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吳厚剛

    問題提出者不知出於什麼目的,可能他是百分之一吧,故意提出以考他人!

    人為什麼要吃飯?和尚為什麼要念經?運動員為什麼要練基本功?農民為什麼要翻地?……活著耕耘才有收穫,無論身體與靈魂!

  • 2 # 超級科學奶爸

    關於臨帖,老先生們常講要先學一家,打好基礎,再學百家。我常想,臨好一家的標準是什麼?是時間嗎?肯定不是,臨了50年的未必比只臨了5年的像。更何況以寫得像不像為標準,那永遠也沒有最好的時候,就像數學中的極限一樣,臨帖只能無限接近,卻永遠達不到與原帖一模一樣。從另一個角度看,臨帖水平的高低和創作水平的高低是不能等同的。

    對古人的學習,我是個見異思遷的人,臨習法帖,經常朝三暮四,常見的帖我或多或少都學習過,但從沒有把握住一家長久地深入下去。雖然我臨帖較雜,但對自己喜歡的法帖,還是經常細心揣摩,對孫過庭的《書譜》、王羲之的手札、顏真卿的《祭侄文稿》下工夫尤多併成為構築我創作體系的基石。

    臨帖要有明確的目的,這個目的直接指向創作。對《書譜》的學習,我的著力點是學習用筆。用筆的豐富性是書譜的最大特點,臨習時,要注意每一筆的起、收、轉等動作,多體會、多琢磨,以達到筆筆形似。在用筆上有很多理論書,有的說得神乎其神,雲裡霧裡,看多了被忽悠得不知如何下筆;有的機械分割,把用筆作慢鏡頭分析,理解不好可能為一筆的寫法白忙活半天,容易走火入魔。

    《祭侄文稿》打動我的地方是他的通篇佈局與謀勢的能力,即章法上的問題。《祭侄文稿》是與當前書法創作最接近的古帖,臨習時要注意線條字形的長短粗細、用筆的輕重徐疾提按頓挫、用墨的濃淡乾溼,體會書寫的節奏。

    對大王的手札我注重的是氣韻。氣韻是一個很難說清的東西,一群美女裡最出眾的那一個一定是氣質最好的,同樣,一堆高水平作品中最能打動你的肯定是韻味最足的那一件。但氣韻必須有物質的支撐,所以對王字的學習,要琢磨筆畫構成,體會文人瀟灑閒逸的書寫心境,如同演戲,要入戲,入戲才能追求神似。

    臨帖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創作。

    在創作時有一個意在筆先的問題。對這個“意”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如提前構思章法、字法等。我在書寫時,腦子裡想的是古人法帖的形象,想象法帖的字法、墨法,想象開合避讓,想象起伏急緩……這實際上就是進入一種創作狀態,以達到忘我的境界,自由揮灑,一任自然,不計工拙。如果在創作時邊寫邊去想每個字的字形、線條等,往往會顧此失彼。對於作品中的字的變形,不能刻意地變,刻意變形的字在作品中往往不和諧,而作品的整體和諧是作品能否上一個層次的重要標誌。因此,變形要自然,是在書寫過程中感情宣洩的真實體現,是行筆意到之時線條的自然流露。

    總之,在書法的臨帖與創作上,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做法,適合自己的最好。

    東晉夏金虎墓誌拓片欣賞

  • 3 # 眞樸軒主人

    這個說法是不準確的,百分之九十九不學書法的人也許不去研究,凡是學習書法的人都應該瞭解書法藝術的基本概念。

    中國書法是一種很獨特的視覺藝術,作為中華民族的國粹,有其悠久的歷史文化沿革。

    個人認為:

    1、逐步形成共識的書寫法則。即書法之法。例如:筆法、字法、墨法、章法等。

    2、有傳承的審美標準。高下、美醜已有公論。

    3、“述古期同彭不作”,歷代都有豐碑大家,不法古而書又怎能稱之為書法。

    4、臨習碑貼是學習書法之始,是能得到認可的書家的共同道路。透過臨摹優秀的作品,來學習筆法,筆勢,結構等,並逐步建立自己的書法美學觀。

    5、臨貼應取法乎上,歷代公認的法貼且屬於自己喜歡的風格就可以臨習。

    6、透過一段時間臨習,你就會逐漸發現書法的藝術魅力及中國書法藝術的博大精深;你就會虛下心來,愛上這翰墨飄香並終生與之相伴。

    所以說臨貼是學習書法的必由之路,想學習書法就應該知道。

    作為初學者的一點體會。貽笑大方了。

  • 4 # 李行子

    臨帖的目的,就是尋求書法的法和書法遵循的規律,百分之九十九的人不知道臨帖的目的,那就有百分之九十九十八點八的人臨帖不出帖。

  • 5 # 存良書院460

    王愛本教授說過,學好書法重在"師古"。師古就是以古代名家之字帖,臨寫,也就是臨帖。於中華老師在書法講座(書寫之道)中說過少臨眾家之帖才能提高自己的書寫藝術。譬如草書學二王的豔麗精美,張旭懷素的瀟灑靈話。總之臨帖主要目的就是提高自己的寫藝;把老祖宗的好藝術傳承下去。

