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道德經》洋洋五千言,氣勢就是講一個“道”字,如何理解這個“道”字?
14
回覆列表
  • 1 # 明貞

    道即永生永存之正義有效途徑及知能,並不存在,人類並萬類的頂級品質素養即德。德即生存延續進而成道之正確有效途徑及知能,亙古以來還沒有能永存永生之存有,所以道並不存在,是人類並萬類的共同目標和歸宿。

    偽道是存在的,以欺騙和奴役控制的方式來保持自身之永生永存,所以老子亦不能給道以確切的定義!

  • 2 # 王燁讀書會

    這個問題問得好,道可道,這是《道德經》裡的開篇,也是《道德經》裡的核心思想。

    《道德經》的開篇說的就是,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所以,這本書的開篇就告訴我們了一個,天地間最高的真理也是真相。

    這裡所說的這個“道”不是我們一般人所理解的道,這個“道”是非常高的一種境界和一種形態,用語言是不能完全表達清楚的。

    在《道德經》裡,老子的意思,如果能夠說清楚的,並不是我說的那個“道”,我說的這個“道”很難解釋。

    總之,我們用最淺顯的描述來解釋一下,《道德經》裡的“道”,這個“道”它表述的不是一個“道”,而是兩個“道”。

    是哪兩個“道”呢?是“天道”和“人道”,如果讀過道德經的朋友都知道,《道德經》的開篇說: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而《道德經》的結尾則告訴我們,天之道,利而無害,聖人之道,為而不爭。

    希望這樣的解釋能夠讓你對“道”有一個初步的認知和了解。@王燁藝述匯

  • 3 # 折翼鵬

    語出老子巜道德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有,名為萬物之始。無,名為萬物之母"。

    簡單的講,"道可道,非常道”這句話的意思是;可以用語言能描述的"道",就不是永恆的"道"。因為老子認為,大道無形,聽之不聞,視之不見。既然無形無聲,你怎麼能描述呢?即使是你描述出來,那也有你的主觀包含在裡面,它就不是真正的"道"。

    真正的"道"存於天地萬物之中,只能勤於觀察,用心思考,才能明白"道"的存在,"道"的無所不能。"道"只能心領神會而不可言傳身教。

  • 4 # 馬振廷1

    道,莫能見莫能知玄妙之無道,大道無名,大象無形,時時刻刻之無(因)隱道。可,可見,可知,可覺,萬物之有道,可為,可說。可見道道不同,道道無窮,小道可德之道,事事有道,物物有道,條條匡匡有道理,人文之道生活之道已先過去之道。

    道非,有化無物質轉化之道。

    常恆道,不變應變易變永恆之理道。

  • 5 # 書畫CCPT

    道可道",第一個"道"字指的是世間大道。第三"道",指的是表述。意思是:道,可以說得出的就不是永恆的道;老子的思想非常反傳統,他認為不管是自然大道、宇宙大道或是人間大道,一旦我們自認為講明白了,其實就偏離它了。道不受時間、空間限制,而語言恰恰是一種限制。因此老子認為,只要我們把大道付之語言表示,就是對大道的一種剝奪,一種侵蝕,一種或多或少的切割。

  • 6 # 愚翁良知

    自古以來對老子道德經中的“道可道”解釋的非常多,也都有道理。其實不如說的通俗一點,對不瞭解古文和哲學的人更好理解一點。

    “道”的本意就是兩條腿扛著一個腦袋走路,就是指的道路。走路要按路線走,所以引身為規矩,道理。講道理要說,道的第三層含義代表說話?

    老子說道理是可以講的(道可道),但人們所講的一切道理都不是一成不變的(非恆道)。這又是為什麼呢?

