意想不到的驚喜。

  • 5 # 馬振廷1

    尹喜,別無他人。尹喜德老子口傳心受第一人。官也不當啦,掛印隱居,至今下落不明。生死未知。假若考古能發現老子,尹喜屍骨,道德經就沒哪麼吸引人了。老子熱,就涼了。誰不想解脫呢,誰還願意守那些條條框框呢?

  • 6 # 笑看今古繁華

    如何讀懂《道德經》?說實話,《道德經》太深奧了!老子徹悟大道,絕頂聰明,有超人智慧,才有《道德經》此驚世之扛鼎力作。《道德經》是哲學智慧的高度昇華。與《道德經》並駕齊驅的《易經》是哲學智慧的高度概括,兩者皆屬窮理、儘性、至命之學,即兩者都是從體悟中得出的顛撲不破的至理。關於如何讀懂《道德經》?我已在“現在道德經的版本太多了,到底誰講的最接近”答題中,簡明扼要地做答,今再多贅言幾句。讀書無非是窮其理,那麼何謂窮理呢?三豐祖師解讀為“讀真函,訪真訣,觀造化,參河洛,趁清閒而保氣,守精神以築基。一面窮理,一面儘性。性者內也,命者外也,以內接外,合而為一,則大道成矣”。

    老子大道真言,散見於各修道大家的名篇佳作中,可視為對《道德經》的最佳解讀!《道德經》首先是窮理盡性至命的丹書,歷代丹家均視其為祖經,張伯端的《悟真篇》中就有“萬卷丹經語總同,金丹只此是根宗”的說法。為什麼鬼谷子、孫子、孔子、范蠡等會有這麼高的成就,皆因他們充分吸收了道的精髓。我今列舉世所共知的呂洞賓、張三丰的修道真言,以及《太上老君清靜心經》,以望大家更進一步認識《道德經》。道不遠人,人自遠道。道不能饋贈人,人自修道。

  • 7 # 炎戌先生

    讀道德經一般比較有成就的人大多為隱士和著名道士,畢竟道德經是道教的第一大經。

    古代比較有名的學習道德經,並且註解道德經的有:河上公,他是漢代著名的隱士,是黃老哲學的集大成者,方仙道的開山祖師。他註解的道德經版本可謂是總結了一生對道德經的感悟,此篇註解比較容易理解,而又昇華了道德經的隱意。

    還有道教祖師張道陵的著作《老子想爾注》,也是註解道德經的書籍,又從修煉的角度更加詮釋了道德經中蘊含的大智慧。

    其次還有很多歷代道教祖師也都有註解道德經,比如:葛玄葛天師,王弼,李榮,趙志堅,杜光庭。這些都是老子道德經的註解集大成者,也都是道教比較厲害的祖師。

    樓主可以多瞭解瞭解這些的,給您推薦一部到藏經書全集,《中華道藏》

  • 8 # HZ南星

    道可道,非常道。

    說出來的道就不是至道,

    同理,我們說出來的悟就是真悟嗎?

    當然,我說懂了也不是真懂。

    道法自然,其實每個人悟到什麼都是真悟

    就像張旭觀公孫大娘舞劍而書法大成

    其實各自有各自的悟,每人有每人的懂

    說出來就不是悟,也不是懂

    佛道相同

    佛曰:不可說!

  • 9 # 線上靈童

    謝邀!我認為《道德經》是實現《易經》之道的陳述。換句話說,要想理解《道德經》,那麼就不能忽視《易經》。那麼《易經》又說了些什麼呢?其實《易經》說的是天地間不同煩惱的結構、性質和規律。為此,《道德經》進一步陳述如何解決煩惱,如何面對煩惱和戰勝煩惱。既然要戰勝煩惱,那麼就必然要有方法,而這一方法就是道。所以要想讀懂《道德經》首先就要掌握其思想方法。

  • 10 # 一起如風

    我全文讀完老子的《道德經》不下二十遍,也不敢說讀懂了這本曠世奇書,再說也不可能完全參透此奇書之深厚玄意。

    光是開頭這第一篇“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就足以讓你悟一輩子的,更何況在生活中踐行《道德經》之訓導也?