  • 6 # 抱庸詩書

    初學時的臨摹,沒有“自我主張”,純粹是“依託式”學習,也就是仿照。因為書學的根基淺,理性認識模糊,此時的臨摹就是由無到有打基礎的手段,透過仿寫來規範點畫線條、結構結字的書寫基礎。隨著臨深臨細,逐漸理解領悟筆法字法筆基本技法,在一遍又一遍的深察細照中積累並提升書寫技能與理性認知。

    入門之後的臨摹,書法開始“彰顯自我”,大多是借鑑式“擇臨”,有點像戰爭中“精確打擊”的味道,實質上是結合個人實際所需,搞“精準”的拿來主義。帖海無邊,每個書學者不可能把所有前人的帖子都臨學一遍,只能是有針對性地選學。即便針對一本帖子,也不是筆、字、章法一環不落面面俱到,只選擇自已最感興趣的那一部分就可以了。

    書法初具個人風格時的臨摹,則多為“反叛式”臨摹,不仿形,只會意,也有人稱之為意臨。這時的臨摹,即入即初,貴在融變,是一個比較抽象的東西。既臨學形態技法層面,也臨學風格神采,大多以後者為主,比如書法作品中空靈、飄逸、拙樸、敦厚、險峻、端莊等氣質神態。

    淺談。插圖為抱庸硬筆習作。

  • 7 # 吟風閣主人

    書法臨習碑貼是學習書法的必由之路。只有透過臨摹碑帖,逐步掌握古人以及書法名家在筆法,筆勢,結構等方面書法奧秘。另外,臨貼一定要選擇優秀的碑帖進行長期臨習,還有就是適合自己的興趣臨習的效果會更好。透過臨習,再結合自己對書法的理解,便可形成自己的風格,創作出自己的作品來。所以說臨貼非常重要,一定不要走彎路。臨習是書法家一生的必修課。

  • 8 # 無心齋侃畫

    首先感謝各位同道的參與!

    這是一個學習書法必然遇到的問題,也是書法學習過程中司空見慣的問題,甚至這就是一個不是問題的問題。

    但是,就是這樣的一個問題曾經困擾了我很久,後來在生活工作中也多次與前輩有過深度了交流和請教。最後得出一點自己的心得體會與同道分享,也希望各位道友不吝賜教!

    學習書法臨帖只有一個終極目的:置換。

    由表及裡,置換我們自己所固有的框架,包括書寫的行為習慣、觀察認知習慣、以及思想意識習慣。

    我們每個人都有與生俱來的風格和特徵,而且這種風格與特徵會伴隨我們一輩子。就像老師不需要看名字就能準確知道自己班上每一本作業本,每一份考試卷是哪個學生的。如果一個用自己的個性風格寫一輩子的字,甚至是“人書俱老”,這種作品依然不是書法藝術作品,這個人也同樣不會成為書法家。

    為什麼呢?因為這種風格和個性不具備普遍性和藝術性,說到底就是不具備審美標準,大眾也無法解讀。藝術雖然千差萬別,但還是有一個相對的標準框架。把自己原有的一切打包放置到一個可以不要觸及的角落裡。因為這種身體固有的東西幾乎是扔不掉的,只能暫時封存起來。

    所以就必須透過臨習古代優秀的字帖,一種具有普遍性和可讀性的好的框架,來置換我們原有的不能解讀和不具有普遍性的框架體系。置換的越徹底,我們就有可能越接近古人。置換的速度與徹底性,取決於個人的努力程度和天賦。只有當我們透過臨帖真正做到“改頭換面”的時候,甚至到了物是人非的境界。這時,我們稍加放鬆,迴歸到自然的書寫狀態,那些曾經被我們置換出去,封閉在角落裡的東西就會神不知鬼不覺的自然流露出來,只要一點點,這個時候我們就會有風格,就會有屬於我們自己獨一無二的特徵。

    再次感謝各位道友!

