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通真君
-
2 # 月是故鄉明啊
初學者一般學一種書體比較好,因為初學者對毛筆的效能完全沒有掌握,最好是透過一種書體的筆畫和簡單的單字進行反覆訓練。基礎訓練目的是形成運筆的習慣動作。《曹全碑》與篆書的運筆方式不一樣,同時練習對初學者來說沒有幫助。
另外,初學者要學的一種字型就包括了幾方面的內容:坐姿、執筆、讀帖、筆畫、運筆、結構、章法、風格等等。一種字型就有這麼多需要學習的內容,何況兩種呢!
所以建議您初學先專一一種自己喜歡的字型,循序漸進,打好基礎之後再學其它字型,上手也會比較快。
個人見解,望參考!
-
3 # 雲煦
個人淺見:《曹全碑》作為隸書入門的碑帖選擇是極好的。
拿《曹全碑》和鄧石如篆書同練來說,首先篆書和隸書同時練習是完全沒有問題,且是相輔相成的。所以我是贊同同時練習這兩種碑帖,不過,我是建議初學者先臨習一種字型為好,熟悉上手一段時間後再擴充套件書體練習效果會更好。
-
4 # 鄰湖堂
曹全碑是書法藝術中漢隸書的經典名帖,如果是初學者最好是一心一意來臨習此碑,做到一心無二用,而且必須是長期的堅持下去學習才能有進步。鄧石如是清代大家,以篆書和篆刻聞名書壇,也是清代書法史標誌性人物。如果已經有很好的書藝水平,為了豐富自身作品的表現力來融匯互補,則完全可以學習鄧石如的篆書。其實要想有成就的書家,僅僅學習幾家碑帖是不夠的,須要在書法藝海中不斷有選擇的吸取各個朝代,且多家風格的碑帖營養來豐富自身。
-
5 # 大漠裡的金石
初學書法者,同時練《曹全碑》與篆書不會衝突,篆書到隸書再到魏碑然後再形成楷書,根法同源。學會貫通,只有好處,沒有衝突的。
-
6 # 神韻軒書法
沙曼翁先生說:"通篆法則字型無差,通隸法則用筆有則,此入門第一正步。″書法要古拙,就得通篆隸。
(曹全碑區域性)
篆書和隸書的橫畫是平的,在結構方面不像楷書那樣有許多斜線條,造成結構複雜傾斜不易掌握。從隸書和篆書入門初學相對於楷書來說,要容易一些。
(釋文)南抵石澗夾澗
(釋文)有古松老杉大
同時練《曹全碑》與鄧石如篆書沒有衝突,在書體上是傳承演變關係,而且隸書中雜有篆書筆意。在隸書《曹全碑》中,以圓筆為主,這點就是繼承的篆書用筆。《曹全碑》篆意濃。所以學學鄧石如的篆書是有借鑑啟示作用的。
(釋文)僅十人圍高不
(釋文)知幾百尺修柯
鄧石如先生是清代書法家、篆刻家、鄧派篆刻創始人。擅長篆書,以秦李斯、唐李陽冰為宗、加入隸意,結字重心偏上,上密下疏,如棉裹鐵,方圓互用,峻爽大度。蒼渾高古。達到了清人王澍說的篆書三要:圓乃勁、瘦乃腴、叄差乃整齊的標準。
(釋文)戛雲低枝拂潭
(釋文)如幢樹如蓋張
(釋文)如龍蛇走松下
(釋文)多灌叢蘿蔦葉
(釋文)蔓駢織承翳曰
(釋文)月光不到地北
(釋文)據層巖積石嵌
(釋文)空奇木異草蓋
(釋文)覆其上綠蔭濛濛
(釋文)朱實離離不知其
(釋文)名四時一色
(以上篆書作品《廬山草堂記》為鄧石如先生所書,個人淺見,僅供參考。不當之處,敬請包涵。)
-
7 # 吉峰的文藝視界
你好!平時也常有人問我這個問題,我是這麼說的。
初學書法,從臨摹開始,目的是尋其路徑入其門戶。平時我們常說,學習要先入門,臨摹就是為了入門。
趙孟頫說:“用筆千古不易,結體因時相沿”。意思是說,書法的用筆是不變的,起筆、行筆、收筆,萬變不離其宗;變的是結構。字型在變結構在變。顏真卿(顏體)和柳公權(柳體),書體不同,結構不同;個性不同,風格不同,意境不同……。
書家自成一體,各有千秋。猶如分門立戶。
