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六易國學馮雲
-
2 # 南山禪月
做人要對別人恭敬真誠,對天地鬼神恭敬真誠,透過對他人外物的尊重和敬違,從而達到反觀自我,審視自我的目的。借外修內,使自己內心平和正直,行為瑞正有禮,合乎自然,再由內而外,心物如一,言行一致。當我們以敬與義來立身處事時,人們就會回敬和響應自己,這樣就能讓美德廣佈。自己立德,眾人立德,厚德載物,也能得到天地自然的迴應,那麼一切都會吉祥的。
-
3 # 千百萬年
君子敬以直內的意思是不打草稿的即興發揮,體現的是表裡如一的順其自然行為。義以方外指的是哪些不受稜角的條條框框的約束,有聰明秀出為之英,膽氣過人為之雄的壯舉意思。敬義立而德不孤的意思可參照關雲長的處世風格就足矣。
-
4 # 高春超一職業風水師
意思就是:才德出眾的人做事嚴肅認真用正當的道理陶冶身心,這個符合正義又能當作常規用於做事。做事嚴肅認真符合正義的思想確定,這樣有德行的人不會違背此原則。
註釋:
“君子”才德出眾的人。《論語·子路》:“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禮記•曲禮上》:“博聞疆識而讓,敦善行而不怠。”
“敬”做事嚴肅認真。《左傳·僖公二十八年》:“戒爾車乘,敬爾君事,詰朝將見。”
“內外”修身和行事。《韓非子·解老》:“所謂方者,內外相應也,言行相稱也。”(修身:陶冶身心,涵養德性。行事:辦事,做事。)
“義”謂符合正義或道德規範。《論語·述而》:“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方”常規,常法。《孟子·離婁下》:“湯執中,立賢無方。”
“立”確定;決定。《史記·陳涉世家》:“復立楚國之社稷。”
“德”指有德行的人。《孟子·離婁上》:“天下有道,小德役大德。”
“孤”負。(違背,背棄。)《康熙字典》:“孤,負也。毛曰:凡孤負之孤當作孤。俗作辜,非。”漢·李陵《答蘇武書》:“陵雖孤恩,漢亦負德。”
但是我理解為:陽卦一個陽爻為君王,兩個陰爻為臣民,這就是君子之道。這也就是說,真正的君臨天下,是天下只有君王一位領袖,天下百姓全服從一位君王的命令。一個君王如何有這麼大的能力呢?其實,這便是君子以仁義治天下的結果。君子以仁義治理天下賢明而智慧,自然天下所有臣民都會聽從他。否則,憑一人之武力,如何能讓眾人屈服呢!此外,天下只有一位君王,才能真正做到政令統一,百姓才能更好地執行君王的命令。所以說,君子之道,是理想的、完美的執政之道。
-
5 # 趙日金141
“,,,君子敬以直內,義以方外。敬義立而德不孤。,,。”,乃摘抄附在《易經》“坤”卦的《易傳.文言》的一段文字。
西漢之後,託名孔子《易傳》與託名周文王《易經》合為一書,其中,《彖》篇與《象》篇附在《易經》每一卦之中。《文言》則專附於《易經》之“乾、坤”二卦之中,誤導後世,《易傳》當作《易經》念。
中國傳統文化之悲哀!
