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十四阿哥郎春濤
-
2 # 蟹小劉美食
酒作為世界樂觀物質的存在,是個好東西。酒文化是指酒在生產、銷售、消費過程中所產生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總稱。酒文化包括酒的製法、品法、作用、歷史等酒文化現象。既有酒自身的物質特徵,也有品酒所形成的精神內涵,是制酒飲酒活動過程中形成的特定文化形態。作者說分享一下各個地方的酒文化相信每個地方都不同吧。我是客家人,所以說下我們客家的酒文化吧。
1.酒禮
喝酒時,客家人喜歡使用四方桌,俗稱“八仙桌”,一種可供八個人同坐的木頭桌子。上座時,他們很重視席位的安排,一般按親朋好友的尊卑入席就座。入席的大小位,是這樣安排的,如正廳只排有一張桌子,這時以面對大門的左側為首位,右側為第二位。然後從左到右,穿插論序,面對正廳的右側為最小,如果安排兩張桌子,這時候以左邊桌位為大,右邊為小,席位大小也是穿插而行。如果安排三桌,稱之為“一品席”,這種情況,以首席為尊。如果安排五桌,一般要排成“梅花席”。
宴席間第一回斟酒,是按尊卑長幼次序先後斟酒,最後再給自己斟酒。酒斟好後,酒瓶不能放在客人面前,要放在自己面前,否則就是失禮。敬酒時,敬酒者要站起來,左手摁胸(表示尊敬和誠意),右手舉杯講幾句祝頌的吉祥語,並且要先喝表示敬意。有人遲到,視不同情況罰酒1杯至3杯,婦女半杯。如中途退席,要喝1杯至3杯,才能離席。
客家人喝酒時,為了增添酒興和熱鬧氣氛,在各種宴會場合,或俗、或雅、或簡、或繁,都有猜拳助興的習俗,猜拳時還有一些規則,比如出三時,不能拇指、中指、食指一起出。出一時,大拇指要側向,不能往上翹。出二時,如使用大拇指,食指表示,出手時要側向,不能像駁殼槍一樣食指指向對方,以表示禮貌。
2.酒令
客家人酒令,具有豐富的知識性。猜的數字從零到拾,如猜中雙方所出的手指合計數,即為勝方。如雙方同時猜中或均未猜中,也有采取“四字式”叫法,比如猜“一”時叫“一品高升”,猜“二”時,叫“兩家和好”;猜“三”時叫“三星高照”;猜“四”時叫“四季發財”;猜“五”時叫“五子登科”;猜“六”時叫“六六大順”;猜七時叫“七巧成圖”;猜“八”時叫“八仙慶壽”;猜“九”時叫“九久長長”,猜“十”時叫“十全十美”,喊的是吉祥語。喝酒猜拳時,一般以三杯酒為一組,輸拳者喝酒,三杯酒喝完就算過關。如果餘興未了,可再來一組或幾組。如需請人代拳、代酒應和對方協商,徵得對方同意才行。除了猜拳斗酒外,還有出手指點數字斗酒,做法是席間指定一人為首,按大家所出手指的總數,算到誰,誰就得喝一杯,例如大家所出手指是六,從為首者算起,到第六位即為喝酒者。另外,也有“轉湯匙”斗酒的,桌中擺一個湯匙,由一人旋轉湯匙,待湯匙停止轉動時,湯匙柄指向誰,誰就得喝一杯。除外還有“猜單雙”斗酒的,在手心中任意放入一枚或兩枚硬幣,讓別人猜單、雙,輸者喝酒。