    人們所講的道理無非是政治,經濟,軍事,文化這些都是“常道”。人們對常道的認識,本來就不可能,一下子終其真理,有一個由淺入深的過程,隨著時間和地域的不同,還會發生變化。這是第一層意思。第二層意思是說人的語言,本身就是一種抽象的概念,語言本身就無法完全的表達客觀現實。古人早已認識到這一點,所以才說,白馬非馬。

    還有第三層意思。老子所說的道,不是我們平常說的常道(政治,經濟,軍事,文化),而是指的大道(相當於我們現在討論的哲學本體論)。哲學本體論至今人們也沒有辦法說清楚(宇宙怎麼形成的?人從哪裡來到哪裡去)。老子要說的大道實際要探討的是客觀絕對真理。對真理的探索是沒有止境的,是一個無限的過程,但你又不能說他不存在。所以老子才說大道,說不清道不明,但他又無時無刻不在。老子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可見老子的道是在探討萬物之源。

    中國傳統文化,一開始就充滿了樸實的辯證唯物主義,哲學上屬於一元論。與現在流行的西方哲學二元論有本質的差異。現在人們接受的是西方的二元論哲學觀點,就更增加了理解中國哲學的困難。東西方哲學各有長短,不要爭論誰對誰錯。二者對我們理解事物都有幫助,這就足夠了。哲學本身也要不斷的發展,也不是恆恆道。

  • 7 # 天山冰川

    如何理解‘‘道中道‘‘中的’’道’’?

    ‘’道中道‘’,出自老子《道德經》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恆無,欲以觀其妙;恆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什麼是道?老子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人法地,就是人類的生存要遵從地理條件的規律;地法天,就是山川河流季節變化的方式要遵從於地球執行的規律;天法道,就是地球的執行要遵從於天地執行的規律;道法自然,就是天地的執行要遵從於宇宙生成滅亡的規律。

    所以,道,是天地執行的規律,是天地要遵從的法則。

    天地執行的規律是什麼?也就是說道的要求是什麼?天地執行,要求各自在固定的軌道上執行,互不干擾互不接觸,就像地球和火星,它們可以靠得很近,它們可以總是互相看見,但是,決不會零距離。如果違背了這個規律,它們都將毀滅。所以,天地執行,追求的是一個永不改變的平衡。

    所以,當你明白《道德經》就是試圖用天地執行的“道”來應用於人類,你就能輕鬆理解其中的每一句話。你可以把每一句話轉而用於天地執行,你會發現那就是真理。

    所以,道德經其實很簡單,特別是對於懂得現代天文地理的人來說,天地執行的無為無語保證了“天長地久”。如果人類也能如此,人類也能“千秋萬代”,而不用擔心自我毀滅。但是,人之所以為人,就在於人是有慾望有追求的。人如果無知無慾,與草木有什麼區別?

    《道德經》‘’道中道‘’的‘’道‘’,也就是坐而論道的道。

    按照道家的解釋,第一個“道”字表示修仙修真的方法,“可道”可以依據修煉道法的方法去修行的。“非常道”,不是永遠不變的,意思“道”是變化的是因人而異的。

    什麼是道?老子又說:人亦有道,道中道,道亦有人,人中人。

    意思是,做人要有一定的做法,這個做法就是道、是道理,而且做人的道理是世間所有道理中的大道,是最高尚的道德。 可有人只講做人的道理自己卻做不出來,而在這個道理上做出來的人就區別於常人,他就有了很高尚的品德,自然就高於其它人。

    也有人說“道”就是規律,就是法則。這雖然能體現“道”,但也並不能用這些詞來代替“道”的概念。“道”實際上是指宇宙萬物的本源和其運動的規律。“道”能同化萬物,演化萬物。

    ‘’道‘’,雖然人們不能看到摸到它,但它卻是無處不在,無時不在的,並且只能會意,不能用語言表達。真正理解“道”是需要生活經驗和自己的悟性的。

  • 8 # 古之善

    道的定義也可表達為:

    宇宙生化之道,是道中的“有”與“無”共同存在,“無”依存在“有”之中,並且“無以勢之行”之形式,依存在“有”的目的之中,稱之為道。

    即為“道可道”。

  • 9 # 伊尹597

    我的理解,老子在《五千文》中講的′“道”,其意是。老子說道啊!可以表述的道,那不是永恆道的真正之意。其隱意是,道,只能意會,在靈裡傳授。由道師親自傳,而沒有與師父通靈者是不能傳道的。這是道紀、道規。因為沒有與道師通靈者是不能傳授道師的話語的,就不能成為真正傳道者,更不能傳授師父的本意和心願。所以真正修道者,特別是老子的正宗弟子都明白這一“道規”,就從不自己隨意說,必須待修到能和師父通靈後才去傳道。那麼為什麼有的修道、傳道者未活過百歲就死了,就是因為違背道紀、道規,而被道師收回了,免得遭成不良後果。特別是今後管的更嚴了,敬請關注吧!……。

  • 10 # 玫瑰家途

    道,甲骨文寫成行人。人所行,即道。

    行者,五行,水火木金土,是天之行。

    人天合一,即道。

  • 11 # 李紅昆子

    仁道即人

    義道即心

    禮道即中

    智道即能

    通道即量

    真道即氣

    善道即源

    美道即磁

    德道即行(力)

  • 12 # 書童3033

    我剛讀過老子道經,老子按今天的說法是科學家,講的是自然科學,及教育人們要遵守自然規律,自然將有獎勵,否則,將有報應。開篇,道可道,非恆道。是經文的名詞解釋,道是術語,不是通常的道。

  • 13 # 神農牛頓特斯拉

    千年前古人寫《易經》、《道德經》,就像屈原的《天問》一樣,在探討天道即天地之間有沒有規律可循,人的命運被什麼掌控、有沒有規律、能不能趨利避害?

    《道德經》一開篇就是“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如果可以說清楚,就不是我們所要探求的道了。那麼,《道德經》所探求的“道”到底是什麼?我且把“道德”的“德”再說一下。

    德與道的關係,當然也不是人們所說的品德之德,而是天德。那麼天德是什麼呢?是“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天德是不講仁的。為什麼不講仁?他沒有答案。

    也就是說,古人只是不停的發問。他們只是感覺到了天地之間有一定的規律,看到了天地不管不顧世間的殘酷和各種災難不幸。

    直到近幾百年,才知道:自然萬物的規律是用進廢退、適者生存、叢林法則、弱肉強食。這才是“天地不仁”的必然所在。而《道德經》中說到的“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依”,是看到了一些命運的不可預見和轉化。直到現代的哲學思想,特別是辯證法的對立統一規律和發展的觀點、聯絡的觀點,還有邏輯思維的系統化,人們終於不感到茫然失措了。

    現代科學知道了宇宙起於大爆炸,知道了宇宙還在不斷膨脹,知道了暗物質暗能量、黑洞等等,這些就是《道德經》想知道的“道”。現在稱為世界觀或宇宙觀,哲學上稱為“本體論”。

    所以,老子想知道的“道”,是宇宙的本原、構成和發展規律。

  • 14 # 龍一歐

    要理解《道德經》中的道,先搞清楚道與萬物的關係就比較容易理解了,《道德經》中提到道與物的關係的重要句子有,有名萬物之母,以及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透過這兩句話可知,道與萬物的關係是,道是袓宗,萬物是子孫,萬物是各自獨立的,但萬物互相之間是有關係的,這個關係就是血緣關係,是透過袓宗的血緣建立起來的關係,所以道就是血緣。萬物是老大老二直至老萬,它們是兄弟姐妹的關係,它們的血就是各自的道,這些道就存在在萬物中,這些道是有親緣的,是透過萬物之毋建立起來的血親關係的,所以道就是萬物之血,萬物之血緣,這樣理解就通了。《道得經》中開篇說,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是血,老大老二老萬都有各自的血(道),都是可以講的,所以道可道,這些血都是有所不同的,所以非常道。這些血都是可以起名的,所以名可名,這些血都是有各自不同的名字的,所以非常名。

  • 15 # 秋明nn

    《道德經》老子的著作,道,可以說出來嗎?我不知道怎麼說,……

    簡單的說,我們穿衣服是道,吃飯是道,平常心也是道,理解了這些都是道。

    道,有求道,得道,悟道,修道,道又難以言狀,這些是什麼東西啊?

