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念魅75665790
-
2 # 果果果果果凍
容易發脾氣!首先從性格這個角度來看!每個喜歡發脾氣的女生,都會有一個很脆弱的心!容易生氣!!其實這樣不太好! 這樣的性格,一般都是從小時候開始養成的!可能小時候經常被家人批評,缺少自信!隨著慢慢的長大啦,你的性格也會隨著時間慢慢改變!也就是變得極端容易發脾氣!因為你不想怕你別人否認你!甚至你會覺得自己做的什麼事兒都是對的!其實這也是自私的表現(這樣的人更容易加朋友,因為她們不善於偽裝,情緒都是可以從臉上看出來的) 往往這樣的人,跟別人相處的話矛盾會很多,當然如果都能互相包容的話, 可以很快走進別人內心!適合交友
-
3 # 局外人136876768
沒事的不是病,我之前就是這個狀態。
不好控制自己的情緒的時候:
轉移你的注意力,不要糾結與小事。
不要自己的思想方向強加與別人,學會換位思考。
承認自己的不足,接受他人的"不完美"。
"學著"微笑
-
4 # 夢偉518
之前也有過一段這樣的情況 不管看什麼東西 聽別人說什麼 總是會發脾氣 而且心情還特不好 但是過了那段時間後 不知道怎麼著 自己就沒事兒了
-
5 # 金子59864
有的人天生就是脾氣大,有的人是後天給慣壞的,如果找不到他們發脾氣的點,就多小心點,自求多福吧,好歹比口蜜腹劍的人要好一些。
-
6 # 願你被溫柔以待
能深切體會你的感受,好像成年人面對這樣的問題,總懷疑自己有病,其實我覺得不是。任何一種情緒的表達,都來自於內心,也必然會有一個過程。小小的情緒爆發是一個小的事件或是話語,那也是一個過程,只有在過程裡的自己明白,從笑容變成憤怒,是經歷了怎麼樣的痛苦與折磨。
-
7 # 主動健康好幫手
動不動就愛發脾氣?怎麼辦?
其實從營養學的角度來講,嚴重的缺乏維生素B族,導致三大宏量營養素蛋白質、脂肪、糖類沒有辦法被好好的利用,也就是說能量代謝出現障礙。
那從社交的角度來講,動不動就發脾氣,也就是社交的面太狹小,也就是人們常說的“你這個人,很少見過世面?”
那從心理的角度來講,要麼這個人想法經常被人否決,當太多人批判你的做法,你會上癮,為什麼我都是錯?也就是想說,“我是對的,我沒錯,有錯,不對的是對方”
那要針對性的解決這三個問題,對於動不動發脾氣就會相應的改善。
第一,就是讓自己的食物的營養更加的均衡完整足量及時;第二,多參加些社交活動,以及多去一些沒去的地方,結交一些新朋友;第三,短時間內遠離那些令自己不舒服的人和事情,同時培養自己換位思考的能力。
如果真做到以上講的這三點,如果你還能亂髮脾氣,只能說,舅服你,你實在太著迷發脾氣,陷在裡面不願意出來而已。
-
8 # 小文殊蘭
原因是你的期待太多,心太小了。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認知模式,這個是自己從小到大的經歷積累形成的,既然每個人的經歷不一樣,那麼這種思維模式就不一樣,對同一件事情的看法就不一樣,這中間的差異就是思維認知的偏差。
這種偏差可以理解為你的內心期待和事實之間的差距。這裡有一個公式,滿意度=情商-期待。情商在沒有大範圍提升的情況下,你的期待越大,你的滿意度就越低,你對人的態度就越不好。
這種偏差的容納程度就是你自己內心中對不同事物的包容性程度,包容性越大,你越是能夠容納更多的偏差,包容性越小,你容納的偏差就越小,最終只有你自己的認知。
結合以上兩個資訊,你之所以輕易不滿意的原因就是因為自己的心太小,期待太多,導致的認知偏差太大造成的。解決這個問題,你可以兩個方面去做。
第一:降低你的期待;
深刻理解這個世界是錯綜複雜多元化的世界,每一個人都是一個存在而已,正是這麼多的不同才組成了這個世界的不同。那樣就能理解為什麼會有這麼多不同;
第二:擴大你的心胸;
這一條很不容易,而且極為痛苦。首先去融化你的心,然後用知識和見識這兩個東西充實它,當你見過很多事情擁有很多知識的時候,你的格局和視野就變大了。
人一定要知道自己的不足才能有進一步的提升,否則越過越狹窄。
-
9 # 黑子心靈驛站
做事過於挑剔,總是覺得自己比別人做得好,把別人的錯誤過於方法。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說話做事不會換位思考!把自己的觀點強加給別人!完美主義者!如果你是領導,下屬都會怕你,如果你對家裡人也這麼樣,那你就對家裡人造成了一萬點傷害!那也不完全怪你!可能你爸媽有一個脾氣暴躁的,或者小時候你爸媽對你太過於嬌縱了!
