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我婆婆老是怕我女兒吃不飽飯,以前我不在家,她天天喂。現在我回來了,都是小孩子自己吃,能吃多少算多少,我從來不喂,我也不怕她吃不飽,她餓了自然會找東西吃。我婆婆就開始心疼了,說每天都沒吃飽,都瘦了,我覺得胖瘦無所謂,孩子健康不生病就好。身邊不止我婆婆一個人,很多跟我同齡的媽媽,像我嫂子,表姐都是那樣,天天逼著孩子吃,我有時候就在想,是不是我真的不夠負責?
44
回覆列表
  • 1 # 帶著兩寶做深漂

    同款婆婆,我兒子以前上幼兒園了還餵飯,我叫她別喂她還說是幫我喂,她說孩子在學校沒吃好飯,在家裡讓他自己吃又不好好吃飯的話會變瘦,身體會超差。其實孩子要從小自己吃飯,大人一味地餵飯只會讓他覺得他吃飯是大人的責任,大人必須喂他吃。應該少給他吃零食,餓了自然就會吃飯了。

  • 2 # 好開心242637265

    這個問題要看老人看管的小孩有多大?平時小孩吃飯的飯量有多少,就跟據這兩點不就掌握了嗎?你喂他多少,如果能吃一小碗飯的量,可他就吃幾口或小半碗,這就說明小孩沒吃好。假如他超過了一碗的飯量,那就說明孩子已經吃飽了不要讓他再吃了,吃多容易把小孩脾胃撐壞。

  • 3 # 關東大俠日記

    孩子吃不飽飯哪能行?如果吃飽了就不要硬讓吃了!吃的太胖不好健康最主要多鍛鍊。但如果長身體時候多給整點好的

  • 4 # 頑固土豆

    很多老人,年輕時候由於大環境的原因,可能有過吃不飽的經歷,導致他們對自己孫輩的飯量很是在乎。

    本來小孩吃一碗飯就飽了,可是老人就覺得,一碗哪夠,得再來一碗。生怕餓著小孩。

    有的老人控制慾比較重,我覺得你吃兩碗才飽,你就得吃兩碗,少了我就不高興。

    有的老人喜歡攀比,別人家的孫兒能吃兩碗,你也要吃兩碗,要不然就覺得丟人。

    有的老人是把對子女的愧疚轉嫁到孫輩的身上,就拼命對孫輩好,但這個好多數是讓孫輩多吃飯多穿衣。不是說有一種冷叫你奶奶覺得你冷嘛!

    但是,不管老人是出於何種原因讓孫輩多吃飯,作為父母,我們都應該制止。因為飯吃多了確實對孩子不好,容易引發肥胖且會加大內臟的負擔。而肥胖又容易引起很多疾病。所以,為了小孩的健康,我們一定要制止老人讓小孩多吃飯。

  • 5 # 蛋炒魚

    我覺得五歲多的孩子有自己的判斷了,她想吃多少就吃多少,吃不下了還強行喂,沒必要吧。

    我女兒才一歲零三個月,從六個月新增輔食以後,我每天給她蔬菜水果肉蛋等等,飲食均衡就好,至於吃多少,她自己決定,不吃了就算了,反正我不會追著喂,因為我看到我表姐的孩子上幼兒園了還一直追著餵飯,從客廳喂到臥室,臥室喂到廚房,有時候在電梯口那些追著喂,我看著都累。我怕我女兒長大也這樣,所以從小就是她吃多少算多少,不吃就收起來了。

    我和你觀點一樣,健康就好。太胖太瘦都不好,只要孩子健健康康的成長就好了。何況你女兒已經五歲了,我覺得她已經能夠自己決定吃多少這個事了,她餓了自然會說,吃不下就算了吧,沒必要強迫孩子吃,這樣對孩子腸胃也不好。

  • 6 # 菱十一

    首先你的做法沒有錯,不要懷疑自己是不是對孩子不負責。

    愛孩子就是對孩子放手,自由的孩子最自覺。五歲半的孩子已經可以自己知道飽飢,吃飯是孩子的本能,把吃飯的自由還給孩子自己,我們要做的是如果把更均衡更美味的食物放到他們面前,讓他們享受吃飯的樂趣。

