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流觴淺酌月
-
2 # 平安心情711
好的詩歌越來越少,究其原因,主要是詩歌產生的社會氛圍缺少了,展示詩歌的平臺太窄了。在唐宋以至明清時期,會寫詩,表明你有文化,詩寫得好,表明你有才華,會受到社會的尊重,甚至可以步入仕途。詩寫得好,自然也就稱得上雅,是所謂的讀書人,算得上"士"這個階層的人。身份也就得到了肯定。這一點很重要。因此,以詩會友,相互切磋,飲酒助興,品茶論道,都成了詩歌產生的平臺。甚至詩歌還可作為入仕的投名狀和敲門磚。這便是過去詩歌繁榮的社會氛圍。當然,這種氛圍並不能產生真正的好詩。但確實推動了許多人去讀詩,寫詩。
言為心聲,情動於衷而言於外,言之不足而歌之,歌之不足而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好的詩歌是詩人內心真實情感的表達。從較早的《詩經》中我們可以加以體會: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於歸,宜室其家。
看到桃樹看到美麗的桃花,(起興),(實在是指看到美麗的姑娘,)由是想到這個姑娘要是出嫁,聚她回家,一定適宜家庭的興旺。(表面說對家庭有好處,實則是說姑娘很漂亮,值得迎娶)。(興而比,以桃花的美比姑娘的美)。
這就是觸景生情,情動於衷,詩人想要把這種情感表現來,讓姑娘明白,又不好意思明說,於是就借贊美桃花贊美姑娘。(這便是比興的手法)這樣一首好的詩歌便產生了。
這說明瞭詩歌離不開真實的生活。只有在真實的生活中,作者才會產生真實的情感。沒有真實的情感,詩也就沒有了靈魂,也就不可能感人了。
當然,真實的情感需要有藝術的表現手法才能得以體現,才能感人,才能給人美的感受。這就需要作者不斷地積累,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比如,寫古體詩,律詩,長短句,你首先得要了解什麼叫平仄,什麼叫對仗,什麼叫押韻,各種詩體的格式怎樣,爛熟於心,寫起來至少不會鬧笑話。
至於今天一些無病呻吟的詩作出現,主要是個人原因。附庸風雅,沽名釣譽,名利思想作崇。還有一些所謂的律詩,對頜聯和頸聯的基本要求都不知,更不要說平仄,音韻了。至於意境,那更是與之風馬牛了。原因就在功夫不夠,讀得太少,消化得太少。
-
3 # 時代強音
我個人認為,好的作品是經過反覆修改而成的。那些所謂的一氣呵成之作少之又少。
現在詩歌的市場越來越小,詩歌的效益也越來越少。因此,真正潛心於詩歌創作的人越來越少。一般人作詩,隨便寫下來之後,也就不再去反覆思考與修改。質量自然不會太高。
-
4 # 黑熊Plus
優秀的詩歌描寫的都是自然環境和情感話題,這種情感在豐富多彩的自然環境下滋生顯得格外生動,現代有文化點的人都生活在高樓大廈裡,鋼筋混泥土下有的只是體育健身與經濟利益,生活也過於嘈雜,詩歌也只能是黛玉出家,病態凸顯。不如將流行音樂視為新詩歌。
-
5 # 彭彤彬
現代人大可不必去作古詩
你這個人說的詩是古詩吧?現代人憑什麼要去學寫古詩呢?你不覺得幼稚可笑嗎?時代在發展,社會在前進,人類的視野知識面更廣闊,思想更細緻深刻,現代人的生活更自由,更加豐富多彩,憑什麼去追求你所說的古詩呢?
古詩,講平仄,講韻律,講對仗,字數嚴格規範,講一大堆的規矩。我要問,幾十個字能表達人的所有感情嗎?能表達人的所有活動嗎?能表達所有的知識技能嗎?反思一下,詩表達的"範圍"實在太狹窄了。
不光是表達面狹窄,再說語言發展了,原來的平仄韻律與現在字的不同了,你光追求表象而出現晦澀難懂的字詞(古詩中好多字詞用的現代人看不懂)及典故(古詩用典使幾十字表意能達到長文效果),不如直接表意明白無誤,完成語言的本質功能為好。
第三,況且古詩所表現的好多是垃圾情緒和思想,嚴重影響人的積極向上的心理,這樣的東西不讀也可,還有追求去學寫的必要嗎?
