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劉承澤3
-
2 # 薄荷78051353
我認為兩者不衝突!寵愛孩子可以從很多方面去做。比如:精神上富養,多帶孩子出去走走,瞭解各地文化習俗;給孩子足夠安全感,這就需要父母給予高質量的陪伴!給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給孩子做色相味形俱佳的美食!給孩子用健康無汙染的產品等等……
培養孩子獨立能力也並不是說就狠心讓他做事,可以用溫柔的方式去幫孩子建立獲得獨立能力。
-
3 # 馬208874096
孩子是用來愛的,在愛孩子的同時,也要培養還子的生活自理能力,你再怎麼愛孩子,也不能跟他一輩子,他終歸要自己面對生活中的一切,所以培養孩子獨立的生活能力,也是愛孩子。
-
4 # 唐僧選房
我覺得不衝突,寵愛只要不是溺愛就好。孩子是家裡的寶,寵愛很正常。培養孩子獨立的能力體現在教育的方式上,多讓孩子自己動手,並不是因為寵愛他而讓父母把所有的事情都幹了,這樣不利於孩子成長。
-
5 # 前行的幻影
回答題主的問題,首先,寵愛孩子是很正常的事情,特別現在每家一個孩子,最多兩個,而且家庭經濟條件比過去強的很多,隔輩人帶孩子的也多,各種因素加在一起,久而久之,形成現在這種養孩子寵著養這種社會普遍現象。 寵愛,不等同於溺愛,和培養孩子獨立人格沒有衝突,我倒是認為還有相輔相成的作用。孩子在被寵愛的過程當中,無形中培養了他的自尊,不會有被冷落,不被重視的心理,從而減少心理成長過程中的負面影響。 自尊心,恰恰是一個人獨立人格的基礎,在寵愛孩子的時候加以正確的引導,讓他形成獨立思考,獨立處理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這對培養孩子獨立人格非常有裨益。
-
6 # 娟姐的小園
娟姐認為,寵愛孩子和培養孩子是不衝突的,每個孩子都是在寵愛下長大的寵愛。要看你怎麼樣的去寵愛?都說窮養男孩富養女孩,就是要給孩子一點寵愛沒有愛的孩子,他的心理也是不健康的。在整個他的成長過程中,他的內心是缺失的,但是培養孩子的獨立是讓他去接觸認識這個事物的發展社會的發展。是讓他在這個社會上立足適應這個社會的發展所必須。孩子的獨立自主,包括在行為上的獨立自主和思想上的獨立自主。在引導孩子有正確的思想觀和價值觀之後就要有獨立的思想認識,獨立的見解,會主義的現代兒童嗎?就是讓他們有幫我無限的創造性才可以,如果你把孩子寵愛的非常非常厲害,頭到社會上去而已,不會做飯而不會吃洗衣服那也。
-
7 # 有知有道教育
作為父母,愛孩子是我們的本能,我們都是出自善意想去寵愛我們的寶貝,這個沒有任何問題。
但同樣有一句話“愛要學會放手”,3歲以下孩子的心智不太成熟需要我們更多的關注無可厚非,但隨著孩子慢慢長大,終有一天孩子需要獨自面臨社會經歷社會,誰也無法一直陪伴誰,而孩子小時候是學習、適應環境最快最容易的關鍵時期,培養孩子獨立自主這其實就是更高層次上的父母認知下的“寵愛”啊!您說呢?
不一定包著裹著的才叫寵愛,在身邊圍著叫寵愛,培養孩子成為一個獨立自主的人,不僅僅是對孩子的更深層次的寵愛,更是對這個社會的福報和“寵愛”
-
8 # 向上402
其實寵愛孩子和培養孩子獨立的能力並不衝突,但是不要過度的寵愛孩子,但是要適度,不能過分的寵愛孩子,不然多多少少都是有些影響的。
-
9 # 健康及潛能教育
不衝突。
愛孩子就要幫助他成長,而培養孩子獨立性只是愛孩子其中一因素之一。那麼怎樣培養孩子獨立性呢?