-
10 # 使用者102196129731
人狂有禍。這也是倒黴的象徵,如果不能及時反省控制自己,結果就是路越來越窄,最後無路可走。身邊無人親近,有難沒人幫,成為孤家寡人
-
11 # LianbeMe
很抱歉你是個脾氣大的人,但你有改變的願望,這又是多麼的難得!
首先,談一下脾氣大的原因。有脾氣不是你的錯,人有七情六慾,生氣憤怒是正常的情緒表現,但易怒反映了你的性格短板:對情緒管理的短板。這可能是童年的各種情緒被大人壓抑,而自己又不知道如何表達造成的;或者從小所在的環境沒有這方面學習的榜樣;也可能是本身比較敏感等等。
其次,談談怎樣控制脾氣。你可以把脾氣想象成你養的一隻兇猛的寵物,比如獅子。當你脾氣上來的時候,首先你要認識它,就是你要認識你養的這隻寵物,知道它來了。比如,當你出現心慌,氣短,臉紅,咬牙,皺眉,等等,你要認識到它來了。只有當你認識到它了,才有可能控制它,不然,就是它控制你,你成為它的奴隸。
當你認識到它來了。你就要提醒自己去馴服它!
你可以:1.強制自己心裡默唸10個數再繼續和對方交流。2. 你可以深呼吸調整幾次,再和對方繼續交流。記住,絕對不能馬上說話或者行動,控制住自己的嘴和身體,一定要鍛鍊這中間停頓的這點時間,告訴自己,它來了,我要征服它!這隻獅子的攻擊性也會隨之延遲。3.如果實在覺得對方讓你反感,並不斷在刺激你,在做完上述2點以後,告訴對方你不想繼續下去,因為你感到不舒服,甚至可能會不開心(表達你的感受並告知對方)4.如果還不可以,建議你離開所處環境,離開事發現場,換一個地方和環境,靜靜地呆一會兒。
上面1和2是如何在當下調整自己,3和4是1、2失敗後停止活動或者現場。當獅子看到帶血的肉,它會控制不住撲過去,但當獅子被領走,看不到帶血的肉,自然攻擊性也會下降。
最後,記住一點,如果你想改變你的壞脾氣,克服壞脾氣的唯一機會就是在你有壞脾氣的當下去鍛鍊自己,而不是之後去愧疚懺悔。
所以,請把每次壞脾氣要來的時候,當作上天給你的鍛鍊機會,欣喜而珍惜並把握住,假以時日,你會發現你可以訓化這隻猛獸,而不是被猛獸侵佔心靈,淪為它的奴隸。
控制脾氣是件本事。任何本事,都是需要人為學習鍛鍊的。如果你的童年沒有給你這個條件,而你變成了今天的你,你現在仍然有機會自我訓練(抓住脾氣來臨的那一刻)從而管理好自己的情緒。祝福你!
