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老虎他爹
-
2 # 西安實木傢俱廠
人都是有向善的一面,華人更是!曾經的大雜院人與人親如一家,農村裡鄰里之間包個餃子都要讓孩子們給鄰居送去。我的村子在北方,記得人們每次吃飯時,端著自家的飯,東家進來西家出去,吃一頓飯,能走半個村子。那時的人們是熱情的、和睦的、互幫互助。
要說到冷漠的價值觀,是十多年突然改變的,以前不是這樣。
我想這和商品經濟的爆發式增長有關,和人們法律維權意識增強有關,和法律建設的滯後有關。錢!這個雙刃劍,自建國以來,從未有現在如此重要!
錢少的話,沒有住處,娶不到媳婦,上不了好學校,不能遠處旅行,買不到好車,穿不上名牌,甚至連買個手機都要去賣個腎。……
現在離開錢,可以說寸步難行,家人反目,坑蒙拐騙,販賣孩子,挖墳掘墓,貪汙受賄……,為了錢,好多人不擇手段,因為沒錢太可怕了。有些人價值觀不成熟、經不起誘惑或壓力巨大時,會走捷徑。
新聞媒體的引導不是說沒作用,主要還是每個人的教育水平和家教有關,價值觀、世界觀的不成熟,讓有些年近而立的人,還是媽寶男。
現在處於社會意識和價值觀的轉型期,這個時候最重要的是教育和法律要跟上社會發展和需要。教育和法治,這兩駕馬車,是現在保持社會穩定和引導人們價值取向起決定性作用的。
比如教育上,以前教人要無私奉獻,要舍小家保大家。無私的奉獻精神,也不是說這個時代不需要,依然需要的,但人們的價值觀,還是改變了,做事不求回報,為何要做?做好事反被冤枉,為何要做?這就是現在很大部分人,不願去做好事的原因。
拾金不昧,被好多人曲解了,以為拾金後不要報酬的歸還,就是“拾金不昧”。實際意思應該是,拾到東西不佔為己有,這就是拾金不昧。而不是說,非要不計報酬才算。
撿到手機後,丟失的人,理應給對方一些報酬,多少都行,不能讓撿到手機的人心寒。可現實是,有的人不僅不願意給報酬,還懷疑是不是對方偷的。這不是讓撿者心寒嗎?如果經歷過這一次,好多人會想,還給對方還不如扔掉省心。
如果媒體一味地宣傳要無私奉獻,反而不利於與時俱進。只要奉獻,只要做好事,就應該有報酬,鼓勵讓更多的人加入到做好事的隊伍裡,而不是人為地拔高道德標準,讓人做了好事不敢要報酬。
我的意見是,做了好事,一定要給報酬,另一方一定要接受報酬。哪怕過後私下裡退還給對方。但當著媒體,就是要收報酬。這是媒體應該鼓勵的。相信做好事的人會多起來,風氣反而轉好。與時俱進。
如果還不理解這個意思,請自行百度“子路受牛”和“子貢贖人”的故事。
另一個就是要加快各項立法,讓好人有好報,壞人有懲處。現在社會節奏加快,好多新的事物出現,都需要相應的法規準則來約束。
其實現在的人們和以前一樣善良。只要教育和法治跟上,人心依然向善!