一、引導代替幫孩子做。
比如日常生活中,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洗襪子,東西歸類等等。這是培養孩子獨立自主
二、試著讓孩子自己想解決辦法,這個著重培養孩子獨立思考。
比如,當家裡的電視突然沒有影像和聲音時,爸爸可以讓孩子自己去發現問題,看看是電源的問題,還是電視機自身的問題。孩子在尋找答案的過程中,鍛鍊了自己的思考能力,積累了經驗,當找到解決問題的答案時,會充滿成就感,思維能力也相應得到提高。
-
10 # 雨露育兒
寵出來的孩子任性難管理。
大寶是第1胎,什麼事都依著他。沒有經驗也是摸索著前行。飯是喂到了三歲,衣服幫他一直穿到上一年級。一年級是交給託管班的,一個禮拜回來一趟,可他偏偏拗著性子要天天回家,要不然是死活不進校門,沒轍又在學校附近重新租房。
今天老師通知了,沒有網課了,但要在家裡面把以前學過的複習一下,他不幹,吵著要和帶二寶去縣城看病的父母一起去。
慣出來的孩子長不大是有道理的,對父母依賴性太強,缺乏獨立性,往往還以自我為中。
由於大寶的教育例子在那擺著呢,也是吸取教訓。對二寶的教育理念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一歲多就自己吃飯,看他自己吃飯的樣子真可愛。他不習慣要人餵飯,你喂他還會遭他拒絕。
同樣一件事,昨天他爸媽帶大寶上縣城有事就沒帶他,告訴他爸爸媽媽因為事情很多,不能一起帶著他,這孩子是不吵不鬧,愉快接受。
慣開頭的孩子是很難糾正的,所以要想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千萬別慣孩子。
-
11 # 李軍佚兒童領導力
凡為父母的,莫不愛其子。父母愛其子女,是件很正常的事情,但如果是太過寵愛孩子,變成了溺愛,那就是一種傷害,就會對孩子獨立能力的培養有所影響。
寵愛和溺愛的區別在哪?透過查閱百度百科,我們可知:
寵愛一般是指上級對下級,長輩對晚輩的物質感情給予保護。
溺愛是照顧者和兒童之間的關係的一種特徵。溺愛既即不公正的物質感情給予滿足與保護。此時照顧者庇護孩子,同時也妨礙孩子試圖作出獨立行動的任何努力。
由此可見,寵愛是因為喜歡而偏愛,而溺愛卻是一種失去理智,直接摧殘兒童身心健康的愛。我們可以向孩子表達我們的喜愛之情以及去愛護孩子,但不可溺愛,讓孩子一直生活在具有特殊待遇,能夠被輕易滿足或者是被剝奪獨立的環境下。
正確的寵愛方式有哪些?1、高質量陪伴
一個高效的陪伴並不在於時間長短,而在於陪伴的質量。
據調查資料顯示:
三分之二的兒童和手機、iPad等電子產品為伍。
僅20%的父母重視與孩子的情感溝通;
僅30%的中國父母有足夠的時間陪伴孩子;
而73%的父母會因為工作取消和孩子的約定。
在這樣的情況下,父母如何提高陪伴質量呢?你可以這樣做:
①陪孩子吃一頓精心製作的晚餐
由於早上的匆匆忙忙,中午的忙於工作,多數家庭的聚集時間就變成夜晚。這時候一頓可口的晚餐就變得尤其重要了。吃飯的環境還是比較悠閒和愜意的,可以利用這個時機,和孩子聊聊天,說一說今天生活中的趣事,或者是遇見的困難,進行情感的聯結。
②固定一個時間段和孩子互動
如果每天都要求爸爸媽媽騰出時間陪伴孩子,也是十分困難的,我們可以選擇一個固定的時間點,陪孩子一起看書,或者是遊戲。此時,一定要記住,孩子才是主體,在安全而又不傷害別人的情況下,不要計較那些規則,只要讓他們能夠開心的玩耍就可以了。
陪伴孩子的時間已經很少了,這時候再不專心一點怎麼可以呢!有些父母,看似在陪伴孩子,實際上卻在一旁看著手機,並沒有真正關注到孩子,這時候孩子只會因為你的不專心更加的失望和生氣。