  • 11 # 小橋流水

    《道德經》是春秋時期諸子百家學說中創立道家思想學說的老子所著,《道德經》原名是《老子》,後來因為道家思想對宇宙本源的客觀認識,以及對順應天道規律的人生準則認識得到普遍性認可,這部道家學說的奠基著作才升格為“經”。

    道是天道,德是地德。道德經就是天地奧義,宇宙規律。所以這部經典就是闡述宇宙的奧義,天人相應的規律的。是後世人們認識宇宙人生的指南。

    由於“道”的玄妙幽微,難以用語言文字表達,只能意會言傳,所以要讀懂《道德經》這樣的經典是非常不容易的。雖然歷代以來有不少傳承道家學說的名家能夠領會《道德經》的精義,可以說是基本讀懂《道德經》的,但也不能說是完全讀懂。

    比如緊接著老子而發展道家學說的莊子,他的道家思想認識到萬物生化有常,物也是我,我也是物,都是一氣的變化。主張人生應該是恬淡無為,逍遙自然。那就是他讀懂《道德經》的左證。

    又如尹喜,是老子道家學說的主要傳承人,《道德經》就是在尹喜請求下才寫出來的。尹喜也深得老子所傳下的清淨無為、守持精神的道家修仙之法。成為道家修仙的文始派的祖師。可以說也是一個讀懂《道德經》的人。

    又如道教的創始人張陵,他就是以道家思想作為基石,進而結合神靈之說,創立出了道教這個宗教組織的。他寫的《老子想爾注》就是把道家思想轉化成為道教指導思想的著作。倡導行善積德,扶正祛邪,利益眾生。也可以算作是能夠讀懂《道德經》的人。

    綜上所述,《道德經》裡面闡述的是宇宙人生的深奧玄妙的規律,但由於那是不能完全用語言文字闡明的大道理,只是儘量的解釋,所以不可能有真正完全讀懂的人。這裡舉例的只是最主要的幾個道家學說傳承人,可以說是對《道德經》基本讀懂的人。而歷代以來還有無數的後學之人從《道德經》所闡述的道理中收穫了太多太多的啟迪。也可以說是能夠從某一個方面或多或少讀懂《道德經》的人。

  • 12 # 魯中居士

    讀懂《道德經》的人是自己呵!《西遊記》烏巢禪師說: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汝心頭。人人有座靈山塔,好向靈山塔下修。他告訴人們:佛在心中。讀懂的人只有自己!

  • 13 # 明貞

    老子讀懂了吧,他突破生死而達到永恆了嗎?沒有,所以經典要讀但不能迷信,以為讀懂了經典就怎麼的,那是妄想。

    經典是古人智慧經驗的結晶,有許多值得學習借鑑深刻學習的寶貴的啟示,但一味地迷古崇古信古也不是正確的路。每一個時代有每一個時代的造就,全知全能並不存在,是建設培育的。

  • 14 # A莫妄言A

    我理解的道德經,雖然以下比喻有些貶低道德經,但是確實沒法說,比如數學,賣菜賣菜需要,火箭上天也需要,蓋房子還需要,但是如果人類沒有數學這種東西,大不了買菜賣菜以物易物,蓋茅草房子容易塌,塌了再蓋,不研究火箭了,等等,只是讓人更方便。道德經也是如此,不懂道德經的人居多,但是還是該咋活咋活。道德經講的是規律,是告訴你規律,告訴你按照規律這樣做、那樣做有什麼後果,具體做不做看自己,按照規律做就會比較順,不按規律做就會比較磕磕絆絆,甚至走入死路。

    好比有人給你一把刀讓你戳自己,告訴你很好玩,你不會做,因為那樣做疼;有人帶你去很高的地方,讓你向下跳,告訴你很刺激好玩,你也不會做,因為沒有防護措施的話,那樣做也疼,甚至會死;但是你可能會去借高利貸,甚至可能會去違法犯罪等等等等。其實規律都差不多的。瞭解規律,會讓你活得更舒服,避免掉到坑裡,陷入窘境。

    個人理解,不喜勿噴!