-
3 # 殘劍說
媒體表示:這個鍋我不背!現實的殘酷,比媒體宣揚的精彩多了!我只能弱弱地說一句:當一切都在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時候,其他的都成了浮雲!媒體的爆料引起熱議,這僅僅是表象,真相是戳中了大眾的痛點。
-
4 # 一乜
源於不平等的歧視。首先是允許少數人(5%)佔有多數(95%)財富;其次是灌輸多數人要感恩被少數人養活;再則是利益固化,包括話語權固化,即不平等歧視固化,並以傳統文化左證,在媒體上渲染,成為象印度種姓階層,下層被上層理所當然地盤剝的社會意識。近四十年的不平等歧視文化,媒體功不可沒。
-
5 # li136388759
起初媒體將這些有錢人企業家吹上天,最後將他們吹進了墳墓,他們的任務就完成了,在去吹虛全社會年輕人去創業冒險走截進的死路,讓其終生不得安寧,這個媒體危害之大,因為誰給錢他們就吹誰,可是最後吹進墳墓是不收錢的,吹死是勉費的。
-
6 # 贏在陪伴
媒體不過是推波助瀾而已,社會進步和分化後(即中國從熟人和老百姓社會向自由人公民社會發展中),大概時間點是開始是鄉土不重要了(80/90年代),後來是鄉情瓦解了(08年以後),再後來家庭裂解了(10後),新道德重構中,這裡面有社會和人進步也有舊道德體系破壞,良知缺失,秩序的錯亂。
但是,不要悲觀。社會進步,環境穩定,新的自由公民的道德體系和陌生信任維度下公序良俗的重建中!
-
7 # 易眼看世
做好自己。不是每個人都冷漠,價值觀扭曲。改變這些需要時間,但在媒體總宣傳負面的東西,確對社會風氣有不良影響。主流媒體應挺身支援正能量,堅持宣傳正面的東西。對這樣的媒體,取得好的效果後政府應當給予鼓勵。對不負責任的機構組織,應當予以警示甚至懲戒。表明態度,引領人們向正確方向前進,帶動中間人群跟進,進而使小部分人改變觀念。媒體的做用相當強大,不亞於教育部門,因此政府一定會在合適的時機對媒體進行改革。
-
8 # 發亮的光頭
我也不同意題主的看法,人的價值觀除了來自於自身受教育的環境之外,就取決於政治和經濟環境。
當然,毫無疑問媒體有責任也有義務對社會有責任感,但是媒體不可能與社會的經濟與政治脫節,媒體是受政治和經濟約束的工具而已,沒有可能完全與社會經濟和社會政治脫離,到目前為止在世界範圍內,還看不到哪個媒體如此的超然。
-
9 # 臨淵羨魚看光景
與其推卸給媒體或輿論,還不如深刻反思根源在哪兒,只有知病根方可對症下藥,我覺著華人的冷漠與扭曲的價值觀,源於現實社會價值觀的扭曲!華人的這種冷漠與扭曲只是社會意識形態的反應。
-
10 # 山之南山之北
當然不是!我覺得有幾個原因:一是社會飛速發展刺激了一部分人的浮躁心理,養成了不勞而獲的惡習;二是某些執法者水平低下僵硬執法,讓社會上醜惡者得利善良者受害,嚴重扭曲了人們的善惡觀念,法不責眾法不責惡,造就了越來越多的碰瓷搶奪造假坑蒙拐騙的惡棍;三是法律不完善,宣傳不得力,逐漸讓懲惡揚善變成一句空話笑話,扭曲了輿論氛圍和降低了道德底線,形成了一個病態的社會。……
-
11 # 我心裡住著一隻大惡魔
我倒覺得有這種報道無可厚非,但是若是那些製造負能量事件的人比其他人還能適應這個社會,那就是我們的社會機制出現問題了!正義得不到伸張,善良的人得不到應有的迴應,自私的人反而主導這個社會,正如芳華里講述的一樣!更關鍵的是你自己內心是一個什麼樣的靈魂?