2、少一點表揚,多一點鼓勵
看到這,許多父母可能不理解,表揚和鼓勵又有什麼區別,為什麼要鼓勵,不要表揚?我們來細看一下:
表揚:認同的是外在,是結果。有可能會降低孩子的自尊水平。
鼓勵:認同的是內在,是過程。可以提升孩子的自尊水平。
鼓勵孩子要具體,具體問題要具體分析。“這幅畫你很認真的畫了一上午!”“你的字跡寫的很工整!”“你的房間收拾的既乾淨又整潔!”千萬不要籠統地說:“你真棒!”這樣會讓孩子覺得你是在敷衍他,而不是真正的稱讚。
3、給予孩子選擇的權利
父母總是告訴孩子這裡危險,那裡很髒,這個不能碰,那個也不能碰,導致孩子開始畏手畏腳,不敢嘗試。人生就是探索未知的過程,孩子探索未知世界的好奇心,不應該被我們禁錮。每一次的跌倒都會是一次成長的機會,只有讓他們學會從跌倒中站起來,才能更加勇敢積極地面對生活中的挫折。
如何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1、有遠見的父母,都帶點絕情。
很多父母看見自己的孩子不願意吃飯,就會捧著個碗,追在孩子身後,吃一口,就再吃一口。相信這樣的場景在很多人身上都發生過,看似是怕孩子吃不飽餓著,實際是讓孩子養成了驕縱,依賴父母的壞習慣。
2、如果不能一輩子當孩子的保護傘,就不要替孩子包辦一切。
紀伯倫說:“你們可以蔭庇他們的身體,卻不能蔭庇他們的靈魂”。父母保姆式的包辦一切,不僅會毀了孩子,也會讓孩子覺得理所應當。如果父母一直擋在孩子面前,孩子缺乏動手能力,長期以往,就會喪失自信心、責任心和自我創造的能力。
3、懂得放手,才是深愛。
孩子的成長,我們可以參與,卻不能替代。你替孩子避開的風險,生活總會如數奉還;你替孩子走過的路,孩子仍然需要哭著自己重新走一遍。作為父母,如果你總是在孩子想去掌控這個世界的時候替代了他,那他就失去了成長的最佳機會。真正愛孩子,就是要狠心的放手,經歷過風雨,才能見彩虹。
每一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終有一天他們需要獨立,自己走未來的路。作為家長,可以給予他們呵護與關愛,切記不可溺愛孩子,讓他們喪失獨立的能力。
-
12 # 中年少女豬吉拉
我覺得寵愛孩子和培養孩子一點都不衝突。
寵愛孩子是一個籠統的概念,關鍵是採取正確的方法。我認為正確的寵愛方式是對孩子心理活動的瞭解,對孩子情緒的無條件接納、共情、理解孩子的情緒,包容他,不指責,不埋怨,不訓斥,不謾罵。幫助孩子認知情緒(情緒只是具體事件引發的感受)進而有目的的引導孩子和情緒和諧相處、掌控自己的情緒,並用正確的方法和途徑發洩情緒。讓孩子成為一個情緒平和穩定,內心有愛的人。
培養孩子指的是孩子各方面的能力,著重於孩子行為方面的發展,這個時候要懂得放手,給孩子自己體會、是錯、總結經驗的機會,比如三歲可以訓練孩子自己穿衣服,四歲教給他洗襪子洗手捐的方法,大人不要怕孩子在身體上吃苦,這些事對孩子來說恰恰是新鮮有趣的遊戲。
-
13 # 特特西語
不衝突啊。全天帶孩子對父母真是個極大的考驗,你要照顧好他的飲食、穿戴還要陪玩。而且還要教育規矩,甚至有的時候還要鬥智鬥勇,嚐嚐一天下來身心俱疲。但是晚上睡前是最美好的時光,可以跟他聊聊天談談心,互相表達愛,非常溫馨。
-
14 # 無為無不為之潛龍勿用
寵愛孩子但不要嬌慣孩子,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就不會衝突。