  • 15 # 皂羅袍3

    道德經讀了三十多年,一個偶然的突發奇想、另闢蹊徑,那個刻苦追尋的“道”忽然就明白了,接下來就是前後映照、一通百通了。

    此時再看王弼河上公等人的解讀,只是在文字表面達到了一種平衡,勉強可以自圓其說,這種自圓其說只能提供給初學者學習(當然包括三十年前的我),但距離得道的境界,還有相當的差距,甚至可以說根本沒有涉及。

    道德經的寫作目的,就是在原有的人治:天地人神鬼的基礎上,開創性的提出“道”這個概念,把天地人神鬼整合在道之下,也就是“道治”:以道蒞天下。首先前提就是要“得道”,施行就要依靠“上德”,標誌就是“無為”,標準就是百姓“不知有知”。這樣就可以長生久視、死而不亡、子孫以祭祀不絕了。

    道德經高深莫測,遠超想象,得道和成佛一樣,需要很深的緣分和很大的福報,非常難。但是一旦知道了“道”是什麼,一切又如此簡單,簡單到想笑的地步。

    道德經的難,就在於得道這個境界,和成佛一樣,都要經過長期刻苦的修煉。其實佛道兩家所要達到的境界是一樣的,真正理解了道,就可以達到那種“但用此心,直了成佛”的境界以及體驗頓悟的快樂!

  • 16 # 蘭州易道王

    古往今來,談懂了《道德經》的人,只有一人一一莊子。就連孔子,也未能懂老子啊!孔子講忠孝仁義,說到底,還是為了能得道與聞道。可惜啊,路走錯了。讀《道德經》是為了修道得道。但必須先做到無為,不思,無意識。修忠孝仁義,路就差遠了。所以,72歲那年,孔子依門而立,長氣短嘆曰:"朝聞道,夕死可矣!"早晨能得道,晚上就是死了也可以瞑目了!這是《論語》中有的話,不信,就查檢視。

    莊子就大不同了。輕生死,懶做官,不求發財,他要一天做什麼?天天帶學生修身不停止,"吸之於踵,沿督以為徑。“此述見《莊子》。他有大志,只為得道。效鯤鵬,不慕燕雀。孔子跑遍列國求做官。莊子有王請他做官卻拒之門外。

  • 17 # 李泊霆小言品牌

    《道德經》當中有一句話想分享給大家,就是“蔽而新成”,想做好創新真的要懂得這句話。譬如一個種子,它要生長出來,首先要埋在土壤中,最後才能發芽。白天和黑夜,我們白天在都市裡拼搏,卻從來沒有想過黑夜要怎麼過,其實黑夜就是蔽,這樣白天才能新成。在傳統裡面能找到創新的力量,我是道德經的代言人!

  • 18 # 完美主義第三

    讀懂的,不會拿著手機看你無聊的資訊,更不會回覆你,不踏世便知天下事!就算老子在世,你覺得他還會傳道嗎?看看你的周圍還有可傳道的人嗎?現在的人除了貪婪,被金錢矇蔽了雙眼,利燻黑了心,仁善!在哪裡?有嗎?只要你用赤子之心,赤子之眼來看你所遇到的每一個人你就會明白老子的無奈!

  • 19 # 詹三瘋2

    《道德經》沒人全讀懂,也根本不用費盡心機去讀懂。如果你費盡心思讀它,你已經背道而馳。

    老子曰:是以聖人居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而弗始也。為而弗恃也,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所以,悟道的人只做順應自然的事,不會把自己的觀點強加於人,用不言的方式施行教化。萬物並不知道自己由誰創始,它們只是順其自然的生長就可以興旺。它們有所作為後,也不會自恃才能,驕矜自負。功成業就後,也沒想著佔為己有。因為不想佔為己有,也就不害怕失去。

    上德雲:“上上根器之人,一句佛號便可得往生;非要讀遍藏經才能徹悟之人,往生已無指望。”

  • 20 # 柏香探秘

    《道德經》是學習思維邏輯辯證的聯絡方法,常讀常新。如同東方日出,每一天都是新的開始。

    說讀懂《道德經》的人,實際上等於沒有讀過《道德經》。

    這種思維訓練是多維立體的腦開發!不是平面結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大家怎麼看男人帶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