好古詩的人,大多是老古董,抱殘守缺,知識面狹窄,(讀到此不要生氣),總想推廣自己的主見,可就是社會不買賬,你們不覺得自悲嗎?
你懂,你欣賞,你去寫就可以了,不必嚴苛別人入你的套,受你的擺佈,更不必因無人接受你的意見就恨很不已。
-
6 # lts909
好詩歌寫出來也就幾個人欣賞,官刊層面根本上不去。更沒有人積極推助。詩歌出版資金別想。中國民間詩人自殺的不是少數人了,是詩歌帶來的絕望。倒是歪詩邪詩大行其道,呼風喚雨,那個資金來源也不透明,來路到底如何,不知道。詩歌面前根本就不平等,寫出好詩又奈何?
-
7 # 伯樂發現千里馬
《談 談 寫 詩》
還有少數是年輕一代寫的,他們大多數沒有經過古詩詞精髓的浸淫,剛好觸及古詩詞的表層,於是有許多心靈雞湯似的華麗詞藻堆砌而成的詩歌,這類人如果戒除浮躁,是最有希望寫出好詩的。
關鍵是詩歌形成的圈子,這裡面各種人都有,特別是為老不尊帶壞年輕人那種,根本忘了詩歌的正道。他們圈內相互吹捧,圈外互相打擊,還進行商業性的炒作,其實就是為虛名為實利而已。這是中國新詩最大詬病所在,嚴重阻擋了發展拓新,埋沒許多真正有文學才華的人和作品,讓世人繞詩而偏行,以至會認為好詩歌越來越少,多是無病呻吟。
泱泱大國幾千年文明的傳承,中國文化的精華是不會消沉的。中國新詩的現狀僅可憂,不必傷,因為有無數的才俊在堅持和守護這份聖潔的文化,他們一直在路上,一定很快集結,形成無窮無盡的力量,無數經典美詩將在全世界流行。
-
8 # 生死有多遠
寫詩和打球唱歌一樣需要天賦。學問高有利於寫出好詩,但並不等於一定能寫出好詩。
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寫詩也講究天時地利和人和。知道怎樣寫詩不等於能寫詩,更不用說好詩。
寫詩需要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和知識積累,但這並不是主要的。寫詩最重要的是要有生活積累和善於情感的表達。要有敏銳的觀察力和獨特的審美能力。
所以我們發現一個獨特的現象,很多人懂詩卻寫不出詩,或寫不出好詩。即使文化水平很高,也不例外。
-
9 # 沂蒙小詩
千秋煉韻數今朝,萬代傳承路知遙。
依蒙小詩換個角度看問題
公眾學問越來越高,好的詩歌並不是題主講的越來越少,很多好的詩歌不一定能發表到正規詩刊,所以受眾爆光大打折扣,好在新自媒體給詩友們帶來廣闊的舞臺,移動智慧端的迅速蓬勃發展,使傳統紙製詩歌刊物漸漸淡出人們的視線!相信最美最有意境的作品終歸來源於生活。可以來源於酷愛詩歌的任何一個角落。
至於友講有些人特別的強調新詞和無病呻吟!其實應該明白,所謂的新不新不重要,欣賞一首好的詩歌,主要看有沒有讓人感覺被詩歌所吸引,所感動,而產生共鳴!真正美的作品會讓你欲罷不能,從中被詩歌帶入某種境界,更能愉悅讀者的心情。
在某種程度上講,詩及歌是晨美文章的精華,簡潔華麗的隻言片語就可以寫出優美的樂章,不要刻意去做詩歌的古今分離!華夏五千年文明,文字在時間長河中孕育,沒有人可以講能與古詩中完全剝離!
也只有沒有親身經歷,憑空浮誇的想象,按律補字而來的作品才更會讓人感覺空洞,和無病呻吟吧!恰恰這種作品多會有路子可以輕鬆的發表到某知名頭版!那麼友的疑問就順理成章了!