現在的家庭,大多是獨生子女,對孩子多有嬌慣和溺愛,更別說培養孩子獨立能力了,這樣表面上看很好,實質上是害了孩子,也害了自己。古語說,寶劍鋒從砥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孩子要成才必須經過磨鍊。我認為,要想孩子成才,要捨得孩子吃苦,以後長大才少吃苦,父母以後才享福。必須讓孩子實踐和歷練,不能為孩子包辦一切。要培養孩子愛學習,並且教育孩子明確學習是一輩子的事,明確學習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因為人生在世上,不學習怎麼行,因為方方面面都要學習,人才會充實,人才進步。閱讀是人類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而現代社會更是知識更新和爆炸的年代,任何人都離不開閱讀,從小就培養孩子尊重知識、尊重書本是孩子成長的重要基礎。有些孩子透過練習趣味性很強的jint速讀記憶訓練工具培養了閱讀的興趣,獲取了廣泛的知識。另外,最好把中國傳統的優秀國學拿出來給孩子學,這樣能讓孩子繼承中國好的優秀文化,以孝敬父母為先,以品德為人為先等優秀國學會幫助孩子健康成長。
-
15 # Aryna
在充滿愛的環境中長大的孩子她心中也會充滿愛,這是毫無疑問的,但是愛孩子也要有原則。有規矩的愛,因為你愛他,所以才會教給他認識到什麼是規矩,什麼事情能做什麼東西能要,什麼東西需要自己努力才能得到,什麼情況不是靠哭鬧可以解決。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知老,七歲之前的教育是人這一生最關鍵的時期,就像蓋樓房,這個階段就是給整座樓房打根基的階段,基礎不結實,上面的質量可想而知。這個時期培養孩子的自律,習慣,最重要,簡單的講一些偉人的故事,從而給孩子滲透她自己的人生目標,孩子潛意識裡知道什麼是理想,自己可以規劃怎麼去做。
-
16 # 如初見的妞妞
不衝突啊。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因為愛他,才需要培養他各種能力,讓他學會獨立。
簡單來說,幼兒園階段的孩子要多給他生活和情感上的關愛,並培養他的自理能力和良好的生活習慣、興趣等一些學習品質。
孩子越大,生活上的包辦代替就越來越少,孩子就要越來越獨立。
愛他,並教會他獨立生活的能力。
授孩子以魚不如授孩子以漁。寵愛而不溺愛。
-
17 # 小龍人小瓜瓜
寵愛孩子和培養孩子獨立,是完全兩個議題,互不衝突。
孩子是有成長線的。孩子3歲之前,請無限關愛,給予無條件的愛;6歲之前,在愛的基礎上,培養習慣,樹立規矩;12歲之前,父母的責任是給孩子答疑解惑、協助成長;18歲之前,充分尊重、培養三觀;成年之後,請不要介入太多,相信你培養出來的娃有足夠的能力應付紛繁複雜的社會。
首先寵愛絕不是溺愛,這完全是兩個概念。我們為什麼要寵愛孩子,給予孩子無條件的愛,尤其是 0到3歲之間。從依戀關係來講,剛出生的嬰童,從溫暖、安靜、安全的子宮,突然來到了一個嘲雜、有冷熱、完全陌生的環境,同樣的事情放在成人身上,也會有緊張、不安全感,而嬰童不會用語言交流,只能用哭表達需求。他餓了、困了、冷了、累了,媽媽能給給予正確的解讀和及時的迴應,他的需求被及時滿足,那麼孩子對這個陌生的世界會產生基本信任感,反覆的經歷,形成安全感,這是自信心的開始。孩子的主要能量,用來探索外界、感知情感、構建自我上,而非用在擔心安全、產生焦慮上,這對孩子精力集中、建立同理心、情商能力、自信心等,都有非常大的幫助。反之,媽媽如果沒有及時迴應,母親沒有用愛陪伴,孩子的需求得不到滿足,依戀關係無法形成,嬰童小小的內心就會對外界產生不信任感,他總是處於不安全、焦慮、緊張、不舒服的感覺當中,環境對他的大腦連結的刺激會產生非常負面的效應,這對他今後的發展將會有非常大的影響,缺乏同理心、情感淡漠,後天環境逐漸塑造他的性格特點,這種影響將延續到成人階段、夫妻關係,甚至終其一生。
