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葛維行
-
2 # 番茄遇見了雞蛋
淺談二點:
1、人性的善與惡
社交當中,百分之九十九點九的瞭解,都停留在表面。
沒有歷經時間檢驗的品質,交往之中,淺嘗輒止為上策,不要輕易讓別人獲得傷害自己的機會。
2、人性的趨利避害
人,都向往美好生活,即使有人願意聽你訴苦,但訴苦的內容或多或少都會影響到對方原本的心情,又或者牽扯出負面的情緒。
幾乎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的價值觀以及經歷,而苦難,它只是苦難而已,並不能為別人產生什麼價值。
所以,對於人與事物的喜好,以及接受的底線,人人各不相同。煽情,往往很多時候,別人會覺得是一種虛假。
-
3 # Ka咖
我同意:
社交中,不訴苦、不煽情、不靠苦難來博取同情。
1、訴說自己的苦難,很難把握度。
你說的比實際的苦,那麼顯得矯情;說的不苦,又無法表達自己的鬱悶。
這個度實在太難把握了。
2、冷暖自知。每個人的生活經歷都不同,不論是職業、愛情還是友情。很難有人能完全感受你的感受。所以社交中,訴苦、煽情可能更多的是不被理解,不被接受,更別說靠苦難來博取同情。
3、你可以跟願意傾聽你的親人朋友去訴說,但是次數也是要合適的。
如果訴說次數過多,時間長了大家就會認為你是那種“無病呻吟的人”誰沒有苦難的時候,一直把自己苦難掛在嘴上的,其實根本不知道什麼是苦難。
4、訴說苦難的目的是期望得到幫助,而不只是抱怨。有種人心情不好時,會用惡劣的負能量把人推開,而不是期望幫助。他沒有把自己放在一個能夠被安慰的位置,反而是攻擊他人的狀態,好像他的不幸是人家造成的。如果你是這樣的人,那你要反省自己。畢竟期待周圍的人能夠有能力安慰你,真有點異想天開。
-
4 # 拜悟人生
既然限定範圍是社交中,那麼“不訴苦、不煽情、不靠苦難來博取同情”在一定程度上是沒有錯的。
首先,社交,是指社會上人與人的交際往來,是人們運用一定的方式(工具)傳遞資訊、交流思想的意識,以達到某種目的的社會各項活動。這說明社交相對於和家人朋友相處更顯得官方和不親密。
人們一般很容易記住別人的第一印象,Sunny積極的人容易給別人帶來歡快和輕鬆的感覺,陰暗消沉的人往往會讓人覺得氣壓低、不舒服。在不熟悉和不親密的社交圈中,向別人展現自己的苦難,很可能表面上得到的是敷衍的安慰,實際上給別人留下消極的印象。正如“祥林嫂”一般,從最開始的被人同情,嘆息,到後來大家對她的不耐煩,產生這個轉變正是因為“祥林嫂”不斷地以自己的苦難和悲痛博取大家的同情。
社交一般是大家傳遞資訊和交流思想的方式。既然這樣,相對於積極樂觀和陰暗消極,人們更容易傾向於積極樂觀。此外訴苦和煽情在一定程度上來講都是在宣洩自己的感情,對於聽者來講,扮演的角色更像是回收消極情緒的宣洩口,在這樣的情況下,不僅可能不會得到別人的同情,反而會使人厭倦。
宣洩不開心和訴苦的物件更應該是常伴你左右的好朋友和家人,真正在乎你的人才能更好地幫你釋放壓力和放鬆心情。此外,更應該擁有一個好的心情和積極的心態,不順心的事十之八九,不被陰暗吞噬,最好的辦法是用Sunny驅散陰霾。
-
5 # 淚兒不哭了
贊同。既然是社交,淺淺交談。合適,合群就好。畢竟,不是和朋友一起,個人認為,如果真是朋友知己,就是什麼也不說,她也懂。就是多年不見,也會在心裡默默為她祝福,祈願。
-
6 # 海南房產王哥
每個人都有苦,只是有些人戰勝了內心的脆弱 變的強大了,苦是訴不完的,也同時把自己的秘密公開了,也可以理解為訴苦只是失敗的藉口,沒有誰也義務去裝你不想要扔掉的東西,必須戰勝自己變的強大起來,才能得到他人的認可,才有機會走向成功,
-
7 # 手寫我心
社會交往中,看上去涉及如錢、財、物、利等諸多利益,實際呀,根本的,就是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或者說是人心與人心的摩擦和碰撞,交織與共鳴!