學習《曹全碑》和鄧石如的書法,由形入神,一腳進不得兩個門戶,若是時進《曹全碑》,時入鄧石如,朝《曹全碑》暮鄧石如,鞏怕會《曹全碑》不象《曹全碑》,鄧石如也不像鄧石如……。
浪費了許多時間。所以說初學書法,要一心一意,不能三心二意,專心致志,循序漸進,才能學有所成。
-
8 # 一方漫談
我談一點自己的看法:
關於書法的初級練習,見仁見智。普遍的看法是從楷入手,而且,現在各個培訓機構也是這樣執行的。這樣做的道理不外乎幾點:
1,楷書的筆法相對來說比隸篆要多,提、按、轉折、鈍挫等。
2、隸篆的筆法基本以逆峰入筆中鋒行筆,加入絞轉筆意。
從書法的發展演變來看,先有篆,隸,後有楷,按照演變順序練習又未嘗不可。
所以先從哪一種書體練起並沒有定式,自己喜歡怎麼練,就用心去做,最終成就是用時間說話的。
-
9 # 金星753
我認為篆書和隸書同時練習是可以的。小篆出現在秦朝,隸書出現在漢朝,隸書被認為是小篆的快寫或簡寫。它們的共同點都是筆畫簡單,裹鋒入紙;不同點,隸書橫或捺須蠶頭雁尾,小篆則線條等粗;結體上,小篆長瘦、對稱,隸書則扁方,不強調對稱。
-
10 # 老牛耕書
初學書法,從篆書入門或從隸書入門都是可以的,最好是先專攻一體,或篆或隸都可,混練言易衝突,待一體入門,或有小成後,再轉習或加習他體比較適當,但這也是一般而言,具體情況具體對待,偏有喜歡同時練習加,也喜歡對比概括,加之方法得當,也是亇好方法
-
11 # 德蘭堂徐鴻學
篆隸互為補充,同時學習研究應當可以的。為此,建議你把握以下幾個環節,會事半功倍:
一是抓住先與後。剛開始練習,是先寫鄧石如小篆還是漢隸曹全碑。我認為先練練線條,就先練寫一段鄧石如篆書。雖然鄧石如是清代人,但是清代碑學復興,在篆隸金石等方面有了新的拓展。鄧是這方面的重要人物,篆隸都有很好的建樹。而且鄧的篆書裡也有一些隸的東西。小篆線條均勻,藏頭護尾,基本點畫減少,容易掌握,能夠有效提高控制能力。而後,開始寫曹全碑當是一個捷徑,更易於入門。這就是先篆後隸的方法。
二是抓住側重點。書法學習中,書體篆隸楷行草,風格也是異彩紛呈。在書法長河中就得選擇一個側重點,作為自己探索的主航道。就你提出的一起練鄧石如篆和曹全碑,建議選擇漢碑曹全碑為側重點,這是取法乎上問題,也有承接問題。秦小篆經過隸變之後,至東漢形成了成熟的隸書,隸書中仍然保留著篆書的筆法和古意。如果學習曹全隸書,間或習練鄧的小篆,還是一個互補。或者有整塊時間,可以先寫一個多小時篆,然後大塊時間習曹全碑。
三是抓住興趣點。書法學習本來枯燥,尤其篆隸書體,相對很靜。時間一長,就自然而然有股厭煩感。所以,保持好常練常新的學習勁頭至關重要,決定能否有效堅持的問題。習練有點模樣以後,可以搞集字訓練。先整合語警句,四字句等等,當一個小作品去臨習,形式可以橫幅、條幅、扇面等,可以隸書為主集字練習,也可以集篆成書。把集字作品優秀的可以裝裱張掛或贈送友朋,給自己增強信心,始終興趣滿滿,豈不是持之以恆的好事。興趣上來幹什麼都有勁兒,循序漸進,由集句進而集聯或集詩。集字,本身是書法學習中臨與創的過渡訓練,達到學以致用,使學書的功效倍增,抓好抓實這個環節,則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益……
-
12 # 金剛7894
兩個並不衝突。但不建議同時臨習。
隸書和篆書筆法有相似的地方,都需要中鋒用筆。另外,隸書是從篆書過渡而來的,兩者存在內在關聯。所以不存在什麼衝突。
隸書和篆書結構不同,起收筆有很大差異。在初學階段,還沒有對兩種字型有明確的認知,掌握一個以已經不易,兩個同時學習,會有互相影響,所以不建議同時進行臨習。
-
13 # 寒柏隴臥子
什麼是篆書?篆書的寫作方法和特點有哪些?鄧石如的書法特點有哪些?