所以,該給的愛要給足。父母子女一場,就是一場漸行漸遠的旅程。過了3歲,我們就要逐步引入管教的意識,培養良好的習慣,樹立正確的邊界,建立規矩,培養三觀。但這並非表示,對孩子不寵愛了,就要對娃打打罵罵上棍棒了。這就涉及到正面管教的話題了。和善而堅定地對待孩子,是我們每個父母應該做好的功課。
-
18 # ZBLiu
完全不衝突,相反,培養孩子獨立的能力是對孩子的最大寵愛。
現在很多中國家長的寵愛孩子,實質上是溺愛,即使在老年間也是為識者不齒的。
歐美家庭的培養孩子獨立的能力,從孩子開始自己吃飯就開始了。這個具體做法可能許多中國家長會大打抱不平:給他盛好膳食,給他勺子,教他怎麼吃,然後隨他怎麼折騰,時間一到不管吃進去多少,把餐具拿走,不到下一頓不再給東西吃。然而,絕大多數家庭就是這樣把孩子帶大的。孩子到了一定歲數,就開始給他例錢,按周或按月,不到規定的給例錢的日子,不管孩子怎麼“窮”,不給錢“救急”。而銀行還有專為孩子設的儲蓄業務,稍大點的孩子就懂得為自己的“較大消費專案”存錢了。華人老是說美華人數學不靈,但是美國孩子知道複利怎麼算。這個叫不叫獨立的能力?
-
19 # 光芒四濺的暱稱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現在的孩子也越來越受家裡寵愛,許多家長對孩子的一切事物都大包大攬,什麼也不讓孩子做。所以很多小孩的自理能力不強,更別說獨立能力了。
好多孩子上了小學父母還在幫忙穿衣服、繫鞋帶,但事實上,幼兒2歲時就開始有自己穿衣服的願望和能力了,到3歲就可以自己獨立穿衣服了。但是像我同事家的孩子9歲的時候還是媽媽在幫忙穿衣服。其實這並不利於孩子獨立能力的培養。
那麼要想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可以從哪些方面入手呢?可以參照以下5個思路。不要所有的事情都替孩子拿主意
不要覺得孩子小就什麼都替孩子決定,這樣逐漸會讓孩子不想去思考、失去獨立思考的能力。但在孩子認知能力不足的時候,可以幫助孩子瞭解他所作的每一個決定會帶來什麼樣的後果,幫助他分析這些可能性,讓孩子自己學會自己權衡利弊,最後的決定由自己來做。長此以往,孩子逐漸形成習慣後決斷力就會很強,對未來的學習和工作都會很有幫助。
這樣的情況,我們就要最終的決定權交給孩子,但作為父母可以幫助孩子去思考:如果和好朋友去踢球不去參加同學會,過生日的同學會怎麼想;去參加同學會,好朋友又會怎麼想。幫助孩子分析好每個利弊,讓孩子衡量後自己決定去哪一個。
陷入困難時讓孩子自己解決問題孩子在遇到問題時,會習慣於先求助於大人,所以要培養孩子學會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如果遇到很著急的情況,父母也儘量不要插手,而是可以選擇用引導的方式讓孩子自己解決困難,這樣可以讓孩子在今後遇到問題時第一反應不是驚慌、不知所措,而是先集中精力尋找能解決的辦法。
比如,到出門上學的時間了,突然想起來老師交代孩子帶去一個長方體的物品去學校,可能很多家長覺得時間緊迫怕遲到就立即指定一個物品給孩子,但這樣的情況下也時候一種練習,讓孩子自己在有限的時間裡動腦去想解決方案,可以用引導的方式來啟發孩子:有哪些東西是長方體的呢?紙巾盒是不是可以呢?一本書是不是也可以呢?