依蒙小詩拙見,望詩友海函
-
10 # 老路書法
好詩需要生活的積澱,和豐富的文學知識、歷史知識的不斷積累。在某一天,靈感凸現,好詩就從詩人的心底流淌出來了。寫詩像釀酒,把糧食,曲子放到酒窖中去,經過高溫發酵等一系列變化,酒自然就源源不斷地流出來。我說的是,自自然然,不是硬擠!!
-
11 # 鄞粵強
中國的應試教育體系裡,有這樣一種現象,考試中的作文禁止寫詩歌,語言文學教育中雖然詩歌不少,而且都要求背誦,但是,只是到此為止了,學生們的寫作能力中,唯獨少了詩歌。所以,現在的高學歷人群中,能寫詩的人不多,寫詩的人多是意些專業詩人和愛好者,而這些專業詩人大多都忙著創新,用一些曲高和寡的東西來博眼球,自認為高大上,其實是在搞事情,弄出什麼梨花體,斷句體之類莫名其妙的東西,搞得詩壇烏七八糟,那些搞傳統詩歌的人沒有市場,作品沒人看,只能自我欣賞,這樣一來,作詩的人越來越少 ,好作品自然如鳳毛麟角。好在現在是多媒體網路時代,民間詩人總算有了施展的地方,中國詩歌的未來,應該在網路裡復興,詩歌愛好者們都努力吧,春天就要來了。
-
12 # 桂北鄉村教育工作者
《春江.逍遙遊》
如煙春霧鎖仙山,醉臥竹舟順江流;
不理人間千百愁,待訪群仙逍遙遊。 《元夕.春暮》
今朝元宵四海歡,獨上新樓揭窗望;
萬丈光芒透雲墨,婀娜小城沐春輝。 《元夕.思先賢》
春來芳草青,離騷心中生;
詩詞隨風遠,寄情太白語;
今夕又元夕,時人重拾趣;
古來寂寞裡,屈君仙遊早。
後記:
太白先生啊,您與屈君等先賢們,仙遊得早了啊!若是爾等,瞧見時下恢宏盛世,也該情懷大好! 詩賦千篇,痛飲方休,圖一大醉吧! 《春謠.陌上桑》
安逸如仙春風謠,金縷玉衣妝新綢;
一曲耕耘陌上桑,古風若蘭千年悠。
《春歸.遊人醉》
春風不語遊人醉,歡笑聲聲染浮雲;
浮雲輕飄隨心絮,只因惜春最芬芳。 《千古風情.賀元夕》
萬家燈火元宵夜,天涯何處不蘇春;
伊人俊傑如相會,適恰攜手共呈祥。 《又一春.江南綠》
千古風流至今朝,春至萬物又復甦;
老樹新枝苔蘚萌,雀燕嬌小雨中飄;
醉嘆清風揉細雨,千里江南千里翠;
青磚黛瓦柳中央,億萬繁花雲下俏。 《煙雨.醉春風》
江水涓涓草色俏, 春風醉搖梨花嬌;
煙雨朦朧桃花妖, 灕江擺渡漁翁嘯。 《元夕.燈會》
春意盎然元宵天, 意氣宛約宵燈夜,
盎然酬赴燈夜宴, 然情期許千古芳。
-
13 # 層城鵷雛
如你所說,隨著國家經濟的發展和教育的普及,公眾的受教育程度越來越高,越來越有文化了。可是,好的詩歌作品屈指可數,好的詩人寥若晨星。更多的是文化垃圾,說的好聽點是“為賦新詞強說愁”,說的難聽點就是“無病之呻吟”
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與當下的主流價值觀息息相關。學問高,不代表愛詩。試想一下,你的身邊有愛好詩歌的人嗎?反正我的身邊幾乎沒有幾個。你的身邊有會寫詩詞的人嗎?那就更沒有了。如果您的身邊有寫詩的人,那麼他懂平仄韻律嗎?如果連詩詞的基本要素都不懂的話,肯定是在瞎寫一氣,怎能擁有優美的作品呢?
