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2
回覆列表
  • 21 # 靚媽小花談育兒

    孩子2-3歲時,會經歷人生第一個叛逆期,叫"幼兒期叛逆"。這個時期的孩子,有兩個主要特點,一是好奇與執拗,二是以自我為中心,這兩個特點都會導致孩子自私。所以,媽媽們不要著急,也不用為孩子揪心。2歲半的寶寶自私,是他成長必經的磨礪。

    2歲多的孩子,大多都想把東西佔為己有,有強烈的佔有慾,想著媽媽、爸爸是我的,想著這個玩具、吃的是我的。他們這種"自私",有兩個方面的原因:1孩子在探索這個未知的世界,包括對事物的探索,對與人溝通的探索,對因果關係的探索等;2孩子沒有安全感,主要是對父母的依賴,以及對失去現有東西的恐懼。

    孩子的"自私",不能太當回事,但也不能不當回事。家長面對2歲多的孩子,需要付出更多的心血。面對自私怎麼辦,有三個不成熟的意見:

    1.需要家長耐心、再耐心的教育引導。2歲的孩子,可能一句話跟他說十幾遍,他都記不住,而且還固執己見。當你說到十幾遍時,可能就是"行百里者半九十"的那最後十公里。相信自己的孩子一定會聽進去的,就一定沒問題。這裡明確:教育引導是說理,而不是打罵。

    2.需要家長拓寬孩子的興趣愛好。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當孩子們沉浸在新的興趣愛好中,他能漸漸地闊寬自己的視野和"格局",從眼前一個玩具、一口吃的的"一畝三分地"中跳出來。

    3.需要家長引導孩子學會分享。我記得我們家的順順在1歲上早教時就有分享課,每個人把手機的玩具交換給其他人,起初他還不肯,但後來他發現,他分享玩具後,能得到新的玩具,這樣,他就會愛上這個分享遊戲。在生活中亦是如此,讓他分享自己的食物,分享自己的玩具,慢慢地,他會越來越大氣。

  • 22 # 亦可育兒

    其實,這不是孩子自私,而是自我的表現,說明孩子的自我意識敏感期開始萌芽了。這是兒童心理成長的必要過程。這個時期的孩子主要表現:

    1.總喜歡跟人反著說,喜歡說“不”。

    2.認為什麼都是自己的,不願分享。

    3.愛搶別人的東西。

    4.把別人的東西拿回家。

    孩子會有這些表現是因為,孩子在一出生時,他是沒有自我的,是與世界為一體的。兒童成長的過程就是自我建構的過程,所以在最初區分“我”和“你”時,他是透過佔有自己的東西來區分的,當這個東西完全屬於他時,兒童才能感覺到“我”的存在,這也是兒童自我誕生的標誌。

    所以這個時期的孩子,總是不願分享自己的東西,自己又喜歡拿別人的東西,很多父母會認為這是因為孩子自私的表現。其實不是,這個時候,父母要分清自私和自我的區別。簡單地說,自私是透過損害別人的利益來達到自己想要的利益。而自我是指一個人可以按照自己的思想來行使自己的計劃、支配自己的行為。

    在自我意識敏感期時,父每不要去責怪孩子的行為,也不要強迫孩子把自己的物品分享給別人。因為這樣容易讓孩子感到不到安全感,而得不到安全感的孩子,自我意識不僅得不到健全的發展,還有可能讓他們在性格上變得懦弱。

    所以這個時候我們要給孩子足夠的權力讓孩子自己做決定,在孩子不願分享時,父母可以先從家人引導他分享的快樂。比如:孩子在吃零食時,你可以問他:“給我嘗一下好不好?”而當他表示願意時,要及時鼓勵他、誇獎他,這會讓孩子感覺快樂。而不能說“我逗你玩的,你自己吃吧!”這會讓孩子有陰影,覺得跟別人分享都是在逗他,以致於以後都不願跟人分享。

    我家小寶2周6左右,也是感覺突然就不願與人分享東西,連他最愛的媽媽都沒辦法分享他的物品。後來,在他吃東西時,就會問他,“可不可以給我吃點,我有東西也會給你吃的?”當他肯的時候,我都會鼓勵他,誇他。當我有東西時,給他吃時,我會說:“你看,我有東西都會給你吃。所以,以後你有東西也要分享給我,好嗎?”然後,告訴他,給他東西,媽媽感到很開心,你也很開心是不是?所以,以後有東西也可以跟小朋友一起分享,大家都會很開心的。

    現在,小寶一般都會分享他的東西,當他願意給的時候,我都不會拒絕,同時,也告訴家人,在孩子願意分享的時候,記得不會拒絕!

    所以,只要我們瞭解了孩子心理成長的過程,孩子的種種不可思議行為,都會得到解釋,也能讓我們更好的解決問題,孩子建立自我意識以及性格、人格等才能得到健全發展。

  • 23 # 禕姑娘媽咪

    首先這個自私的概念是你給寶寶定義的,孩子這個時候才開始慢慢不說這個是寶寶的,有了你我他的概念,自我意識開始逐漸建立,所以屬於一個比較正常的狀態,馬上面臨上幼兒園,對於寶寶社會性的培養幫助會比較大,慢慢寶寶都懂得了配合和分享,推薦兒童發展心理學的書籍,先了解一下孩子的心理發展規律,也緩解一下自己的育兒焦慮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現在有誰能做到不帶手機上床睡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