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羈絆1888
-
2 # 瑞心齋
挺好的!孩子主要是透過玩耍來學習,過早的教育對兒童未來的發展是一個限制。我們人類所有知道東西永遠比不知道的東西少,孩子會帶來我們人類現在所不知道的東西。如果過早的用我們現有的東西“教”孩子,會限制孩子未來的發展。
-
3 # 坤艮謙謙
現實一點說,看您孩子的資質與家庭條件!
如果條件非常優越,孩子資質比較好,父母有自己的教育理念,可以以一種理想的教育方式。如果條件一般還是寬容相濟的辦法更好。
給孩子快樂童年,還要良好的習慣。只是玩,還是不太建議。
-
4 # 舞墨傳經
六歲以下的孩子主要以啟智教育為主,一般以培養孩子:聽,看,讀,寫,說的基本思維記憶能力。圍繞這個家長可以去書店或網上尋找符合孩子特點的相關書籍對孩子進行啟智教育,為以後的學習需要打好基礎。
-
5 # 葛抒己見
不清楚您說的小時候是指哪個年齡段,常理來講,小學生,特別是低年級小學生應該也算“小時候”,那麼,以玩為主肯定是不好的。
第一:人生的每個階段,其實有其特定的任務,幼兒首先是要保證身體的發育,上了幼兒園之後,開始注重行為習慣和團隊意識等的培養,進入小學後,開始了所謂的寒窗苦讀,低年級的學生,更多的是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的培養,如果以玩為主,那麼學習態度和習慣的培養方面可能就會落後,可能習慣性地無法從”玩的頻道”調到”學習的頻道”,這對今後的學習是非常不利的.
其次,知識的積累是需要過程的,每一步都踏踏實實,地基才穩,才能在這基礎上蓋高樓,不會晃,也不會倒.低年級的拼音沒學好,這個其實是一直伴隨著學習生涯的,比如翹舌音平舌音沒搞準確,以後的考試是很容易出現這種判斷題或選擇題的,又比如有些常用的生字寫不對,那孩子在以後的語文作文中就經常會出現寫錯的字,導致扣分.
再次,現在小學生的課業負擔的確很重很重,這是一種社會現象,短時間真的無法改變,退而求其次,我們只能先去適應,每個人都知道,孩子需要一個輕鬆快樂的童年,可是,過幾年的小升初,中考,高考那是無比殘酷的,孩子追究要投入到巨大的競爭中去,這種競爭的無情,容不得任何的僥倖,只有去踏踏實實走好每一步.孩子的童年喪失很多樂趣固然可惜,但是讓孩子早早地具有競爭意識也是一件好事!
-
6 # 九哥朱建文
小時候以玩為主好不好?
九哥以為,這樣不好。
做任何事情都有一個度,適度的就是合適的。
小時候,不僅僅是玩,還要學習,學習也是小時候的任務之一呀。如果一味地強調玩,將陷入教育的浪漫主義。孩子都玩了,學習怎麼辦?小時候學不好,以後如何學?小學的學習有為以後學習打基礎的作用的。小學如果只是玩的話,會荒廢許多東西,比如說良好的學習習慣等。
所以說,小時候不能只是以玩為主,要協調好玩與學的關係。說得通俗一點,既要學好,還要玩好。不能只是玩,而荒廢了學習。也不能只是一味地死學,使童年不再像童年。
這個度不好把握。
現在,之所以有許多小時候以玩為主的呼聲,其實是對現在這種學習方式的反對。現在,中國小孩子的學習壓力都很重。許多學生都是死趴在書桌前,根本沒有玩耍的機會,所以,才有這種小時候以玩為主的呼聲。
任何觀點都是在一點的情境下。我們對此要理性應對。
-
7 # 憨厚老實的大嘴
好呀,小時候就是玩的呀,在下感覺現在人們心都特別浮躁,一浮躁就會跟著社會的盲流走。
什麼別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別人靠你的孩子贏了大把的輔導錢,培訓錢,學習用品錢,但是你卻輸掉了孩子的童年與豐富的感情生活。
大人們應該讓孩子以玩為學習,多玩一些益智遊戲,或者多去戶外走走接觸大自然(本人不建議玩手機遊戲)讓孩子在玩的過程中體會大自然的美好,在玩的過程中體會父母的關愛,在玩的過程中給孩子心靈種下一顆顆善良美好的品質。在玩的過程中讓孩子知道這個世界是美好的,需要你去不斷探索與發現的。學習是冰冷的,父母的陪伴才是溫情的。生活不只是分數機械的學習。生活還需要自信、勇氣、擔當、善良、孝順、自力、以及一個生活在幸福,溫暖的家庭。