-
12 # 茉莉花茶8224
有時候真的是病理性的,有可能是肝不好,我曾經就是這樣,很多年大概能有十幾年吧,有點事就炸毛,我如果想睡了,別人不能弄一點動靜,要不然我肯定是一頓訓斥。越這樣對自己身體越不好。我體質差睡眠質量差,想睡必須馬上睡不能有聲音,動不動就覺得肝區次次啦啦的疼,它也不是那種很疼,就是不好受。今年下半年吃了對應的保健品好多了,肝區沒有不舒服,同樣的事不會發脾氣能忍住好好講道理了。
-
13 # 237624860
是不是得病了這得看你以前啥樣,如果以前很少發脾氣,生活狀態也和現在沒有區別。那就可能是身體亞健康唄。如果一直都這樣,就是天生性子急,脾氣不好。不管哪樣,目前生活就算不盡如人意也正常,一切往前看。因為都會過去…但目前的暴脾氣得自己學會控制,對自己身體不好,對家人有影響,替你擔心。給生活也造成不便。所以要學著控制自己的暴脾氣,年齡增長讓人的閱歷增加,應該更有城府更有耐性才對。
-
14 # 歲月流情
比較愛發火,平時儘量少熬夜,一般肝火旺盛,火氣比較大,還有就是更年期,看什麼都不順眼,這個時候,建議多出去散散心,
-
15 # 經緯平行線
我這人平時脾氣特別好,只是有一件事我就是愛發脾氣那就是婚姻失戀了,相親擇偶這問題,我就是愛發脾氣因為我感覺這是對我極大的侮辱,
-
16 # 我和我是兄弟
愛發脾氣的人,從中醫的角度來說是肝火旺。從心理角度來說,其實是焦慮。
心病還是要心藥治。知道自己愛發脾氣,就要有意識的控制自己的情緒。學會寬容,看見別人犯錯,或做了自己不理解的事情,多站在別人的角度去理解,告訴自己人無完人,誰都有自己的短板。
學會豁達,不較真,自己也活得輕鬆,看遠一點,就發現很多事情,並沒有那麼的重要,沒有什麼事情過不去。
還有時候發脾氣其實也是懦弱的表現,不自信的表現,說服不了別人,只有用憤怒的方式來強調自己是正確的,維護自己的權威。
有一句話是“有理不在聲高”,所以發火不代表你就是對的,只暴露出自己的性格教養的缺點!
-
17 # 老李71490
一定是肝有問題,肝鬱不輸,肝鬱化火,情緒愛急燥,愛激動,愛發脾氣,愛生氣這就是肝有問題的顯注症狀
,最好找中醫診治。
-
18 # 使用者616951660722
你這麼不穩定的情緒現在是否成病還難定論,能夠提出這樣的問題說明你還有自知,任何疾病包括心裡疾病都有它的發展過程,象你說的狀況我勸你及早改變,否則今日未成病往後繼續發展終成病,(狂燥症),那種痛苦會生不如死,不是誇張,我的大妻舅就是這樣,今年六十五歲,一直以來性情暴躁,不合其意便暴跳如雷,對內對外都是如此,大概是在十年前左右,身體突感不適,胸悶,頭暈,失眠,四肢無力,一直不斷尋醫問藥,不見好轉,很多醫生無法判斷,最後只有一個醫生說他得的是“情感障礙綜合徵的狂燥症”,很難調治,時至今日難以治癒!人要有一個寬廣的胸懷,包容的心,要懂得換位思考,須知人各有觀點,同樣的事情有不一樣的理解,不能以自己為標準去衡量別人的對與錯,如果自以為是,固執己見,就象你說的亂髮脾氣,長期如此很是傷情,切望改之,不要將來後悔莫及!
