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書法有云

    這個說法在某一種程度上來說是對的,但是它的前提是,你必須先學一家,學到精通,也就是說從書法的角度來講,我們要學習到出帖的程度。

    在達到出帖的程度,我們在再旁涉諸家,然後進行融會貫通,然後蘊含入我們的性情,使之成為具有我們個人風格的一種新的書體,這個也算是一種繼承與創新。

    古代的一些書法大家莫不是如此,像初唐的楷書大家歐陽詢,他筆畫傳承至二王,但是他的筆畫是從魏碑中汲取取過來的,它的字形結構是從隋碑中借鑑而來的,然後以這三大塊為根基,進行融會貫通,才自成一體。成就了中國歷史上四大楷書大家之一的地位。

    即使後來的顏真卿,柳公權,趙孟頫也都是如此,唯一區別的只是他們的個人書寫風格不同而已,但是在創造自己個人風格的這一條路上,也就是說在創新的這條路上,他們的方法都是一樣的。

  • 2 # 覺呈

    這個說法是正確的,是“過來人”的真見灼識。

    一,從書法史上看,幾乎沒有例外。都是廣取博涉。就連宋徽宗趙佶以高才獨獨的瘦金書,也都有唐初四家之薛稷的影子和二王顏柳的痕跡。

    二,從現實看,這實際是“一門深入”和廣學博釆的關係。深入一家,得其神韻。再採擷眾美,融為一爐,以自己性情馭之,將不唐捐。可見成績。

  • 3 # 陌上農夫1

    有一定道理,但不絕對

    作為一個自學書法且走過不少彎路的人,我覺得學書法有四個關鍵:

    一、喜好

    書法一定是自己內心喜歡的,無功名利祿念頭,僅從單純的喜歡、喜愛出發,這是書法能進步且最重要的動力、源泉。選擇時,無論篆、隸、楷、行、草大類,還是某體中某個名家的字帖,一定選擇自己喜歡的那體那家。當然,初學者建議先從楷體學起。只有這樣,自已喜歡書法,又選擇的是自已喜歡的某體某人字帖,學起來有興趣,學起來悅已,學起來長久。

    二、堅持

    古人自執筆皆用毛筆,今人初握筆皆硬筆。毛筆、硬筆本質特徵大不相同。硬筆的筆畫可“指那打那”,毛筆是軟的,不一定能“指那打那”,決竅在會運筆,而運筆講究的多了,開始學很難掌握。要掌握運筆也不難,辦法只有一個,就是多練、堅持。“練字練人,練字練心,貴在堅持”。只有堅持下去,熟練掌握起筆、行筆和收筆,提、頓、按等“調峰”技巧,就成功了一大半。當然,還要學結字。結字不難,關鍵靠記憶,只要把自己認為最好看的字型、結構牢記便可。調峰會了,結字會了,就能寫出不錯的字。

    三、深悟

    不死學,多靜思深悟。無論那種字型,均指字型而言。但不變的卻是毛筆,不變的是筆在行進中的調峰。如何調峰使中峰在筆畫中間?如何調峰接下一筆?如何將筆峰送到筆畫的末端?……多悟這些細節、難點,必有大益。完全掌握了這些,毛筆也變成了自己身體的一部分,如同手指,到了這個時候,自己的書法肯定有很大的進步。

    四、採長

    哪種書體最好?這是一個很難回答的問題。但是,諸多字型中,不變的總是講究運筆、調峰,書法最難學也是運筆、調峰。把不變的悟透了、學會了,任何體都可以寫的。至於,樓主提出的問題有道理之處在於:多學才能博採眾長,才能熟練掌握不變的,真正創作時才能遊刃有餘。我對這點的理解,還是在不同的眾家中找相同的、不變的,這就是運筆、調峰和筆筆送到……。