客家人酒令花樣多,有些還喜歡“詩詞令”“字詞令”(包括地方特產令、農諺令等),此外還有“通令”(多時別出心裁,涉及意趣、令人忍俊不禁),包括猜謎等。客家人透過酒規酒令這一群眾喜聞樂見的娛樂遊戲,增添酒興,消除寂寞睏倦,直至盡歡盡醉。
3.客家黃酒
和“客家古邑”的歷史一樣久遠,和客家女子一樣秀美,客家黃酒是客家六大文化遺產之一。相傳,公元前214 年,趙佗率50 萬軍民平定嶺南,首任龍川縣令,和輯百越,於東江流域繁衍生息,成為首批客家先民,客家婦女融合中原釀酒技藝和當地傳統之法,首創 “客家黃酒”。趙佗南越稱王,龍川百姓感其恩德,年年進貢客家黃酒,是為“龍鄉貢”。
有客家人的地方就有客家黃酒,客家黃酒已成為日常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女人坐月子吃的是客家黃酒煮雞蛋;擺席宴客“做酒”用的是客家黃酒;過年吃團圓飯,碗裡盛的是客家黃酒;即便是唱出的山歌都沾著客家黃酒的醇香呢……一千多年前蘇轍被貶龍川亦飽嘗黃酒煲雞美味,留下“尉佗城下兩重陽,白酒黃雞意自長”的吟頌詩句;謫居惠州的蘇東坡聞知,特囑循州知府贈送數壇,飲後亦讚不絕口。
4.客家娘酒
粵北客家地區,客家人家家戶戶幾乎都精熟於釀製用糯米發酵而成的“客家娘酒”,因此村中家家戶戶少不了酒甕、酒缸,曬在庭前院後。逢年過節,婦女們在自家的灶頭和院子裡做客家娘酒。農家人常常說:“釀酒做豆腐,無人敢稱老師傅。”即便做了幾十年黃酒的師傅也不敢大意。而婦女們也喜歡拿出來比較手藝,如果誰家的酒做酸了,會遭到笑話。 以前“客家娘酒”都是作為客家婦女坐月子時的滋補品、“客家娘酒”燉雞,客家人叫雞子酒。當小孩子出生三天後,親友要喝“三朝酒”,滿月喝“滿月酒”,一歲喝“週歲酒”,成年結婚上轎前喝“暖轎酒”,喜宴喝“完婚酒”,年老壽辰時喝“生日酒”。每逢這個時節,婦孺老幼也禁不住小酌幾口酒。
客家人除了自飲娘酒外,還把它當作禮品。在婚禮中娘酒是女方回贈男方的禮品,女方把自家釀製的娘酒和其他禮品一起用扁擔挑送,俗稱“送酒擔”。如果客家人生了孩子,婆家要備一壺娘酒、一隻公雞、一掛鞭炮,送往女方家裡報喜。
客家人好酒更好客,若你到客家人家裡做客,他們必會為你備上幾斤薄酒,幾道特色小菜,或是用壺裝上讓你拎走,這酒喝了身上暖烘烘,帶走心裡暖烘烘,從這酒中,卻也看的出客家人的熱情、淳樸...
-
3 # 濤子的快樂生活
作為一名鄂爾多斯人,大家一定知道俗稱“鄂爾多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扣三敬二,顧名思義自己喝三杯酒,給客人敬三杯酒,然後每個人輪流按序敬酒,一圈進行下來喝的都差不多了。
-
4 # 隱廬主人
中國人酷愛喝酒,喝酒是一種感情的渲洩,偶爾喝醉是一種心靈上的解壓。喝酒是一種感情的渲洩,古有太白的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澆愁愁更愁。也有蘇軾的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其實,人愛上的不是酒,而是端起酒杯的瞬間,喝下的不僅僅是酒,還有一些無法對別人訴說的故事......