而那些妄圖透過傾倒苦水,煽情搖火,或者一把眼淚一把鼻涕的訴說自己的災難不幸、傷悲無奈,以此來博得同情、贏得好感、求得恩惠的人,其下場,不僅如意算盤很難達到,而且還會更可悲,更可憐,更可恨,更可笑!
所以,上面問題裡所談的問題,其要求和做法,我很贊成!
因為,這些手段,或者叫套路吧,實話說,那都是在自導自演的一場“苦肉計”,打的是一副“感情牌”。畢竟,人心都是肉長的。人非草木,孰能無情?這雖能感動別人,博取同情,達到所願,但這都是暫時的,絕非長久之策。
你想,用一次“煽情”,使一回“苦難”,別人會相信。若繼續使用,一來這情感勢必會慢慢變淡,這苦味勢必會緩緩減色;二來,別人聽過了,聽膩了,自然就不會再激起自己同情的慾望來。你想,是不是這個道理?
再者,社會生活裡,人與人之間的交往,貴在交心,若透過別的方式、手段,那要麼是酒肉朋友,或者金錢朋友,抑或是口頭朋友,都像浮萍,根基不紮實,不牢固,也絕非能成為金蘭之交,甚至生死之交。唯有透過心碰撞交來的朋友,才是恆久的,牢固的,緊密的,真情的!
社交中,你要想博得別人的羨慕、讚揚、敬重,唯有讓自己學識淵博,能力非凡,技藝超群,出類拔萃。一句話,憑靠自己的真才實學,才能站穩腳跟,才能博得敬仰,才能發出自己耀眼的光芒來,從而吸引更多更多的真心追隨者,爭先恐後的鐵桿粉絲們。
你說,是不是呀?
所以,社交中,人要懂:不訴苦、不煽情、不靠苦難來博取同情。這是很可取的,值得借鑑學習的!
望與諸君共勉!
-
8 # 泊雨渡風
我認同這個觀點,下面進行詳細分析:
訴苦是在傳遞負能量訴苦,就是向別人傾訴自己的苦衷,這是一種負能量的傳遞方式。
一個人有苦衷,有難過的事,有煩心事,就想找別人傾訴,親朋好友聽到了會進行安慰,會表示同情。
在社交中,如果是向一個還不太熟的人訴苦,那就會被這個人貼上一個“喪”的標籤。這樣很難再引起別人的好感,社交中失去了對方的好感,那麼社交就沒有了意義,沒有了價值。
人們對同一個人的同情是有限度的魯迅先生筆下的祥林嫂,二次回到老東家的時候,帶回來的,是她孩子阿毛被狼叼走的故事,起先她靠著這個故事成功地博得了老東家的同情,留下了她,她靠著這個故事博得魯鎮所有人的同情,後來,這同情便麻木了,不再是同情了,是無視,是譏諷。
所有人都會揹她的話了,每當她說起:“我真傻,真的”。別人就會立即說上一句:“是的,你是單知道雪天野獸在深山裡沒有食吃,才會到村裡來的。”一句話終結她對獲取同情的幻想。
依靠同情的社交,起先可以獲得別人的同情,卻不能一直博取別人的同情,同情有限度,終究會麻木。
社交最重要的是分寸社交,靠的是禮儀,與人接觸時,對方看到的是的行為舉止,待人接物的方式。一開始就向人吐露自己的遭遇、不幸、透過煽情的方式與人交流,得到的絕對不是朋友,最多是一個同情者,甚至是“假裝同情者”。
社交中最重要的是分寸,交往的不同階段可以說不同的話,做不同的舉動。靠訴苦,煽情,靠苦難獲取同情,這本身就失了分寸。
訴苦,煽情,可以向知心人吐露,與知心人共同分擔彼此的不幸,分擔彼此的苦難,攜手度過難關。
總結感情是最無法感同身受的,同情也只是一時的情感相通。如果要靠苦難來獲取同情,那麼就要做足心理準備,因為苦難的經歷,每出口一次就會貶值一次,最終一文不值,變成眾人鄙夷的笑談。
-
9 # 晉沙
網友你好,您這說法我贊同,社交中,要靠自己的能力,情商,智慧,人格魅力來打造自己的形象,靠訴苦,煽情等方式可能會引起一部分人的共鳴從而同情支援您,但久而久之,這些負能量會影響別人的心情和判斷,人們認識到這個問題後,就不再支援了。個人觀點,感謝邀請@悟空問答
-
10 # 活性的才是特殊的
答:有人說“人要懂:社交中,不訴苦、不煸情、不靠苦難來博取取同情”你怎麼看?