當今社會詩詞的土壤不好,更多的是娛樂至上。什麼大明星的緋聞,什麼大爛片的宣傳,什麼體育活動,什麼流行歌曲演唱會。政治,經濟,體育,科技這些內容媒體都在大肆宣傳,偏偏文化被擠到了角落裡。不報道或者很少報道,詩詞就沒了生長的土壤,或者營養不良。
詩詞沒有了市場,詩人們的地位低下,於是便紛紛轉行,畢竟吃飯比寫詩更重要。剩下的呢,只能做標題黨,博人眼球,寫一些“女人啊,女人”的詩篇來博人眼球,這些庸俗媚俗的詩人們的作品簡直就是垃圾。
不僅僅是詩詞,中國人的創造能力整體在下降,現在的詩詞水平和民國時期都無法相比,更別說唐詩宋詞了。詩詞,是小眾化的一部分,畢竟屬於少數人。詩詞,是語言的精華,對人的要求極高。詩詞天賦,這一項就刷下去了百分之九十的人。
大多數詩人都來自於民間,他們的水平良莠不齊,大多數人的水平都不行,寫不出能夠媲美唐詩的作品來,更多的是粗製濫造,主觀臆斷,傷春悲秋。描寫景物淺嘗輒止,抒發情感淡而無味。
寫詩詞與學問大小沒有關係,因為詩詞是特殊的體裁,國家不大力提倡與支援,永遠不會誕生偉大的詩篇來。也許有一天,詩詞會重新煥發生機,媲美盛唐。加油吧,詩友們,“賦到滄桑句便工”,只要人人努力,就能夢迴盛唐。
-
14 # 木落子音
這個矛盾不解決,我們將永遠無法找到我們當代的詩歌文化自信,只能永遠地從過去的唐宋、民國、和近代裡面尋找慰籍。
現代新詩從五四運動起,依次經歷了新月派、七月派、九葉派、朦朧派對新詩的探索與發展。歷史也分別對他們的探索給予肯定,光憑他們的一兩首能傳頌至今就能看出。北島、顧城、海子那一代之後,整個詩歌文學就沒落了。別看現在各個理論派別層出不窮、詩歌作品層出不窮,看起來一片繁榮,二三十年後能被廣為傳頌的又有多少。時間的刀是很犀利的,大浪淘沙下就連徐志摩、戴望舒、海子這類的也只有寥寥數首傳唱至今。所以我不認為現代有多少位詩人的作品能站到最後。
我一直認為,詩歌的繁榮,是詩歌理論和詩歌作品的共同繁榮。好的詩歌作品拉高了審美層次,產生了比較好的詩歌理論,而好的詩歌理論又幫助生產更多同層次甚至超出的詩歌。所以有了新月派、朦朧派他們在近代詩歌史上的共同繁榮。
然而現代的詩歌理論,大都喜歡各幹各的、另起爐灶,不懂得借鑑和吸取曾經優秀的詩歌理論探索經驗,其結果就是無源之水、無根之木,太陽一出,風一吹,就沒了。詩歌創作也是一樣,看起來各種創新、各種繁榮,不懂得借鑑傳承和發展,最後大都逃不過時間的掃帚。
我一直認為,現代詩歌要想寫好,請多讀近代甚至是古代的優秀詩篇,去多吸取他們的創作養分,多設法讓自己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不然你費盡心力寫出得自認為很好的高五米的詩篇,卻被你的讀者站在古人建造的萬丈高樓上俯視著。
-
15 # 談笑看吳鉤152
懷才不遇枉自嗟,無可奈何作詩人。如今寫詩無人看,閒來無事作把玩。
青山綠樹杜鵑花,深谷幽靜若雲崖。小屋幾間風光美,大山深處有人家。
‘ -
16 # 雲霧之深
喜好天長地久,飛鳥走野獸。安個小家留,處睦和龍周。灑點支流開心享受。字裡含間留守,哪需要甜語話留。貧窮也是逗,農民心安守。條件對錯有,深理留不留,誰都是忙留。人生蘊味太初生,而後都同人,表太又怎人生,喜好戀慰。所以表流自由一樣,要成恢復冬人,還要嚼出人文,真是默別冬深難眠自人。相信世界朝流無比甚重。
-
17 # 芸浦瀟
出現這樣的詩歌現狀有以下幾點原因造成的:
1.新詩發展的歷史比較短,不像古詩詞經過了幾千年的發展所形成了自己的規範。因此新詩還沒有自己的規範,他現在的狀態就是太自由了,可口語化、可朦朧化、可樸實化、可以天馬行空等等。