一般來說,北方比南方更能喝,山東、東北、內蒙、新疆、河南都有足夠資格認為自己才是天下第一。但也有句順口溜說:東虎,西北狼,喝酒喝不過江蘇小綿羊。北方人比南方人能喝酒有三個原因。一和氣候有關。“天冷喝點酒暖暖身子”這是冬天勸酒常說的一句話。二和北方人粗獷、豪爽、好交友的性格有關。三是習俗、祖傳,一般祖輩父輩能喝酒,晚輩從小就在這樣的家庭氛圍中,一般酒量也不會差到哪去。
下面我列舉幾個酒文化比較豐富地方的具體表現供大家瞭解:
第一、河南人的酒桌文化很是豐富多彩。首先是接風酒,一般是“敬一個、端兩個”的風俗,客人要接受敬酒。敬酒以見底為敬,但在向客人敬酒之前,要先把酒杯中已有的酒喝完,然後由敬酒的人倒滿,兩人碰杯一飲而盡,也就是敬酒的人喝一杯,客人喝兩杯,但是敬的酒一定要喝完,這是對敬酒者的尊重。“端酒為敬”可謂是河南當地酒桌上比較高的禮節。主人給客人端酒敬酒,客人不喝完,主人不坐下,而且不把客人喝倒就不盡興。
(1)開場前的這三杯是人人必喝的。如果使用的是常規的小白酒杯,那沒啥說的,就是乾乾脆脆三杯。如果使用的酒杯一次幹完對於桌上的大多數人都相當費勁的話,也允許倒上滿滿一杯,分三次見底的情況。
(2)魚頭酒(頭三尾四)。席間的服務員端上一條整魚,魚頭對準誰,誰就要喝三杯,魚尾對著的人,誰就要喝上四杯,這就是通常說的魚頭酒。魚頭酒沒喝之前桌上的人是不能擅自動魚的,誰不懂規矩先吃了魚,那是要被罰酒的。簡化以後的規矩魚頭和魚尾對著人至少也要喝上一杯。
(3)敬酒的規矩。開場三杯喝完,主陪開始依次逐個的給客人敬酒,一圈客人要敬完。然後是二陪打圈,以此類推直到所有的主人把所有的客人都敬完。這時候客人要回敬主人,同樣是打圈的方式,同樣按酒桌上的級別、年紀依次進行,直到所有的客人把所有的主人都回敬完畢。 據說,以前主人給客人敬酒都是端,先給每個客人端2個,然後再陪一個。現在已經簡化了。
第二、湖北荊州監利縣的早酒文化,早酒也就是店裡面有散酒,當地酒坊自己釀的,監利的糧食酒一直都很不錯,當地人只喝這種酒,我們到當地一開始的時候點了包裝的杯子酒,後來看大家都喝散酒,他們兩個人又要了兩杯,喝完說這酒柔,喝了不頭暈,還可以幹活,好吧,只能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沒人會一大早喝得醉醺醺的,釀酒的人是不是也想到這點兒。
目前的疫情,讓全國各地的酒文化都暫且擱置,隨著這次疫情的發生以及人們對於健康的和生命的重視,我相信中國的喝酒禮儀也在不斷地發生著變化。比如開車的人,在酒桌上,一般就不會再喝酒或是以飲料代替,大家也都能理解,勸酒之風也不再的那麼濃烈,大家喝得舒服喝得健康盡興才是首要的目的。
-
5 # 瓊美玉人生
《咒辭》魏晉:劉伶
天生劉伶,以酒為名。
一飲一斛,五斗解酲。
婦人之言,慎不可聽。
-
6 # 申卜元
我們環太湖蘇、浙兩省的蘇錫常
三市、上海以及相鄰的浙江湖州,
安吉、長興,每年大雪、冬至節
家家戶戶都按習俗自釀米酒。我
們當地吳語俗稱"冬釀酒"。大
凡老人和家人天天要喝上一碗祛
寒、活血化瘀、提高免疫力,平
安地度過一個漫長的冬季。效果
非常不錯
-
7 # 清風龍海
