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21 # 二寶媽媽做作業

    我們做父母的,習慣了不信任自己的孩子,都堅信如果不喂孩子吃飯就會把他餓著,不限制孩子吃東西他就會把自己撐壞。真的是這樣嗎?書裡面提到有勇敢的父母,對孩子徹底放開限制“孩子吃飯,她不吃了,我就收碗,不問飽不飽,相信她知道;玩就敞開了玩,不必到點睡覺,累了自然倒頭就睡;她說熱,就給她脫衣服,信任她的判斷;學習上她說掌握了,我就不再嘮叨。”試問幾人能做到?

    我的孩子還小,很多方面都沒有發言權。但在吃飯這方面,兩個孩子的對比還是很強烈的。老大自然是爺爺奶奶追著餵飯長大的,每次吃飯都獲得他們百分百的關注目光,“要不要吃這個,要不要吃那個,肉吃多了得吃點蔬菜啊,不要光吃某某菜啊,來來來,蝦給扒好了皮,骨頭肉給剔掉了骨頭,魚把刺挑出來……”百分百的無微不至,換來的是孩子的心不在焉,吃飯像上刑場,家裡的衝突絕大多數是因為孩子的吃飯問題。生了妹妹之後,大家的神經忽然就放鬆了,妹妹跑到飯桌旁就喂一點,她跑開了也不追,妹妹反而每天吃得小肚子滾圓,飯量奇佳,餓了就風捲殘雲,飽了哪怕多一個飯粒也不吃。

    兄妹倆兩相對比,我對妹妹的吃飯已經很滿意了,沒想到遇到朋友家和我們同年同月同日生的,他們也是兩個寶,因為媽媽全職在家看孩子,沒有了長輩的約束,更是自由自在,有一次外出吃飯,我驚訝的發現,同樣是16個月,他們家孩子已經坐在桌子旁邊有模有樣的自己抓飯吃了,而我們因為有爺爺奶奶喂,到現在還沒有自己主動吃飯的意識。當然,前提是我們可以忍受她吃得全身都是一地狼藉。

    看來,孩子越小,身體與天地相連的關聯度越高,他本身的智慧也越高。大人還是不要用自以為是的“正確道理”去改變孩子,約束孩子。若真心為孩子好,愛比教育重要一萬倍。

  • 22 # 變瘦的向日葵

    作為一個媽媽,這個問題真的很扎心。曾經孩子一會看不到媽媽就會像失去全世界一樣嚎哭,現在進入幼兒園發現了更精彩的世界,每天開開心心的和我道別去學校。這是孩子走向他的世界的第一步,以後他的世界裡不止只有父母了。既開心他的成長又心酸他的遠離。有一天他會成為現在的我們,背起行囊離開家門去打拼。

    作為父母的我們需要學會調整,讓自己的生活不僅僅只有家庭和孩子,充實自己的生活,給孩子足夠的支援,只需要在他轉身的時候給他一個溫暖的懷抱。

  • 23 # 賴小燕8

    我想,生育孩子的真正目的,不是老了身邊有兒女照顧,而是參與和見證一個新的生命不斷成長、探索世界的過程。做父母,就是在孩子的成長和探索過程中,為他指引方向,默默關注,告訴他一些經驗。不管這個過程是順利多一些,還是曲折多一些,總歸是屬於孩子自己獨特的個體成長曆程,不可複製,不能模仿。孩子遠行,目的地越遠,也許精彩就越多。父母默默祝福,放手讓他遠行。

  • 24 # chenmengxiyu

    大多數人看到這句話,應該都會想到龍應臺那經典的傷感文字,但是我沒有,我首先想到的是我母親在我孩子兩個月的時候,即將離開我這裡,要回老家之前跟家人通電話時候說的一段話,她說”我們的孩子也已經有孩子了,她會跟她自己的孩子去親近了,勢必就會跟我們之間的親子關係變得比原來疏遠了,這是正常的,我們做為越來越老去的家長,去理解也去接受這種事實吧“

    我知道我媽媽不知道龍應臺是誰,沒聽過“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就是目送著孩子不斷遠行的過程”這種話,但是她所說出的話其含義如出一轍,我們這帶年輕人好像在有了自己的孩子之後,都格外的親近自己的寶貝,有時候難免會在網路上,朋友圈裡經常看到別人給自己灌輸你陪不了孩子太長時間,十年後或者是幾年後孩子就與你漸行漸遠等等之類的文章,理論其實每個人都清楚,但具體到自己孩子身上往往偏執的不願意去認可,驀然回首,看看自己的父母與自己,那種五味雜陳或許真的只有“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就是目送孩子不斷遠行的過程”才最為貼切,只可意會,難以言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網上很多人說李小龍不是真功夫,這是真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