    只有學完所有書體才能創作?這個問題,我完全不贊同。人一生,時間、精力都有限,歷代名家帖子那麼多,也學不過來。

    總之,出於喜好,貴在堅持,掌握調峰,運用自如,完全可以創作了。

    以上拙見,僅是一個書法愛好者的一點體會,與大家談討。

  • 4 # 尤年1

    研習書法,只學一家肯定不行。所謂取眾家之長溶自我之態,尚有自家面目。然此不為創新,乃常態耳。

    書法藝術源遠流長,精髓神韻非一朝一夕可得。先當書奴再當書主,創新之說切勿輕言。

  • 5 # 郭發洪

    臨帖是書法學習的唯一門徑。無論是初學書法,還是小有成就抑或是有建樹的書家,都離不開臨帖,離不開對傳統的遵循和繼承。在書法實踐中,臨摹與創作互為彼此,創作有境界的高下,臨摹也有功底的深淺,而兩者之間的有機結合才是提升書法技藝的根本所在。臨摹與創作是相互轉化、相互促進的過程,即,在創作實踐中,有不斷對傳統的掌控和把握;在臨摹過程中,有主體意識的浸透和潺入,具體做法是學習的各個階段對應地展開臨摹與創作。王鐸所謂“一日臨帖,一日應請所”,深刻地印證了這個道理。

  • 6 # 老蔡說法

    對於初學者,應該專精於一體。最好選一位自己比較欣賞的書法家,選他的代表作,一本字帖,然後選其中的幾十個字,花上幾個月,把每個筆劃、每個細節都練得很熟練。

    然後,擴大到整本字帖,用幾年的時間去吃透,直到隨便一寫,就是這個書家的風格,這就叫入帖。

    然後,再練習另一書家的作品,因為已經有一定基礎了,上手會快很多。

    這個階段,可以廣泛學習其他書家的作品,博釆眾長。

    最終,才能夠融匯貫通。沒有二十年的功夫,很難做到這一點的。

    最後,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這就是出帖了。

    附:楷書四大家的特點

    歐陽詢的書法特點:

    方圓兼施,以方為主,點畫勁挺,筆力凝聚。既欹側險峻,又嚴謹工整。欹側中保持穩健,緊湊中不失疏朗。

    如果說歐陽詢的不足之處,我覺得是不夠疏朗,太拘謹,給人帶來的藝術感染力不足。

    柳公權的書法特點:

    柳公權的書法結體遒勁,字字嚴謹,一絲不苟,以瘦勁著稱,體勢勁媚,骨力道健,以行書和楷書最為精妙。他的字取勻衡瘦硬,追魏碑斬釘截鐵勢,點畫爽利挺秀,骨力遒勁,結構嚴謹,有著“顏筋柳骨”的說法,“書貴瘦硬方通神”。柳楷筆法勁練,穩而不俗,險而不怪,老而不枯,潤而不肥,儀態沖和,遒媚絕倫。筆畫均勻硬瘦,稜角外露,富於變化,避免單吊重複。書法結體遒勁,而且字字嚴謹,一絲不苟。柳楷橫畫大都方起圓收,骨力勁健,起止清楚,短橫粗壯,長橫格外瘦長,神采清秀,豎畫頓挫有力,挺勁瘦長,凝練結實,撇畫銳利,捺畫粗重稍短而踢起,用筆乾淨利落。總體上內斂外拓,中宮收緊,四肢開展,於嚴謹中見疏朗開闊的風姿。

    顏真卿的書法特點:

    顏魯公其人正氣凜然,其書端莊雄偉。他一改晉唐以來優美秀雅書風,而別開壯美雄渾氣象。前人評他“點如墜石,畫如夏雲,鉤如屈金,戈如發弩,縱橫有象,低昂有志,自羲、獻以來,未有如公者也。”顏體書對後世書法藝術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唐以後很多名家,都從顏真卿變法成功中汲取經驗

    趙孟頫書法特點:

    趙孟頫在繼承傳統書法的基礎上,削繁就簡,變古為今,其用筆不含渾,不故弄玄虛,起筆、運筆、收筆的筆路十分清楚,使學者易懂易循。其書外貌圓潤而筋骨內涵,其點畫華滋遒勁,結體寬綽秀美,點畫之間彼此呼應十分緊密。外似柔潤而內實堅強,形體端秀而骨架勁挺。學者不僅學其形,而重在學其神。書寫趙體時,點畫需圓潤華滋,但結構布白卻要十分注意方正謹嚴,橫直相安、撇捺舒展、重點安穩。只有這樣,才能掌握趙體的特點。