-
8 # 海帶鹹菜
現在的孩子都很聰明,當孩子學習不好,都是自身就放棄了學習的興趣點,以玩為主讓孩子放下手機,離開遊戲,玩一些比較能鍛鍊孩子習慣養成的。潛移默化的就培養了孩子。比如現在孩子很多頭疼語文,不會寫作文,寫流水賬,有很多還愁哭的,當家長用心的就可以和老師多聯絡,多給孩子提供文字技巧學習,玩文字遊戲。孩子慢慢提高興趣。
-
9 # 南方女孩成長記
記得有位專家這麼說過:如果給一朵花,施很重的肥,它就會死掉,要讓它慢慢地開,自然地開,恰當地給予水、陽光、空氣,恰當地施肥,花朵才會開放得健康、豔麗。家長如果能給孩子快樂的童年,不著急,不埋怨,使其人格健全,他就會“挺立”起來。我不反對孩子學特長,學知識,但學知識學特長僅僅是一種載體,最終目的是透過這種載體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學習、思維習慣和創造能力,使孩子具有良好的遷移能力、觸類旁通和舉一反三的能力,而不是機械地重複地學習知識和特長。如果你要讓孩子學習,前提一定要是孩子樂學,只要快樂地學,學識字也好、珠心算也好、藝術特長也好,都沒問題。但如果只是讓孩子死記硬背,那就是剝奪他快樂的童年,我不贊成。
為什麼要有九年制義務教育,為什麼教育要按部就班,大概就是這樣吧.
入小學後孩子的學習負擔有多重,是家長的都明白,為什麼不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呢?拔苗助長,會害了孩子的.
作為教師,我也持第一種觀點.教育本身就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所謂"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拔苗助長的方式要不得。
作為家長,我又很無奈,激烈的競爭,不甘心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拔苗助長不如順其自然
曾驚聞一名學生因無法滿足家長的“苛求”而走上絕路,家長望子成龍的“培優”心態,無疑給孩子戴上了沉重的“枷鎖”。所以,這種拔苗助長、一廂情願式的“培優”,我認為十分不妥。
美國人培育孩子十分重視讓孩子順其自然地發展,善於引導孩子的興趣。他們認為愛玩是孩子的天性,應該給孩子多留些玩的時間,而玩耍本身就有益於孩子的智力開發。他們當然也重視“培優”,但從不會勉強孩子,而是讓孩子根據個人興趣、愛好自主選擇。美國孩子也沒有那麼多的比賽,孩子完全是在沒有壓力、無憂無慮中度過自己的童年的,但他們掌握的知識和技能卻不見得少。
所以,作為家長很有必要借鑑一下美國人教育子女的思想,順其自然地培育孩子,而不可把“培優”看得太重,把自己的理想意願強加給孩子,讓他們幼小的心靈不堪重負。要知道,孩子是一棵稚嫩的幼苗,他們需要在陽光雨露下無拘無束地舒展自己的腰身,才能長成參天大樹。
有“擇優”,只好“培優”
讓孩子“無憂”我相信每個家長都願意,但真正做到讓孩子“無憂”,恐怕不是僅憑家長之力就能達到的。畢竟,家長、孩子都是生活在現實生活中的。一味地讓孩子“無憂”,而不去考慮社會現實的因素,也是不可能的。
現實社會中,升學考試“擇優”錄取;就業工作“擇優”錄用;就連我們平時買東西,也要挑挑揀揀,希望買個更好一點的東西,這也是“擇優”。沒辦法,現代社會是個競爭的社會,誰適應不了競爭,誰就要被淘汰出局;誰不夠優秀,誰就要被淘汰出局。在競爭的壓力下,在“擇優”的原則下,我們別無選擇,只好“培優”。如果不“培優”,也許,孩子失去的不僅僅是童年遊戲的歡樂,更重要的是將來成功的明天。
“無憂”即是“培優”
我覺得讓孩子“無憂”即是“培優”。讓孩子的身心自然、快樂地成長,讓孩子在自由的狀態下,接受他所喜愛的知識。從長遠效果來看,會比硬性地讓孩子坐在培訓班裡“培優”好得多。