    其次,很多老人和家長的餵飯行為其實已經逾越了,愛孩子要信任孩子,相信他們可以自己做到。而餵飯是把孩子吃飯的行為,吃飯的飽餓由大人來左右,只會把孩子變得更加喪失自己吃飯的本領。

    最後,俗話說“寧留三分飢,也不十分飽”,強行喂得太飽,會給人體帶來更多的疾病,如積食。

    老一輩人對孩子疼愛,最直接或能想出來的就是吃飽穿暖,因此“我覺得你餓”“我覺得你冷”層出不窮,這是他們愛孩子的一種方式,這種方式與其說是愛,更準確的說是那個時代給他們留下的生活方式。我們作為晚輩,要肯定長輩對孩子的疼愛,也要灌輸正確的餵養方式,不應與他們直接衝突,不要強行論對錯,更應自己多注意孩子習慣的養成,營養的均衡。

    不管是老人還是我們,都只是用自己的方式在愛孩子,祝福你。

  • 7 # 賢惠151688966

    您沒有錯,娃又不傻,不用逼著娃必須吃多少飯。娃餓了自然會要著吃東西。當也要觀察娃吃飯,是否有厭食?偏食?也不能讓娃多食,也容易積食。反正養孩子就得上心。不然就容易生病。精心養出一個健康的孩子,大人以後就會省心,孩子又不會患病遭罪。

  • 8 # 李遇儀

    我看見你提到女兒今年5歲半,作為一個5歲半的女兒足夠了解知道自己身體是飽或餓,暖或冷的。你不能去掌控孩子他的吃飯方面,不僅在受到你的婆婆,包括你身邊的親人,不斷為孩子餵飯飽飽的。讓你本來想讓孩子自然餓就去吃飯的想法有了動搖,內心受到有愧疚,質疑自己是不是對還是錯。

    在這裡我們今天不討論做法是正確或錯誤。我看見你的婆婆是很愛她孫女的,她用她處在的年代對食物的匱乏感,熟悉那種餓的感覺,從來沒有得到足夠滿足肚子飽感的恐懼和害怕。因此,也許你婆婆不斷用她過去的恐懼和害怕去餵養他的孫女,她用她恐懼,去餵養她的孫女。

    這個也許是長輩一直以來傳承對我們的愛。因為他們受過的苦,不忍心讓我們後輩子孫,也同樣受這樣的苦。回想一下,我們在小時候那時,有一種愛是家裡親人覺得我是冷的、是餓的。是的,我們的感受和想法,才是對自己負責任的,是對的。同時能感受到親人們,他們一直都是愛我們的,感受他們害怕和恐懼,發自內心地愛我我們,保護我們,照顧我們,這份心意,特別的好。

    如果你願意的、允許的話,發自內心的去回想婆婆對你的好,她對孫女的好,也許他的做法,看起來讓你不容易的接受,但這也是她一種很深沉,很特別的,有時代性色彩的愛。你願意的話,允許自己不帶期待的,在內心上,在行動上去感謝婆婆,祝福她。也許這種好的情緒慢慢流動著,婆婆是感受到,慢慢地她也會願意和你在一起,同一個步伐,連線彼此大家一家人的情感,好好地養育孩子的。祝福你們。

  • 9 # 哈哈育兒

    有一種冷叫父母覺得你冷;有一種餓叫父母覺得你餓;有一種愛叫“都是為了你好”!

    在父母眼裡,孩子就永遠是孩子,但卻不曾意識到,孩子也會長大,也會有自己的想法。老一輩卻一直用自己僅有的經驗教育著孩子,卻沒有想過這經驗哪裡來的,經驗會不會有侷限,甚至有錯!

    況且,現在好多都是獨生子女,老一輩更看重,生怕含在嘴裡化了,只能用心的捧在手心裡,我不是說老人父母的關心有錯,只是覺得只有放手,孩子才能獨立生長,不試錯,哪來的經歷,哪來的成長?

