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21 # 老包管見

    本人是顏體鐵粉,簡單說兩點。

    一、眾口難調。個人的風格肯定不會讓所有人滿意。網路有兩句話很應景——就喜歡你看不慣我又幹不掉我的樣子;你是算命的,你算什麼東西。

    二、天才為藝術立法。什麼是書法的規範和法度,就是歷代大家在前人的基礎上融會貫通加以改進的結果。所謂法度就是共性之上的獨特個人風格而已,要不然也不會有所謂虞歐薛褚、歐柳顏趙、宋四家之類的個性稱謂。

  • 22 # 素里布衣楊半

    清代有人批評顏真卿的楷書字字滿格,你覺得

    這是違背書法常識的批評還是獨具慧眼的建議?

  • 23 # 千年蘭亭

    對於顏真卿的批評,自古有之。

    如南唐後主李煜就說顏字:正如叉手並足如田舍郎翁耳。

    米老怪米芾更是批評:顏書筆頭如蒸餅,大丑惡可厭。

    但是我認為,不滿格書寫就不是顏楷了。

    認識顏字,我認為要從以下幾點入手:

    1、筆墨當隨時代

    趙孟頫說,結字因時相傳,用筆千古不易。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審美,這種審美必然會對當時的藝術產生影響。

    顏真卿所處的中唐,正是“以肥為美”的時代,豐滿的楊玉環能名列中國“四大美人”,也正因為此。身處此時的顏真卿,其書法不可避免地受到這種影響,從而顯得豐腴肥美。

    這一點可從初唐書法來佐證。李世民時代,唐代初立,百廢待興,社會上強調勤儉節約,反映在書法上則是“書貴硬瘦始通神”,所以那時的歐字、虞字、褚字都以瘦為主。

    2、外緊內松,疏密合度

    顏字字距、行距都很緊,看似密不透風,但字內結構卻疏朗大方,正好應了“疏可跑馬”的說法。

    清代劉墉書法的處理方法,與此有異曲同工之妙。這位羅鍋先生的字寫得很厚重,一團一團的墨,有人甚至認為他的字是“墨豬”,但他有意拉大字距、行距,整體顯得疏朗大方,這種處理方式正好與顏字相。

    3、橫輕豎重,粗細有度

    橫畫輕而細、豎畫重而粗,這是顏字的典型特徵。這種筆畫特徵,如果將行距、字距拉大,其粗細對比就不強列,達不到震憾人心的藝術效果。

    4、廟堂之氣,端莊大氣

    顏楷這種頂格書寫、緊密排列的特點,給人一種法典森嚴、大氣凜然、不怒自威、令人不敢仰視的感覺,故顏楷歷來是朝堂之上書寫牌匾的首選字型。

    如果能正確理解這些,我想不會有人對顏楷橫加指責的。

  • 24 # 書法功課

    顏體楷書的總體特點是雄強圓厚、莊嚴雄渾。

    一方面由於顏體豐腴肥厚,所以顯得雍容莊嚴,雄渾豪邁;另一方面由於顏體多筋,使得顏體綿裡藏針,柔中帶剛。

    顏體楷書這些風格特點的形成與其用筆、結體及章法佈局等有著極為密切的關係。在筆法方面,顏體將中鋒與藏鋒結合,起筆方圓並用,藏鋒逆入,收筆時多停頓收鋒,筆畫具有節奏感。

    楷書揚棄隸法,參用篆籀筆意,用筆以圓筆為主,轉折時不直接用折筆,而是透過提筆曲折“暗過”。筆劃橫輕豎重,力足中鋒,筆力雄強而有厚度;

    豎筆向中略呈弧度,剛中有柔,富有彈性感。顏體用筆堅勁,行筆持重,有頓挫,充滿力量與氣勢,力透紙背,如錐畫沙,如印印泥。由於其筆畫豐腴飽滿,厚重有力度感,所以形成肥厚含筋、骨力遒勁的特點。