我非常認同這樣的說法。其原因有以下三個方面:
1,在社交中,我們展現在別人面前的應該是懂禮貌、講道理、做人做事落落大方的形象。讓別人感覺你很Sunny,是一個正能量的人,值得和你交往,這樣你會贏得很多的朋友,更會贏得別人的尊重。
2,俗話說“家家有本難唸的經 ”。任何人都有自已脆弱的一面,苦難也好、傷心也罷,只能放在自已的心裡,沒必要讓別人去知道,即使博得了別人同情又能怎樣?因為別人解決不了你任何困難!你把別人當垃圾筒誰會願意?人都想聽積極的一面,成天把自已 的苦難掛在嘴上的人是最笨的人,難得聽你訴說那是給你面子,次數多了,別人都會心煩!
3,打造自已的社交圈,是靠自已的實力來贏得,現在的社會競爭強、壓力大,人人都需要吸收更多的正能量,因為正能量是積極的、健康向上的、催人奮進的,能給予別人幫助,能讓別人有所收穫,這才是我們在社交時應該做的事情!
如何跟人去打交道是一門藝術,多琢磨、勤思考,做一個善解人意的人!這樣人人才會喜歡你、記得你!
-
11 # 青桔時光
這段話很形象的說出:社交中,試圖訴苦、煽情,用苦難博取同情的話,這樣做不但沒用,還會成為別人的笑柄。
訴苦抱怨沒有用,不會有人真正同情和體諒生活中,遇到不幸、痛苦、憋屈在所難免,有的人總是習慣於向別人訴苦,有時會不分場合,也不分人,逮誰就跟誰說自己的難處。
世界上沒有真正的感同身受,在你認為大破天的事情,在別人看來也許無足掛齒。偶爾的吐槽和訴苦,可能會換來安慰和同情,如果經常絮絮叨叨,那招致的是別人的厭煩。
因為沒有人願意當壞情緒的垃圾桶,你的那些負能量滿滿的抱怨,沒有幾個人想真正去了解。
所以,與其在那裡怨聲載道,不如勇敢去面對這些苦難,積極想辦法解決問題,進行自我救贖。
自立自強,自強不息,盡力去擺脫困境曹德旺曾經說過:“你跟別人講一天只吃兩餐飯,沒人同情你,只會笑話你。你要想走出這個困境,只有靠自己去奮鬥,去努力,只有自己,才會救你自己。”
求人不如求己,自己才是問題的根源。有時間去焦慮,去訴苦,去煽情,不如把時間和精力轉移到分析問題,發現問題,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上來。
就像魯迅先生說的那樣:“真的勇士,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敢於正視淋漓的鮮血。”
真正有責任心的人,有擔當的人,懂得苦而不言,痛而不語,把苦難當成一種歷練,在困境中選擇自立自強,咬牙堅持下去。
結語:苦難也是人生的另一種財富,它能讓勇者更清醒,更堅強。在人與人交往的過程中,不訴苦、不煽情,不用苦難博取同情,努力奮鬥,只有活得漂亮,才會贏來別人的認同和尊重。
-
12 # 標峰理論評
