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21 # 愛之路的GPS陪你愛

    說實話,很多人都在說,中年這個時候是壓力最大的,上有老下有小,還有自己的工作事業,壓的不透氣。

    可是,換一個角度想一想,為什麼會揹負有壓力呢?因為這個階段也是一生中最堅強,最堅固,最有實力的階段。看看孩子們,大家不會把壓力給他,因為太小,承受不了,看看老人,大家不會把壓力給他,因為老了,承受不了,身體心理都受不了。所以,所謂的壓力,也是對這個階段,最大的信任。想一想,這是不是也是個自豪的事情,說明你可以挑大樑了,可以成為家裡的頂樑柱了。

    在這個時候,想著壓力,揹負著壓力,除了讓自己越來越累,沒有什麼用處。不如想想,其實,我挺厲害了哦,小時候覺得爸爸的肩膀又寬又厚,媽媽的懷抱好大能包容所有,如今我也可以做到了。不如想想,我其實還可以在堅固到自己的身體和家庭的時候,可以再突破一點點,家裡會為我的小進步驕傲。如果覺得再前進很辛苦了,現狀很好,那就開始健身,一個好的體魄,會為你給家人提供更強壯的臂膀。

    珍惜現在的壓力吧,當有一天你老了,孩子不再靠著你了,而你要靠著他們的時候,是不是會覺得現在的壓力,也很有意義呢?

  • 22 # 在我們這兒

    平凡的中國人最偉大成就就是不遺餘力的培養下一代,和享受自己所得到底結果,父慈子孝,這是最好的家庭氛圍。這些都是你承受壓力帶來的。這也是你最開始和最好的追求。

  • 23 # 悅讀越樂

    “中”即意味著前有“老”,後有“小”。人到中年,上有老小有小,似乎是每個人到該階段不可避免需要面對的“問題”。

    “問題”打了引號是本人覺得不一定每個人都覺得這是一個難題,有人覺得家有一老一小,尤如兩寶,父親母親,寶貝兒女,一家人其樂融融,靜享天倫。

    但是對大多數人來說,享受家庭的甜蜜的時候,同時也需要承擔一定的責任,這個時候,如何化解這種壓力呢,即所謂的“中年危機”?

    01

    所謂中年危機,本質是隨著年齡的增加,生活成本遠大於預期收入。

    從這個角度看,中年人的危機,其實是從家庭內部開始的。

    在你25歲時,老婆說要買輛車,你咬咬牙,好的我這就買;

    到你30歲時,孩子準備讀書,你又開始東拼西湊,好的我買套學區房;

    到了32歲,爸媽說要更好的養老條件,你說好的,我多賺點錢養你們。

    在人生前半部分,你一直採取一種非常激進的辦法來滿足自己和家人的需求——多賺錢。

    但到了你35歲,如果還是採用這種激進的辦法,勢必會撞得頭破血流。

    收入和崗位是有天花板的,不少人在35歲之前,收入逐年遞增,那時候還能買買買;

    但到了35歲,收入停滯下來,但家人的需求是不會停滯的。

    房貸、車貸、孩子的教育費、老人的養老費…通通都是錢,一年花得比一年多。

    這麼一來,哪怕你技術再好、賺得再多,你每個月依然會處在極度焦慮之中。

    這個時候,多賺錢不是重點,少花錢才是重點。

    02

    度過中年危機,不僅僅是一個人的事情,更是一個家庭的事情。

    簡單來說,就是開源節流:

    怎麼開源?

    夫妻雙方都出去工作,多一份收入;

    有點錢就不要急著花出去,看看周圍有沒有合適的投資機會;如果沒有,就交給專業機構打理,成功率會高很多。

    怎麼節流?

    孩子不必要的補習班、興趣班都可以停了,有空就自己輔導,自己輔導不了就多陪孩子玩玩。

    父母的陪伴才是對孩子最重要的事情,況且也沒誰敢說不上輔導班的孩子就不能成才。

    少點在外面吃飯,多在家裡做,健康衛生還省錢;不要請保姆,有什麼家務自己做;不必要的化妝品、奢侈品不要買;

    一年一次的國外遊,可以改成國內遊,或者開車周邊縣市走走就算了,有心的話去哪裡都是風景,無心的話去到南極也是玩手機;

    車釐子什麼的可以少吃,貴得要命,營養價值其實和蘋果差不多,還不如多吃幾個蘋果;

    要督促父母多運動、飲食健康、多去體檢,各種醫保社保要交全,慎防老人跑去買什麼保健品。

    有一個高贊回答說得好:

    “真正解決中年危機,靠的是家庭,靠的是媳婦的收入和支援,是父母的養老儲備和義務勞動,是孩子的成長和回饋,是家庭的理解和包容。和技術一毛錢關係都沒有。”

    03

    度過中年危機:這三點啟示,你必須知道

    除了要發動整個家庭,其實最重要的還是過自己那關。要想度過中年危機,你就必須把自己的心態調整好。

    所以,你必須認識到以下幾點:

    第一、 不要矯情、接受現實,人總是會走下坡路的

    有這麼一個說法:

    “90%的職業,年齡增大後都沒前途。沒前途是絕大多數普通人的宿命,有前途的人也用不著等到老。”

    中年危機,其實是不少人的自我矯情,因為生活從來都沒有對他們輕鬆過,每一天都是“危機”,不用等到中年。

    想明白了這一點,你就能拋棄掉不少不必要的幻想,懂得如何過好自己的生活。

    第二、 過得了好日子,也要過得了壞日子

    很多人面對中年危機,之所以會痛苦,不是因為收入不再增長,而是受不了這種落差。

    開慣了賓士,就不能忍受大眾;

    住慣了120平的房子,就不能住60平米;

    賺夠了年薪50萬,就不能忍受一個月只領1萬。

    然而,在現實生活中,大眾依舊是好車,60平米已經很大了,一個月1萬已經不少了...普通人的生活,也沒有想象中那麼差。

    過得了好日子,也忍受得了普通日子,能忍受住這樣的心理落差,才能在未來東山再起。

    第三、和自己和解

    王小波在《黃金時代》這麼說:

    “後來我才知道,生命就是一個緩慢受錘的過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失,最後變成捱了錘的牛一樣。

    可惜我過二十一歲生日時沒有預見這一點。”

    只要滿足了基本的衣食住行的需求,賺再多的錢,也不一定能保證你過上幸福的生活。

    賺更多的錢,不再是你生活的第一要務,真正的和解,是如何成為一個思想成熟的人,用最真誠的態度去對待自己、對待生活。

    其實,關於中年危機,這種事說小不小,說大也不大。

    哪怕你真的遭遇了所謂的“中年危機”,從另一個角度看,你也能感到驕傲,因為只有曾經擁有,才有失去,才有所謂的危機。

    人這一輩子,本來就是在一個又一個的危機中度過的,中年的危機又算得了什麼,熬過去了,照樣是一條好漢。

    你怎麼看待你的生活,你就能過上什麼生活,面對35歲中年危機,你要如何決策,完全由你決定。

    正如創業“聖經”《創業維艱》所言:

    “一個人是英雄還是懦夫,由行動決定;而怎麼行動,由他的內心決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對於LPR利率轉換,周圍朋友準備什麼都不操作,結果會怎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