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我是小舒舒呀
-
2 # huo麒麟
小孩子都是這樣子的,喜歡玩看電視,一讓他學習就會哭,解決的方法有三種,第一種就是給他物質鼓勵,第二種就是給他零花錢鼓勵,第三種就是語言方面的鼓勵,一定不能催促孩子寫作業學習,這樣會對學習失去熱愛和興趣的,最好在平實家裡能給孩子制定一個一星期的計劃行程表,已做遊戲獎勵的形式來安排,和孩子交流好,這樣孩子就會慢慢養成愛學習的好習慣,孩子從不愛學習到熱愛學習需要一個過程,需要家長陪同自己的孩子一起完成的,所以父母也是孩子的家庭老師,一定要和孩子好好說多交流多談談心,現在的小孩也是有自己的計劃和想法的,不能完全否決他的觀點,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見問問孩子可以嗎?也是互相尊重的表現,因為有時候小孩得到了父母的認可和尊重比物質和金錢獎勵都要好有價值,也是一股無形的動力推動孩子學習成長的步伐。
-
3 # y2070253978
引導孩子並培養學習興趣
一個人對某種學習活動有了興趣,便會帶著愉悅的心情進行學習,學習效率高,心情更好。這種有興趣的學習比起出於壓力、責任的學習輕鬆有效的多。
2
期望不要過度
特別是對學習本來就緊張、認真、自覺的孩子,父母除了確保孩子的休息、睡眠和營養之外,根據其愛好,引導他參加一些活動,如唱歌、跳舞、打球等,減輕學習負擔,使之體會到學習的快樂,從而健康成長。
3
合理休息
小學生處於生長髮育的重要時期,生理和心理的承受能力有限,每天 學習的任務已經很繁重,再加班加點,很容易超過其承受力,結果導致身心俱疲。在這種情況下,要透過合理的休息、睡眠來恢復其肌肉和神經系統的功能,而且還要增加營養,如多吃富含蛋白質和維生素的食物,調節腦力疲勞,提高學習效率。
4
關注孩子全面發展
注意對孩子挫折承受力、情緒自控力、人際協調能力等的培養,不要只盯住學習成績不放。
什麼是正確學習方法
1
分散複習效果佳
心理學研究表明,將兩種同類的材料放在一起復習,容易相互干擾,也就是內容相似性越大,相互干擾也就越大。因此,可採用文理科交叉安排複習內容。那種今天全部複習數學,明天全部複習語文的方法,後天複習英語的,是違背記憶規律的。
另外複習的內容要適當分散。從時間上講,分散複習的效果優於集中複習,尤其是難度大的複習材料更適合於分散複習。
2
梳理知識很關鍵
複習中,我們要透過做一些典型性、代表性的題目,達到複習知識的目的。如果只顧大量做題,忽略系統地看書,就不可取了。因此複習時,要認認真真地看幾遍課本,梳理好各科課本中的知識點,使自己對所學的知識在整體上有一個把握,頭腦中就能形成一個知識的結構網路。對平時掌握得不大牢固的知識點,要透過複習徹底弄懂弄通。
3
複習間隔要恰當
在複習過程中要根據遺忘規律來科學地安排複習時間,這樣可以節省許多寶貴的時間,複習效果也好。但複習間隔時間因人而異,因複習材料而異。一般認為,可為一天、一週、一個月;對於一些特別的複習內容,最好能在第三天多增加一次複習。
分數和名次並不能代表一個人的素質和全部的能力,也不能說明一個人的將來。只要運用科學的學習,複習方法,相信一定能取得進步的。
-
4 # 健康中醫靜醫生
先把不寫作業會產生的後果講清楚,如果執意仍要看電視,讓他自己做選擇,當天沒有完成作業不要干涉強迫他,第二天因為沒完成作業不能上交遭到老師批評後,他會進行反省,會自覺完成作業後再玩耍
-
5 # 茉茉鐺鐺麻麻
那就得靠家長監督跟約束了,作為家長首先做榜樣,不看電視手機或者減少看電視手機的次數,然後陪著孩子做作業,尤其針對四年級之前的孩子,只有養成好習慣,大了之後我們才能放心也省心。
-
6 # 阿水1
就是家長也不要玩手機,跟他一起學習,你做你的事,他學他的習,然後定好學多長時間,再出來玩會其他的,鬆弛有度
-
7 # 一枚小園丁
多帶孩子出去走走,接觸大自然,讓他和電子產品少些接觸,同時制定作業完成計劃,每天完成多少,不完成就不能出去玩等懲罰機制,養成每天必須完成作業的習慣,自然而然的就好了!