孩子間的矛盾讓孩子自己協商解決暑期的時候,孩子的表弟來家裡玩,兄弟倆因為看什麼電視節目爭吵起來,這個時候大人最好就不要著急調節,我會先提醒兩個孩子生氣是解決不了問題的,先冷靜下來,建議他們自己找一些解決問題的方式,比方說可以用拋硬幣的方式決定看什麼節目。很快兩人就達成了一致,繼續開心地玩了起來。
孩子之間的爭吵儘量還是讓孩子自己去解決,自行尋找解決方式也是培養獨立思考的一種方法,父母負責提醒孩子在協商解決的時候注意情緒問題,在適當的時候引導他們一些可以解決的辦法就好了。
告訴孩子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不要對孩子的每個要求都有求必應,這樣孩子就會習慣於一有問題不自己想辦法思考,而會覺得會有家長在後面撐腰,很容易養成不負責任的習慣。
比如孩子因為貪玩而沒有及時完成作業時,如果向父母求助,很多父母就會心軟幫孩子做了。但是父母應該告訴孩子,所有人都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任,父母也不能一直幫助他。然後幫助孩子改正寫作業時貪玩的壞習慣,因為貪玩也是一種對時間把控不強的行為,可以讓孩子每次記錄下分心的時間,然後總結提醒。
面對失敗時擺正心態在孩子小的時候就可以幫助孩子建立抗挫能力,面對失敗時,鼓勵孩子不要氣餒,讓孩子自己從失敗的陰影中走出來,強大自己的內心。
比如孩子本來對這次考試很有信心,結果卻考得不如預期理想,可能就會有些自暴自棄。父母可以引導孩子找到失敗的原因,告訴孩子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會有失敗的時候,輔助孩子分析哪些地方沒有做好,汲取教訓讓下一次做得更好。
孩子的獨立性要從小培養,獨立能力的培養同時也可以讓孩子更加獨立的思考。更重要的是家長不要敢於放手,才能讓孩子學會獨立。
等寶寶三歲之後就可以培養他學習的興趣啦,我兒子也是這個時候開始認的字,一開始用了各種方法培養她的興趣,沒想到最有效的還是用Apipi,不要擔心手機對眼睛不好,裡面能設定學習時間,培養用眼習慣。你百度搜索【貓小帥識字】、挺不錯的,我兒子用了1年多了,認字比其他小朋友多。他特別喜歡,還經常要給本寶媽講故事,暖心。
-
20 # 親子育兒lynn
你好,我是關注親子教育領域的lynn。
首先,我們看一下什麼是寵愛。為此我也特地百度了一下。寵愛是上級對下級,長輩對晚輩的喜愛。如果過度的話,就會成為溺愛。
每一個父母都是愛自己孩子的,最重要的是我們對孩子的愛造成的結果,是害他還是真正的愛他。
現在我們的生活條件好了,除了能夠讓孩子吃飽穿暖之外,有更多的物質給到孩子。很多父母甚至長輩都捨不得讓孩子自己動手去做家務,生怕累了他們,傷了他們。如果孩子被欺負了,肯定第1個衝在前面。
愛子心切,每個人都能體會,只是在這背後,當孩子慢慢進入社會的時候,比如上學了,工作了,戀愛了,建立自己的家庭了。這時候是否有能力讓自己過得更好,過得更幸福嗎?
因此,如果我們的寵愛是基於為了能夠讓孩子更好的走向社會,無論在未來的人生當中遇到任何困難,他都有獨自解決問題的能力,都有去應對困難的強大內心,那麼這才是真正的愛。
所以,如果你的愛的方式是正確的,那麼和培養孩子獨立的能力就並不衝突。
最後想說一句話:所有的愛都是為了在一起,只有父母對孩子的愛是為了分離。
回覆列表
我認為沒有衝突,寵愛孩子是表面上的行為,讓孩子知道,父母是在乎他們的。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是內在的,深層次的行為,不經風雨哪來彩虹。