-
19 # 使用者2791499174830
更年期,不管男人女人到40多歲往過,就有這些情況,不過你多大,如果不是這年齡,說明你工作生活壓力大,性格暴躁,做事情不擾人,追你的原因,不外乎就是有煩惱事,不願說,又不好說,所以自己的事情,自己知道,然後是自己清理掉,如果不改,吃虧是自己,別人代替不了你,所以放下一切自我,走到工作生活中,用愛接納親人友人,善待愛你的人和他和她愛你的人!這樣慢慢就調理好了。
-
20 # Eve玲瓏
第一抑鬱症,焦慮症也有可能。最近生活上有沒有發生什麼大的轉折和變化。
第二女生懷孕也有可能改變身體激素分泌,可能導致脾氣不好。
第三可能內分泌失調,或者甲狀腺,乳腺出現異常。可以去檢查下身體狀況。
回覆列表
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幾種:
我們對親近的人預期過高
無論是親近的家人或者朋友,都是與我們關係十分親近的。而關係親近帶來的,也必然是彼此的熟悉。於是,在這種熟悉的關係裡,我們總是會認為,我們的家人與朋友,都應該會理解我們,都應該會明白我們到底想要什麼。
解決方法:明白自己的親人也只是普通人
對於這種原因所造成的,對待親人的苛責,我們要首先從自己內心說服自己:要明白,人無完人,即使是他們身上有著普通人都沒有的優點,也要清楚地知道,他們身上也有著普通人都會有的缺點。他們與我們一樣,都只是普通人而已。在明白了這點之後,就會知道,我們不應該對親近的人要求過高,在面對極端情況的時候,我們的生氣與失望,也不會如此之大。畢竟他們所犯的錯,也只是你我這種普通人會犯的錯誤。我們對他們多點包容,其實也是對自己多點包容。
容易陷入單級思維
單級思維就是我們在不考慮實際情況的狀態下,為自己或他人定下一個目標,並且不顧一切的要去實現,不實現就不罷休,死死的糾纏於這個目的,把自己陷入沒實現就不能快樂的死巷子中走不出來。把自己的主觀想法強加於自己或別人的身上。
我們在與親人的相處中,就容易陷入到單級思維中去。
解決方法:改變看待問題的角度
在心理學中,有一個效應叫框架效應,是指一個問題兩種在邏輯意義上相似的說法卻導致了不同的決策判斷。也就是說,人們會由於語言的表達不一樣,而對同一事物、同一事件,產生不同的心理感覺,從而做出不同的選擇。
而將它應用在人際交往中,就是要我們換個角度看問題,不要鑽牛角尖。期待伴侶給出的生日驚喜,最後卻是落空。給家人精心準備的飯菜,卻被推說沒胃口等等。這些表現,並非是他們不愛我們,而更有可能是,他們自己也遇到了煩心事。而此時,作為與他們親近的人,我們不應該侷限在自己的世界裡,而應該去留意和關心他們,看自己能不能幫他們解決。正所謂親人,就是應該相互理解相互扶持的,我們不應該總是侷限於自己的所得,而將親人的需求置之不顧。
我們總是太在意別人對我們的評價
在我們的日常交往中,總是親近的人陪伴我們的時間比較多,而陌生人,或者是不相干的人,往往只有寥寥幾次的交流機會。而我們又總是過於在意別人對自己的評價,因此,會抓緊機會,在這寥寥幾次的互動中,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示出來,讓自己在對方心中,留下一個完美正面的形象。而對於親人,我們則會認為,彼此之間已經足夠了解了,不需要再去裝飾和表現出最好的一面。即使是有什麼表現得不好的地方,以後還有足夠多的相處時間,才糾正對方的看法,來提升對方對自己的評價。因此,我們就會在外人面前表現出最好的一面,卻將糟糕的自己留給了親近的人。
解決辦法:意識到親人才是對我們最重要的人
對於這個問題,我們同樣要改變自己的看法。但是,這種機率卻是十分低的,往往是十中無一,我們實在沒有必要費盡心思地去經營這種“人脈”。而相反,最能給我們幫助的人,其實就是我們親近的人,我們的家人與朋友,才是在我們遇到困難的時候,給我們最多支援的人。因此,我們與親人朋友的關係,才是最需要我們用心去維護的。不要覺得彼此之間太過熟悉就無所謂自己的形象,而是應該認為,我們在彼此心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從而更應該去用心經營。這樣下去,才能夠得到一種良性迴圈,收穫和諧的親密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