  • 9 # 子衿書法

    臨帖的目的是學會書寫的方法,這個人人都知道。但在實際學習上,目標並不是很明確,很大一部分人把學習書法的目標放在了字型的外形上,而用筆和結構的關係卻沒有領會應用。

    字無常法,法無定形。形體的模仿是有限的。臨帖如果以相似為目標,最多能夠寫到和字帖一樣。而把臨帖的目標以學會筆法,結構的規則就能夠自由的應用。不會受字型的束縛,形成自己的書寫風格。

    為什麼現在的書法家都說書法要創新?鍾張羲獻,歐顏柳趙,歷史上的著名書法家就這麼多,而天下的書法愛好者何止千萬,大家都以形體在學習模仿,楷書無非唐楷、魏碑,很難見到有新的面孔。在一些錯誤思潮的誤導下,創新變成了任意改變漢字的結構,出現了我們這個時代獨特的書風:醜書。

    漢字的結構是不能隨意更改的。形成自己的風格,是用筆。每個筆畫的書寫,由不同的筆法組合完成。而每個人的筆法組合都不相同,才會有了妍麗,質樸,勁健,遒潤,莊重,灑脫等等的風格流派。

    弄明楚筆法的組合,是學習臨帖的目標。以一個主要書體為主線,旁涉其它書體來證實臨帖時的感悟。就能得到筆法的組合,也既用筆。就不會在形體上死掐,一點一畫,不敢越雷池半步。

  • 10 # 龍銘書客

    我認為不一定百分之九十九學習書法的人不知道臨帖的目的,多數人可能是臨帖方法不對,不知道如何進行。學習書法,臨帖是很重要的一關,臨帖的目的是學習書寫的方法和法則。縱觀書法史,幾乎每一個書法家都經歷了反覆臨帖的過程。如果不臨帖,不吸取前人總結的優秀成果,則書不成法,無源之水不可流長,也就談不上書法藝術的傳承了。

    臨帖大體上分為三個階段:一、實臨。這一階段解決的是技法問題,認真對照法帖從筆畫、結體、章法等方面臨習,力求做到一絲不苟、形神兼備。二、背臨。這一階段解決的是熟練問題,鞏固先前所學,力求在不看帖的情況下隨手而出,準確寫出法帖中的神貌。三、創臨。這一階段主要是為了脫帖,寫出自己的個性,雖然不一定和法帖一模一樣,卻深得其精髓,變成了自己的東西。經歷了以上三個階段後,書寫水平會有質的提升,有些書家不滿於現狀,可能會另選它帖,也可能會重頭再來,讓書寫技法爐火純青。以上觀點為本人部分學習理論和日常書寫所體會,還請廣大書友積極討論,互相學習。附幾張臨習照片,僅供參考。

  • 11 # 老路書法

    我看只有你不知道吧。

    有些東西是我們生而知之的,有些東西是我們學而知之的。比如說小孩子生下來就會吃奶,就是生而知之的。比如說兩個年輕人結完婚之後就能生出小孩,也是生而知之的,這些東西沒有人去教他,況且在我們中國那麼保守封建的國度,又怎麼能夠去教這種難以啟齒的,甚至被別人看來是下流的私生活呢?

    但是書法就不一樣了,書法是後天經過我們不斷的學習,把我們老祖宗的那些精華,要變成我們自己的東西,那麼必須要臨帖。

    書法有很多的風格。比如說柳公權的瘦硬,趙孟頫的圓勁,顏真卿的豪邁。那些東西就擺在那裡,因為我們是凡夫俗子,所以你根本看不出他的風格。所以你必須去寫,必須去臨帖,用筆去感知他們的妙處。

    我再強調一句,我們必須用筆去感知那些書法的力量和魅力,所以必須去臨帖臨帖。

    現在你知道了嗎?你知道了我也就放心了。

    再見。

  • 12 # 明宇231

    首先,書法是一門藝術。漢字誰都會寫,為什麼書法家寥寥無幾?是因為大多數人在寫字時不認真,毛草,隨心所欲,由著自己的性子來,所以就寫不出好字。

    那麼怎樣才能寫出有藝術水準的寫呢?臨帖是最好的方法。中華文化浩如煙海,我們只有師從古人,‘轉移多師是汝師’,取其精華,融會貫通,才能少走彎路。只有繼承先人的精華,才能開拓創新。

  • 13 # 一葉小舟82704

    臨帖在於認真的學習古法,此為入帖。而學習古法在於繼承書法傳統,但並非學書者之目的。真正的目的是為了出帖,就是在繼承中求創新和發展。換言之,發揚中華文化,使其代代相傳。一句話:繼承傳統,推陳出新。

  • 14 # 青年書法愛好者

    學書法就是要紮紮實實的臨帖,不然隨性寫的話就只能稱為毛筆字。

    學書法和學毛筆字不一樣,有很大的區別,古時候人寫字全是用毛筆,只要用毛筆寫的字就都可以叫毛筆字,但是不能叫書法。

    書法是有章法,有筆法,是透過漢字書寫來表現意向情感的藝術,它不僅是線條藝術、造型藝術、抽象藝術,還是表現藝術。其載體為漢字,其表現內容是書寫者的思想情感和審美趣味。