-
12 # 樂樂2395379
就像不能把爆炸歸咎於導火索一樣。媒體沒那麼大的事,也不該背這麼大的鍋。華人冷漠與扭曲的價值觀出現在近二三十年,根源在於社會各方面的不平衡發展。正常行駛撞了人,沒錯也得擔責。同桌吃飯,自己喝多死了,所有人都擔責。高空擲物,找不到原兇,所有人擔責。人性逐性扭曲,必竟自保是本能。法律是保護所有人的,只保護少數人,只能事與願違。
-
13 # 遙若遠星6
肯定不是源於媒體,但是和媒體有不可分割的關係。當代社會是高度發達的資訊社會,媒體的作用和責任非常大。對大眾精神生活的影響遠遠大於從前紙媒體時期。影片的衝擊和紙質平面的衝擊估計有幾倍十幾倍的差距。
-
14 # 慕公子
主要是對共產信仰不夠堅定,法律制定高於傳統道德約束影響了大眾對價值觀的判斷,法律與道德有時是交叉矛盾的;東西方文明的碰撞及親西方資本主義自優越感對華夏文明的反智踐踏,金錢至上的反智成功學論調;社會分層及不合理分配導致階層矛盾等,從以上看媒體只是媒介和放大的效應,是社會的一個縮影而已。
-
15 # 顧雲孫
華人的冷漠與扭曲的價值觀是否源於媒體?我認為媒體是一個平臺,他總是傳播正能量,除非他是違規媒體?至於華人的冷謨我不能接受這樣觀點,幾天前發生在我們南通南大街有一位老奶奶不知怎麼摔了一跤,正好是中午11.30分左右學校放學,當時我剛好下班就看到了這一幕,兩位女生趕緊上前扶起老奶奶。並拿起電話跟她家人聯絡!從這樣一件小事能充分說明好人還是大都數,尊老愛幼是中國幾年文明史。.當然現在社會也會遇到及少數冷漠人和事,就象上講的一個事例可能有人怕把事情搞到自己身上,所以不管她人是否。關於扭曲這個問題我看是隨著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有錢了,日子過富裕了。有一些人思想也發生變化,他的價值觀也發生變化,主要反映在吃要追求高檔飯店,穿要講品牌。但我認為該節約地方還是節約,不能扭曲人的價值觀。
-
16 # 白華林木
華人的冷漠與扭曲的價值觀不能說是源於媒體,但媒體推波助瀾的責任是不能否認的。某些媒體為了掙眼球和熱點,忘記了職業道德和社會責,媒體應是正能量導向的榜樣,卻做出負能量的事。實為遺憾。
-
17 # 勤勞的小蜜蜂141293999
華人的冷漠與扭曲的價值觀來源於沉澱了幾千年的中華文明,這種價值觀不只現在,瞭解了中國歷史後,我們發現歷朝歷代都一樣,只不過身在其中的今天感覺更甚。這也許就是魯迅說的劣根性吧!當我們在痛罵華人的冷漠與扭曲的價值觀時,內心深處有絲絲尷尬,因為自己並不能跳出這種價值取向。
-
18 # 寒丹絲語
華人的冷漠與扭曲的價值觀,怎麼可能源於媒體呢?充其量媒體只是幫兇。媒體好比是“喇叭”,吹喇叭的人,才是真兇,才是禍害的主謀。
-
19 # 晨鐘悠揚2
這麼直白的問題,小編在這裡胡謅,好象不說出很深不可測的道理就說不明白一樣,不是呆子就是肥腦!人的價值觀扭曲不能全怪媒體,但也少不了他們推波助瀾!一個一切向錢看的社會,只知道自私自利,恨不得這個世界都歸他一人所有的社會,你指望他會有好的世界觀?人的本性都是自私的,人變得善良,有同情心,有包容,有公平正義感都是人類文明發展的結果,都是正義的精神文明發展的結果,你以為他是錢造就的?媒體作為統治階級的喉舌,力量之巨大,受眾面之廣泛,你能說它無足輕重?世界觀需要統治者來引導,提倡和發揚,當然也少不了物質的力量,二者相輔相成,不可偏廢,社會才能和諧,人民才能文明,你以為只要有錢就可以辦到?