——什麼是篆書
【篆書】:篆書是大篆與小篆的統稱。
其狹義上指籀(z h o u 晝)文和小篆,廣義指甲骨文、金文、籀文及春秋戰國時期通行於六國的文字和小篆。
【大篆】:
⑴就是指籀文。
⑵是甲骨文、金文、籀文和春秋戰國時期通行於六國的文字的總稱。
【小篆】:大篆的對稱,也叫“秦篆”。秦代通行的文字,是在籀文的基礎上發展形成的,字型比籀文更加簡化。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採取李斯的意見,推行統一文字的政策;以小篆作為正字,淘汰通行於其它地區的異體字,對漢字的規範化起了很大的作用。
小篆形體勻圓齊整,現存世的有《琅玡臺刻石》和《泰山刻石》殘石,可代表其風格。
——篆書的寫作方法和特點
篆書的主要特點是筆畫粗細一致,起筆、收筆大都渾圓婉轉;轉角處帶有弧形,字形修長美觀。
由於篆書在字型筆畫結構上要求嚴格,書寫婉轉不便、速度較慢,所以它的缺點很快就暴露出來了,從而出現了書寫便捷得多的隸書。
現在,除篆刻用篆書比較多以外,實際上其實用價值與楷書、行書、隸書等比較起來,己不太大了。學習篆書也要注意從筆畫、偏旁部首入手。
——鄧石如的書法及篆刻特點
【鄧石如】:(公元1743—1805年),初名琰,更字頑伯,別號完白山人、笈遊道人,安徽懷寧人,清代書法家、篆刻家。
其書法,以篆書成就最高,學漢碑額筆法,沉雄樸厚、自成面目,一洗過去刻板拘謹之風,並工隸、草書,為清代第一人。
他的篆刻,宗從何震等人,得力於書法的造諧很多,蒼勁莊嚴,而又流轉多姿;並參小篆及《三公山碑》、《禪國山碑》的體勢筆意。
其成就除篆刻本身外,首先發展了印學的參加範圍,擴大了篆刻的知識領域,使當時的篆刻面貌為之一變,世稱“鄧派”,亦稱“皖派”,作有《完白山人篆刻偶存》等。
——知識點補充:“篆刻”及“繆篆”
【篆刻】:篆刻印章的通稱,中國傳統文化藝術之一。
印章字型,一般採用篆書,先寫後刻,故稱作篆刻。金屬印章,大多數先刻印模,隨後再澆鑄;晶玉印章,古代用手工琢成,現在用金剛砂噴蝕,叫做“電刻”;石、牙、角印章,直接用刀鐫刻。
【繆篆】:指摹刻印章用的篆書,是王莽時的六書之一。
繆,是綢繆的意思;因其文,屈曲纏繞,故而其名。
( ▼ 鄧石如書法作品)
隸書《曹全碑》及什麼是隸書?隸書的書寫方法和特點是什麼?——什麼是隸書
【隸書】:有以下兩種稱法
⑴隸書也叫“隸字”、“左書”,是一種為適應快速書寫的需要而產生的字型。
其始於秦代,是把小篆加以簡化,又把小篆勻衡圓潤的線條變成平直方正的筆畫,更便於書寫。隸書,本來只是小篆的一種簡單快速寫法,到了漢朝經過加工,發展成為一種具有藝術價值的字型。
晉朝衛恆《四體書勢》中道:“秦既用篆,秦事繁多,篆字難成,即令隸人(指胥吏,即辦理文書的小吏)佐書,曰隸字。”秦隸也叫“古隸”,同小篆相差不是很多;漢隸也叫“今隸”,其筆勢、結構都與小篆不同。
隸書的結構打破了六書的傳統,奠定了楷書的基礎,提高了書寫的效率。隸書的產生,標誌著漢字發展史上的一個轉折點。
⑵是“楷書”的古稱。
因為楷書是由隸書發展演變而成的,所以從魏、晉一直到唐代,仍有沿稱楷書為隸書的。也有人稱漢隸為古隸,楷書為今隸。
——隸書的書寫方法和特點
隸書是中國具有悠久歷史的一種書體。直到現在,各種報刊、宣傳專欄、文章標題及展會的前言、說明介紹等還經常書寫這種字型,很多書法愛好者也很喜愛和練習這種書體。
要寫好隸書,必須認真注意掌握書寫隸書的方法。
點:起筆先作一平點,隨即筆鋒轉向左上,然後轉向右下,要力到鋒尖。
橫:起筆、收筆都用藏鋒,運筆用中鋒。注意把筆桿執平直,整個橫畫要粗細勻稱,兩頭圓裡帶方。
豎:筆法與橫相同。
波畫:波畫是帶有捺腳的橫畫。這一筆是隸書的主要特點,起筆時,先將筆鋒向左下方,然後再向上翻折。捺腳時,筆鋒稍加停頓,然後向上捺出,最後使筆鋒不致過於飄浮,仍用回筆。整個波畫頭似蠶頭,尾似燕尾,腰略細,即所謂的“蠶頭燕尾”。
要注意,凡是一個字中用幾個橫畫時,只能有一畫寫成波畫,其它橫畫仍按橫畫的筆法書寫。如有其它捺筆時,仍不用波畫,這就是所謂一字“不雙飛燕”。
捺:筆法與波畫基本相同。起筆用藏鋒,頸部用筆要稍輕略細,向右下方運筆時可逐漸稍重,捺出後仍用回筆。