現在我們提倡素質教育,這是好事,但要做到真的給孩子一片自由飛翔的天空,切莫再走上“唯素質教育”的老路。不顧孩子的專長特點,一味上這個班,練那個技能,這隻能扭曲孩子的天性。牛不喝水強按頭,只會激發孩子的逆反心理,從長遠來看終究是沒有好處的。
“無憂”不等於放任自流,而是要發掘孩子的優點,讓他們的特長得以發揮。在我們傳統觀念中只注重硬性成績、缺乏情商培養,這樣培養出來的不善於面對挫折、不擅長與人交流的所謂“好學生”,在社會生活中必定會遇到更大的挫折。
還給孩子一片藍天
自己一路從小學、中學走到大學,曾經也“享受”過老師、家長的“培優”待遇,那時甚至覺得是一種驕傲。然而,當真的踏進了大學門檻,回首自己的童年,卻多了幾分遺憾。
現在的考試製度,我們誰都無法迴避,但並不是真的只有“培優”才會有出息。在知識更新如此之快的今天,我們需要的不僅僅只是紮實的知識,更多的應該是設法提高自己適應社會和發展自己的能力。而這種能力,不是在課本上可以學到的。相反,如果把孩子們課餘的時間留出來,帶他們多出去走走,看看外面的世界,感受到生活的氣息,讓他們增長些社會知識,應該會事半功倍的。當我身邊的大學同學又把韭菜當成小麥時,我的心裡總會有一種說不出的酸楚。
讓孩子在快樂中學習成長
我有一個剛上初中的女兒,從她小時候起,我們在積極鼓勵她學習進步的同時,更注重讓她去學會在快樂中成長。寒暑假裡,當別人的家長催著讓孩子參加這輔導班那培訓班的時候,我們就徵求孩子的意見,問她喜歡學什麼,願意不願意參加。有一段時間,孩子喜歡上了古箏,我們就在假期裡讓她去學習。學習成績好壞無所謂,只要孩子快樂開心就行。正因為這樣,孩子無論是學習功課也好、業餘愛好也好,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而她並沒有吃多少苦頭,也沒有費太大的力氣。透過女兒,我認識到,在對待孩子的教育問題上,家長一定要給孩子創造一個寬鬆愉快的生活和學習環境,千萬不要給孩子施加過大的壓力,不要強迫孩子去做一些他們不情願做的事情。
簡言短語
讓孩子成為一個快樂的人,是孩子和家長共同的心願。但是最重要的是要讓他們有快樂的感覺,要懂得什麼是快樂。快樂應該是內心自然產生的,絕不是外界可以強加的。給孩子一些自主發展的空間讓他們自由呼吸,他們才會感到快樂。試想,孩子的時間整日被他們並不感興趣的英語、鋼琴等等塞得滿滿的,還會有快樂嗎?
不要逼迫孩子學習,業餘時間讓孩子以玩為主。做父母的也可以和孩子一塊玩、一塊學,和孩子做朋友,多和孩子交流感情,瞭解孩子所想。只有這樣,才能讓孩子不但能學到東西,而且還可以過一個快樂的童年。
從幼兒園開始就給孩子進行“培優”工程是可以的,但是必須用科學的方法進行,而不能採用“填鴨式”的方法;要注意勞逸結合,而不能把孩子的時間安排得連喘口氣的時間都沒有。如果只注意“培優”,而不讓孩子“無憂”,勢必適得其反,讓孩子對學習產生反感。
常常聽到許多望子成龍的父母說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孩子,但孩子們也在說,他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不辜負父母的期望與辛苦,孩子好像沒有自己的內心需要,以為父母的需要就是自己的努力方向。孩子很可能已經不知道還有什麼應該屬於自己,他們失去了自己的“今天”,也將找不到真正屬於自己的“明天”。在這些孩子心裡,他們是父母的希望、是父母的驕傲,卻不是他們自己!
-
10 # 大唐遺風
回想我們的童年,貧窮卻快樂著,那是因為我們有苦中作樂的輕鬆遊戲,而非如今的孩子,學習壓力山大,早早失去了童年的無憂無慮,有資料顯示,青少年抑鬱症患者逐年上升趨勢。這就是我想說的。
-
11 # 梅天開心呀
學齡前孩子主要以啟智教育為主,一般以培養孩子已聽,看,讀,寫,說的基本思維記憶能力。尋找適合孩子興趣的相關書籍對孩子進行啟智教育,為以後的學習打好基礎,養成良好的習慣!可以多陪孩子做遊戲,在孩子玩的時候也會學到很多東西!