2.新詩因為沒有規範,所有什麼人都可以寫詩。比如寫幾個長句,用回車鍵,分成幾行就是詩了。或者走朦朧派,東拼湊幾個詞,西拼湊幾個詞,讓人看不懂就成了一首朦朧詩了。
3.現在的詩歌發表比較簡單,網路上的各種平臺都可以隨時隨地的發表。因此出現了詩歌魚龍混雜的現象。
4.認真專研詩歌,把詩歌寫好的人越來越少了。更多的人越來越急功近利。
個人認為詩歌應該有一下幾種特徵及需要學習的地方:
1.詩歌應該具有四種美,即意境美、韻律美、語言美、結構美。因此詩歌應該具有意境、音律、凝練、邏輯清晰、有情感、有思想、有故事、有畫面等特徵。
2.詩歌應該更好的表達愛情、哲理、勵志、善良、悽美、溫暖、感悟等,其中愛情是一個重頭戲,古詩詞中表達愛情的詩歌多不勝數,尤其是現在歌曲中多數以愛情為主題。因此愛情是詩歌的一種永恆的主題。
3. 詩歌應該是簡約幾筆,就能勾勒出一個場景,一個故事。某一種精神和意思,最好用一種場景或畫面去表示,從自然中尋找真理,猶如《詩經》,從自然的花花草草、山山水水中獲得了愛情、故事和真理。
4.詩歌的寫作可以借鑑倉央嘉措詩歌的空靈、徐志摩詩歌的唯美、戴望舒詩歌的浪漫、汪國真詩歌的上口以及納蘭詞的意境、唐詩宋詞額韻律、歌曲的音樂性等。同時好詩要有生活,有個人的情感,更有靈性在裡面。或許是一見如故、無法言傳的愛,都能用詩歌很好的表達真情實意及具有畫面感的故事。
5.詩歌可當詩,可當歌。無韻不成詩,無律難成歌。詩歌要具有一定的韻律和音樂感,因為所有的藝術形態中音樂最高,音樂具有很強的穿透性,它不受時間、地域、文化的限制。音樂是具有靈魂的音符。
-
18 # 冬青裡的駱駝草
朋友的這個問題提的很好,現在確實有很多人強詩對強愁,硬把無憂當病吟,看上去不僅彆扭、詞不達意、黴澀難懂,而且還又臭又長,倒人味口。其根本原因就在於現在與古代相比,第一,自然環境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景也不是那時景,情也不再是那段情。第二,語言和文字風格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今人對古文言的瞭解和應用早已經是日瀉千里,月走萬里了,特別是語法的應用,虛擬詞、輔助詞、感嘆詞等恰到好處的點綴和襯托,以及對文字的駕馭程度也遠遠低於古人。第三,雖然說今人從天文、地理、見識、掌握科技水平的程度等各個方面確實遠遠高於古人,但是隨著科技的進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恰恰助長了人們懶於思考、疏於觀察、缺失了身體力行的艱辛體驗等。第四,政治環境、經濟環境、社會環境天翻地覆的變化,還有人們生活水平上從古到今的天壤之別等等。只因為有了上述這些原因(當然還有其他的許多因素),所以今人就很難有古人的那種體會和體驗,具體反映在文字表達上,就如題主所言無病而言病,無憂強扯憂了。
-
19 # 人間一塵
我認為有這樣些原因o
一:現在大眾的文化水平是越來越高,如數學、化學、地理丶天文、物理、電子、等學問,古代這些學科的知識跟現在無法相比,但正因為現在需要掌握的知識和資訊量比那時不知多了多少倍,而不是把精力主要放在文學上,學問高但文學水平其實沒有那時的學生高o很多大學畢業生根本不會寫詩,就連字也寫的與大學本科的學歷不相匹配o
二:是文字環境發生了變化o現在的白話文通俗易懂,廣泛運用,普及程度相當高,人們已經習慣了這種語言環境,說話,做文章都在使用白話文o
三:缺乏深入的學習與實踐o特別是學習o做詩填詞需要深厚的文學底蘊,有很多講究和技巧,不透過學習是掌握不好的o
這起我的一點淺見,請高手賜教o
-
20 # 詩詞天地e
詩歌創作了這麼多年了,我也反覆問過自己:這個時代我們能見到好的詩歌為什麼不多?