    釋迦牟尼佛拈花示道,迦葉微笑做答,他們以心印心,明心見性。

    道,突然我腦袋一片空白了,颳了出來了嗎,我想心底善良是道,般若是道,種子發芽長成參天大樹也是道,天地,日月,風雨,尊隨了道理,順應天意就是道。

  • 16 # 自覺而樂之

    竊以為,道可道,第一個道字是說存在本身,也就是整個宇宙的來源與歸宿,類屬於“上帝本身”的概念。第二個道字是說人們能夠用語言、理念表述明白的宇宙來源與歸宿的“恆常之道”的概念。也就是說人們能夠解釋清楚的那位“上帝”,就不是唯一永恆不變的“上帝”了。

  • 17 # 烏龍峽屠匪記

    淺談“道”和“名”

    有句話叫做“相由心生”,宇宙人生終極問題是什麼?就是這個世界一切的一切都源自造物主上帝意識所形成,而基本組成單位是“H”粒子。所以這一切的一切,自然也包括了人類的色身(物質身體)及意識思想和生命靈魂。靈魂進入這三維世界紅塵人間的肉身,如同電影裡的人物,在按照上帝導演編排的劇情演進。期間所經歷過的開心歡笑、悲傷痛哭,或自私自利、或一心為公,或自消自滅與草木同朽,或流傳千古與日月同輝……所有這一切,無不是一場幻境。 而身處電影中的人,不論如何掙扎、拼搏、質疑、研究或者拷問,也沒有可能突破這境的侷限,只能按照其中的因果邏輯進行演繹。這就好比花園中的蜜蜂,因花朵繁多的緣故,就在此築巢、產卵生活,好一派繁忙熱鬧景象。可是當花園要被拆除,挖掘機馬上就到,屆時蜂巢會被破壞並取走,有好心人著急想告訴蜜蜂趕緊搬走,卻無法與之交流。於是便嘗試用各種語言跟蜜蜂們喊話,想告訴它們撤離的正確時機、路徑、方向和注意事項等資訊,可是人說的任何語言在蜜蜂們看來都是“非常道”和“非常名”。

    人身之所以寶貴,是因為人具備“反省”這種獨特的能力,這使得有覺悟的人可以無限靠近這個紅塵幻境的邊界。而在人類文明歷史中,也有具備卓越智慧的個體,靠著天時地利人和突破了這個幻境,世俗人稱之為得道或成佛。而也有得道的大能,試圖把自己認知到的宇宙世間的真相告訴人們,但那個真相,就如同靈魂於物質界的存在那般,無形無狀無色無味不垢不淨不增不減不生不滅,無法用這幻境裡的任何工具、語言、邏輯表達出來。所以無奈之下,只能用“反指”的方式勉強描述之,這就是“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只有把我們通常的道和名都“非”掉,剩下的就是真相。

    也即是說,很多時候人會被頭腦顯意識思維行成的認知以及產生的見識所矇蔽,但真正靜下心來的時候,就會發現那個並非來自頭腦或者外界、源於靈魂存於內心所以人天生就具備的智慧。很多時候頭腦的思維和內心的智慧是相悖的,這也才有了悖論,而頭腦的思維通常會被世俗推崇為所謂的常理,但往往這種常理並不能真正幫助人去解決生老病死等生命本質的問題,所以反著或者不按常理來進行思考和行事,反而會打破這種侷限從而產生出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總而言之,非常道,是真道;非常名,是真名。非一切幻境,即是我們的本自來面目,它幻生出這一切生滅變化的萬物萬法,而自己卻不在幻境裡。