-
8 # 使用者5779729797135
可以有計劃的規定看電視的時間,比如九點看電視,十點開始寫作業!不寫作業不讓看電視!如他想哭就讓他哭...頭一次心硬一點要讓他知道哭是沒用的!!
-
9 # 鄭州貞利教育科技
一個優秀的孩子需要具備的第九個特質就是良好的人際關係,他擁有著。比較不錯的情商。其實,無論是學校還是家庭,還是社會。他都是一個小的圈子,小的社會,你不懂為人處事的規則,不懂為人處事之道。其實孩子就會處處碰壁,會比別的孩子多,受到很多的委屈,如果不會排解,會在心裡形成固結。所以他心通啊,我們的父母。要透過自己跟孩子溝通的方式,讓孩子知道怎樣去跟他人溝通。一定要孩子具備為人處事的原則。有原則。不忙,有計劃,不亂。
-
10 # 銀平的日常
這個必須要幫她們改掉,不能任由她們這樣,因為喜歡還小不懂,這樣不僅會影響學習,還會養成不會的習慣,一定要幫她們改!
-
11 # 和靈隴寶貝一起成長
不想做作業的孩子就好像不想加班的上班族一樣,如果不考慮生計,我想大多數人都想假期好好休息,徹底放鬆。
孩子假期不想寫作業可以理解,但是老師佈置的作業一定要完成的,所以很多孩子都會拖延到最後一天做,搞得大人小孩都疲憊。
按正常,一個孩子應該不會無緣無故哭,應該有些前提家庭沒有說清楚。
不要出現孩子玩啊,看電視不寫作業家長破口大罵或者大打出手的情況,孩子這種情況下如果大哭那就對了,即使不哭,家長這種做法這會極大程度上傷害孩子自尊,極不可取。
我家孩子假期也愛玩,也愛看電視,因為他們平常週一到週五放學回來,寫寫作業,吃吃飯,複習再加上閱讀,基本上就到了睡覺時間。
這期間是沒有機會看電視的,所以假期有大量時間時,他們也會恨不得將電視看個夠,什麼型別都會看。
愛看電視沒有對與錯,能引導孩子合理安排時間,學習娛樂玩耍都不誤,確保孩子心態健康端正,這樣才讓假期有意義。
我想給家長朋友們以下建議:
心態上要放平衡,不焦慮,理解孩子,不要逼迫孩子天天看書學習,一刻不放鬆。孩子小也是人,但不是機器人,忙了一個學期也會身心疲憊不堪,也需要放鬆,給孩子這個時間段。
很多家長陷入怪圈,見不得孩子閒下來半刻,只有孩子一直看書學習寫作業這種狀態才正常。
看電視罵,看手機罵,玩一會也叨叨,吃飯上廁所慢吞吞也要說兩句,無論做什麼跟學習無關都罵,恨不得睜開眼睛到睡覺,除了吃飯睡覺洗澡上廁所,每一分鐘都被有效利用到學習上。
我曾經有過這種時期,孩子特別叛逆,透過看書,知道自己太過焦慮,不是孩子問題,是我自身問題。後來我及時調整自己,看孩子也沒有那麼極端。
像理解成人一樣理解自己的孩子,發自內心地愛孩子而不是逼迫孩子。
假期來臨,父母引導,和孩子一起做全面假期時間計劃,內容涵蓋學習娛樂運動等多方面。計劃的執行者是孩子,做計劃一定要徵得孩子同意,和孩子達成共識,否則只制定沒有執行毫無意義。
做規劃也會幫助孩子更好加深時間觀念,做好時間管理,從小有了時間觀,對於孩子未來也有裨益。
父母要給予適當引導,畢竟孩子小,缺乏辨別是非能力。
將學習,玩耍娛樂,運動等時間一定要平衡好,假期學習是其中一部分,可以溫故知新,也可以差缺補漏,可以根據自身情況安排。