    給孩子餵飯,這事小嗎?小,因為孩子還小,照顧孩子天經地義,不僅可以讓孩子吃飽,還能節省孩子吃飯的時間。但小到吃飯這種事都要大人操心,那孩子以後能自己做什麼?不要說長大了就好了,現在不培養孩子的習慣,難道大了才來改正?來得及嗎?

    追著孩子餵飯,有可能是孩子在做其他的,難道一邊吃飯,一邊做其他的好嗎?不要到孩子上學了又覺得孩子的專注力怎麼那麼差,這不都是大人造成的嗎?

    還有就是如果孩子飽了,還強迫孩子吃飯,那時間長了,容易造成孩子積食,調理起來很困難,會影響孩子的身體健康。孩子餓了自然會吃的,這是人類的本能。

    我們不要把自己的觀念強加孩子身上,孩子是獨立的,也不要道德綁架孩子。我們的經驗也是我們試錯得來的,不讓孩子自己獨立思考,那將來孩子大了,走進社會,誰來替他面對困難!

    對孩子最好的承諾就是手放開,當孩子走偏的時候,拉他一把,鼓勵他一下。9

  • 10 # 閆方9

    哎呀,我看到這樣的老人和家長呀,我只能無奈的搖頭啊。飯吃八分飽,或七分飽,最好。有的人呢?就怕孩子吃不飽。一直往孩子嘴裡塞東西。西部之這些對孩子的健康損害有多大呀?對孩子的溺愛就是對孩子變相的謀殺。因為把這個孩子養大了,這個孩子也被養廢了。一直給孩子塞東西也把孩子的身體給整壞了。真的不知道這些家長是怎麼想的。真正愛孩子是要合理的,飲食營養搭配。而不是胡亂的一不停的往孩子嘴裡塞東西,這就是愛嗎?不?這是害。

  • 11 # 周星興Volg

    這是典型的溺愛

    老人們畢竟帶大過自己的兒女,經驗是有的,再帶孫子孫女就像帶自己兒女一樣

    一般孩子五歲就懂事了,吃多吃少,自己知道

    只要保證孩子健康成長,多點溺愛也沒關係,自己別往心裡去,一切都是為了孩子

  • 12 # 明圖明明圖

    很多老人都有這個思想,我媽看到我女兒、兒子總是說孩子太瘦,肯定是我整天沒讓孩子吃飽,只要她來我們家就變著法兒給孩子做好吃的,這也是一種愛的體現吧,理解就好,但餵飯我是堅決不讓的。

    老年人覺得孩子一定要多吃飯胖一點才好,這是個人觀念的問題,年輕媽媽沒必要去為這個一定要爭個誰對誰錯,甚至因此而產生矛盾。

    我家孩子從一歲多開始自己學吃飯,弄的到處都是,我媽總是看不上去,忍不住要上手去喂,但我堅持讓孩子自己吃,並且不管吃多吃少從來不強逼孩子,孩子也是知道飢飽的,讓他們自己決定吃多少也更容易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事實上那些追著喂的孩子在吃飯上往往不太好,或者很大了孩子還是需要喂而不自己吃,特別是上了幼兒園之後不會自己吃飯、不會自己穿衣的孩子會很吃虧。

    所以只需要跟老人講明利弊,他們也不是不理解,實際上不管是老人還是媽媽,在帶孩子的問題上都需要不斷學習。

  • 13 # 湖北曉餘兒

    你好,我是曉餘兒,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關於家長或者老人擔心孩子吃不飽,比如我孩子我都是給他吃大半碗飯,回到老家,他奶奶老是覺得,一碗飯都不夠,擔心他吃不飽,讓吃了一碗飯後再吃半碗我覺得能理解,老人都是愛孫子才會這樣的這個問題不用糾結,但是也要適量,吃八分飽就可以,不然孩子胃會不舒服反正理解萬歲吧,這是我個人的觀點,希望對你有所幫助,謝謝

  • 14 # 情第一錢第二

    不是,始終蘿蔔青菜各有所愛,可憐天下父母心,沒有做父母的不想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只要是自己覺得自己是在用心關心孩子,也真真實實的在為孩子著想和考慮,那就給足自己信心,堅持自己對孩子的教育和關心,不要過於去給自己找尋不必要的煩惱和不開心吧!