我是孔孟之鄉山東濟寧的,我們這兒喝酒的時候,一個酒桌按照主客,分為主陪,副主陪,主賓,副主賓,其餘的按照人數再以此類推,但不管多少人,這四個人是必須有的,除非喝酒的人連四個都不到。按照正常順序,一般是主陪先致祝酒詞,然後大家一起舉杯,喝第一口酒,至於這一口喝多少,每次都不一樣,這個都是開場的時候會和賓客一起商量,一般一杯酒在2兩左右,大點的杯子2量半,一般分為六口喝完,七口喝完等不同的方式。主陪致辭完之後,副主陪再致辭,以此類推,逐個致辭,直到這第一杯酒喝完為止。也就是說第一杯酒大家是都要喝的。有時候人多,可能還要再喝一圈,這個不同場合不同人數有所區別。喝完這第一圈酒,接下來就是各自發揮,一般就是主陪給主賓敬酒,副主陪給輔主賓敬酒,以此類推,直到每個人都給其他人敬完酒為止。酒量差的基本這兩圈下來就交代了,因為按照我說的一般的杯子大小,兩圈下來至少喝了4兩到半斤酒了,之後就是那些酒量大的人的主場了,一圈又一圈,一直喝到飯局結束。可以確定的是,兩圈之後還能繼續打圈的人越來越少,有時候到最後就剩那三四個人互相敬酒喝了。
-
8 # 葉小雨同學
“酒桌文化”的地域差異
我國博大精深的飲食文化中,酒文化無疑佔據了極重要的份額。酒文化的精髓並不全在酒本身的品質和淵源,更在於它與主體間親密接觸,也就是“酒桌文化”。而由於地域不同,“酒桌文化”也各有特點。
山東
山東的酒文化底蘊深厚,山東人創造性地將孔夫子“以禮待人”“誨人不倦”的思想反映在了酒桌上,令人歎為觀止。敬酒人端著一個盤子,上面放著三小杯白酒,畢恭畢敬地舉過頭頂,對著客人喊一聲老師,如果你不喝,他就一直舉著,直到你喝下為止。最厲害的是,隨後每人斟上了一大杯(3-5兩),而且必須三口喝光,才能開飯。山東省城濟南還有一個“規矩”:吃飯前先上條魚,餐盤一轉,頭三尾四,魚頭對著誰,誰喝三杯,對著魚尾的則喝四杯,對著魚腹喝五杯,魚背喝六杯。
福建
由於天氣的原因那兒全年大都喝啤酒,而且都是度數較低的本地酒。酒杯是約一寸高的小口杯,一口一杯也能讓酒量不大的人感受豪爽。因此,到福建做客是最輕鬆的。
成都
成都人喝酒很豪爽,雖然偶爾會耍些花招,但追求的是主客同歡。他們愛好喝“花酒”,一頓飯上6種酒,依次是:楊梅酒、葡萄酒、黃酒、白酒、啤酒、洋酒。喝完白酒,氣氛已近鼎沸,接著開始玩花樣,如喝潛水艇,就是在大杯的啤酒裡,連杯帶酒沉入小杯洋酒,然後一飲而盡,即使再大酒量的人恐怕也難以招架。
廣西
山水獨特的地方,吃喝的環境也別具一格,經常席至半途,上來幾個身著民族服裝的姑娘,隨著悠揚的音樂翩翩起舞,跳著跳著就跳到客人面前端起杯子並唱上了祝福的歌,如果你不喝,她們就會伸出芊芊玉指揪住你的耳朵,把杯子往你嘴裡直灌進去。
南京
南京人最厚道,先要把自己喝倒,才讓客人喝好,最著名的敬酒臺詞是:我幹了,您隨意。
內蒙古
不時會有人手捧哈達來敬酒,不管認不認識,先在你身邊載歌載舞,你不喝,他就一直跳下去,甚至燒菜師父都會走出廚房,託著個銀碗,捧著條白哈達上前敬酒,不喝都不行。
-
9 # 青年作家玉恆
涼山彝族自治州的酒文化值得你來感受一番。彝家待客素來就有敬酒歌先唱道:“彝家有傳統,待客先用酒。”喝上一杯稈稈酒,你就算是和彝文化打了照面了。尤其是啤酒,別的地方是按杯來算,這裡是按箱來算。喜宴喪宴離不開酒,小聚小鬧也離不開酒,豪爽的涼山人給啤酒取了個豪爽的外號:涼山牌口服液!