越來越喜歡這樣的人,不訴苦,不煽情,不靠苦難來博取同情。世間萬難中,每個人都還在按部就班的生活,早起的小米粥,月下的煮毛豆。他們生息、繁衍,生生世世。漫長的一生充滿苦難,但卻被他們當成了遊樂場。這大概才是人生的意義,無論如何只要還能生活,就值得歡喜,慶賀。
-
13 # 裊裊炊煙的黃昏
成年人的世界沒有容易二字,不能歇斯底里的哭泣,也不能旁若無人地叫喊,連崩潰都得排隊來。 你的痛點 、苦難在別人眼裡可能輕如鴻毛,苦難不需要煽情,訴苦也不可能讓每個人都為你淚流滿面。
不要覺得今天加班是多麼值得炫耀,不要覺得幫助別人是多麼高尚,也不要覺得你的困難理應得到大家的關懷。要知道,可能別人早已習慣這種平靜的沉重,就好像有人為自己的兒女操勞一生,有人為素昧平生的人獻出生命,有人為民族大義犧牲自我。
苦難是生活的一部分, 人生要經得起心靈的拷問,對待生活我們要有自己的態度,不叛賣感情,不褻瀆靈魂,背好行囊,迤邐前行。
-
14 # 麥序先生
社交是一種互動交流的社會活動。這種活動的基礎是以相互且平等為基礎的。社交可以促進人們的精神交往,也可以促進物質交流。推動社會發展。
在社交中訴苦,煽情來博取同情這種行為也不是完全不可取的。但得看博同情的目的是什麼。如果是真的有難處而又沒辦法解決時,只能透過用訴苦,煽情博得社會的同情,從而解決難處,其實也無可厚非。但如果以斂財,獲得影響力,社會地位而用訴苦,煽情來博得社會的同情,利用了人們的善良為自己達到利己目的。這是極其無恥的。還有一種行為是找一個物件故意訴苦,煽情發洩心中憤懣,意在損害他人利益,傳遞負能量,這種行為是不值得同情的。
-
15 # 無語讀書
在社交中,人們越關注自己內心的情感,或主觀上的弱點,就會越關注自我。那樣身處的場合看起來就會越具有威脅性、危害性或風險性。
很多存在社交焦慮的人都在感到不舒服時盤算著尋找“逃生通道”,並提前編好藉口以隨時逃離。實際上他們的大多數行為只是為了逃避別人的關注。
當一個人遇到不如意時,心裡會被不良情緒填充。如果這時向別人訴苦、煽情、靠苦難博取同情,不良情緒會傳染,同時也達不到解決問題的目的。
在社交中,訴苦、煽情、靠苦難博取同情也是不可取的。因為你根本不瞭解對方在接受你的資訊後會有什麼樣的反應和行動。
有時這樣做不但解決不了什麼問題,次數多了還會引起別人的反感。
祥林嫂就是這樣一個例子,遭遇不幸後,起初的訴苦還能博得人們的同情,後來只會讓人嫌棄和嘲諷。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們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但不管怎樣,以積極的態度去面對,以開闊的胸懷去接納,以真誠待人,一切都不會差。
-
16 # 小李子的鐵粉
有人說“人要懂:社交中,不訴苦,不煽情,不靠苦難來博取同情”,你怎麼看?