  • 15 # 寂寞的0辦公室

    不管是父母還是婆婆公公爺爺奶奶,帶孩子的要有點科學知識,孩子從小就要培養少吃,更要少吃零食,少喝飲料,奶儘量喝新鮮的,酸奶也行,我以前開過化工商店,雖然賣的是食用食品新增劑,國家許可證的,只要保質期長點的,都會新增國標範圍內的新增劑。撫養孩子不要認為吃得多就好,胃撐大了反而不好,只要還是注重營養,食品搭配營養可口就好了。

  • 16 # 小滿媽666

    我覺得“吃飯”這件事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家長關注最多的話題了。很多家長和老人被這個問題困擾著。我根據自己的實際經驗和所見所聞來談談我的一些看法吧。

    孩子“吃不飽”,是媽媽認為“吃不飽”

    這樣的情況其實挺普遍的。先說說我媽帶的兩個孫子的情況。我姐和我哥家的孩子都是我媽帶大的。我媽做飯精細好吃在我們那裡是出了名了。兩個孩子從吃飯那天起,我媽就變著樣的給他們做飯吃。孩子吃飽了,我媽還要再追著多喂上幾口。慢慢的孩子飯量大的驚人。為此我媽在我們那裡也成了育兒達人,因為孩子被他養的白白胖胖,好多人向她請教養孩子的方法。可是四五歲以後,兩個孩子長肉的速度也直線攀升。胃口撐大了,運動量少了,兩個孩子成了名副其實的小胖墩。大孫子現在15歲了,仍然很胖。小孫子六歲了,在幼兒園裡也是最高最胖的。他父母一直在想辦法怎麼讓孩子減肥。

    再說說我姨媽帶她的孫女。我姨媽做飯一般水平,但是我覺得她在孩子吃飯問題上更較真。她孫女現在十二歲了,一直跟著她長大,她還在端著碗追在屁股後面喂孩子。“大孫女再多吃兩口,沒吃飽”孩子不耐煩的說“撐死我算了!”她孫女曾經跟我說過,我奶奶越是這樣,我越不想吃飯。從小就這樣,我吃飯一看到我奶奶就沒胃口。所以一直到現在,孩子就挑食,厭食。

    七八分飽最合適

    我姥姥活著的時候跟我說過養孩子“養孩子三分寒,七分飽”,孩子就不愛生病。她自己也總說“再好吃的飯菜我吃七八分飽”,也許這就是她的養生之道,她活到93歲安詳的離開人世。如果把腸胃看做一個機器,吃的太多,讓它長時間超負荷運轉,它也有累的時候。如果它太累了,只能罷工不幹了。不管大人還是孩子的腸胃都是這樣的道理。適當的進食,不讓腸胃超負荷工作,給腸胃留有一定休息的時間,這樣它才能長時間工作。

    那麼如何知道孩子吃的差不多了呢。這需要家長多留意觀察。拿我自己的孩子來說。她喜歡喝小米粥,她有自己專屬的碗,一般情況下,她都喝半碗小米粥,吃一個小包子或小饅頭,再吃點菜,她說媽媽我吃飽了或者自己就搖頭不吃了。吃這些拉粑粑尿尿的量一直都很正常。胖瘦也正好。我吃這樣兩倍的飯量剛剛七八分飽。這樣判斷我覺得她吃的差不多了。如果偶爾吃的比這個再多一些或者少一些,我就能判斷她是撐著了還是沒吃飽。我覺得每個孩子飯量不一樣,還是要多根據自己孩子的平時的實際情況進行飯量的判斷。