-
12 # zhui可愛的瀟瀟呀
必須。長大後發現,很多小時候想玩想看卻買不到看不到的東西,現在有能力擁有,但再也沒有當初的激動與感覺了。那種感覺獨屬於少年時代。
-
13 # 胖司兒的事
20年前可以
但已現在流行趨勢一直以玩為主就不太合適,偶爾一次放鬆可以,不過更希望小孩子在學習中能夠找到其中的樂趣最好了,畢竟現在趨勢每家小孩子都在從小就培養,還是不想輸在起跑線的
但我個人教育方式
會帶孩子從小嚐試學習各種技能,看孩子自己喜歡學習哪樣就一直學習,如果不喜歡天天很不開心,就不會讓學習了,以孩子思想為主
-
14 # 阿強茶聊
我對小孩是這樣說的,你成績在不底於90分的情況下怎麼玩你自己決定,結果到了三年級他自己為了考到90分,慢慢地就少玩了。現在六年級為了90分的任務幾乎不玩了。
-
15 # 你好橘子先生
不是很好。小時候是孩子性格養成的關鍵時期,這個時期家長應注意對孩子性格的培養,比如學習習慣、動手能力、思維方式等方面的培養。如果一味放開孩子,隨便孩子玩耍打鬧,可能有利於孩子開拓思維,但孩子卻缺少很多方面的培養,對孩子以後的發展是很不利的
-
16 # 米兔嘰嘰
這個有利有弊,好的方面是可以讓孩子有個快樂的童年,也可以讓孩子在性格方面更加活潑開朗。不利的就是可能會拉大與其他孩子的成績差距,可能會對孩子的以後的學習造成困擾。
-
17 # 程媽童書
散養孩子,你真的能讓他快樂一輩子嗎?身邊有很多年輕人,都覺得自己沒有特長,沒有愛好,是一個非常無趣的人。那我們是如何一步步走向平庸的呢?其實小時候都有過被父母追著學習,學特長的經歷,只是沒有堅持下去。成年以後,逃離了大人的監護,更是撒歡,擁抱自由。最後卻發現擁抱都是空虛和無聊,人生最大的遺憾莫過於,既沒有所謂快樂的童年,也沒有一技傍身。
-
18 # 愛讀故事的小小隻
遊戲是幼兒學習的基本途徑,閱讀是孩子認識世界的重要視窗。
有些遊戲本來就是促進幼兒能力發展的!恩物、教具等都是增加幼兒認知的的“玩具”。
-
19 # baby成長營
小時候以玩為主好不好,不能籠統的回答“好”還是“不好”。小時候怎麼玩好,怎麼玩不好,很是關鍵。如果隨心所欲,想怎麼玩就怎麼玩,那無疑有了一個爛漫的童年但可能就會有一個悲慘的中年!如果小時候以多看多想多聽,動手動腦動腿的玩耍為主,那無疑是豐富多彩的童年,會為日後的學習積累深刻
“思想”促進成功!
-
20 # 一學堂王老師
玩要玩出水平,不能瞎玩!在很多家長眼裡玩和學是對立的,學習就得痛苦嗎?這樣的認識其實是比較狹隘的!小時候玩和學可以很好地去結合,這取決於家庭對於孩子教育的理解不同。我是王老師,專注於小學數學,分享解題策略,推廣趣味數學,提供家庭輔導建議,歡迎大家的關注!數學好是小時候玩出來的,這句話是有一定道理的。我們的家長普遍趕著孩子學,不太注重興趣和自主思考能力培養,這樣的學習並不深入。
孩子是在遊戲的過程中成長的為什麼很多孩子不喜歡數學?不能輸在起跑線上,從小就把孩子送各種班,孩子自主學習的能力其實會慢慢喪失,天生的好奇心在被消耗。
小學階段孩子最好的老師是父母,多陪伴孩子一起玩益智遊戲,設計親子數學活動,一起課外閱讀…… 。拿數學來講,低年級以實物和影象認知為主,把孩子帶入場景,積累日常數學經驗,也是對於課內概念理解必須的認知過程。
數學學習的素材無處不在,無時不有!走進美妙的數學世界,需要家長去引導!
數學是邏輯學科,注重思考的過程,孩子搭建一個漂亮的立體圖形,其實在構造自己的空間想象力;用七巧板拼出各式各樣漂亮的圖案,何嘗不是創造的過程呢?行、列、宮之間體會數字推理的樂趣等等,這些都是在玩,但也在專注地思考和創造!