我覺得這話說的很有道理。社交圈都是泛泛之交,沒有誰能真正做到跟你共情,能做到不看你笑話都不錯了。因而能同情你的人也不會多,下面我分別說一下原因:
1.不訴苦。訴苦說白了就是吐槽。吐槽其實就是把對方當你的情緒垃圾桶。關係沒到朋友那一步時,誰也不想聽別人吐槽,淨是負能量,還能把自己心情跟著弄壞。所以社交中別找人訴苦,惹人討厭。
2.不煽情。煽情就是誇張加矯情。你遇見的事,別人大概也都遇到過,都是背地裡慢慢消化,給別人說說,也幫不上忙,真正能幫你的也就是身邊的親戚朋友。因此,煽情沒有任何效果,還讓人覺得你大驚小怪,沉不住氣。
3.不靠苦難來博取同情。成年人就應該能扛起成年人應受的責任和委屈,誰還沒有吃過苦頭,有苦就默默承受,有時候跟別人訴苦,不但不會引起同情,反而背地裡被人笑話無用。
-
17 # 巴哈穆特
這樣做會讓人覺得自己是消極的人,人人喜歡Sunny人人喜歡正能量,多給同事朋友分享自己快樂的事情,別人才更願意與我們接觸 一起工作一起玩耍一起進步
-
18 # 趙國峰zhaoguofeng
社交中,不訴苦,不煽情,不靠苦難來博得同情,這樣說是對的,社交中是等值交換的,大家結交的是你的價值,也就是說,人家結交我們是能在我們身上得到不同的利益,反之,我們結交朋友也是同樣的心理,這就是社交的潛規則。看事,看人要從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去結交對我們有利益,有幫助的人。
社交中我們表現的是自信,Sunny。讓人感覺是壓不垮,打不爛的強者,這才是大家喜歡結交的人,社交中假如我們受到了挫折,不要找人訴苦,沒有用的,因為你的一切大家都看得清清楚楚,訴苦只是得到大家對你的口頭同情,但是內心看不起你。所以不去訴苦,該幫你的人自然會幫助你,不幫你的跪下求助,他也有千萬種理由拒絕你,所以遇到挫折我們要去想辦法解決。煽情更是沒用的,我們也不是演員,社交場合每一個人背後都有故事,都有酸甜苦辣的經歷。煽情對這些人不起作用,相反會感覺你很會‘演戲’苦難只能得到人的內心同情,得不到實質性的幫助。一個乞討的人靠可憐得到人們的幫助,但是基本每個人給他都是一元錢,即使是大款也不會給他太多。
-
19 # 闞家大院
【唯有努力改變一切#】
非常高興回答這位朋友的問題,我本人非常認同這位朋友的看法。
試想下在現實生活中,你訴苦、煽情,又能如何?有幾個人喜歡看,喜歡聽。大街上真正乞討的叫花子,哪一個不比你可憐,不比你會煽情,且不說他們身體上有殘疾。結局又如何?,除了少數人同情之外,大多數人並不為所動。
1.你可以不開心。生活不如意有十八九。每個人都是如此。但是我們可以不開心,但不要逢人就說,把自己的負面情緒,傳遞給別人。即使是最好的朋友,也是喜歡分享快樂的事情。當然,若是偶爾一二次還好些,若總是訴苦,我想再好的朋友,也會忍受不了。
2.訴苦也不能助你成功。訴苦、煽情,或許能博得一些朋友的同情,但對你以後個人的發展,並沒有任何促進,眾人的同情也不能助你快速地走向成功。你還是你,今天如此,明天還是如此。
3.唯有努力改變一切。無論什麼時候,最好的辦法就是自力更生,努力讓自己變得堅強,變得有本事,在某一方面做到極致或者擅長,即使做不到最好,但也比到處訴苦、煽情好得多。無論在人格上還是精神方面,絕對會比訴苦煽情的人,健康有力的多。
小黃從小沒有爹孃,跟著爺爺奶奶長大。從小到大,兩位老人對他疼愛有加,什麼都捨不得讓他幹,什麼好吃的都會留給他。因為在老人的心中,小黃就是他們心中千金不換的寶貝。
時間過得很快,小黃長大了,由於從小沒受過什麼苦,沒有很好地歷練。遇到一點困難,就向家裡或朋友求援。還經常對朋友說,他家裡很苦,從小父母就沒有了等等。
一次、兩次,朋友們看他也挺可憐的,也就幫了。可是加不上老是這樣,再說,誰都有個不耐煩的時候,他的這套說辭說得多了,朋友們懶得聽了,能躲就躲了。小黃感到不解,不明白大家為什麼都這樣對他。彼此不是朋友嗎?