    增加飯菜的多樣性,不要強迫孩子吃

    孩子生下來是不會挑食,厭食的,很多時候是家長自己造成的。我自己帶孩子從給孩子新增輔食就開始研究,怎麼樣才能讓孩子吃好。我也請教了很多有經驗的人。我自己總結就是薯類,粗糧,蔬菜,魚,肉,蛋等等各種都吃,不能總吃一樣,變著花樣的給她做,她越說愛吃什麼,越是不能總讓她吃,不然會有吃夠的時候。吃飯初期對於孩子非常重要。是孩子對吃飯這件事有沒有興趣的形成階段。真的需要家長多花一些心思研究孩子的吃喝,她想吃了就吃,不想吃了,哄著還是不吃,那就是真不想吃,就不要強迫吃,不然會引起她厭食心理,或者覺得吃飯有負擔。不管是什麼食材,家長在孩子面前都要說好吃,鼓勵孩子去吃,不要因為你不喜歡吃,就不給孩子做或者跟孩子說不好吃。其實孩子不管年齡大小,他們真的餓不著。如果你覺得她這頓吃的太少了,到零食時間適當的時候可以給她吃點零食或水果都可以。不要用擔心孩子餓了。

    另外多說一句,孩子的飯菜口味一定要清淡,清淡,清淡!重要的事說三遍。因為小孩子味蕾很敏感,他們能夠敏銳的感知食材本身的味道。所以在剛開始新增輔食或吃飯時,不要把太多食材大雜燴,不然孩子不好掌握每種食材本身的味道,影響他們對食材的選擇和口感。也不要放太多調味料,這些調味料遮住了食材味道。口味太重,會造成孩子挑食的毛病,對孩子的味覺發育也不好。

    給孩子養成良好的就餐習慣

    我閨女從一歲開始吃飯我就讓她坐在飯桌前不許亂動,吃完了才能動。我們吃飯也不在孩子面前看手機看電視,走來走去。因為孩子如果一邊吃一邊玩,容易把注意力從吃飯這件事情上轉移,對吃飯失去興趣。這也是造成很多家長追著孩子吃飯的原因。

    另外吃飯一定要讓孩子和大人一個桌子上一起吃,讓他從小就知道吃飯是個集體活動,大家都吃的香噴噴的,是件很溫馨很有意思的事情。那麼孩子吃飯的專注力就強一些。

    以上是我自己總結出來的關於孩子吃飯的幾個經驗。因為我孩子從一歲兩個月就自己吃飯了,到現在兩歲四個月了,一直自己吃飯,從不挑食,厭食,很健康,我周圍的人包括我自己都覺得孩子在吃飯這方面表現真的很好,所以我總結了一下我對孩子吃飯注意的幾點,分享給大家。沒有什麼特別專業的視角,只是生活的點滴,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 17 # 默哥影視分享

    我覺得,他們認為的飽。是一種超出了界限的愛。就像硬逼著你提前穿上秋褲一樣。就像對兒孫的溺愛一樣。這不一定是孩子最舒服,最適合的狀態!同意嗎?親

  • 18 # 李奶奶說小兒驚嚇

    作為一個過來人,我當然支援題主的育兒理念。

    小孩子的身體問題基本就圍繞著三種情況:凍著了,撐著了,嚇著了。再由這三種原因而產生一些列的各種問題。

    所以每當過節的時候,一家團聚,往往長輩看到孩子,喜出望外,把好吃好喝的專門留給孩子,生怕缺了孩子的肚子,老人們表達愛的方式就是這麼直接,實在。

    尤其今年因為防疫,大人孩子都宅在家裡,缺乏了運動,過年期間屯得食物得以盡情享用。飲品也放開喝,大人都知道飲料喝多了對身體不好,但是好容易過節嘛,中午喝不了留到下午晚上喝,大人還一邊囑咐:過完春節就不能亂喝了!

    豈不知這一放縱,導致了孩子脾胃受傷,身體的代謝也開始紊亂。

    少吃並不意味著使孩子受餓,孩子餓了自然會要吃的,在這期間還要規範好孩子的飲食習慣,不要一餓就給牛奶和零食,弄得孩子吃了一堆東西肚子還是不踏實,要實實在在讓小孩吃飯。

    有沒有體會過,改掉暴飲暴食,大魚大肉的習慣,多吃青菜一段時間,早上醒來,肚子腸胃的那種舒爽感?