-
6 # 明月醉歸客
就是說人在社會中生活內心要有原則,對外交往則可靈活通變又不失原則,人內心存在道德和善良就不會被社會所棄,人們也會敬慕,不會孤獨
-
7 # 久住青山Lee
其實對於一些典籍問題的回答,有一個基礎點:搞明白一些關鍵概念的意思。
《易傳》當中:君子敬以直內,義以方外。敬義立而德不孤。
首先我們要搞清楚“敬”、“義”等的概念,我看了對這個問題的幾個回答。對“敬”的解釋都是照本宣科的:做事嚴肅認真。我們很容易對一些看起來準確的解釋想當然的深信、不疑。有的人會覺得我當時讀、學的時候就是這麼學的,老師是這樣教的、書本是這麼註釋的、專家是這麼解說的、大師是這麼宣傳的。
我雖然不喜歡孟子,但贊同他的一個觀點:盡信書不如無書!享受現成的看似合理解釋實際上是缺少思辨能力。迷信書本或者權威則是自我意識猶未覺醒。
“敬”解釋為:做事嚴肅認真。我和這個解釋的註釋者都贊同這是一種“態度”。不同的是,“敬”不僅是由內而外的對待事物的嚴肅認真,而且“敬”更有一個前置的潛臺字——“誠”。不僅僅是做事嚴肅認真,“敬”更包含對自身精神的負責。我們通常說的尊敬他人,往往是指待人接物執禮甚恭。“恭”才是做事嚴肅認真,遵循應有的禮節或程式。“敬”則是“誠”於心後的,由內而外的一直氣態和內心準則。
“敬以直內”的表述,很準確。這裡“敬”與“內”互質。“敬”既是“內”的最坦蕩表露,又潛在點明“敬”專注於“直內”。“義以方外”中“義”則是君子遵循事物存在、生髮、運作的道理結合人世需求所做的周全和平衡。“敬以直內”與“義以方外”又可以一體互文,因為在理解上本來就沒有絕對的界限。
說的可能不對或者不準確,只希望土磚引玉瓦,能夠讓讀者不盡信他人解釋,參考借鑑加自我思辨,找到屬於自己的答案。[微笑]
-
8 # 明貞
敬以直內,即外敬內真。義以方外,有規矩禮義待人以方正而人回饋方正,敬義立於內心就是德能,會交到好朋友。這是一種理想的言行狀態,是內聖外王之實踐。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格物最難,物即無明無因之果,是生滅滅生苦海之本,物質之法則即道,是掌控奴役人類並萬類之"上帝″!物不格,一切皆虛幻!
近現代受西方文明影響,人類在自我和物慾裡執著享樂著,極少有人真正體悟和實踐我們的傳統文化。這不是好現象,傳統文化"吃人″,其實這是一種誤解,是私性物慾在吃人,並且人還被吃得甘之如飴。如吸毒,人人知道蝕骨傷魂,但欲罷不能,花錢找死。物慾私性亦如是,使人敗壞毀滅,人卻又欲罷不能。
-
9 # 黑色暱子外套
語出《周易•文言傳》。《周易》即《易經》,相傳為周文王姬昌所作。
“君子敬以直內,義以方外,敬義立,而德不孤”,這句話是告訴人們修身養性應該如何去做。宋朝有很多人用“敬以直內,義以方外”作為座右銘。
此話可以理解為:君子對自身能夠用認真、謹慎、敬畏的心來要求自己;做事能方方正正,守道義,講誠信。堅持“敬”和“義”,就會品德高尚,繼而得到人們的擁護和支援。
要有敬畏之心,敬天愛人,對人真誠,待人尊敬,才是君子之道。做人做事要心口一致,言行一致。
古時君子之風,對我們今天仍然有借鑑價值。恪守內心,道義見於行動,而不是說一套、做一套,這不是君子所為,並且也不會得到人們的擁護與支援。
守住自我,認準道義,落實於行動,社會價值會逐步體現,進而人生價值也會水到渠成。
-
10 # 李長諭
“君子敬以直內,義以方外,敬義立而德不孤”。很多人說出自《易經》,也有人說出自《易傳》,假如說出自《易經》,是沒有依據可查的。因為《易經》的六十四卦,沒有這方面的內容,所以,我贊同出自《易傳》的觀點。
出處不是問題,問題在於人們怎麼樣去理解,怎麼樣從古人的智慧中受到啟發,怎麼樣用古人的智慧去指導自己的言行,這才是傳承和發揚中華民族歷史文化的目的。