玩耍放鬆也能讓孩子身心得到補養,這才是孩子健康成長的關鍵。
有些孩子體質差營養跟不上,那就假期多補一下,多帶孩子運動訓練下,增強體質。
孩子的一些愛好平常沒有時間,假期可以規劃更集中時間來做,孩子一定也樂意執行。
有學有玩有運動,看看電視有娛樂,孩子才會覺得假期過得很充實。
我家兩個孩子,長假期裡基本這樣操作:
(1)前兩到三天,所有時間屬於孩子,睡到自然醒,愛看電視盡情看,愛玩盡情玩。
電視內容不加干涉,哪怕是幼稚的動畫片,也不會多說,在家裡隨便翻東西,玩玩具,也不責罵。
三餐準時做好,零食備好,餓了吃東西,吃完繼續玩,繼續看電視。
連續兩天,別說家長,孩子自己都覺得這樣不行了,他們會疲憊,會累,試想我們一直持續看電視刷劇,盯著螢幕也會覺得累。所以一兩天他們也會厭倦,覺得也該做點其他什麼啦。
(2)接下來日子開始計劃性地假期生活
早晨起床有些貪睡,益智兒童節目一開啟,孩子就會自覺起床。
看十分二十分鐘一個小短片,結束讓他們讀會書,大概都不會反對。
讀完書吃早飯,接下來做作業,一天做一點,他們也不會煩,累了就玩會。
閱讀下輕鬆的童書,練會字,做個數獨遊戲,成語接龍,這些都屬於玩的範疇。
中午吃飯完,是否午休根據孩子選擇,他們一般不睡覺,就讓他們看電視。
下午一般出門去運動下,較長時間,他們玩得很盡興,晚飯後有時間就會再看個學習影片。
有時太累就會根據情況放個電影讓他們看。學習穿插在玩耍中,讓他們玩在其中也學在其中。
我的孩子不是最優秀的,但是他們身心愉快健康成長,我覺得這樣也挺好。
-
12 # 明說教育RX
首先,多大的孩子?第二,家庭有學習的氛圍嗎?再次,孩子怎麼知道的玩比學習快樂?
最後,孩子的價值觀取向。
-
13 # 愛吃冰淇淋的小夥子
孩子愛玩是一種天性,這是種不能夠壓抑的天性。
每個人都是從這個時間段經歷過來的,所以孩子愛玩其實沒什麼的。
我們要換種方式來進行勸導。給孩子制定一個學習計劃或者是時間安排表,讓孩子根據這個表格來進行學習。前期是比較難堅持的,所以家長在製作計劃時要考慮到孩子的實際情況,不可一味的按照自己的意願來讓孩子的學習,這樣反而會取得不好的學習效果。
在玩中學習,這個方法是一個非常好的方法。需要家長在孩子玩的遊戲中新增一些知識,讓孩子既能玩耍又能學習。這就要家長開動腦筋如何把知識融進這些遊戲中讓孩子感到興趣從而放棄一些無用的。
不要給孩子太大的壓力,太大的壓力反而會使得一切都沒有效果,甚至讓孩子厭惡學習,但也不能太輕鬆,這樣就不服從管教。所以需要多次試驗,或者詢問老師制定適合每個年齡段的時間規劃表。
-
14 # 米籽沐Demi
在孩子狀態特別好的時候進行作息溝通,匹配學校大概常規時間。規定假期期間每天不同時段孩子的活動內容,閱讀、作業、吃飯、睡覺、娛樂時間。 每一次得妥協都是對孩子行為習慣的破壞。
-
15 # 曉寒1123
太正常不過了,每個孩子都是一樣的,愛玩是他們的天性。我的做法是蘿蔔加大棒一起上,要有適當的鼓勵,也要有一些懲罰措施,剛濟並用,教育孩子的過程就是鬥志鬥勇的過程,太考驗家長的智慧了。[捂臉]
-
16 # 一顆來自火星的雞蛋li
首先,你是怎麼提醒孩子完成作業的?