  • 7 # 使用者金佔石開13148899

    創新的方法有多重,是由透過學習一家或多家的作品都可創新,什麼是創新,是由習作而變成不同的作品,並非是把自己的風格變掉

  • 8 # 仁者許

    杜甫詩云:“別裁偽體親風雅,轉益多師是汝師。”其實不僅是寫詩,所有的藝術門類都是道理相通的。人們都知道要身體健康必須要營養均衡,如果挑食偏食的話就會發育不良,練書法也是這個道理。

    看過金庸小說的都知道,武林高手剛入門的時候都只練習一種簡單的拳術,往往一練就是幾年,等基本功紮實了再開始學高深的武術。練書法也是這樣,往往都是從楷書或隸書入手,等掌握了基本的筆法墨法後,再練習行書草書。這個過程必須要是轉益多師的,歷史留存下來的名家法帖很多,可能剛開始你選擇的字帖不一定就最適合你,再練的其他的字帖以後,可能會感覺更好,進步更快。當然就像談戀愛一樣,也不排除有一見鍾情終身不渝的,就像吳琚終身學習米芾也卓然成家,但這樣的例子畢竟是少數。

    那麼學習書法為什麼必須要揉和多家呢?因為一位名家的書法往往是優點,缺點都是非常明顯的,如果你對他一見鍾情了,他的缺點也變成了你眼中的優點,這樣學習書法可能就像魯迅筆下的九斤老太一樣,一代不如一代。就像本人在學習書法時,許多年沉迷於米南宮,但是對於他的捺畫始終無法解決,後來看了王鐸的字,豁然開朗。

    古人云:“悟極藝理方通神!”可以說書法史上的名家都是融匯百家的。明四家之一的米芾習書,自稱“集古字”,雖有人以為笑柄,也有讚美說“天姿轅轢未須誇,集古終能自立家”,這是他學習了 、歐陽詢、褚遂良、沈傳師、段季展,特別是二王后融會貫通的結果。大家熟知的鄭板橋,他的書法從隸書入行楷,融匯篆書草書等技法,自稱為“六分半書”,人稱“板橋體”。當代草聖林散之先生,平時從柳公權玄秘塔入手,《懷仁集王聖教序》為底子,融匯《張猛龍》、漢隸、米芾、趙孟頫、董其昌諸家,晚年更融匯王鐸槐樹的草法,加以變通,終成當代草聖,就是學習百家的最好例子。當然這也需要勤奮努力,名師指點和勤於動腦。

    所以學習書法要轉益多師,融匯百家才能創新!

  • 9 # 抱庸詩書

    從藝術角度,融合創新才更有意義。書法只學一家,如果在臨學過程中產生自覺的感悟覺悟,對原帖的內容進行突破與改變,也可以創新,但這需要極高的悟性,也是比較難的。帖讀多家,便於有選擇性地進行嘗試取捨,融塑錘鍊,創新的空間更大。

    書法既然成為一門藝術,絕不是對著選項ABCD去模仿,而是需要從ABCD發掘EFG,這樣書法的藝術之源才不致枯竭,因此,創新是書法後學階段的藝術使命。學顏學歐學柳學趙,並不是要限度無止境地仿學臨摹,終究是還為了臻化自已的風格,一定要有創新的、原創的、個性的元素,這才是藝術研究的使命任務,也才是藝術家的意義所在。

    之所以說書法創新是後學階段的使命任務,是因為任何一門藝術都是需要雄厚的基礎作支撐的,要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書法的創新,不能天馬行空無所依循,也不能割斷歷史閉門造車,而是在繼承中有突破。與其說江湖書法是耍流氓,不如說純理論性的書法藝術創新是瞎胡鬧,書法從書寫實踐中來,還是要到實踐中去,因此脫離實用性的書法不是人們需要的書法,完全割裂或悖離傳統審美的書法也必將不會被歷史銘記。