    在結構方面,顏字結體平整,正面視人,體型豐滿猶如山東大漢危襟正坐,這是吸取了篆隸書正面結體的特點。

    顏體字平穩厚重、氣勢磅礴的風格,與其結體特點有著極為密切的關係。顏體字的

    結體多以平正求穩,往往將一字中大的部分收縮,小的部分展開。

    如“公”字,便是將其“八”適當收縮,而把“厶”放寬,使其上下齊平。在對左右結構字的處理中,顏字也多是採用左右均衡的處理方法,如領、絕等字。在書寫時,顏體字一般採用內疏外密的處理方式,如:風、國、彥等字,給人以開闊平穩、疏朗大度的感覺。

    同時,由於豎畫粗重,頂天立地,撐起了字的空間,所以感覺字內寬闊,舒展闊大,充滿了向外擴張的活力。

    在章法方面,顏體字嚴謹磅礴、井然有序。其篇章布白往往不以疏宕秀逸為取向,而以字形的茂密來豐富、強化作品的氣勢。顏體楷書在運筆、字形結構及章法佈局等方面表現出來的獨特藝術風格,開創了我國書法藝術的新局面。

    所以字字滿格一方面是形容顏楷的特點——大氣厚重,一方面也說明顏楷區別於二王流美有字的特點。

  • 25 # 翰墨今香

    顏真卿是我國書法史中一位非常重要的書法家,他對後世書法的影響可以說是僅次於王羲之,特別是他的楷書和歐陽詢、柳公權、趙孟頫合稱為“楷書四大家”,他的楷書號稱顏楷,與柳公權一起被譽為“顏筋柳骨”。

    可是即使是這樣偉大的書法家,他的書法也是具有爭議,其中有一點就是關於他的楷書字字滿格的現象,這種現象也主要反映在顏真卿晚年時期的作品上。有的人就認為這種章法佈局既是他的書法鮮明的特點,也是缺點。

    關於這個問題提出來的人是清代的梁巘,他曾經這樣評價顏真卿的書法,他說“顏魯公作書”就是說顏真卿寫字的時候,這裡主要說的是楷書的問題,“不拘字之大小”就是不管要寫的字是大是小,“畫之多少”所寫的字的筆畫是多還是少,“俱撐滿”就是在書寫的時候把所有的字都寫得滿滿的,“使與格齊”就是不論字的大小都寫得好事先打好的格子一樣大小,“而古意已失”這種章法佈局,這種處理字的方式是喪失了古法的,這就是梁巘對顏真卿的批評。

    那麼梁巘的書法對嗎?其實是有一定道理的,古人寫字的時候,特別是碑版楷書的時候,一般都事先打好格子,為了整齊劃一的感覺。那麼寫的時候一個格子之內寫一個字,但一般不會寫滿,會留下天地,留出一定的空間來。

    而顏真卿卻不走尋常路,偏偏反其道而行之,特別是他晚年的楷書作品,例如《勤禮碑》、《麻古仙壇及》等作品,全部都是滿格書寫。這樣寫給人以雄渾磅礴、張力十足的感覺,但同時也沒有了緩衝的餘地了。

    我們說字如其人,果然不錯啊,顏真卿的性格就是這樣,做事忠心耿耿,很大氣,眼裡容不得一粒沙子,所以也經常在朝堂上得罪人,最後也是被奸臣所害。

    那麼我們在學顏真卿書法的時候,因為我們可能沒有顏真卿的這種人格魅力,我們在寫的時候不妨稍注意一下,別把格子撐得太滿,稍微留點空間來說。

    書法作品本身寫好就是拿出來給人欣賞的,欣賞的時候也不一定都是好聽的話,有不同的看法說出來也是促進書法的進步。所以,梁巘的話不能說是違背書法常識的批評,但也算不上是獨具慧眼的建議,畢竟顏真卿已經死去那麼多年,他給誰建議啊?但是我們可以把這個評價當成一種提醒,供我們參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甄嬛與安陵容最大的區別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