一位年紀稍長的朋友,想誠心幫幫他,就對他說出了心裡話:“你確實很可憐,但是不能拿這個當藉口,也不能總是以此讓別人可憐,每個人的一生,都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不幸,誰的一生都不是一帆風順的,這都是正常的。不要怕,有了問題去克服,同情你有什麼用,幫了你一次,幫不了一生,最終一切還得靠自己解決”。聽了這位朋友的話,小黃晚上想了很多,若有所思。
從此以後,小黃在別人面前,再也沒有說過自己的身世,他變得積極Sunny上進,即使有了困難,無法排解心中的苦悶,也就是聽會音樂,繼續奮鬥。
功夫不負有心人,他在高考中金榜題名,成為了村裡第一名考上重點大學的人,大學畢業後,順利進入公務員隊伍。
可以說,是醒悟、自力更生,挽救了他自己的,改變了他人生的航向。如果他還是那個愛訴苦煽情的男孩,他斷然不會有此美好的前程。
-
20 # 大苗生活記
我很認同這句話,自己受的任何苦都沒有必要跟別人去傾訴,別人同情又能怎樣?日子不是還要自己過嗎,誰也替不了你。
我有一個同事,一個東北女孩,只知道她離婚以後就一個人出來了,家人孩子都在老家。我們店是批發衣服的,批發市場經常在凌晨三點起來去上班。搬貨賣貨發貨,一個人把一大包的貨抗起來就給客戶送到車上,就是因為她的服務態度好,找她發貨的老闆特別多,每個月的任務她總是第一個完成,總能拿到我給她的額外獎金,我也特別喜歡她那種吃苦和不服輸的勁兒,有時候也悄悄的照顧她。我看見過她去衛生間回來明顯哭過的雙眼,擦乾眼淚下一秒就笑著接待顧客。
有一次月底了我們去聚餐喝酒,她喝的有點多了,剛好這個時候她媽媽打電話來了,她去門口接電話,估計是媽媽聽說她在喝酒,就擔心她一個人在外面,讓她早點回去,她一下就忍不住了電話裡哭著跟媽媽說話,因為離的近,我大概聽的意思是前夫把她電話拉黑了她想孩子聯絡不上,她媽媽去也不讓見孩子,媽媽在那邊哭,她在這邊哭。好一陣她進來了,一抹眼淚,拿起杯子說跟我喝一杯,感謝我對她的幫助,我想安慰她卻又不知從何說起,也不好打聽人家的私事。她喝完以後跟我說:店長,您是不是覺得我特別堅強,其實我一點都不堅強,我就是想要回我的孩子,我自己一個人能養好我閨女,我拼命的掙錢就是為了讓孩子過上好日子,說句實話,我從咱們批發下班以後我又去另外一個服裝店上班,上午十一點上到晚上九點,我就是想讓父母和孩子以後能有好日子,我年輕再辛苦都沒事。有一次下大雨,房東不讓住了讓搬家,我自己一個人扛著棉被和箱子搬到一個地下室裡,等到了以後,棉被溼透透的曬了好幾天。她把袖子擼上來我們看見一個大大的傷疤,是她前夫打的,又說了好多,說完爬桌子上睡著了,我們幾個把她扶回宿舍,第二天她來上班,同事就問她傷疤的事情,她一臉懵圈的奇怪我們怎麼知道的。她說:喝酒太壞事了,都沒有秘密了,從此以後她再也不喝酒。
總結,我一直很贊同她說的一句話:你不堅強軟弱給誰看,同情不能當飯吃,好日子壞日子都要自己去過。所以一個女人的堅強會超過好多的男人,不矯情不做作,活的特別踏實,勵志的人其實就在身邊。
回覆列表
人與人相處法則:利則親,損則疏。
來自於或身體、或物質、或精神、或情感。折射出崇拜、理解、溫柔、浪漫、體貼、安全感
諸如所言的訴苦、煽情、苦難等都是方式,用得好則利,用不好則損。
關鍵中的關鍵是自身獨立自主的思想自己對事物分析判斷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