    抱庸淺談。插圖為抱庸硬筆習作。

  • 10 # wangdw333

    學書法不能只學一家,如果你就學一家,你的書法只能表現某一家的特點,最後就變成該書法家的後繼人,不會有大的發展。書法家啟功說過一句話,“像我者死”,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學書法一定要學多家,比如:王羲之字的秀美;米芾的筆劃的多變;趙孟頫字的結構勻稱;還有當今書法家方放的巧柞等等。如果取眾家之長,寫出你自己的風格,這就是創新,你就能寫出一手好字,在掌握篇章結構後,你就能創作出優秀的書法作品。

  • 11 # 才非天生

    一點淺薄理解,學一家就像一家,那很難創新,那就逃不出他的影子,就變成書奴了。如果博採眾長,像蜜蜂採蜜一樣,都去學各家精華,再融會貫通,那就有傳統,又有自己面目了,當然這個過程很長,也很難,需要功夫也需要悟性。

  • 12 # 魏保良

    首先否定一點,簡單的將數家風格糅合在一起不能就稱之為創新。真正的創新是達到無跡可尋的程度,筆筆是古人,但又筆筆是自己,具體學的哪一家誰也說不清,因為已經是形成自我面貌,這可稱之為創新。

    例如當代頗具影響力的帖學代表書家陳忠康老師的書法,陳老師取法廣泛,其取法包含了二王、歐陽詢、顏真卿、蘇軾、米芾、黃庭堅、趙孟頫、董其昌、何紹基等歷代大家的影子,但是,即使這樣,陳老師的書法依舊還停留在繼承之上,還未到創新的程度。

    對於學習書法提倡轉益多師,這一點是非常對的。但是對於初學者,還是先專攻一家,打好基礎,然後再談轉益多師,否則只能是空中樓閣了。對於創新呢,實在太難,一個時代恐怕也出不了幾人,我們這些書法愛好者們還是權當一種興趣吧!

  • 13 # 書畫博覽

    創新應該是始無前例,學百家而非糅合,是自己獨創的令人耳目一新的風格,自成一體,開宗立派,既有古意更具時代感!

    這才是真正的創新!

    每個時代能夠開宗立派的創新人物都是寥若晨星的大師!

  • 14 # 北鄉書痴

    能學好一家就不錯了。要學其他的至少應該是精通一家以後。而精通一家又談何容易!你經常看到一個先生教了一幫學生,學的同一本字帖,最後十個人寫字十個樣。不是說大家都有創新,而是大都學走樣了。中國幾千年,真正創新成的有幾個人?所以老老實實的寫字吧,別總是異想天開!

  • 15 # 黨培書法篆刻

    書法學習,首先是從古人的碑帖和字帖開始。所謂一家不夠只是講在學習書法的過程中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進步,只臨習一家的字帖會比較單一,學到的東西有限。

    比如說,我們剛剛臨習碑帖,一般會選擇楷書開始,因為楷書厚重古樸,筆畫變化較少,易於消化吸收。像“歐顏柳趙”的楷書特別完美,需要認真的去研究學習。然而在一家身上學習久了,不免會出現學習的瓶頸、進步困難的情況。這時候去換一家書法大家的碑帖去研究一下,有可能會出現豁然開朗的效果。這也是書法練習過程中不可缺少的過程。

    然而臨摹完了楷書,再去學習行書草書的時候。就需要自己找到自己喜歡的書體,去臨摹。比如王羲之的書法,大師級的行書臨摹人最多。達到一定程度以後,結合自己學習的楷書,就可以找到自己的風格。也就是說糅合大家風格,創出自己的風格了!

    在中國傳統文化裡面,書法是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所以傳統的東西就有它內在的美。所以書法創新並不合適,只是在古人的基礎上找到自己的風格而已。現在社會上出現的那些“醜書”等亂七八糟的東西絕對是對書法的侮辱!所以我本人比較反對所謂的書法“創新”!

