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21 # 我是麥兜

    作為一名攝影師,有的時候出去旅遊都會隨身攜帶兩款單反相機,基本上搭配的鏡頭是有區別的,一個是廣角,一個是長焦。這樣在拍攝東西的時候能夠隨機應變,不需要再更換鏡頭的繁瑣。有些時候看到的景物當你在畫好鏡頭的時候,很可能就錯過了。錯過了就不會再有,如果沒有拍下捕捉到精彩的鏡頭會十分的懊悔。

    出門旅遊就是去放鬆的。不用太在意別人的眼光也不用去多想,不拿單反就不好意思出去旅遊。大部分參加旅行團基本上都是互相不認識的。所以也不用太在意別人的眼光,只要自己開心就好。拿著單反的不一定就是會拍照的。而有一些大師用手機就能拍攝出令人意想不到的照片。上個月我剛剛旅行回來。旅行團中就有一位大叔,兒子剛給他買的單反相機,他就迫不及待的出來旅遊,結果呢,他遇到了一個問題,拍出的照片總是模糊,然後就問我,小夥子你看看不清楚了啊,我拿來一看,好傢伙,相機在手動模式上,直接按快門不對焦那指定模糊,模糊到底,我只好給他調到P檔,簡單的告訴他半按快門在按下,起碼保證圖片清晰,別想構圖了,要不然旅行回去。帶著一堆模糊不清的照片,老天爺都不知道你去哪了。所以,在旅行中,沒有必要帶單反,除非自己是攝影師,喜歡拍攝。一般旅行,輕裝上陣,手機就可以了。

  • 22 # 西部流浪老馬

    我到西部高原,一般是一個主相機,一個副機。佳能600d,作為平常抓拍,18-135,一般用足夠了。主機尼康810,主要是拍風景,一個三腳架。衣服,乾糧,一點藥。兩個包。60多了,從長沙出發,到西藏,拼車新藏線,到葉城,喀什,塔縣,在吐魯番過國慶,到酒泉,額濟納拍千年胡楊林。三年如此。

  • 23 # 於鴻雁老於

    攝影是創作,創作需要靈感,靈感來自刺激,多臺相機就是刺激的手段。

    照相的最初目的就是記錄,就像給文章做插圖。人生就是一片文章,外出旅遊就是一篇日記,給日記畫插圖用手機拍照就足夠用了,為什麼要用單反?還要用好幾臺?

    原因是以前的文章都是在文字裡插圖。現在是讀圖時代,變成了在圖片里加文字註解。這就需要高質量的圖,簡單的文字。所以手機就不夠了,那麼一定要用單反嗎?要用好幾臺嗎?

    對於專業攝影師來講是必要的,攝影裝置俗稱長槍短炮,指的是照相機鏡頭,由於對拍攝物體的表現需要,必須更換鏡頭才能保證拍到合適的特寫、中景、全景等,更換鏡頭很麻煩,不如帶上兩臺到三臺裝上不同鏡頭的照相機更方便。尤其是在旅遊時,主人公會發生很多隨機事件,尤其是過後不能再重複的瞬間,這時候攝影師要有多臺裝有不同鏡頭的照相機,就能淋漓盡致的展現攝影技能。

    攝影發燒友更是愛用多臺照相機,許多攝影發燒友玩的就是器材,身上揹著多臺照相機就像四周跟著多個美女,不用拍照片,帶著美女們逛街也是一種心理滿足。這是發燒友的一種心態,在攝影圈裡有一個專業術語叫“亮騷”,就是顯擺顯擺。

    攝影的最高境界就是帶上一臺定焦頭的小相機,比如攝影大師佈列松總是帶上一臺旁軸取景的小相機,就是經典的萊卡相機,配上一隻35焦距的定焦鏡頭,拍攝出了無數經典照片。攝影大師是把景物事件都反應在腦子裡,照相機只是記錄的工具,照相靠的不是安在照相機前面的什麼鏡頭,靠的是照相機後面的頭,對“頭腦”的頭。