  • 19 # 學海壹葉帆

    這方面我是支援老人的這種行為的,當然,這也不代表你不夠負責,我也沒餵過孩子飯,準確的說是輪不到我喂,不過我在其它方面卻是配合老人這樣操作的,後面具體說說我的看法。

    首先,孩子的身體成長是需要攝入多種營養的,定時定量的攝入營養,不但對孩子的身體發育有好處,對培養孩子的飲食習慣也是非常有幫助的。然而孩子的注意力又非常容易分散,大部分時候,他並不是不餓,而是對其它事物的興趣遠遠大於了對食物的需求。老人一般都是過來人,他們不一定知道這個道理,但是他們透過經驗知道定時定量的吃飯對孩子身體的好處,因為見過太多吃飯“隨性”的孩子未來身體各方面和按時按量吃飯孩子的明顯差距,所以老一輩這方面要求特別嚴格,這是沒錯的。

    我來說說我是怎麼輔助的吧,很多孩子不在飯點好好吃飯的原因,正是因為家裡可能還有一些別的食物,比如一些零食,這些零食往往都是毫無營養價值的,熱量又高,甚至可能還有很多新增劑的,孩子吃飯的時候吃一點點就去玩,餓的時候就去翻零食當主食。長此以往,對身體各方面的發育影響可想而知,絕對不會是向好的方向發展的,所以我們家的零食我是嚴格管控的,飯點以後,孩子是不準吃任何零嘴的,如果該吃飯的時候沒吃好,後面就只能給我餓著了,誰說都沒用。但是如果吃飯的時候他好好吃飯了,那麼如果後面又餓了,餅乾麵包什麼的,我是會給他補充的,但是也是定量,不能影響到下一頓主食。

    至於題主說的,家裡人都是“逼著”孩子吃,實際上正是因為不管控孩子的零食造成的,孩子潛意識知道餓了可以吃其它東西,主食反而變得索然無味,這是一種惡性迴圈。孩子吃零食吃飽了,吃飯自然吃不進去,家裡又打又罵,讓孩子對主食更加反感,此後變本加厲。

    適量的每天帶孩子戶外運動,該吃的時候吃,不該吃的時候,什麼都不給他,孩子自然會好好吃飯的,這需要一些時間的養成,但是相信我,只要養成了好的飲食習慣,孩子未來一定會有一個非常棒的身體的。如果你不想去“逼”孩子吃飯,那就去打輔助吧。O(∩_∩)O

  • 20 # 用微笑面對幸福

    老人對孩子都是隔輩兒親,照顧起來也更是小心翼翼,就怕小孩子受苦、磕碰、不開心。對於“吃飯”這個話題,更是憂心,總認為孩子應該什麼都吃,吃的多多飽飽的才好,所以追著孩子餵飯也是常事兒。其實孩子大一點了,會自己用勺子吃飯了就可以讓孩子自己練習吃飯,讓孩子鍛鍊一下,畢竟三歲上幼兒園了,在幼兒園總要自己吃飯,老師不可能給每個孩子都餵飯,所以適當的放開手讓孩子自己動手吃飯是有必要的。

    孩子大了知道什麼是吃飽,也會表達出來,自己吃飯就算沒有吃飽,餓了也可以去自己找吃的,我家孩子我自己帶就是這樣,讓他自己吃飯,慢慢的他就會知道媽媽不會追著他餵飯,不好好吃飯餓了沒有飯吃,只能吃水果牛奶等。現在上小學中午學校吃飯,不夠吃還會去盛第二次,挺好,孩子需要鍛鍊。

    再說說家長餵飯,孩子的胃就這麼點大,老人們都會哄著孩子喂的飽飽的,恨不得撐到嗓子眼兒,其實孩子吃飯不要喂得太飽,成習慣以後,對孩子身體不好。穿衣服也是,本來不冷,結果因為自己怕冷就給孩子穿了裡三層外三層,最後孩子上火生病,孩子父母和老人都心疼的不行。

    老人看孩子不容易,我們心裡很感激,也希望老人不要過於寵溺孩子,讓孩子有自己動手穿衣吃飯的成長空間,他們都會慢慢適應並習慣自己動手,孩子們都是最棒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失眠會是植物神經紊亂的一種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