    要不然古代那麼多人,為啥就出了王羲之、王獻之、顏真卿、歐陽修、褚遂良、柳公權等幾十個著名的書法家呢,而且他們的書法是有各自的風格特點的,代表著他們的性格,為人處世方面等。

    那些著名的書法家也不是隨便就能練成的,他們剛開始也是臨前人的貼子,比如,趙孟頫就是臨的王羲之的書法,永禪師智永也是二王書法的傳承者,只是他們把前人的書法悟透了後在此基礎上增加了自己的風格特點。

    所以,想要學習書法,就必須靜下心來臨帖。不然絕對不會有一番成就的。

  • 15 # 莫非學書法

    本人覺得,臨帖的核心精神是“拿來主義”,其目的就是“據為己有”,就是把古代或現代好的法貼中好的東西學到手,變成自身的東西。古往今來,大凡成功的書法家,無不不是透過臨習別人的書貼,來提高自己的。從每位書法大家的作品中,均能看到前人或別人的東西,最明顯的便是趙孟頫,他主要學的是王羲之 ,當然還有同期的鮮于樞 。明清時期,大多人學的又是趙孟頫。今人很多人學的是歐顏柳趙。王羲之學的是衛夫人,衛夫人學的是鍾繇。。。所以,中華書法是在學習中發展的。是連貫的,是一脈相承的。那些想走捷徑,不屑臨帖的人,或者提出否定王羲之,否定傳統的人 ,他所寫的不是醜書就是江湖!大家千萬別信,更不要上當。

  • 16 # 子曰詩云的書法藝術

    書法臨帖是學習書法的一個重要步驟。可以說沒有人能夠逾越。但是,在書法學習的過程中,很多人不太理解理解。大部分人是照貓畫虎。以為畫的越像書法水平越好。其實如果放過字帖,讓他們去創作。那麼,他們就又回到了原來的水平上。原因是什麼呢?就是因為他們不懂臨帖。我以為。緊貼最主要的是先讀貼。如果讀不懂貼,那麼,就先不要貼。其實當你讀懂字帖的時候,你就知道一個字貼的優秀的地方,精妙的地方。這樣你再去臨帖。那麼你才能夠取得比較大的進步。

  • 17 # 一斗樓

    初學分佈,但求平整。既能平整,務追險絕。既能險絕,復歸平整。初謂未及,中則過之,後乃通會。通會之際,人書俱老。這是古人對學書者的過程安排。學分佈,學平整是初級臨帖的要求,從用筆,結體到風格,寫出個模樣來。就如捏麵人一般。

  • 18 # 金星753

    我一直堅持臨帖,我臨帖主要學習古代書法家的用筆技巧和結字。在臨帖過程中,體會不同書家的用筆細節,摸索他們的規律,逐步形成自己的動作和習慣。這是我昨天臨的文徵明小楷千字文。

  • 19 # 墨香飛筆

    關於臨帖的目的,無非是自已更接近書法的用筆技巧。

    為什麼學書法一定要臨帖,怎樣臨帖效果更好呢?因為臨帖是學書法的唯一途徑,所以說臨帖的目的就是要寫的不但形似還要神似,更加走近古代書家的生活環境中。還要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臨帖的目的就是訓練我們駕御毛筆的能力,能不能在無意識中寫出汊字本身的內在美,道發自然、書法也自然,才能體現書法的精髓,展示書法人的神情和攵化內含,體現書家的內心世界豪放與激情,。只有臨帖才能穿越時空,和古人對話。身臨其境領略那遠古時代鳳彩。

    臨帖是書法唯一的通向古道的駝鈴悠楊在晉唐的時空裡,展放異彩。

    全身心的穿越,是你通向書法殿堂的最好方式,但願你我能達到出神入畫的境界,達到書法的巔峰。靜,靜,靜靜地憐聽著古韻,領略著古風,沿著古道。成為名付其實的書法大家。

  • 20 # 大悔憶智周

    說白了臨帖就是走捷路。

    書法藝術,博大精深,從技術層面到藝術層面到文化層面,如果靠我們自己一一去摸索去試錯,既費時間收穫也不大,甚或自以為是,誤入歧途。

    日日讀帖,臨帖,是草聖、書聖都要做的功夫,何況凡人!張芝之所以成為草聖,是天天學習杜、崔之法,在此基礎上才有了變革創新;王羲之不但天天學鍾繇,還有衛夫人做老師。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魅族宣佈未來6成手機搭載Yun OS,這對魅族有什麼利與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