撇:分為長撇、平撇和短撇。
⑴長撇:起筆用藏鋒,頸部稍輕,向左方撇出時,用筆漸重;最後筆鋒向上抬,再向右收鋒。
⑵平撇:起筆和收筆也用藏鋒。
⑶短撇:起筆用藏鋒,收筆用露鋒,畫形如三角形。
豎鉤:筆法與長撇相似,在鉤部向左撇出時用露鋒。
挑:起筆用藏鋒,收筆用露鋒。
彎(折):橫畫與直畫相連線,筆法與橫、直畫一樣,在轉折的地方將筆鋒提起轉換一個方向,稍加停頓,然後寫直畫。
轉筆:筆法與寫彎(折)畫相似,在轉彎的地方將筆鋒提起,稍向上回,再寫下來。要注意,彎畫的轉彎處是方的,轉筆的轉彎處是圓的,捺出時與鉤一樣用露鋒。
——補充知識點:
【漢隸】:漢代通行的隸書。
西漢的隸體筆畫比秦隸簡省,但尚無波磔(指捺筆挑勢);至東漢時,始有波捺,後人又叫作“八分”。
【左書】:就是指隸書。
左,即佐字,輔助的意思。指隸書書寫時方便迅速,可以輔助篆書,故而此名。
【曹全碑】:漢代,隸書,全名為《郃陽令曹全碑》。
參考資料:《書史會要續編》、《中國書法大全》等。
-
14 # 勤思齋篆刻
秦始皇帝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罷其不與秦文合者。斯作《倉頡篇》,中書府令趙高作《爰歷篇》,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學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頗省改,所謂小篆者也。
這是《說文解字.敘》中的一段話,也就是說,秦初,通行全國的書法和文字教材就是這三位能人寫的這三篇文章,最初的小篆也就是這三篇文章中的字的寫法。這些字取材於籀文和大篆,有簡省,為了跟大篆區別,稱為小篆。
隸書的起源時間當與篆書產生的時間相當,甚至早在秦朝建立以前,日常實用中已經產生了筆畫方折、結體簡約、書寫便捷的字型:隸書,只是因為它不是官方的,是產生於民間的,是沒有經國家政策推行推廣而已。
不得不提現在的書法藝考訓練方法,大資料顯示從篆書入手,再進行隸書、楷書、行書學習,效率最好。筆法從中鋒勻動,到隸書蠶頭燕尾的提按,是從一到二的過程,相對容易一些。清篆個人風格濃烈一些,再寫曹全,裨益不大,不如嶧山刻石,相對好一些。
-
15 # 湛0759
清中期開始流行篆書,代表書家有王澍、段玉裁、錢坫、洪亮吉等,均還是以玉箸篆、鐵線篆等風格進行書寫傳承。其中有一位特別的人物,就是鄧石如,他生長在安徽鄉下,並沒有和當時時尚流行的書家有過多交流,更談不上採用當時受捧的燒毫書寫的方式,因此,他作篆書,從一開始就是使用普通毛筆。可貴的是,鄧石如寫篆書並沒拘泥於描字,而是用長鋒羊毫書酣暢淋漓地書寫,這就讓他有了與眾不同的風格。由於他在學習書法過程中,篆隸同時進行,因此,所作篆書往往帶有隸意,這在當時來說是破天荒的。他在京城高官宅府中作字,令當時眾多名家大為讚賞,但也有蔑為“野狐禪”的。
-
16 # 大荔縣文昌書畫院
現在教學老師會有兩個分歧,有些老師直接讓學生學唐楷,待唐楷基礎差不多後再涉獵其他。有些老師則建議學生學書法從隸書學起,從隸書學起有一定道理,隸書實際上是書法上的一個座標系。左為甲骨文,鐘鼎文,石鼓文大篆系列,秦統六國李斯創立小篆。到漢朝程邈歸結隸書。二王一路行草書亦建立體系。座標右
邊為魏碑,唐楷。因為理解能力的原因,唐楷法度完備,規則齊整,適宜年齡較小學生學習。隸書適宜具有一定理解能力,年齡稍大學員學習。
-
17 # 可可梧桐
小異大同。往小處講,在字型結構上是有差異。往大處講,又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對自字形的設計與構思,都值得互相借鑑。
-
18 # 墨客書藝
初學者練習曹全碑這樣的路子是康有為倡導的一個書法學習乃至藝術定位的方式。後來按照這個路徑做的也有不錯的收穫。但是,不建議同時練習鄧石如的篆書。如果想探究更早起的書法源頭資訊,可以在漢隸或者鐘鼎文字的大篆上下功夫。但是,是要在一個風格入進去,有了紮實基礎上再涉獵!為什麼說不宜練習鄧石如的?鄧是小篆路子,小篆是秦朝統一中國後的規範體,整齊劃一,已經失去漢字自身萬物各異的基本規律。也過多地丟失了漢字最初的內在含義!
