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雲:君子敬以直內,義以方外,敬義立而德不孤,這句話的含義是:對於才德出眾的人來說,他們會恭敬謹慎地矯正自己思想上的偏差,用道義來規範自己外在的行為;能夠做到恭敬他人、處處循禮,人們就會恭敬對他,以道義迴應他,他們就能夠讓自己美德之名得到傳播,並得到眾人的迴應。
對於現代人來說,在忙碌的生活和工作之外,我們也需要為自己的心靈尋找一片安寧和休憩的空間,而這就是所謂的“心靈雞湯”能夠大行其道的根本原因。
心靈雞湯是帶有精神安慰作用、具有動機強化(勵志)作用,內容是對世界較為樂觀的認識或者行動指向的文段。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我覺得《易經》就是最適合中國人的“心靈雞湯”。《易經》是五千年華夏文明和智慧的結晶,其中的很多理論放到當今,依然具有很強的指導意義和現實意義。
對於大多數普通人來說,《易經》中的很多精華內容,完全可以作為我們為人處世的準則。無論是與人交往、個人提升,還是居家生活,《易經》都具有很好的指導意義。
“君子敬以直內,義以方外,敬義立而德不孤”出自《易經》中的《坤•文言傳》章節,具體內容為:
直其正也,方其義也。君子敬以直內,義以方外,敬義立而德不孤。“直方大,不習無不利”;則不疑其所行也。
這段話的大意如下:
直是指心地上的正直,方是指堅持行為上的道義。對於才德出眾的人來說,他們會恭敬謹慎地矯正自己思想上的偏差,用道義來規範自己外在的行為;能夠做到恭敬他人、處處循禮,人們就會恭敬對他,以道義迴應他,他們就能夠讓自己美德之名得到傳播,並得到眾人的迴應。正是由於他們具有君子正直、方正、博大的美好品德,即使他們不被人們所瞭解,也不會對他們產生什麼不利影響。因為,人們不會對那些才德出眾的人的行為有所懷疑。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對於我們來說,唯有不斷地對自己進行反省,不斷地調整自己思想上的偏差,不斷檢討自己的行為是否符合道義,這樣才有可能成為一個“君子”,而這就是“君子敬以直內,義以方外”這句話想傳達給我們的道理。
如果你是一個君子,就要有無私的精神狀態,尊重別人,尊重事實,尊重自然規律,別人就會尊敬你,別人就會以你為榜樣,將你的精神德行發揚光大。
《易經》雲:君子敬以直內,義以方外,敬義立而德不孤,這句話的含義是:對於才德出眾的人來說,他們會恭敬謹慎地矯正自己思想上的偏差,用道義來規範自己外在的行為;能夠做到恭敬他人、處處循禮,人們就會恭敬對他,以道義迴應他,他們就能夠讓自己美德之名得到傳播,並得到眾人的迴應。
一、怎麼看待《易經》?對於現代人來說,在忙碌的生活和工作之外,我們也需要為自己的心靈尋找一片安寧和休憩的空間,而這就是所謂的“心靈雞湯”能夠大行其道的根本原因。
心靈雞湯是帶有精神安慰作用、具有動機強化(勵志)作用,內容是對世界較為樂觀的認識或者行動指向的文段。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我覺得《易經》就是最適合中國人的“心靈雞湯”。《易經》是五千年華夏文明和智慧的結晶,其中的很多理論放到當今,依然具有很強的指導意義和現實意義。
對於大多數普通人來說,《易經》中的很多精華內容,完全可以作為我們為人處世的準則。無論是與人交往、個人提升,還是居家生活,《易經》都具有很好的指導意義。
二、“君子敬以直內,義以方外,敬義立而德不孤”的出處“君子敬以直內,義以方外,敬義立而德不孤”出自《易經》中的《坤•文言傳》章節,具體內容為:
直其正也,方其義也。君子敬以直內,義以方外,敬義立而德不孤。“直方大,不習無不利”;則不疑其所行也。
這段話的大意如下:
直是指心地上的正直,方是指堅持行為上的道義。對於才德出眾的人來說,他們會恭敬謹慎地矯正自己思想上的偏差,用道義來規範自己外在的行為;能夠做到恭敬他人、處處循禮,人們就會恭敬對他,以道義迴應他,他們就能夠讓自己美德之名得到傳播,並得到眾人的迴應。正是由於他們具有君子正直、方正、博大的美好品德,即使他們不被人們所瞭解,也不會對他們產生什麼不利影響。因為,人們不會對那些才德出眾的人的行為有所懷疑。
結語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對於我們來說,唯有不斷地對自己進行反省,不斷地調整自己思想上的偏差,不斷檢討自己的行為是否符合道義,這樣才有可能成為一個“君子”,而這就是“君子敬以直內,義以方外”這句話想傳達給我們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