家長A:“好了,吃完飯了,趕緊去寫作業去吧。”
家長B:“認真寫,好好寫......”
家長C:“寫不完今天就別吃飯。”
聽話的孩子可能會跑到書桌上認真完成作業;不自覺的孩子會磨磨蹭蹭,直到你嚴厲催促下,不情願地開始邊磨蹭邊艱難地完成作業。
孩子排斥完成作業,也是因為家長溝通的方式不對。
當你用命令的語言和孩子溝通時,他大腦接收到的資訊其實是:被控制,而大腦首先輸出的資訊其實是“拒絕”。
當一個人發自本能地去抗拒一件事情的時候,取得良好結果的機率也就微乎其微。
很多老師、家長在和孩子說話時,總是習慣性地命令、要求,掛在嘴邊的總是這幾句,“你該做什麼?你不該做什麼?你在這個時候要學什麼?你該怎麼聽話......”從來沒有問過孩子,“你要不要做什麼?你想做什麼,接下來,你該怎麼做......"這就難怪很多孩子做起事情來特別被動,完全沒有主動參與的意識與積極性。
只有當孩子從心底認同,自己是完成作業最重要的主體時,他的大腦才會輸出積極主動的訊號。換句話說,只有這樣,他才會有意識去主動完成作業。
1、溝通時,儘量把祈使句換成疑問句
“我們現在吃完飯了,接下來該做什麼?”
“寫作業的時候要注意什麼?”
給予孩子充分思考以上問題的時間,並耐心地等待孩子的回答。一開始,你可能會覺得很累,可能會認為等待孩子自己回答比你直接告訴他答案要節省時間。
但是,對於孩子來說,經過自己思考,從嘴巴里說出來的話,要比聽到的話有用的多。
2、和孩子共同制定學習計劃
選擇一個寬裕的時間,和孩子一起溝通,制定一份學習計劃。對於計劃的每一部分,充分尊重孩子的想法,認真聆聽孩子這樣制定的原因,培養孩子的自我意識和參與感。
如果孩子有好的想法,一定不要吝嗇你的鼓勵!
3、讓孩子自己制定目標和獎懲規則
目標的制定可以從短期目標開始,比如認真完成作業、不磨蹭、作業正確率高等等;也可以從中期目標開始,比如期中考試成績、一個月內做作業的認真度;也可以從長期目標開始,比如學期末的進步、成績等等。
當他們完成任務時,他們會更有成就感。
4、做溫和、堅定的執行者
家長要根據孩子自己的獎懲規則,嚴格執行。當孩子進步時,不要吝嗇給他的鼓勵。當他沒有完成目標,需要承擔的責任也絕不能姑息。
-
17 # 暈暈重聖
現在的孩子從一歲多開始就接觸電子數碼產品,對電子產品從小就感興趣,主要原因還是沒有玩伴太孤獨,父母要多陪孩子溝通玩遊戲,合理安排學習時間,讓孩子度過一個快樂的假期!
-
18 # 陪娃那點事
說到教育小孩真的是一件很頭疼的事,我本身做為一個寶媽,很能理解樓主的心情。現在社會不比以前,網路發達,網路發展快的同時也帶了一些負面影響。比如說愛玩手機,看電視,不愛學習愛偷懶,不愛動腦筋,過度娛樂等等,導致很多父母教育小孩無從下手,造成一定的困擾。
哈哈,好像扯遠了。咱們還是迴歸正題,出現問題先不用著急要理智對待,你碰到的問題可能是很多人都存在的問題。首先說到這個哭,不知道樓主的孩子多大了,小孩會哭是正常的,咱們要找到原因,是為什麼哭?然後針對問題解決問題。
我家二娃今年7歲了,之前的情況跟你一樣,現在不一樣了,每天都堅持做作業養成習慣了,下圖是我給他排的寒假作業計劃,僅供參考。剛開始每天自己督促他什麼時間段做什麼事,每做完一個作業適當的給予獎勵,鼓勵和表揚,表揚要具體。比如說他今天的字寫的很好,可以說具體點是哪裡好,是字型工整、字型大小合適還是字型整潔等,不要吝嗇表揚,大膽說出來就好了。堅持一到兩個星期這樣做下去,孩子就對學習有興趣了。當然這個過程中,家長說過的話要說到做到,起到帶頭作用喲[大笑]!