鄙人才疏學淺,不敢“班門弄斧”,對“君子敬以直內,義以方外,敬義立而德不孤”談一點粗淺的認識。我覺得“敬”是態度,“直”是質樸,“內”是對方的內部,“義”是目的,“方”是拓展,“外”是對方的感覺和反應。也就是說:要進入對方的內部,必須要有尊敬他人的態度和誠意,讓對方感覺到你的誠意,從而產生思想的共鳴,和你打成一片,融為一體。所以,“敬以直內,義以方外”,講的就是如何與人相處,也是現在我們所說的“心靈溝通”。
“敬”是立身之道,“義”是立德之本,以“義”和“德”規範自己外在的行為,這就是個人的修養問題。
-
11 # 遠風三月
按照百科全書裡所說:《易經》是一部筮佔之書,約成書於西周時期,為周文王所著。起初編纂此書的目的,是為了便於佔算時檢索吉凶的結果。到了"獨尊儒術"的漢代,《易經》被奉為儒家經典,成為經學家們研治的一項專門學問,這就是易學。《易經》是對中華文化影響最深遠的一部書,但它也是謎案最多的一部書。
按照傳統的解釋,“君子敬以直內,義以方外,敬義立而德不孤”(坤卦《文言傳》),應釋義為:用嚴肅的態度來持內心的真誠,用正當的方式來規範言行的表現。兩句話一方面是內心,一方面是外表表現出來的。意即“內外兼修”, 首先對待自己的內心,一定是修煉自己,用嚴肅的態度來持守內心的真誠。其次是向外,用正當方式來表現自己的言行。
所以,如果按照以上理解,“君子敬以直內,義以方外,敬義立而德不孤”出自坤卦《文言傳》,坤卦是講王后如何輔佐周厲王的,卦意可以解釋為:王后輔佐周厲王要恭敬一切,以使內心正直;行為處處循禮,以此方正外物。能夠做到恭敬一切、處 處循禮(人們就會恭敬於她,以義應之),就能夠使美德廣佈,得到眾人的迴應。
以上乃筆者自己的理解,一家之言,不當之處,還請斧正。
-
12 # 夢仙曲
答:要想知《易經》中,君子敬直內,義以方外,敬義立而德不孤。這句話的內涵意義所在的要義認知,必須要以陰陽歸屬性的辨證方式與認知的方法,知(內)為陰性與《外》為陽性。有先陰後陽兩性道義史序的必然所在,就有先者必須選擇地道的準則,才有厚德在行五中屬金歸西方,再生化於水納北方有舊與新交接處,在八卦定位為坤,必然有兩位女性人物傳承和對接入內歸真於陰屬與陰性結成九齒白月圓滿為陰性核心之形。其九數就是上古河圖洛書中的陰性核心數碼,能記實先者有八陽數執行八方圓滿告終轉型歸陰入內的歷史時光意義所在,又有兩位女性人物共擔使命合一的倫理榮光為陰小無內,確有兩半合圓立東與西的中線定點所在,可為月亮在執行中有兩半於變化的天理特徵所表。後者必然會篤行天道的標準,自然有後陽行天道有上德像太陽一樣從東昇的氣概至中天的光輝歷程能輝耀出直射四面八方的光芒,四面為東昇的第一套共有二十八道光芒,八方是日已中天,總共有五十六道光芒而崇高,四與八是河圖洛書中陽性數碼,四處於正東方,八處於正南方,而十是陽數大無外的數碼,按八卦各方有一和東與南各二為重點。就知五行中木排二,自出東方能生火旺南方有日中天之象,就有火生土必興中而永恆的方位確立,就是人道有各方能崇尚《正》義到來之時,由地道與天道至人道三元共體的道義史序歸屬,有厚德似月亮與上德像太陽的認同與認崇,就能在人道中和合明德而不孤的理性信仰樹立,上德有不忘初心的後人是男性繼承為主導,厚德需要兩位女性人物傳與接,也自然形成了守《正》創新有五屬具全的理性歸屬為正義合一的認知。就知君子敬直內,義以方外,敬義立而德不孤的文明價值觀念,必有日月同輝的光明形象展現,是人間正道有共同信仰為永恆的引領徵照擁舉而崇高。
-
13 # 明宇231
《易經》是中國古代集大成的古典鉅著,其囊括了上至宇宙星球,天地萬物,社會人生,下至微觀世界的一本科學文獻。意思是:才德出眾的人做事嚴肅認真用正當的道理陶冶身心,這個符合正義又能當作常規用於做事。做事嚴肅認真符合正義的思想確定,這樣有德行的人不會違背此原則。
-
14 # 正道行2818