  • 16 # 神韻軒書法

    國畫家創新國畫的方法有:

    一,學習傳統吸取古人畫國畫的長處,消化接受。

    二,讀畫論、畫史、文學。

    三,從自然界提煉精華,以自然為師。

    四,常常對景寫生琢磨,尋找靈感。

    五,創作時,按照自己審美情趣對蒐集來的素材進行加工、取捨、變形、任情隨意發揮,最終形成具有藝術感染力的作品,有自己風格。

    書法創作和畫國畫創作同理,按照自己的審美意識對多家古人書法風格進行加工、取捨、變形、提煉、概括來進行創作。

    開啟思路的創作訓練方法:

    不同書家,不同的風格作對比練習,創作練習。瞭解不同書家風格技巧方法,對比分析。開啟思路。

    比如我們嘗試將蘇東坡的字型橫扁改為縱長結構。將黃庭堅行書改為主筆緊縮,中宮開闊結構。將何紹基的行書結構改為左低右高,倚側險絕式結構。

    學習書法如果只學一家,屬於無我精神面貌的臨摹。多學幾家,取各家之長融為一體,有自己的精神面貌,取法古人,又異於古人,才是創新。

    (下圖行書書法由米芾所書。個人淺見,僅供參考。不當之處,敬請包涵。)

  • 17 # 聽竹齋

    此話不假!書法的創新的確離不開各家書體的溶合到再“分離”。中國書法是講傳承的,背離了傳承去空談“創新”那是站不住腳的!

  • 18 # 勝民333

    說的也有幾分道理,學習書法首先要從基本功練起,先學習基本法,要從楷書練起,然後行書,歐體 ,隸書,最後草書。不是說要多學幾種字型就能成為書法家,而是要想成為書法家必須寫好字,要想寫好字必須掌握幾種字型,這是必然的,也是學習書法的必修課程。等成熟了再根據自己的喜好,發揮自己的特長,走自己個性書法之路,書法家順理成章的就屬於你了!

  • 19 # 滄海壹滴

    書法的魅力在哪裡,這是很多人都不理解的,我個人認為在於無論你認為自己寫得多麼好,多麼美,但一定可以在古人的筆劃中找到這最美的一筆,所以說“筆筆有出處,字字有說法”。古人已寫盡了書法之美,不可超越,永遠攀登才是書法最大的魅力!

  • 20 # 於明暉書苑

    只有繼承才有創新,不繼承傳統的創新是沒有根基的、是變種的創新、是改變了基因的創新。中國的書法,已經經過了幾千年的繼承發展,經過了幾千年的大浪淘沙而流傳至今天,形成了特有的規律。掌握了書法的書寫規律,在此基礎上追求創新才是真正的創新。以上所言好象有點答非所問,其實不然,因為學習書法就離不開傳統,離不開繼承,離不開臨帖。說到臨帖就聯絡到臨什麼帖?臨誰的帖?臨一家帖,還是遍臨經典名帖?這些問題的提出,實際上也兼接回答了應該臨多家、多種經典名帖。臨一家不是說不行,而是看你要達到什麼目標,如果想把字寫好一些,能夠應付一般的書寫,那麼完全可以臨一家之帖,按當今全國的書法水平,能夠真正掌握了一家經典名帖的筆法、墨法、章法和單字結構,那麼你應該在全國水平之水。看看近20年來的“國展”入展獲獎的作品,包括所謂的“蘭亭獎”。其水平與先賢經典相比,其差距,完全可以用10萬8千里來形容,甚至可以說:根本沒有可比性。要想在繼承發展中國的書法藝術方面取得更加輝煌的成就,學一家肯定是不夠的。應該沉下心來,拋開一切為追求名利而搞的一些浮躁的筆會、國展、各種毫無意義的、並且浪費時間的各種書法比賽和培訓班。持之以恆的多讀書,多臨帖,做善事。做到做人和做事,學書和讀書齊頭並進,把先賢的書法吸收消化,融匯貫通,成為自己的“精神產品”,把自己的精神面貌,用自己的筆墨語言展現給世人,這是每個書法人應當傾盡全力追求的目標!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談戀愛到底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