-
19 # 張勁逸
同時練《曹全碑》與鄧石如篆書,不但沒有衝突,還有融合和促進作用。
一從篆書與隸書的傳承關係說
隸書實際就是由篆書演變成的字型,或者說隸書是篆書的方便快捷書寫。
而且歷代書法家都提倡,要想寫好正書,隸書,就要下功夫從它的源頭篆書學起。
清代傅山說:“楷書不知篆隸之變,任寫到妙境,終是俗格。”
清代書法家方朔論述《曹全碑》,乾脆直接說它是上接篆書《石鼓文》:
“此碑波磔不異《乙瑛》,上接《石鼓》,旁通章草,下開魏、齊、周、隋及歐、褚家楷法,實為千古書家一大關鍵。不解篆籀者,不能學此書;不善真草者,亦不能學此書也。”(《枕經堂金石書畫題跋》)
舉例來說如下圖"華"字的篆書,隸書,可以看出幾乎沒有多大變化,可以說"篆隸一體"。
還有曹全碑的"馬"與篆書的對比:
"石"字的對比
"樂"字的對比
二從《 曹全碑》的筆法結構上說,它是與篆書有更多相似。
我們知道,隸書總體分三大型別,一是圓潤筆法 。一是方折筆法,三是方圓結合的。《曹全碑》圓潤秀麗,體態綽約,秀而不媚,豔而不俗,運筆以圓為主,纖而不弱,筆意飛動,氣勢開張,氣韻秀逸遒勁,雍容華貴,屬於東漢碑中秀勁圓潤一路書風中之精妙之作。臨習此碑,當體悟其用筆纖而不弱,圓潤自然,所以筆法結體更接近篆書。
三 從鄧石如本身既臨漢隸包括《曹全碑》,又臨篆書的現身說法。
鄧石如(1743-1805)是一位富有創新精神的書法家,書工各體,尤精篆隸。他的篆書宗法二李,參以史籀,運以隸筆,殺鋒以取勁折,故筆力道勁,體勢沉著,縱橫闔闢,各臻其妙。
其筆致婉約而遒美,結體端整,雖有隸筆,亦不失圓勁。溫潤淡遠。
清何紹基說鄧石如:“化篆分入楷,遂爾無種不妙,無妙不臻,然道厚精古,未有可比肩。"
據鄧石如自述,他用了八年時間,前五年主攻篆書,於《石鼓文》。《鐸山碑》《天發神讖chen碑》《泰山石刻》等各臨摹百本之多。後三年攻漢隸 ,臨《史晨碑》《曹全碑》《乙瑛碑》……等諸多漢碑50餘種,
可見不但同時臨摹篆 隸書法,而且融會貫通,打通之間的聯絡,從而成就了獨特的隸中有篆,篆書含隸得獨特的書法藝術大家風格,比如上圖中的漢隸八分,還有篆書,都能看到之間的關係,也從這位藝術大家的書法經歷告訴我們,《曹全碑》和篆書是可以同時進行臨習的。
-
20 # 萌懂
不衝突,我就是曹全碑,與吳讓之的篆書一起學的,篆書可以很好的練習線條加隸書的蠶頭雁尾。為後期的學習打下結實的基礎,
回覆列表
完全贊同!二者簡直是黃金搭檔!同時練寫篆隸,更能體會二者筆法上的相承關係,有助於理解漢隸書法,互參互證,有助於理解書法演變,對線條質量的訓練大有補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