題中所言“君子敬以直內,義以方外,敬義立而德不孤”出自坤《文言》;此辭是針對坤卦六二爻辭而作的闡釋。六二爻辭曰:“直方大,不習,無不利”;《說文》釋“習”曰:“習,數飛也”,數飛即鳥反覆地飛,即有學習、熟悉之義;《論語·學而》有“學而時習之”之句,講的就是反覆學習、不斷訓練的意思;不習,也就是不訓練、不學習的意思;不習什麼呢?不習“直方大”,這三字註解仁見智見,是有異見的;一般通常解作:直——端直,正——方正,大——廣大;也就是說,端直、方正、廣大,不用去熟悉,也不會有什麼不好;此解邏輯上總感覺彆扭。《繫辭》己曰:乾“是以大生焉”,坤“是以廣生焉”,“廣大配天地”,故坤“行地無疆”,乾大坤亦大。
直,《說文》釋為“正見也”,如言“正視”;方,《國語·楚語下》有句“不可方物”,其“方”為“辨別”之義,所以,爻辭意解為“正視辨別‘大’,不學習其大,也沒有什麼不好”為宜;六二得位得正恃中,不習亦正;故《文言》曰:“直其正也,方其義也。君子敬以其內,義以其外,敬義立而德不孤”,正視它之正,辨別它之義,君子尊重於內,合符於外,尊重合宜成立則信念就不會孤單;因坤大乾亦大故不孤,自然“則不疑其所行也”;其所行,即坤“不習”之行為;如此解對坤不習“大”的行為也就能理解了。正確解讀“直方大”,對《文言》所言之意也就能容易理解了。
-
15 # 赫連三公子
語出自《易經》中的《坤•文言傳》,意思是:君子恭敬一切,以使內心正直;行為處處循禮,以此方正外物。能夠做到恭敬、循禮,就能夠使自己的美德廣佈,得到眾人的迴應。
-
16 # 憶史情
《易經》坤卦‘’六二‘’爻中《文芝言》曰:‘’直‘’,其正也,‘’’方‘’,其義也。君子敬以直內,義以方外,敬義立而德不孤。‘’直方大,不習無不利‘,則不疑其所行也。
就是說,正直、端方、博大,即使不修習也沒有什麼不利。
‘’直‘’是指正直,‘’方‘’是指行事符合道義。
君子透過誠敬成就內在的正直,透過道義成就外在的方正,誠敬,道義確立了,德行就不會孤立了。人們就不會懷疑他所做的了。
以直、方、大、不習為修身之道,注重個人修養,簡物修德,不重小利,則可‘’無不利
‘’。
而孔老夫子也說(論語.里仁):德不孤必有鄰,鄰是鄰居,用嚴肅的態度持自己內心的真誠,用正當的方式規範自己的言行。
鄰代表鄰居、朋友、同道的人,有道德的人不會孤單的。
因此,內心正直,端方,博大寬容,就會坦坦暢暢,不會感到孤獨,不會孤單
-
17 # 朱八戒CC
《易經》中的“君子敬以直內,義以方外,敬義立而德不孤”。意思是君子敬畏天地自然,以使內心誠實正直善良;言行舉止遵循禮義,以此更好地為人處事,內方外園。義氣行事,厚道為人的美德佈施,會得到很多人的親近和尊重。
《易經》群經之首,中國傳統文化的源頭活水,儒家經典之作。探索宇宙萬物的自然規律,研究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自然而然,順其自然,由無為而無所不為。
《易經》的核心內容是激勵人的剛健自強,厚德載物。首先是修練自己,著重提升崇高的道德境界。保持自己內心的真誠與仁愛,再以良好的行動表示自己的言行一致,表裡如一。有著這樣的作為,就能夠成就自已,建功立業。
“敬以直內,義以方外”,是人生的座右銘。用嚴肅的態度端正自己的心態,以達到嚴於律己,自我完善。這是內部修養與外在行為的相結合,也是“內聖外王”最好的實踐。
寬厚正直的德性,勤勞奮鬥的創造,這才是自強自立的人格品質。君子天地之間,四海之內,其為人品德影響之大,其功績造福萬民,名垂千古。
中華民族的人文精神重在品德修養。當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愛國、敬業、誠信、友善”,反映出新時代對公民道德提出新的更高要求,為社會的進步,個人的全面發展,指明瞭前進的方向。 -
18 # 商業模式師袁連法
告子章句上·第十一節 譯註
孟子曰:“仁,人心也;義,人路也。舍其路而弗由,放其心而不知求,哀哉!人有雞犬放,則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
19 # 微道助您創造終生價值