-
10 # 養小蜜的老王
對酒研究不深,但是我們那裡的代表作就是米酒,也就是自家釀的燒酒,後勁大。度數在30度的樣子。喝多了口乾。但是都是自家釀的純糧食酒。我自己用蜂巢蜜泡了點米酒。帶點蜂蜜的甜味更好下口,醉了都不知道[呲牙],上圖給你們看看,杯裡漂浮的是蜜渣,還沒過濾
-
11 # 三吉說易
在梅州,傳統的啤酒,白酒不在話下,亦有客家人自釀的米酒,黃酒,果酒;更有舶來品洋酒,紅酒為其酒桌添姿增彩!梅州人喜歡喝酒,也很能喝酒,更會自己釀酒。
酒類品牌林立的今天,梅州客家人依然喜歡或是習慣在過年前,各自釀酒,對親戚朋友相互贈送上自家釀的酒。對很多外出工作定居的梅州客家人來說,媽媽釀造的客家娘酒,是世上最美的最香的酒。可在現實中,客家娘酒更多賦予了另一種價值的普及,因為其滋補,每個客家女人坐月子時就喝此酒做成的菜系,可見深入了百姓的平常生活範疇了。然而客家娘酒的釀造工藝一直以民間流傳的方式傳承著,這種傳承很微弱。
-
12 # 丘翔鑫取名改名免費測
壯鄉人好客,以酒代客,酒文化在壯鄉人的土地上一代一代的流傳,朋友到坊,酒!逢年過節,酒!結婚生子,酒!酒在壯鄉人餐桌上是必配品,開心來兩杯,不開心來一斤,哈以酒賣醉,我們這邊都是土釀的米酒,口感好,三碗不上頭,還可強身,聚在一起兩三杯下肚,嘴巴輕飄飄的,特甜,就可以開始聊人生了,這是壯了的酒文化,
-
13 # 柴米油鹽之阿建
我知道我們江蘇雙溝酒文化
江蘇雙溝釀酒廠坐落在碧水藍天、風光秀美的中國釀酒名鎮——雙溝鎮,它位於淮河北岸,東臨洪澤湖。這裡風光秀麗、水質甘美,是釀造好酒的天然槽坊:同時,雙溝也是人類文明的發祥地之一。在這片神聖的土地上曾先後生活著距今約1800萬年前的“醉猿”和距今約4萬年前的人類祖先“下草灣人”。2002年5月,世界各地的百餘名國際地球物理學家和考古專家將雙溝地區論述為:古生物進化平臺、孕育人類的胎盤、自然酒起源的地方。1732年,山西釀酒師賀氏舉家遷到雙溝鎮,在這裡設“全德槽坊”1910年全德大麴參加南洋勸業酒會展評,獲名酒第一,並被授予“金質獎章”。從此全德大麴名揚海內外;雙溝釀酒也成為淮河名酒帶上一顆閃耀的明珠。企業先後獲得“中國明星企業、中國名牌產品、江蘇省先進企業、國家二級計量合格單位、江蘇省全面管理質量獎、江蘇省質量信得過產品、江蘇省優質產品”;並透過“ISO2200食品安全管理體系與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認證”。
-
14 # 興旺國學講師
家鄉處於中原河南南陽市鄉下小山村裡。從我在上初中時,那是在八十年代中期,在學校同學們經常練習划拳行酒令,那個年代喝酒不划拳的很少。一到過年過節,那些經濟條件好的,有頭有臉的人,家中整天酒場不斷,划拳吆喝聲震天響,次次有人醉,如果不把來人灌醉,主家就很沒面子。
菜不一定是好菜,酒不一定是好酒,但得管夠。上桌來,主人先敬酒,一般都是四個,四季發財,首次見面的人划拳之前也要敬酒。每人要喝完三杯後,開始划拳,一桌人第一個開始依次與每個大猜拳,然後下個,一至到一桌人全部輪流一遍。酒量大的,沒盡興的可以再來N遍或自己找對手。至到把一桌子人灌趴下。
-
15 # 郭先森975
我國博大精深的飲食文化中,酒文化無疑佔據了非常重要的份額,酒文化的精髓並不全在酒本身的品質和淵源,更在於它與主體間親密的接觸,也就是酒桌文化。而由於地域不同,酒桌文化也各有特點。
比如內蒙古,
總會有人手捧哈達來敬酒,不管認不認識,先在你身邊唱歌跳舞,你不喝,他就一直跳下去,甚至燒菜師父都會走出廚房,捧著條白哈達上前敬酒,不喝都不行的。
再比如廣西