-
19 # 虎媽阿嬌
首先明確地告訴她:作業是比須要完成。然後,給她一個規劃,比如每天上午學習一個小時,下午學習一個小時。來一個學習打卡的遊戲,第一天,作為家長要監督好她,陪她學習,坐在她身邊自己也認真品讀書。家長起到以身作則榜樣。第二天也要提醒她,堅持,表揚她昨天的努力樣子。總之,家長的教育最為關鍵。
-
20 # 你要的是幸福還是對錯
你的孩子應該十歲左右吧?為什麼現在很多十歲左右的孩子都開始變得不愛學習?有的孩子更早就不愛學習了,父母每天都逼著他學習,很痛苦,為什麼?”我說事實上根本不是孩子的問題,而是我們家長的問題。幾乎在所有的家長群當中,都會看到這樣的言論,說小學一、二年級的時候是非常關鍵,所以要怎麼做呢?我們得幫孩子養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一旦你幫他在小學一、二年級把良好的學習習慣養好了,他每天按時學習,按時寫作業,按時交作業,以後就好辦多了,大家同意這種觀點嗎?這是一個完全錯誤的建議。
我有一個朋友是高階知識分子,甚至連他都為此而焦慮。他看到他的孩子現在上一年級每天喜歡玩,喜歡幹什麼,他都覺得很擔心,因為媽媽們都在說一、二年級養成學習習慣很重要,所有的媽媽給的建議都是盯死他,從一年級開始做作業,媽媽就坐在旁邊說不要動,不要玩,趕緊寫,你盯他兩年以後就好啦。錯了,你盯他兩年以後就毀了,原因很簡單,就是你要知道孩子的自律性是來自他的自尊水平,自尊水平越高,他的自律性就越強。而如果一個人的自尊水平很低,他覺得自己是一灘爛泥,我不行,反正我什麼也做不到,那麼他根本就沒有自律性可言。各位現在回憶一下,我們每天在家裡邊教育我們的孩子的時候,我們是在幫助他建立好的自尊水平?還是在不斷的打擊他的自尊水平?我們有沒有人天天跟著孩子屁股後邊不斷的嘮叨說:“你看你怎麼辦?你完蛋了,你這麼粗心,你管不了自己,拿到手機就沒命。”一天到晚這麼說他,你使得他的自尊水平不斷的下降,孩子不斷地被你催眠,媽媽在孩子的耳邊不斷的嘮叨,不斷地催眠,到最後孩子都相信說,我是一個沒有自律水平的人,我是一個管不住自己的人。所以一旦他有空間,有時間,他立刻就跑去玩手機,他覺得只要你逼我,你管我,我就做作業,你不管我,我就玩,所以到最後一直到小學上完,中學,大學,他都沒法養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
我現在回憶一下我們小學有幾個學生成績特別差的,天天在學校裡邊打人的那些孩子,他們回到家,他爸爸天天打他,他爸媽把他吊起來拿鞭子打,他根本沒法提高成績,因為這個孩子大腦回路完全在求生存的狀態,每天生活在恐懼當中,家裡邊,只要那個老爸一出現所有的神經全部停止,呆若木雞,他怎麼可能學習成績好?因為他根本沒有把注意力放在學習這件事上。孩子的大腦神經元是在一步一步的擴張,在建立連結,在斷掉無用的連結,所以如果他每天的精神情緒都在於應付來自大人的猛烈情緒,小心不要被罵,他怎麼可能有那麼多精力去學習
孩子應該在認同中成長起來,在鼓勵中長大,從小就得讓孩子時刻知道以下三點
1.讓孩子知道自己是被愛的
2.讓孩子知道自己是有價值的
3.遇到困難是鍛鍊自己的最好機會
回覆列表
可以用小紅花誘惑誘惑一下,完成一件事情獎勵一個小紅花,達到多少個小紅花獎勵一個小禮物,達到多少個獎勵一個大禮物,這樣效果蠻好的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