    所以照相的普通境界與最高境界可以用兩首佛家的著名“偈語”來表達,第一首隻是修煉的物,第二首修煉的是心。 第一首: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莫使有塵埃。 第二首: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能成為真正的攝影大師的的人畢竟是少數,但是脖子上多掛上幾臺照相機,馬上就會被大家叫“大師”。

    (本文所用插圖為佈列松作品)

  • 24 # 柳侍墨

    “出去旅遊”會帶兩臺甚至三臺單反的,那多半是資深的攝影愛好者而不是膚淺的攝影證愛好者了。

    為什麼這麼說呢?大抵是因為以下兩點:

    其一,器材方面。

    攝影愛好者的初級配置是一機一鏡;中級配置是一機三鏡;高階配置就是N機N鏡了。

    配置的不斷升級,也可以從側面反映出攝影愛好者攝影水平的提高。我們為什麼要買這麼多裝備?那還不是因為我們想拍得更多更完美!

    打個比方來說,想吃飽,買個鐵鍋就夠了。鐵鍋能烙餅,也能炒菜,一口鐵鍋足夠能解決普通的果腹問題。但是,為什麼每個人家裡還會買電飯煲、砂鍋、蒸鍋、高壓鍋、烤箱、微波爐、麵包機等等這些其他的呢?

    因為我們想吃“好”。鐵鍋不好燜米飯,電飯煲可以;烤箱能烤肉,鐵鍋做不出那個味道;麵包機就更別說了,鐵鍋要是能做成麵包,技術含量那不是一般的高……所以,為了飯菜更加多樣化並且更可口,我們會置辦各種各樣的廚具。

    機身和鏡頭也是如此。

    大氣磅礴,長焦差點兒;打鳥,廣角差點兒。所以我們得添裝備,豐富自己的攝影包。有了工具,我們才好拍攝更多的內容。不然瞅見了拍不上,也只能剩下幹跺腳。

    其二,使用習慣。

    那位說,想加裝備,添鏡頭就可以了,買什麼機身嘛!誠然,兩三臺單反的重量肯定是比一臺要沉啊,多帶就是增加負重啊——這道理人人都懂。

    但是,出去拍片,同樣是N個鏡頭,如果只有一個機身,那在拍片的過程中,你得來來回回的換鏡頭吧?

    大家都知道換鏡頭的步驟——換鏡頭之前,是一定要關機的;然後擰下舊鏡頭,再擰上新鏡頭;收好舊鏡頭,開機。

    這一整套過程,就算是旁邊有助手幫忙,最快也得耽誤十幾秒不是?可是有些畫面,是轉瞬即逝的。等到你鏡頭換好,場景已經不是最初你看到的那個畫面了,這個時候,你是不是也只剩下後悔了呢?

    打個比方,有一群鴿子從眼前飛過。此時,N機N鏡的,抬手就能拍上;而一機N鏡的,如果現任鏡頭不是長焦,那就得換。天上的鴿子會等著你換完鏡頭再轉回來為你單獨飛一圈不?不能吧?所以這個畫面,對不起,你拍不著。

    所以,"出去旅遊要帶兩臺甚至三臺單反"的人啊,那可不是為了炫富。如果一機一鏡就能拍到所要拍到的東西,誰還願意負重揹著一袋子裝備走那麼老遠啊?

    如果是想顯擺“我是攝影家”的攝影證愛好者,那直接在脖子上跨個長焦,再往人多的一方一紮,就得;

    如果是左右肩膀各跨一個單反,鏡頭長短不一樣的,那隻能說明,一機一鏡已經滿足不了他的攝影需要了。

    因此,這是個資深的攝影愛好者。

  • 25 # 漫影一路

    我外出旅行拍攝是任務是工作,就算是同一型號的機身也會帶兩臺,其中一臺實際上是備用機。如果一臺機身出問題了,也不會因此費了整個行程。另外一種情況是同時有幾個廠商的機器要拍樣片或做體驗,那就會都帶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哪部《碟中諜》最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