-
20 # 淡泊寧靜1963
華人的冷漠和價值扭曲是存在的,社會風氣和三十年前相比的確是倒退了,主要原因是我們引入了市場經濟,優勝劣汰導致了人與人之間的競爭關係,另外貧富差距的擴大進一步扭曲了社會基本價值觀。還有就是媒體人是一群有較高文化的知識分子,而這一幫人可能不是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年最大的受益群體,所以他們誇大一些負面現象也就可以理解了。
回覆列表
不同意此判斷。
改變一個社會最根本的力量在經濟與政治,但很奇怪,華人卻堅信思想才是最根本的力量,題主恰恰在這裡存在認識誤區。
思想本來是多元的,很難根據當下需要來判斷正確還是錯誤。錯誤的思想同樣可能給大家帶來利益,正如亞當·斯密所說:麵包商並不是為了讓你免於飢餓才生產麵包的,他那麼做,僅僅是出於自利,可自利的結果卻是為別人提供了幫助。
必須承認,這世界上絕大多數人是有限的自私者,我們應該尊重他人“有限的自私”,與其改變人的內心,不如修改規則,讓“有限的自私”更有利於大家,而非更有害於大家。
許多人的思維需要走出中世紀。
為什麼我們對思想寄予如此高的期望?
因為我們對人還缺乏真實的認識,意識不到人是超我、自我與本我的組合,往往想用超我來概括人的一切,以為這樣才是正確的,結果是用高尚的藉口來否定人、戕害人。
嚴格來說,許多人的思想需要走出中世紀,因為他們還沒有真正認識自己,沒有真正認識什麼是人。
人就是有缺陷的,就是有幽暗意識的,他在道德生活需求的背面也有大量不道德生活的需求,組合起來才是一個完整的人,我們註定不是聖人,這才是我們每個個體的價值所在。
人是目的,不是手段,想改造人的,往往是惡魔。
道德重組是發展的結果,不是思想的結果。
不否認,當代社會確實存在傳統道德淪喪的問題,但與此同時,新道德也在成長,在年輕人越來越孤獨、越自我的同時,他們可能喪失了老一代的激情、主動、犧牲精神等,但他們也擁有老一代人缺乏的品格,比如對他人隱私的尊重,對社會秩序的尊重,對不同價值觀更寬容等等。
從斯文的角度來說,90後要明顯好於60後。
作為60後,我對同代人所謂的理想主義實在是太瞭解了,其中99%只是表演,區別只在誰演得更像,我個人更欣賞90後年輕人的坦率,他們沒有更大的理想,但一旦遇到真正喜歡的東西,可能更執著、更投入。
90後的價值觀是思想的結果嗎?顯然不是,否則這麼多年的正面教育、家長壓力為什麼毫無作用?應該說,這是他們適應新的經濟形勢、新的社會構成方式的必然產物。這遠比說教、規訓、道德命令要有用的多。
坦率說,世界上完全由思想決定行為的人,並且能一以貫之,相信不超過1%,不論對90後來說,還是對60後來說,都如此。
媒體對世風影響多大?
媒體肯定會對世風產生影響,如果媒體能更負責任,當然很好,但世界本來如此,有鮮花就有糞土,而鮮花恰恰還需要糞土。
多元化的環境可以讓一個人更多思考,做出正確選擇。如果說很多人思考水平不夠,做不出正確選擇,那恐怕只能說明多元化的工作還不足夠,畢竟60後生活的那個選擇很少的社會,大家依然做不出正確選擇,道德水平同樣不高,可見,道德、智慧是無法輸入的,只能靠人自己的修為,給正確的環境可能比給正確的教訓更重要。
畢竟,國外一些國家的媒體環境也不是太好,但整體道德素質卻並不低。可見,完全讓媒體承擔世風的責任可能有點簡單化。
心理學實驗可以證明,人類所謂思想,常常是當下的選擇,並非長期習慣養成、規訓的結果,在相同的條件下,大部分人做出的判斷是近似的。所謂深思熟慮,往往只是演技,人們多是在瞬間即興做判斷。
既然如此,思想對一個人的行為影響就是有限的,則所謂國民性、傳統等想法都是未經實驗證明的偽命題。事實是:改變經濟、政治條件,一個社會必然會發生改變,而改變思想,一個社會未必會發生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