廣西是一個山水獨特的地方,吃喝的環境也別具一格,經常用餐到一半,上來幾個身穿民族服裝的姑娘,隨著悠揚的音樂翩翩起舞,跳著跳著就跳到客人面前端起杯子並唱上了祝福的歌,如果你不喝,她們就會伸出芊芊玉指揪住你的耳朵,把杯子往你嘴裡直灌進去。
又比如成都
成都人喝酒就很豪爽,雖然偶爾會耍些花招,但追求的是主客同歡。他們愛好喝串酒,酒桌之上通常有6種酒,依次是:葡萄酒,楊梅酒,黃酒,白酒,啤酒,洋酒。喝完白酒,氣氛已近鼎沸,接著開始玩花樣,喝潛水艇,就是在大杯的啤酒裡,連杯帶酒沉入小杯洋酒,然後一飲而盡,即使再大酒量的人恐怕也招架不住。
-
16 # 萍姐小廚66
大家好,我是萍姐!我是山西人,所以對山西汾酒情有獨鍾!汾酒屬於中國十大名酒,歷史悠久,有一首很著名的詩歌想必大家都很熟悉了—————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女童遙指杏花村。這首詩很好的詮釋了汾酒當時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
我雖然不喜歡喝酒,但是我喜歡有酒的氣氛,我們太原人辦喜事的時候,桌上擺的一定是汾酒,十年陳釀,二十年陳釀,舉杯換盞好不熱鬧!開心的時候小酌一杯也是很愜意的事情。汾酒和陳醋是我們山西人的最愛
-
17 # 和美小廚房
東北人,豪爽、大度、好客、喜歡喝高度的酒,這是國人有目共睹的
東北的冬天氣候寒冷且漫長,最低溫度達到零下四十多度,獨特的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造就了東北人熱烈豪爽的性格和不屈不撓的胸懷。喝酒禦寒的生活習慣延續了東北獨特的酒文化。這也是酒文化得以衍生和發展的堅實基礎
東北人的熱忱好客和基因中的天然酒量還是使得這個地方充滿了酒文化的馥郁芳香。有酒當然得有菜,大魚大肉是北方人的最愛。大塊烤肉、燒烤肉串、火鍋涮炒等等都是北方的美事。所以我們在東北的任何一個城市都能看到生意興隆的酒館和酒樓。
-
18 # 陝西陳律師
我,生於陝G,工作於陝A。
陝G酒文化:喝酒喝一半,寓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幫襯,互相依託。
陝A酒文化:喝酒一口乾,寓意感情深一口悶,感情淺舔一舔。
-
19 # 江邊人01
雲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酒文化才是中國第一。這裡百分九十以上是少數民族。這裡的人男女都好喝酒。這裡的人把酒當水喝,不用下酒菜。這裡的人喝酒不分地點,不分時間,公路,街上,山上,江邊,地裡都可以看到提著酒瓶喝酒的人。這才是真正的好喝酒。你們見過嗎?
-
20 # 酉酒家
山東的酒文化底蘊深厚,山東人創造性地將孔夫子“以禮待人”“誨人不倦”的思想反映在了酒桌上,令人歎為觀止。敬酒人端著一個盤子,上面放著三小杯白酒,畢恭畢敬地舉過頭頂,對著客人喊一聲老師,如果你不喝,他就一直舉著,直到你喝下為止。最厲害的是,隨後每人斟上了一大杯(3-5兩),而且必須三口喝光,才能開飯。山東省城濟南還有一個“規矩”:吃飯前先上條魚,餐盤一轉,頭三尾四,魚頭對著誰,誰喝三杯,對著魚尾的則喝四杯,對著魚腹喝五杯,魚背喝六杯。
回覆列表
山東有的地區喝酒前用筷子在酒杯裡蘸一下,點在桌子上,意思是與敬畏祖先神靈與之共享。蒙古是天地人彈三下,朝鮮族是有長者要掩面側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