  • 18 # 億吉億

    "道”是宇宙下任何事物都有屬於其自身內在執行的動因、方法、方式、規律和軌跡,其實是不難理解的。道德經:"道可道,非常道"是指可以講的道也限於是道一部分而已,但無論怎樣去表述,只能說清楚區域性的一點點,不可能也不可以用言語、文字,全方位表述道的全部含義。常道,恆道也,道並不是一成不變,隨著能左右其自身的動因變化而會產生不同的果。象天體執行,四季變化等是大道,春種秋收,經濟規律,身體變化等是小道,凡事有道(有因果),小道動因對果影響較大,氣候變化直接會導致收成結果,但不可改變春種秋收的規律,萬物同理,符合道者,大道小道合者,萬事其昌,逆道者則傷矣。

  • 19 # 四國說史

    道就是那種東西比方說牛頓定律就是最簡單直接的道 可道就是可複製 就像科學實驗要求可以重複驗證 老子說 非常道 就是說不一定永遠可複製 比方說 宇宙外 就不一定成立了 此時此地的道 在彼時彼地就不一定好使了

    古今中外 很多道是不可複製的哈

  • 20 # 文藻巧翁

    關於“道”的詮釋有多種版本。今天我們從“道”、“天道”、“人道”和“天人合一”四個方面瞭解一下,從老莊以來對有關“道”的一些記載:

    (一)道

    (丨)指世界的本原。《易-繫辭上》:“一陰一陽之謂道。”最早從理論上論證“道”的是《老子》:“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莊子闡發了老子的“道”,認為“道”在時間和空間上是無限的:“在太極之先而不為高;在六極之下而不為深,先天地而生而不為久,長於上古而不為老”(《大宗師》)。但又認為:“道”在時間上有始而無始,又有無始的無始;在空間上有而無,又有無的無(《齊物論》),把“道”引向相對主義和神袐主義。清代戴震認為“道”是物質的、運動的“氣化流行”,不斷產生萬物,“生生不息”(《孟子字義疏證》)。

    (2)指倫理道德、社會秩序。《禮記-表記》:“仁者人也,道者義也。”

    (3)指思想學說。如“天子之道,忠恕而已”(《論語-里仁》)。

    (二)天道

    與“人道”相對的範疇。古代對天道主要有兩種解釋。一種認為,天道是主宰自然變化和人間禍福的神的意志。如《尚書-湯誥》說:“天道福善禍淫,降災於夏。”另一種:春秋時代社會動盪,人們尋求答案,產生了撲素的唯物魡天道觀,把天道解釋為自然觀象和社會現象的規律。如范蠡說:“天道皇皇,日月以為常(運轉規律)”(《國語-越語》)。對於國家的興亡變化也以天道來表述,所謂“王祿盡矣,盈而蕩,天之道也”(《左傳-莊公四年》鄧曼語)。鄭國子產則用人道來反對唯心論天道觀,他說,“天道遠,人道邇,非所及也,何以知之”(《左傳-昭公十八年》)。“天道”是春秋戰國時期人們探索的問題。

    (三)人道

    與“天道”相對。古代一般指人事、為人之道、或社會規範。例“立人之道,曰仁與義”(《易-說卦》)。《禮記-喪服小記》進而提出了人道的具體內容:“仁義禮知,人道具矣”,“親親、尊尊、長長、男女有別,人道之大者。”

    (四)天人合一

    天人關係學說之一。主張人道與天道一致,或人道是天道的體現。源出於戰國思孟學派。孟子說,“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離婁下》)。誠被視為萬物的主體,而這個主體又消溶在主觀的“思誠”之中。漢董仲舒說:“事各順其名,各各順於天;天人之際,合而為一”(《春秋繁露-深察名號》)。宋代程頤、朱熹從唯心主義本體論出發,透過“物我合一”,論證“天人合一”。程頤說:“仁者以天地萬物為一體”(《二程遺書》卷二),認為天與人不是合二為一,本來就是“一”,而所謂的“一”,實際是指倫理道德——“理”。朱喜則更明確地表述為:“天人一物,內外一理”(《朱子語類》)。中國古代關於天人合一的名種學說,都追索天人的相通之處,以證天人之協調、和諧與一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寶玉與李嬤嬤不睦,為什麼茜雪要被攆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