《易經》中,“君子敬以直內,義以方外,敬義立而德不孤”出自《周易·文言·坤》,是解釋坤卦第二爻爻辭“直方大,不習無不利”之義。原文是:“直其正也,方其義也。君子敬以直內,義以方外。敬義立而德不孤。”理解這些內容必須把握以下幾個方面:
1.直與方的深意。直,正,心無私。方,宜,事當理。
2.“敬以直內”,用恭敬使內心正直。
3.“義以方外”,用守義使外物方正。
4.敬、義立,德就不孤。也就是說內心正直又守義的有道德之人,必有人靠近、圍繞著他,不會孤立。
-
20 # 一堂國學
“君子敬以直內,義以方外,敬義立而德不孤”。
這句話,確切的說不是出自《易經》,而是出自《易傳》的《文言》篇,前文已經考證過,樓宇烈先生認為《文言》反應了孔子及其弟子的儒家思想。
01我們學習《易經》和《易傳》有一個禁忌,不能斷章取義,而應把這句話放在全篇的語境中理解。
這句話應該是對《易經》坤卦六二爻的進一步闡釋:
“直”其正也,“方”其義也。君子敬以直內,義以方外,敬義立而德不孤。“直、方、大、不習無不利”,則不疑其所行也。
我們暫且直接翻譯為:“直”是指心中正直無私,“方”是指萬物得其時宜,得其規範。君子恭敬使內心正直,適宜的規範行為,敬和義確立了,德業就不會孤立,坤卦“六二”爻所說的就不用質疑了。
02《周易》64卦,由乾坤二卦統領,乾卦六爻全陽,代表剛健的天道,坤卦六爻全陰,代表順從的德行。
《易經》的遊戲規則,六爻自下而上排列,其中1、3、5為陽位,2、4、6為陰位,陽爻配陽位,陰爻配陰位為吉,反之則兇。
坤卦的“六二”爻配陰位,所以是吉,因此孔子在《文言》中對其解讀是持肯定態度的,因為君子得位,所以對自己的行動不要質疑,要正義直行,這應該是這段話的核心思想。
03《歸藏易》把坤卦列為第一卦,可見坤卦的地位是異常重要的。
俗話說,德不配位必有災殃。
孔子在解讀這一卦時,傾注了很多儒家思想,比如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
善、德都是順從,但順從的物件是誰,這一點我們必須清楚,那就是“道”,或者說是“天命”,此前我們也分析過《老子》郭店本和馬王堆出土的甲乙本 ,都是“德”在先、“道”在後,所以《道德經》應該稱《德道經》,這與商代《歸藏易》的坤卦在前、乾卦在後的順序是一致的。
04後來,王陽明在創立心學時,強調“知行合一”和“致良知”。
你品,你細細品,“致良知”不正是強調“德”,強調“君子敬以直內”,而“知行合一”,不正是強調知“德”在前,行“道”在後,也就是坤卦《文言》的“義以方外”,這不就是《大學》所言“止於至善”換了一個說法嗎?
回覆列表
原文】君子敬以直內,義以方外,敬義立,而德不孤。
【譯文】才德出眾的人做事嚴肅認真用正當的道理陶冶身心,這個符合正義又能當作常規用於做事。做事嚴肅認真符合正義的思想確定,這樣有德行的人不會違背此原則。
註釋: “君子”才德出眾的人。《論語·子路》:“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禮記•曲禮上》:“博聞疆識而讓,敦善行而不怠。”
“敬”做事嚴肅認真。《左傳·僖公二十八年》:“戒爾車乘,敬爾君事,詰朝將見。”
“內外”修身和行事。《韓非子·解老》:“所謂方者,內外相應也,言行相稱也。”(修身:陶冶身心,涵養德性。行事:辦事,做事。)
“義”謂符合正義或道德規範。《論語·述而》:“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方”常規,常法。《孟子·離婁下》:“湯執中,立賢無方。”
“立”確定;決定。《史記·陳涉世家》:“復立楚國之社稷。”
“德”指有德行的人。《孟子·離婁上》:“天下有道,小德役大德。”
“孤”負。(違背,背棄。)《康熙字典》:“孤,負也。毛曰:凡孤負之孤當作孤。俗作辜,非。”漢·李陵《答蘇武書》:“陵雖孤恩,漢亦負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