結語長跑過程中,起跑第一的一定能取勝嗎?優秀的選手厚積薄發,積蓄力量,中段之後才開始的衝刺。反觀中外教育差異,我們初三複習應試,停止了繼續學習,高三也是一樣,別人就追上來了。
家長教育觀應該放長遠,學習的根基是學習興趣,學習態度和學習方法,是一個良性的迴圈。要破除輔導班的迷信,摒棄比別人更快的思想,深入學習。以上!
學習更多好玩有趣的數學學習方法
回覆列表
小學生的家長難當啊!尤其是低年級學生家庭,剛剛從幼小銜接過渡而來,家長真是既當保姆,又當老師。我這話相信一年級小豆包的爸爸媽媽們肯定有同感。因為這個時期的孩子,不像幼兒園的寶寶,更多的是吃吃睡睡,管好生活就行了。也不像已有一定學習經歷的小學生,已經養成了學習自律性和生活的習慣性,多以監督和激勵為主了。剛剛踏入校門的小豆包們,是童年向少年的過渡階段,很多良好的生活習慣和積極的學習態度要從這個階段養成,並銜接起來。這個階段平穩地過渡下來,才能確保後面的學習生活合理規範。就像初學寫字一樣,開筆要書寫工整姿勢正確,否則後面再糾正就難了。
而這個階段孩子衝突最大的時候,肯定是在家裡,確切地說,是放學以後回家的時光怎麼度過,這個太重要了。
我所瞭解的小學生放學後時光,有幾類情況,與大家分享,說不定你就是其中之一或未來之一。
校外託管型
咱們孩子學校一般三、四點鐘放學,週二甚至兩點就放,朝九晚五的上班族家庭對這個時間很無奈,沒時間接啊。於是給孩子報課後託管班,託管老師每天就直接從學校老師手裡接孩子,帶到託管班,看著一群孩子們寫作業。孩子在小課堂裡耗到五、六點鐘寫完作業,等家長下班接回家。
由於現在北京的房價高貴,所以校外教育機構的教室都又小又破,我感覺衛生也不太好,教室的採光性什麼的就更別想了,個人感覺孩子每天在那種小教室裡憋兩個小時,還不如到操場打兩個小時籃球呢。
老人託管型
但是環境又不好又貴的校外託管班,仍然孩兒滿為患,沒辦法啊剛需,哪怕家裡有個老人呢,孩子也有個人看管。在校門口老人接送孩子上下學的很多,帶回家之後肯定不像父母管得那麼嚴,我聽當老師的朋友說過,老人帶的孩子在班裡名列前芧的少。那些由父或母全職在家,手把手帶出來的學生,學習普遍特別好。但這僅指小學,上了中學就不一定了。
學習型
父母從小下了多大功夫,是可以從小學生身上很明顯體現出來的。球球班裡的同學,有的小小年紀寫一筆好字,有的已經有了明顯的強項,十分讓人羨慕。但背後想想,這些成績都是用他們的玩樂時間換回來的,很不容易。家長手把手看著寫作業,一點點地糾正,不是每個家長都能做到。我就做不到。
娛樂成長型
我強調自律學習,所以他自己檢查作業,自己收拾書包,錯了或落了東西自己承擔後果。這樣的孩子肯定不是最優秀的一個,但還算靈光。
寫完作業看課外書,或是看英語動畫片,都隨便,甚至是和鄰居家的幼兒園小朋友玩一會兒。玩兒,當然是成長和成熟的一部分,他從與小朋友的接觸當中,一點點學習待人接物,學習如何相處,甚至學習孔融讓梨的精神,他能這樣精神飽滿地玩,我覺得比強迫他做練習要好。
但是玩兒,也不全是輕鬆的,比如他讓我陪玩的時候。比如有時他讓我陪跳繩,我就得跳,跳不快還笑話我。讓我陪著在小區飆車,我這需要多大的體力呀。或者讓我給讀課外書,早也是累得口乾舌燥了。
但他還是喜歡我跟他互動,他覺得比自己幹些什麼要開心。在這些點滴互動中,是陪伴,也是感情的磨合與交流。球球放學後用在寫作業的時間非常少,我要求他在學校寫,上課認真學會,回家儘量少寫甚至不寫作業,更多的時間幹自己喜歡的事。從追求成績的角度來說這樣不好,但從成長的角度來看將來對他有益。
我把分數看得比較低,把能力和素質看得很高,我認為在玩中都能學到東西的孩子,將來學習能力會很強,生存能力也會強,真的希望他全面發展,而不僅僅是個成績高的學生。當我出境旅遊的時候,接觸境外的家庭,這種意識和認同感就非常高,那算不算一種國際化人才的培養標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