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 # 天然茶
-
22 # 郵都老梁
《紅樓夢》裡,妙玉請黛玉、寶釵、寶玉品茗,調笑寶玉說:“豈不聞一杯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就是飲牛飲騾的了。你吃這一海,便成什麼。”妙玉的話就是所謂品茶的境界。
茶之種,之制,之器,之藏,之飲,各有其道,各有其術,各有其情。一杯茶,先清淡,繼清香,後甜苦,再後淡而無味,這個過程即過“品”。既為品茶,就快不得,急不得。不必“心靜若水”,但舉杯牛飲,去品就遠。
封建社會茶為國家專營,屬皇家所有。能夠飲茶的都是一些特權階層,普通老百姓很少接觸到。稱飲茶為品茶,也是一種身份象徵。現代社會,茶已普及,老百姓喝得起也買得到。現代人喝茶,除非一些特殊場合。例如朋友交心,以茶款之,品茶聊天,打發時光,也屬文雅。
今人飲茶,不必用“品”,也不必“心境若水”。所謂“境界”,隨意才好!茶飲一半,接個電話,回來繼續也是無妨!
-
23 # 昔歸無量
中華品茶文化淵源流長. 最早神農氏嘗百草就有種茶 品茶歷史
而自唐朝茶聖 陸羽開始,就在追求茶道身心合一的平靜!
-
24 # 德雨50926495
有人說“品茶的上乘境界是心靜若水,才不顧茶的靈性”,並且總結了喝茶的幾種境界。講實話,我們全家都喝茶,而且歷史悠久,但是喝法卻在幾重境界之外,其實並不懂茶,只是一種習慣。
父母是在農村工作的人民教師,也是共和國第一代中小學教師。全家的喝茶習慣,來源於父親,白色的在搪瓷缸子,上面分別印著紅色大字,“農業學大寨”、“鼓足幹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二個缸子共同的特點,就是大,大約二千毫升。早晨起床,泡一茶缸子,全家喝一天。
至於茶缸子裡面,基本上沒有了,本來的顏色,厚厚的黑色的茶垢,父親說不用清理,那個才是真正的茶味。至於茶葉,我的印象是,我由知青經第一考高考,離開農村後,給父親買茶葉,末莉花茶,二毛四一斤,太原乾和祥茶莊,那是太原唯一的茶葉專營店 ,父親說那裡的茶葉沒有異味。
完全沒有文人騷客哪樣,如仙如痴般的清雅,只是飲過之後中,在唇齒間流連,於舌尖上忘返,先澀後甜,泡過一天的茶葉,用筷子將殘茶吃掉,渣都不剩,可謂物竟其用。多少年過去了,我已年過花甲,仍然繼承了父輩的飲茶習慣,只不過不用搪瓷缸子了,用的是一套茶具,當然與南方人的講究,根本沒法相比。
不過,體會還是有的,喝茶是需要心情的,特別是想要相達到,某種境界的話。當代文學名家清林玄先生,曾說過:“人生需要準備的,不是昂貴的茶,而是喝茶的心情”。茶是有靈性的,更是通人性的,以怎樣的心情面對,就會得到怎樣的滋味。同一款茶,同樣的水,同樣的空間,可泡出的茶,味道可能完全不同,決定這一因素的,是人的心情不同。
喝茶需要恭敬與淡定,以虔誠之心,恭敬之心待之,茶的芳香慢慢釋出。傲慢的心,是泡不出沉靜的茶;高傲的人,是品不出芳香的茶。
回覆列表
茶飲到一定程度,便要講究境界。第一是識茶。中國茶品類繁多,各有特色。飲者的最起碼功夫,要一嘗便知什麼茶。至少也要懂得花茶、綠茶,紅茶,烏龍茶、黑茶的區別。其次便是要分辨得出茶的優劣。茶的品質差別極大,也極細。同是綠茶,龍井與碧螺春有差別;同是龍井,特級與一級有差別;同是烏龍茶,巖茶與鐵觀音有差別;同是巖茶,本山與外山有差別。雖然不必如專業茶師那麼精確,至少也要聞得出香型,喝得出醇厚淺薄,這才能品出韻味。有了識茶的基礎,才能進入更高境界:首先是識水。茶既是一種飲料,就要講究泡茶之水的質量。對此古人已有許多高論,經典的說法是“山泉最佳,井水次之,江水又次之”。而且要如王安石一樣能喝得出江中水與江尾水的區別。今天情況已有許多變化。對於都市飲者來說,真正的泉水井水無處可覓,江水則汙染得不能飲用。比較容易得到的就是優質礦泉水。注意不要用純淨水,更不宜用自來水。有了好水後,還要懂得沖泡的方法。一般來說,綠茶比較簡單,八十度左右開水即可。烏龍茶的溫度要求則較高,既要現燒,又不能沸滾太久。有了好茶好水,還要有好的茶具。這便是識器。中國的茶器,是一門洋洋大觀之藝術。最好的當然要數江蘇宜興紫砂壺。名壺價值勝過黃金。除此,還有許多茶器如德化、景德鎮的瓷茶器也很漂亮。對於一般飲者來說,要懂得欣賞。但是最重要的是要懂得茶水與器具相配的道理。比如,烏龍茶要用“曼生壺,若琛甌”,必須將茶水從壺裡倒到小甌裡,考究的還配有拇指大小的聞香杯,先聞後飲,所以又叫功夫茶。綠茶就最好用玻璃杯,看茶葉在晶瑩剔透中如花般綻放,未飲先醉,自然別有風味。識器的還一重意思是要能識大器。即飲茶時的外部環境。品茶是一種高雅的休閒活動,可在陳設典雅的茶室中邊飲邊聽若隱若現的輕音樂;可在朋友家中自泡自飲,隨心所欲,慢慢啜品。可在花前月下,樹旁水邊,席地持壺,與自然為伍。不管什麼環境,當以清靜、潔淨為上,方有情趣。識得水識得器,就該識人了。現在人們飲茶,已經不僅僅是解渴解乏,而是一種交際、休閒的方式。這也是如今都市中茶館大興的根本原因。俗話說“人以群分,物以類聚”。若要使這茶飲的身心兩暢,選擇什麼樣的人一起喝茶就十分重要。因為喝茶跟喝酒不同,酒是越喝越熱鬧,越喝越興奮,所以人多一些,雜一些不要緊。而茶呢,一般來說是越喝越清醒,越喝越淡泊,所以共飲者就不宜多,品格也要高雅。若與勢利小人之流共座,就只會糟蹋好茶,敗壞胃口。飲茶的最高境界,則是識道。飲茶有道,道在何處?有人說:茶禪一味;有人說:和敬清寂;有人說:道在屎橛;種種說法都有一定道理,可惜都叫人一頭霧水。按我的理解,如果將茶作為一種精神的物質載體,茶道就是飲者透過飲茶這個活動形式,感悟到某種人生境界。感悟越深,境界越高。這個過程,是一個永無止境的過程。很難用儒、釋、道任何一家的理論來固定。有時候,哪怕只要有一些小小的,甚至很世俗的感悟,也就夠了。到了此種境界,就不再是一般的飲而是“品”了。飲茶之樂趣,或許也就在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