*造成這個結果的原因主要是兩個。一是社會背景的原因,這個原因請允許我跳過吧,有些話我也不能說,構建和諧社會嘛,您知道的!二是詩歌文字的原因(這個絕對不能賴社會的)。
*此處,重點談談第二個原因。
*詩歌是藝術的一個分支,從藝術發生史看,客觀世界的事物是逐漸進入藝術的。
*
我們中國的古詩詞的主要審美物件,是各種植物以及與植物相關的自然環境,即農業文明的各種要素。
*
在狩獵時代的壁畫中,審美物件幾乎都是動物,植物和風花雪月幾乎沒有進入藝術的視野。
*只有到了農業文明時代,人們在生產生活中,逐漸認識和發現了農業文明相關要素,即植物和與植物相關的外部環境的美,即與這些事物逐漸建立起了審美關係。
*盛唐的詩人,隨著農業文明的發展,有大把機會發掘和構建與外部世界的審美關係,這個過程自然就有機會產出了大量優秀的詩篇。
*詩歌只認第一,最忌重複,不管是重複別人,還是重複自己,從詩歌藝術審美價值的角度論,絕對都是大忌!李白寫了“床前明月光”,您就沒有機會了!您若寫“窗前明月光”,沒有人會認為那是佳作。
*
這也詩人的宿命!宋朝的農業文明,詩人與外部世界之間,能構建的審美關係幾乎被唐人構建完嘍!沒辦法,宋人也只能求變,玩點花的。宋詞中,有不少著名的篇章,明顯有唐詩的痕跡,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想寫前人沒寫過的物件,太難了!
*從文字的角度,客觀說,為什麼現在好的詩歌少呢?傳統的農業文明的審美物件,早已被前人寫完了,這些詩詞愛好者們,甚至是詩人們,寫了數不盡的本質上都是“窗前明月光”的作品,看起來很高大上,都是李白的哥們寫的,或者都是波德萊爾的朋友寫的,這些作品當然不會被認為是佳作!*當下中國,正在逐漸進入工業文明時代,從文字的角度來看,現在的詩人,有機會發掘和構建工業文明帶來的新型審美關係:透過詩人的發掘與構造,讓手機、電腦、飛機、汽車等工業文明的元素,也成為像風花雪月一樣美的審美物件!
*從文學藝術的角度看,若能融合好農業文明與工業文明的要素,構建出新型的審美關係,則新的佳作名篇尚可期待!
*綜上,當下好的詩歌少,有社會背景的原因,也有舊的審美關係沒有審美價值,新的審美關係尚未構建成功的原因,但是未來可期!*
回覆列表
其實我之前答過一個類似的問題,我個人觀點好的詩歌在於創作環境、創作條件和創作動機。
首先說第一點,當今的詩歌創作環境並不好。當今社會對詩歌的關注度很低,大部分人更願意去看一些娛樂類內容。再一個很多魚龍混雜的人都加入其中。寫出來的東西類似於廢話,卻是魯迅文學獎得主,在作家協會佔有一席之地,甚至出版大賣。就算民間作者偶爾有經典之作也埋沒在娛樂至上的時代裡了。我這麼說並不是否認全部作協,只是只是覺得詩歌本屬於民間,但現在卻操控在一部分人手裡。當年李杜也不是什麼協會,也沒獲得過什麼獎,一樣的萬古流芳。
再說創作條件,那幫真正拿錢的人其實是沒空去想創作的,而想去創作的人卻是為了生活不得不放棄,這就是現狀。真正好的作品得不到展示平臺。看到這裡我想很多朋友會說,“你要有本事寫出來媲美李杜的詩篇還怕沒地方發表麼?”這話沒錯,可是試問人家唐朝科舉內容都有詩詞,我們學生的考試作文你敢寫詩歌題材麼?用自己的愛好挑戰人家的專業,這個沒法比的。
最後說一下創作動機,古人寫詩都是有感而發。身在境中,才能情在韻中。現在作家、詩人們寫作品的動機是什麼?某些利益驅動?某些不可描述的因素導致了現代詩歌只能在冷冰冰的鍵盤下誕生。全憑空想,並沒有實際感悟,這樣的作品能給讀者帶來共鳴麼?更不要說梨花體、烏青體之類的小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